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深切缅怀中国民乐大师王惠然

tqb2023021012.jpg

 

编者按:2023年2月6日,著名民族音乐艺术家王惠然先生逝世。王惠然先生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乐改于一身,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作出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开创了柳琴艺术,创作了多首经典曲目,出版了柳琴演奏论著,为音乐院校开设了柳琴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柳琴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柳琴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被誉为“柳琴之父”。1996年王惠然先生退休,应珠海市文化局聘请组建了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曾担任珠海市文联顾问、珠海演艺集团艺术顾问、珠海音协名誉主席,为珠海文艺事业的繁荣发挥了重大作用。王惠然先生的逝世是音乐界的极大损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发唁电致意。今日,《湾韵》刊发音乐界专家学者、王惠然先生亲属及学生的纪念文章,以深切缅怀王惠然先生,祈愿师者的精神风范薪火相传。

12tqb0210012_001_01_b.jpg

深切缅怀中国民乐大师王惠然

□ 李需民

虽近九旬,却尚有许多心愿未了,许多作品待谱……

中国著名民乐艺术家、中国“柳琴之父”、我们尊敬的前辈王惠然老师因病溘然辞世,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切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我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王惠然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彝族舞曲》的琴声犹在天空回荡,我们的大师却已去了天堂,相信天堂从此会增添许多美妙的音乐。

我最早知道王惠然这个名字是在中学时代,校园的大喇叭经常播放《春到沂河》。极富情感张力的动人旋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当我移居珠海后,意外得知久仰的王惠然老师竟然也居住在珠海,这注定了我和王惠然老师的缘分。

毕生播撒大爱

王惠然老师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之人。这种爱包括他对民族音乐毕生的执着求索、无限热爱。他为音乐而生,也为音乐而活,他的一生别无他念,钟情于音乐,奉献于音乐。也正是这种爱,让他登上民族音乐创作之巅。

这种爱也包括他无私奉献,克服种种困难,组建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让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迅速成长,蜚声全国乐坛,为珠海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爱也包括他从国家民族音乐大局着想,布局柳琴生态系统。从编写教材教法入手,为中国音乐院校创建了柳琴新专业;教琴育人,带出许多优秀的柳琴、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以增强民乐的影响力;创作许多柳琴协奏曲,以拓宽柳琴表现力;让柳琴进入民乐队,成为民乐队高声部乐器等,为柳琴艺术生态系统搭建,为柳琴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爱也包括他对珠海音协工作、珠海音乐事业的大力支持,成为珠海音协、珠海音乐事业的坚强后盾。

这种爱也包括他对中国民乐的支持,成为中国民乐尤其是中国柳琴界的定盘星。

也正是这种大爱,这种格局,这种胸怀,注定了王惠然老师在音乐事业上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一步步走向巅峰。

毕生坚守民族之根

无论是在民族音乐盛行的时代,还是民族音乐跌入低谷的年月,王惠然老师始终信念如磐,坚守民族之根。他经常到民间采风,到群众中去,与老百姓交心。在创作中,他坚持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然后抽绎、创新、发展。在他的每部作品中,无不打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之烙印,无不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

旋律是民族音乐之魂,也是民族音乐得以永存的法宝,让优美的旋律在人们心间流淌是作曲家永远的追求。王惠然老师毕生追求旋律之美,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在每部作品中,王惠然老师的旋律舒展、优美,有情景,有情感,有情态,有张力。旋律一出,扣人心弦。王惠然老师也因此被誉为旋律大师。

正因为坚守民族文化之根、民族音乐之魂,王惠然老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之路,为民族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风靡海内外的《彝族舞曲》,到红遍大江南北的《春到沂河》,再到摘取中国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大赛经典作品奖的《江月琴声》,王惠然这位中国乐坛的大家,用音乐一次次惊艳世人,扬名海内外。

