2020-12-26 20:40:14
12月25日上午,珠海市人民政府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专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全市公共机构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横琴新区等5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和2个示范镇街。我市全程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形成,两个大型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将于明年建成,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5个垃圾分类示范区和2个示范镇街基本建成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兆江介绍,今年以来,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横琴新区、金湾区、高新区、万山区、保税区以及香洲区梅华街道、斗门区莲洲镇基本建成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镇街,基本完成我市2020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年度目标任务。
横琴新区先行示范作用成效明显。目前,横琴新区办公区、居住区、公共场所、集贸市场、餐饮区、文教区、医疗机构、建筑工地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保税区、富山工业园积极开展企业垃圾分类,保税区全部88家企业、富山工业园规上企业100家已经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香洲区梅华街道130个住宅小区已经全部完成宣传氛围营造、环保垃圾屋改造、分类垃圾桶设置等工作,已经有124个小区启动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度为95.3%。金湾区126个住宅小区、9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已按标准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做到设施设备全覆盖、入户宣传率100%。高新区90.5%的小区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会同社区已探索出“定时投放、定点督导、误时撤桶、积分兑换”的“会同模式”。
斗门区莲洲镇探索以“定时收集、源头分类、并点撤桶、积分奖励、就近处置”五个环节为核心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莲洲模式”。高栏港区推进农业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大虎社区垃圾分类示范区,引入我国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韩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平沙镇。
万山区所有有人居住的海岛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大万山岛和外伶仃岛开展了海岛生活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通过高、低温热解等技术进行垃圾热气化处理,垃圾减量率超过90%。
我市全程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形成
垃圾分类后,收运过程中是否存在混运现象?对此,王兆江回应称:“混装混运是违法行为,我们坚决杜绝。”将于明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珠海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不得混合收集、运输、处理。”
王兆江表示,目前,我市全程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形成。可回收物方面,市商务局已公布全市第一批38家具有可回收物经营资质的企业,全市各区目前共配套可回收物标识运输车辆23辆。有害垃圾方面,市生态环境局依托我市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组织各区有效衔接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市各区均已签订有害垃圾处置合同,设置有害垃圾集中暂存点,单位、家庭或个人收集后可以投放到指定点或暂存点,由有害垃圾运输车辆运送至各区集中暂存点后,交给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统一收运处置。
厨余垃圾方面,全市推行“驳运+直运”模式,各区组织镇街设置厨余垃圾集中暂存点,开通直运线路28条,配套厨余垃圾标识运输车辆48辆,覆盖全市(除海岛区域),服务厨余垃圾产生单位2000多家。其他垃圾方面,市民可按环卫原有渠道投放,再由其他垃圾收运车运至珠海市环保生物质热电工程一期和二期处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两个大型末端处理设施将于明年建成
明年《条例》实施后,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是否可以满足庞大的垃圾处理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苑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在珠海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建设一个餐厨垃圾和一个厨余垃圾末端处理设施。
餐厨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处理规模:300吨/日、地沟油30吨/日)于2019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计划2021年9月底前建成并调试运行。厨余垃圾处理一期工程(处理规模:500吨/日)目前已完成施工图审查,正在开展招标文件内审工作,计划于2021年底前基本建成并调试运行。
目前,我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日,可满足我市原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需求,全面实现了城乡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的处理目标。刘苑平表示,2021年底,中信生态环保产业园两个项目相继建成后,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将达到约3830吨/日,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持续保持城乡原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焚烧率10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