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许理存:白白的土豆花

许理存 作家,60年代生人,出版散文集三部。

白白的土豆花

大凉山的山,高且大,一波一波地起伏着,也不是高得没动物生存的那种高,即便山顶上也能看到炊烟,但我们仍然感到这里是大山,所经过的山路往往是从一个山脚爬到山顶,再从山顶滑到山谷,再爬上另一个山顶,再滑到山谷,从市里到山村小学,整个过程都是这样。

那山中的石,红红的,或许是玛瑙的胚体吧,有的软,有的硬,更多的都已经风化,像硬泥。山体陡坡多而缓坡少,但即便这样的山体之上,土豆却没有一点厌恶与嫌弃,欢快地开着小小的、弱弱的、白白的花。土豆花,这么土气的名字,一点也不影响那白白的花所包含的倔强与高雅。

这大山里的土豆,生长的土地很洁净,因为昼夜温差大,土豆虽在土里,但茎与叶并花却在外面,它们要一同经受巨大温差的冲击,经过雨水的冲刷,阴天山风的咆哮,深夜寂寞的重压,可谓热不怨,寒不号。

白白的土豆花,密而生机勃勃,可它根下的土地却是那么贫瘠,一色的红壤,不!还不能叫壤,因为,更多的还是石头状的。白白的土豆花从石缝里汲取着丁点儿的营养,可营养不足的土豆花也开得洁白,开得欢乐,开得饱满,开得自信,它们想着给它们的主人长出更多更好的土豆。

经过一陡坡时,天开始下雨,我们走在人工开凿的小路上,十分小心,可山体上的土豆花勇敢地对抗着顺坡而下的流水,那根似乎扎得更紧了,那叶在摇动,像在彼此鼓劲,那花显得更小了,看上去也更白了,每一阵雨过,它们都要发出弱弱的声响,那是它们在击掌欢庆。

稀薄的空气也没有影响白白的土豆花那活泼的个性,一有微风便自顾不暇地舞动着身躯,好像它们就是这山中最快乐的花,它们确实有快乐的理由,因为,它们虽居深山,可那些黑黑的脸膛与它们相依为命。那黑的脸膛,黑的手,黑的眼睛在照顾着整个大山。大山是彝族人的,彝族人就住在这山中的沟沟坡坡上,坚韧的彝族人就像那坚韧的土豆花一样顽强地生活在这方水土之上。

高海拔的紫外线,黑了他们所有人的外表,包括眼睛,但没有黑化他们的心灵。他们的纯洁与善良,勤劳与勇敢,全写在他们的眼里,眼睛是彝族人表情的语言,有作家说过会说话的眼睛,或许他这句话只会在彝族人身上才能感悟到。

冬天的大雪往往要封山几个月,没有自来水的山中,肩膀就是水管,那些房屋低矮,门户狭小,窗子差不多只有拳头那么大,可里面却是温暖的一家人。这些人家每天都要有三次升起快乐的炊烟,那烟是从林中升起的,像雾也像云。雨天升起的是黑烟,晴天升起的是白烟,但都从同一个烟囱里爬上天空。

无风的日子,烟像芭蕾,有风的日子,那烟像探戈或摇滚。当然,烟出了烟囱就是外面的世界,彝族人只在这灶下过着自己的日子,就像那白白的土豆花,不惧寂寞,不畏艰难,不为山外的花花世界所扰,就守着这片水土,一片艰难的水土。

艰难是山外人的看法,而山里的彝族人却不这么看,山外人看到大山里陡坡上长着的白白的土豆花就为它们担心,那么陡的坡,那么稀薄的空气,那么强的紫外线,还有山洪,还有风和寂寞。可土豆花也不这么想,它们想着只有在安静而寂寞的环境下才能孕育出最好的土豆,结出最好的土豆才能让主人更好地生活。

彝族人就像这土豆花,也像这土豆,在大山里寂寞地开着白白的花,在陡坡上坚韧地守着自家的灶,在稀薄的空气里,在紫外线下,那些黑色的脸膛,健康而墩厚,快乐而美丽。那黑色的眼睛,包容了所有,包容了这方水土上的快乐与艰难,幸福与苦楚。

白白的土豆花,黑黑的大眼睛,彝族人最富足的两样宝物。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许理存:白白的土豆花
珠海特区报 2023-02-13 13:43