毕生钻研创新

不拘常规,勤于钻研,善于创新,敢为天下先是王惠然老师的优秀品格之一。

他首创的琵琶“四指轮”技法,奏出了多声部效果,大大丰富了琵琶表现力,推动了琵琶创作和技巧的发展。

作为乐器改革家,王惠然老师成功研制的四弦高音柳琴,填补了中国弹拨乐高音声部的空白,其改革成果获乐改最高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惠然老师不仅创新和改革了柳琴及琵琶的演奏技法,而且结束了200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让柳琴登上了独奏、协奏舞台,拓展了柳琴的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他让柳琴进入乐队,成为民乐队的高声部乐器,这是柳琴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在音乐创作中,无论是在音乐的曲式及和声运用还是演奏技法上,王惠然老师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正因为始终坚持创新,才让他的作品超越时代、跨越世纪。

半个世纪以来,王惠然老师以其对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毕生笔耕不辍,用他那流淌在心底的优美旋律,讴歌时代,讴歌真善美;毕生求索不止,创新不断,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作出巨大的贡献。因而,王惠然老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与尊敬,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师级艺术家。也因此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并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授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突出贡献奖”。

王惠然老师让珠海音乐有了高度,让中国音乐有了丰度,让世界音乐有了维度。

王惠然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品格永存,他的经典音乐作品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留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库。

王惠然老师千古!

李需民: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珠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春风化雨 桃李天下

□ 陈宥汐

这是一场沉重的告别,从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如做梦一般。

前几天还想着等老师好起来,我还能继续回来上课呢。《木棉花开》是老师指导我的最后一首曲子,我非常钦佩老师对音乐的敏锐度,什么都瞒不过老师的耳朵。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我对这首曲子的有悟于心,我想这朵英雄花将永不凋零,开在满山遍野,愈发灿烂。

王老师的一生,热烈而滚烫,80年的艺术人生,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作品,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音乐事业的发展。他改革的四弦高音柳琴,填补了弹拨乐缺乏高音的空白,《春到沂河》《彝族舞曲》《幸福渠》《江月琴声》《毕兹卡欢庆会》等经典作品感染着无数的人。能写出这么多令人动容的作品,老师内心一定无比的细腻丰富、热爱生活。王老师的指挥现场,激情澎湃,给无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桃李满天下,作为教育家,心思永远都在栽培学生上。他从不图回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在帮助老师整理资料的过程当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获得的成绩老师都细心地收藏了起来。他时刻关心着学生的发展,连我小时候写给老师的信,他也还留着。还记得小时候老师举办的年度家庭汇报演出,我们演出后得到的奖品都是王老师在世界各地精心挑选来的。

作为王惠然老师的学生,我倍感荣幸,老师是看着我长大的。20多年来,王老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爱吃巧克力的可爱爷爷,我将永远铭记王老师的栽培之恩。

王老师,请您放心,我们会继续帮您达成心愿的。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弹琴,希望来世还能有机会成为您的学生。

陈宥汐

王惠然的珠海学生

朝乾夕惕 与琴为伴

□ 吴玉霞

著名音乐家王惠然先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情谊深厚、联系密切,曾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获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第八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先生一生勤奋耕耘、孜孜以求,是守正创新的践行者,他的《彝族舞曲》《春到沂河》是听琴人、弹琴人的最爱。其有关艺术创作的格言即“好听、好唱、好记”之 “三好”,以及“动听、动人、动心”之“三动”原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此刻,翻开2020年为《风采——民族音乐家王惠然的艺术人生》(彭丽著)一书所写代序,心情沉重,以此表达哀思与缅怀之情。

