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环境保护自觉——来自首个全国生态日的观察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主场活动上,一个个数据、成果、倡议,扎实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

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十四五”以来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用一组组数据介绍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赵辰昕说,接下来,将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工业绿色低碳改造,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推进,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双碳”目标扎实迈进,此次主场活动也将低碳理念贯穿始终。活动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组织绿电交易、打造绿色充电场站,实现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绿电全覆盖,相当于节约标煤2.7吨。

主场活动绿电全覆盖,映射我国近年来能源转型的成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现场介绍,十年来,我国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稳居世界第一,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一份蓝皮书和一项调查,展现出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现场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系统总结了我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典型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活动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发布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成果,这是本世纪开展的第4次调查评估。调查评估发现,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全国优良自然生态系统面积首次超过低差等级,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中有升,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减少,国家战略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说,过去十年,我国为全球贡献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构建了覆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法律制度框架,绘就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主场活动上,两份倡议传递出久久为功的决心和信念:百名院士全国生态日倡议,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环境+”学科新范式等有力声音;全国生态日湖州倡议中,向全社会发出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有力号召。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朱彤说,应该协同奋进,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努力。

放眼全国,共识正在达成,更多的行动正在践行:江西南昌累计投入580多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山东烟台以节能减排为引领,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持稳定,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应该在此基础上,号召全社会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自觉,一起绘就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
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提高环境保护自觉——来自首个全国生态日的观察
新华社 2023-08-16 06:45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主场活动上,一个个数据、成果、倡议,扎实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效。

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十四五”以来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用一组组数据介绍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取得的重要成果。

“三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和积极成效。”赵辰昕说,接下来,将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工业绿色低碳改造,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推进,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双碳”目标扎实迈进,此次主场活动也将低碳理念贯穿始终。活动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组织绿电交易、打造绿色充电场站,实现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的绿电全覆盖,相当于节约标煤2.7吨。

主场活动绿电全覆盖,映射我国近年来能源转型的成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何洋现场介绍,十年来,我国能源领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稳居世界第一,终端用能清洁化水平大幅提升。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一份蓝皮书和一项调查,展现出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成果。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和重大制度创新。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现场发布的《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系统总结了我国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历程、方法、成果和典型案例,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活动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发布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成果,这是本世纪开展的第4次调查评估。调查评估发现,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全国优良自然生态系统面积首次超过低差等级,全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中有升,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减少,国家战略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谭光明说,过去十年,我国为全球贡献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居世界首位,出台《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构建了覆盖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四大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法律制度框架,绘就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主场活动上,两份倡议传递出久久为功的决心和信念:百名院士全国生态日倡议,发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环境+”学科新范式等有力声音;全国生态日湖州倡议中,向全社会发出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有力号召。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代表朱彤说,应该协同奋进,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新的努力。

放眼全国,共识正在达成,更多的行动正在践行:江西南昌累计投入580多亿元用于湿地保护修复;山东烟台以节能减排为引领,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保持稳定,生活垃圾末端资源化处理能力稳步提升……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应该在此基础上,号召全社会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自觉,一起绘就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