许理存 作家,60年代生人,出版散文集三部。

白白的土豆花

大凉山的山,高且大,一波一波地起伏着,也不是高得没动物生存的那种高,即便山顶上也能看到炊烟,但我们仍然感到这里是大山,所经过的山路往往是从一个山脚爬到山顶,再从山顶滑到山谷,再爬上另一个山顶,再滑到山谷,从市里到山村小学,整个过程都是这样。

那山中的石,红红的,或许是玛瑙的胚体吧,有的软,有的硬,更多的都已经风化,像硬泥。山体陡坡多而缓坡少,但即便这样的山体之上,土豆却没有一点厌恶与嫌弃,欢快地开着小小的、弱弱的、白白的花。土豆花,这么土气的名字,一点也不影响那白白的花所包含的倔强与高雅。

这大山里的土豆,生长的土地很洁净,因为昼夜温差大,土豆虽在土里,但茎与叶并花却在外面,它们要一同经受巨大温差的冲击,经过雨水的冲刷,阴天山风的咆哮,深夜寂寞的重压,可谓热不怨,寒不号。

白白的土豆花,密而生机勃勃,可它根下的土地却是那么贫瘠,一色的红壤,不!还不能叫壤,因为,更多的还是石头状的。白白的土豆花从石缝里汲取着丁点儿的营养,可营养不足的土豆花也开得洁白,开得欢乐,开得饱满,开得自信,它们想着给它们的主人长出更多更好的土豆。

经过一陡坡时,天开始下雨,我们走在人工开凿的小路上,十分小心,可山体上的土豆花勇敢地对抗着顺坡而下的流水,那根似乎扎得更紧了,那叶在摇动,像在彼此鼓劲,那花显得更小了,看上去也更白了,每一阵雨过,它们都要发出弱弱的声响,那是它们在击掌欢庆。

稀薄的空气也没有影响白白的土豆花那活泼的个性,一有微风便自顾不暇地舞动着身躯,好像它们就是这山中最快乐的花,它们确实有快乐的理由,因为,它们虽居深山,可那些黑黑的脸膛与它们相依为命。那黑的脸膛,黑的手,黑的眼睛在照顾着整个大山。大山是彝族人的,彝族人就住在这山中的沟沟坡坡上,坚韧的彝族人就像那坚韧的土豆花一样顽强地生活在这方水土之上。

高海拔的紫外线,黑了他们所有人的外表,包括眼睛,但没有黑化他们的心灵。他们的纯洁与善良,勤劳与勇敢,全写在他们的眼里,眼睛是彝族人表情的语言,有作家说过会说话的眼睛,或许他这句话只会在彝族人身上才能感悟到。

冬天的大雪往往要封山几个月,没有自来水的山中,肩膀就是水管,那些房屋低矮,门户狭小,窗子差不多只有拳头那么大,可里面却是温暖的一家人。这些人家每天都要有三次升起快乐的炊烟,那烟是从林中升起的,像雾也像云。雨天升起的是黑烟,晴天升起的是白烟,但都从同一个烟囱里爬上天空。

无风的日子,烟像芭蕾,有风的日子,那烟像探戈或摇滚。当然,烟出了烟囱就是外面的世界,彝族人只在这灶下过着自己的日子,就像那白白的土豆花,不惧寂寞,不畏艰难,不为山外的花花世界所扰,就守着这片水土,一片艰难的水土。

艰难是山外人的看法,而山里的彝族人却不这么看,山外人看到大山里陡坡上长着的白白的土豆花就为它们担心,那么陡的坡,那么稀薄的空气,那么强的紫外线,还有山洪,还有风和寂寞。可土豆花也不这么想,它们想着只有在安静而寂寞的环境下才能孕育出最好的土豆,结出最好的土豆才能让主人更好地生活。

彝族人就像这土豆花,也像这土豆,在大山里寂寞地开着白白的花,在陡坡上坚韧地守着自家的灶,在稀薄的空气里,在紫外线下,那些黑色的脸膛,健康而墩厚,快乐而美丽。那黑色的眼睛,包容了所有,包容了这方水土上的快乐与艰难,幸福与苦楚。

白白的土豆花,黑黑的大眼睛,彝族人最富足的两样宝物。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