惠风和畅 才情使然

民乐艺术家王惠然的名字也许不一定家喻户晓,但他创作的《彝族舞曲》《春到沂河》人们却耳熟能详,在艺术舞台上可谓久演不衰、百听不厌。乐曲以优美的旋律、热情的节奏,讴歌时代、激发人心。其艺术贡献在我国琵琶、柳琴音乐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具有深远影响和时代印记的标志。其中,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1993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获2013年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奖;研制的四弦高音柳琴1988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鉴于他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承发展所作的贡献,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特向他颁发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王惠然先生涉猎广泛,除创作外,在表演、指挥、教育及乐器改良等多个领域内,朝乾夕惕、砥行立名。他的演奏、教学遍及海内外,深受各界欢迎。他曾获2019年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教育家称号,撰写的《乐改、创作、演奏、教学——柳琴艺术发展之四统一》,以平实的语言、扎实的内容,表达其弘扬民乐艺术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

追溯情怀,不忘初心。王惠然从小喜爱音乐,学生时代已显示出良好的艺术潜质,评弹、琵琶、越剧、河南梆子、山东琴书、柳琴戏等民间传统音乐熏陶,为他日后的民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60余年从艺生涯,始终如一深入民间。他的作品突出中国神韵、民族气息、地域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强调艺术的本真,在演奏技术、乐器改良、教学实践等方面,为柳琴艺术开阔了在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学科视野,使柳琴不仅成为民族乐器独奏舞台的重要一员,还走向了世界艺术舞台。

先生以琴为伴、丝竹悠扬,一生致力于民族器乐的挖掘整理、保护研发。以虔诚的心态,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他曾在多种场合表示:“对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热爱。”

王惠然先生虽已年入耄耋,但仍心系中国民乐事业,他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积累著书立说,以守正创新的艺术风范引领当代柳琴艺术事业不断发展,为传承发扬中国民族艺术贡献智慧和心血。《风采——民族音乐家王惠然的艺术人生》付梓在即,令人赞叹,可喜可贺!

王惠然先生千古!

吴玉霞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

慈祥父亲 严厉导师

□ 王红艺

慈父王惠然于2023年2月6日在珠海仙逝。他走得很平静、安详。

回首过往,慈父一生追求国乐艺术,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力量。

家父对于我来说,既是慈祥的父亲,又是严厉的导师,还是同甘苦的战友。

家父拥有坚毅、执着的品格,他坚信民族音乐一定会登上世界舞台,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在民族音乐的沃土上,他始终身体力行地积极探索、大胆创造、勇于实践,无论是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担任艺术指导、指挥,还是在珠海组建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都与团员一起,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家父怀有拳拳的赤子之心,他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入研究、努力践行,成功地将民间双弦柳琴、三弦柳琴改革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四弦高音柳琴,使柳琴结束了200多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协奏舞台,并且远播世界,声传海外。他被业界尊称为“柳琴之父”。

家父知道,想让一件乐器得以应用,必须在创作、教材、演出、教学几个方面共同发展,这些符合科学艺术规律的思想理念,在他几十年的诸多论著、教材、演出、创作中,都得到了印证,找到真实的答案。

家父拥有博爱的胸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从小受到他和母亲严厉严谨的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对待每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都会倾囊相授,从来不计较金钱得失,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家父热爱民族文化、熟稔民族乐器,善于从各民族音乐文化、戏曲艺术中汲取养分,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民族色彩浓郁、古典风格典雅、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器乐作品。《彝族舞曲》《江月琴声》《幸福渠》《春到沂河》《昭君别》《黄河随想曲》等经典作品至今仍然传奏,经久不衰。

慈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高尚品格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他的经典作品会流芳百世;他创造的美妙旋律会永远留在人民心中,久久回荡;他创立的柳琴艺术事业将会一代代永续!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红艺

王惠然女儿,中央音乐学院柳琴硕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

8927491609476480853_副本.jpg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
湾韵丨深切缅怀中国民乐大师王惠然
珠海特区报 2023-02-10 11:35

tqb2023021012.jpg

 

编者按:2023年2月6日,著名民族音乐艺术家王惠然先生逝世。王惠然先生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乐改于一身,在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上作出重大贡献,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他开创了柳琴艺术,创作了多首经典曲目,出版了柳琴演奏论著,为音乐院校开设了柳琴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柳琴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柳琴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被誉为“柳琴之父”。1996年王惠然先生退休,应珠海市文化局聘请组建了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曾担任珠海市文联顾问、珠海演艺集团艺术顾问、珠海音协名誉主席,为珠海文艺事业的繁荣发挥了重大作用。王惠然先生的逝世是音乐界的极大损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等单位发唁电致意。今日,《湾韵》刊发音乐界专家学者、王惠然先生亲属及学生的纪念文章,以深切缅怀王惠然先生,祈愿师者的精神风范薪火相传。

12tqb0210012_001_01_b.jpg

深切缅怀中国民乐大师王惠然

□ 李需民

虽近九旬,却尚有许多心愿未了,许多作品待谱……

中国著名民乐艺术家、中国“柳琴之父”、我们尊敬的前辈王惠然老师因病溘然辞世,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切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我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王惠然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彝族舞曲》的琴声犹在天空回荡,我们的大师却已去了天堂,相信天堂从此会增添许多美妙的音乐。

我最早知道王惠然这个名字是在中学时代,校园的大喇叭经常播放《春到沂河》。极富情感张力的动人旋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当我移居珠海后,意外得知久仰的王惠然老师竟然也居住在珠海,这注定了我和王惠然老师的缘分。

毕生播撒大爱

王惠然老师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之人。这种爱包括他对民族音乐毕生的执着求索、无限热爱。他为音乐而生,也为音乐而活,他的一生别无他念,钟情于音乐,奉献于音乐。也正是这种爱,让他登上民族音乐创作之巅。

这种爱也包括他无私奉献,克服种种困难,组建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让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迅速成长,蜚声全国乐坛,为珠海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种爱也包括他从国家民族音乐大局着想,布局柳琴生态系统。从编写教材教法入手,为中国音乐院校创建了柳琴新专业;教琴育人,带出许多优秀的柳琴、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以增强民乐的影响力;创作许多柳琴协奏曲,以拓宽柳琴表现力;让柳琴进入民乐队,成为民乐队高声部乐器等,为柳琴艺术生态系统搭建,为柳琴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爱也包括他对珠海音协工作、珠海音乐事业的大力支持,成为珠海音协、珠海音乐事业的坚强后盾。

这种爱也包括他对中国民乐的支持,成为中国民乐尤其是中国柳琴界的定盘星。

也正是这种大爱,这种格局,这种胸怀,注定了王惠然老师在音乐事业上开花结果,枝繁叶茂,一步步走向巅峰。

毕生坚守民族之根

无论是在民族音乐盛行的时代,还是民族音乐跌入低谷的年月,王惠然老师始终信念如磐,坚守民族之根。他经常到民间采风,到群众中去,与老百姓交心。在创作中,他坚持从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然后抽绎、创新、发展。在他的每部作品中,无不打着浓郁的民族风格之烙印,无不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

旋律是民族音乐之魂,也是民族音乐得以永存的法宝,让优美的旋律在人们心间流淌是作曲家永远的追求。王惠然老师毕生追求旋律之美,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在每部作品中,王惠然老师的旋律舒展、优美,有情景,有情感,有情态,有张力。旋律一出,扣人心弦。王惠然老师也因此被誉为旋律大师。

正因为坚守民族文化之根、民族音乐之魂,王惠然老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之路,为民族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风靡海内外的《彝族舞曲》,到红遍大江南北的《春到沂河》,再到摘取中国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大赛经典作品奖的《江月琴声》,王惠然这位中国乐坛的大家,用音乐一次次惊艳世人,扬名海内外。

毕生钻研创新

不拘常规,勤于钻研,善于创新,敢为天下先是王惠然老师的优秀品格之一。

他首创的琵琶“四指轮”技法,奏出了多声部效果,大大丰富了琵琶表现力,推动了琵琶创作和技巧的发展。

作为乐器改革家,王惠然老师成功研制的四弦高音柳琴,填补了中国弹拨乐高音声部的空白,其改革成果获乐改最高奖——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惠然老师不仅创新和改革了柳琴及琵琶的演奏技法,而且结束了200多年来柳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让柳琴登上了独奏、协奏舞台,拓展了柳琴的艺术表现力。除此之外,他让柳琴进入乐队,成为民乐队的高声部乐器,这是柳琴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

在音乐创作中,无论是在音乐的曲式及和声运用还是演奏技法上,王惠然老师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也正因为始终坚持创新,才让他的作品超越时代、跨越世纪。

半个世纪以来,王惠然老师以其对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毕生笔耕不辍,用他那流淌在心底的优美旋律,讴歌时代,讴歌真善美;毕生求索不止,创新不断,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创新作出巨大的贡献。因而,王惠然老师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深得老百姓的喜爱与尊敬,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师级艺术家。也因此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并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授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广东省优秀音乐家突出贡献奖”。

王惠然老师让珠海音乐有了高度,让中国音乐有了丰度,让世界音乐有了维度。

王惠然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的品格永存,他的经典音乐作品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留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宝库。

王惠然老师千古!

李需民: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珠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春风化雨 桃李天下

□ 陈宥汐

这是一场沉重的告别,从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突然,如做梦一般。

前几天还想着等老师好起来,我还能继续回来上课呢。《木棉花开》是老师指导我的最后一首曲子,我非常钦佩老师对音乐的敏锐度,什么都瞒不过老师的耳朵。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我对这首曲子的有悟于心,我想这朵英雄花将永不凋零,开在满山遍野,愈发灿烂。

王老师的一生,热烈而滚烫,80年的艺术人生,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作品,他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音乐事业的发展。他改革的四弦高音柳琴,填补了弹拨乐缺乏高音的空白,《春到沂河》《彝族舞曲》《幸福渠》《江月琴声》《毕兹卡欢庆会》等经典作品感染着无数的人。能写出这么多令人动容的作品,老师内心一定无比的细腻丰富、热爱生活。王老师的指挥现场,激情澎湃,给无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桃李满天下,作为教育家,心思永远都在栽培学生上。他从不图回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在帮助老师整理资料的过程当中,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们获得的成绩老师都细心地收藏了起来。他时刻关心着学生的发展,连我小时候写给老师的信,他也还留着。还记得小时候老师举办的年度家庭汇报演出,我们演出后得到的奖品都是王老师在世界各地精心挑选来的。

作为王惠然老师的学生,我倍感荣幸,老师是看着我长大的。20多年来,王老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爱吃巧克力的可爱爷爷,我将永远铭记王老师的栽培之恩。

王老师,请您放心,我们会继续帮您达成心愿的。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弹琴,希望来世还能有机会成为您的学生。

陈宥汐

王惠然的珠海学生

朝乾夕惕 与琴为伴

□ 吴玉霞

著名音乐家王惠然先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情谊深厚、联系密切,曾担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柳琴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获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第八届华乐论坛杰出民乐教育家等荣誉称号。

先生一生勤奋耕耘、孜孜以求,是守正创新的践行者,他的《彝族舞曲》《春到沂河》是听琴人、弹琴人的最爱。其有关艺术创作的格言即“好听、好唱、好记”之 “三好”,以及“动听、动人、动心”之“三动”原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此刻,翻开2020年为《风采——民族音乐家王惠然的艺术人生》(彭丽著)一书所写代序,心情沉重,以此表达哀思与缅怀之情。

惠风和畅 才情使然

民乐艺术家王惠然的名字也许不一定家喻户晓,但他创作的《彝族舞曲》《春到沂河》人们却耳熟能详,在艺术舞台上可谓久演不衰、百听不厌。乐曲以优美的旋律、热情的节奏,讴歌时代、激发人心。其艺术贡献在我国琵琶、柳琴音乐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具有深远影响和时代印记的标志。其中,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1993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柳琴协奏曲《江月琴声》获2013年第二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作品奖;研制的四弦高音柳琴1988年获文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鉴于他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承发展所作的贡献,2006年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特向他颁发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

王惠然先生涉猎广泛,除创作外,在表演、指挥、教育及乐器改良等多个领域内,朝乾夕惕、砥行立名。他的演奏、教学遍及海内外,深受各界欢迎。他曾获2019年第八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杰出民乐教育家称号,撰写的《乐改、创作、演奏、教学——柳琴艺术发展之四统一》,以平实的语言、扎实的内容,表达其弘扬民乐艺术的坚定信念和执着精神。

追溯情怀,不忘初心。王惠然从小喜爱音乐,学生时代已显示出良好的艺术潜质,评弹、琵琶、越剧、河南梆子、山东琴书、柳琴戏等民间传统音乐熏陶,为他日后的民乐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60余年从艺生涯,始终如一深入民间。他的作品突出中国神韵、民族气息、地域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强调艺术的本真,在演奏技术、乐器改良、教学实践等方面,为柳琴艺术开阔了在民族器乐表演艺术的学科视野,使柳琴不仅成为民族乐器独奏舞台的重要一员,还走向了世界艺术舞台。

先生以琴为伴、丝竹悠扬,一生致力于民族器乐的挖掘整理、保护研发。以虔诚的心态,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他曾在多种场合表示:“对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热爱。”

王惠然先生虽已年入耄耋,但仍心系中国民乐事业,他将自己数十年的艺术积累著书立说,以守正创新的艺术风范引领当代柳琴艺术事业不断发展,为传承发扬中国民族艺术贡献智慧和心血。《风采——民族音乐家王惠然的艺术人生》付梓在即,令人赞叹,可喜可贺!

王惠然先生千古!

吴玉霞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演员

慈祥父亲 严厉导师

□ 王红艺

慈父王惠然于2023年2月6日在珠海仙逝。他走得很平静、安详。

回首过往,慈父一生追求国乐艺术,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了毕生的智慧和力量。

家父对于我来说,既是慈祥的父亲,又是严厉的导师,还是同甘苦的战友。

家父拥有坚毅、执着的品格,他坚信民族音乐一定会登上世界舞台,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在民族音乐的沃土上,他始终身体力行地积极探索、大胆创造、勇于实践,无论是在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担任艺术指导、指挥,还是在珠海组建珠海市女子室内中乐团,都与团员一起,同甘共苦,共渡难关。

家父怀有拳拳的赤子之心,他以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入研究、努力践行,成功地将民间双弦柳琴、三弦柳琴改革成为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四弦高音柳琴,使柳琴结束了200多年仅用于戏曲伴奏的历史,登上了独奏协奏舞台,并且远播世界,声传海外。他被业界尊称为“柳琴之父”。

家父知道,想让一件乐器得以应用,必须在创作、教材、演出、教学几个方面共同发展,这些符合科学艺术规律的思想理念,在他几十年的诸多论著、教材、演出、创作中,都得到了印证,找到真实的答案。

家父拥有博爱的胸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从小受到他和母亲严厉严谨的训练,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对待每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子都会倾囊相授,从来不计较金钱得失,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家父热爱民族文化、熟稔民族乐器,善于从各民族音乐文化、戏曲艺术中汲取养分,他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民族色彩浓郁、古典风格典雅、时代气息鲜明的民族器乐作品。《彝族舞曲》《江月琴声》《幸福渠》《春到沂河》《昭君别》《黄河随想曲》等经典作品至今仍然传奏,经久不衰。

慈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高尚品格会永远激励我们前行,他的经典作品会流芳百世;他创造的美妙旋律会永远留在人民心中,久久回荡;他创立的柳琴艺术事业将会一代代永续!

亲爱的父亲,您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红艺

王惠然女儿,中央音乐学院柳琴硕士生导师,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天津市特聘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柳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

8927491609476480853_副本.jpg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