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雷颐:以图证史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著作有《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与惠萍相识近二十年了,我在北京研究中国近代史,她在珠海从政,一南一北,职业不同,本无任何交集,但诞生于香山,也就是今天珠海的容闳,成为我们相识的媒介,二十年来,成为至友。

本人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化转型、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容闳是一位重要、必须重视的先驱性人物;容闳诞生于珠海,无疑是珠海的骄傲,是珠海一张亮丽的“名片”,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是珠海文宣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惠萍曾是珠海文宣部门的领导,对此工作自然尽心尽责,甚至用殚精竭力形容也不为过。不知不觉,惠萍为容闳的精神和人格所吸引,虽然工作变动、且于几年前退休,有关容闳的种种事务与她已全然无关,但她一直想方设法继续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不仅如此,她在知命之年竟然开始独立研究,著书立说,写下自己对容闳的感佩和见解。对她而言,尽心尽责、殚精竭力推动有关研究、宣介、弘扬工作,已从一种外在的“职务行为”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职业”成为自己的“志业”。1917年秋,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将“职业”与“志业”区分开来,“职业”是为了生存的“稻粱谋”,而“唯有发自内心对学问的献身,才能把学者提升到他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惠萍对“容闳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提升了自己的高贵、尊严与境界。

多年来,惠萍潜心搜集有关容闳的大量资料,几年前出版了《先行者容闳》获得好评。现在她将搜集到的大量图片为基础,推出《容闳图传》另有一番意义。

在文字发明前,图画是人类最早传递、记录信息的符号,文字发明后,千百年来文字成为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但摄像技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这种功能开始面对挑战。摄影是工业社会对政治、历史和大众生活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其触角从宏大的社会、政治场景一直伸展到普通人的生活。它将稍纵即逝的种种“场景”摄取、保存下来,使之进入“历史”、成为对过去“记忆”的最重要“证据”之一。纪实照片以其“形象逼真”受到空前的重视,“影像”逐渐成为与“文字”一样重要的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它甚至还能通过人物无意识的瞬间表情,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正如瓦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所说:“我们即便能顺畅而大概地描述人类如何行走,却一点也不能分辨人在一秒瞬间迈开步伐的正确姿态是如何。然而,摄影有本事以放慢速度与放大细部等方法,透露了瞬间行走的真正姿势。只有借着摄影,我们才能认识到无意识的视像,就如同心理分析使我们了解无意识的冲动。”

《容闳图传》将有关容闳的图片汇集一处,形成“整体性冲击”。更难得的是,这些图片都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恰如本雅明所说:“相机会愈来愈小,也会愈来愈善于捕捉浮动、隐秘的影像,所引起的震撼会激发观者的联想力。这里,一定要有图说文字的介入,图说借着将生命情境作文字化处理而与摄影建立关系,少了这一过程,任何摄影建构必然会不够明确。”详细的图片说明使一幅幅原本孤立的图片、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突然更具内在联系性,突然连贯起来。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不同文本间的“对话”,彼此互为“语境”,互相诠释、加深对方的意义。图文一体,读者如同乘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思考历史的空间。

然而,如果选图不当或文字说明不当,图与文将“分裂独立”、意义互损。如何选图、怎样撰文?考验着作者的眼光、学识与水平。《容闳图传》选图精当,文字准确简明,图与文成为一种互动互补的张力关系,相得益彰,图像和文字组合加深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意义空间,使受众生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感受,不仅使读者对容闳和近代中国的感受、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强烈,而且更加深刻。在这图文并茂后面,深藏着惠萍对容闳和珠海的热爱,体现了她“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湾韵|雷颐:以图证史
珠海特区报 2024-03-19 12:49

雷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著作有《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与惠萍相识近二十年了,我在北京研究中国近代史,她在珠海从政,一南一北,职业不同,本无任何交集,但诞生于香山,也就是今天珠海的容闳,成为我们相识的媒介,二十年来,成为至友。

本人长期从事中国现代化转型、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容闳是一位重要、必须重视的先驱性人物;容闳诞生于珠海,无疑是珠海的骄傲,是珠海一张亮丽的“名片”,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是珠海文宣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惠萍曾是珠海文宣部门的领导,对此工作自然尽心尽责,甚至用殚精竭力形容也不为过。不知不觉,惠萍为容闳的精神和人格所吸引,虽然工作变动、且于几年前退休,有关容闳的种种事务与她已全然无关,但她一直想方设法继续推动容闳研究、宣介容闳事迹、弘扬容闳精神。不仅如此,她在知命之年竟然开始独立研究,著书立说,写下自己对容闳的感佩和见解。对她而言,尽心尽责、殚精竭力推动有关研究、宣介、弘扬工作,已从一种外在的“职务行为”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职业”成为自己的“志业”。1917年秋,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斯·韦伯发表了影响深远的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将“职业”与“志业”区分开来,“职业”是为了生存的“稻粱谋”,而“唯有发自内心对学问的献身,才能把学者提升到他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惠萍对“容闳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提升了自己的高贵、尊严与境界。

多年来,惠萍潜心搜集有关容闳的大量资料,几年前出版了《先行者容闳》获得好评。现在她将搜集到的大量图片为基础,推出《容闳图传》另有一番意义。

在文字发明前,图画是人类最早传递、记录信息的符号,文字发明后,千百年来文字成为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但摄像技术的发明,使文字的这种功能开始面对挑战。摄影是工业社会对政治、历史和大众生活最有影响的发明之一,其触角从宏大的社会、政治场景一直伸展到普通人的生活。它将稍纵即逝的种种“场景”摄取、保存下来,使之进入“历史”、成为对过去“记忆”的最重要“证据”之一。纪实照片以其“形象逼真”受到空前的重视,“影像”逐渐成为与“文字”一样重要的记载历史、保存记忆的工具。它甚至还能通过人物无意识的瞬间表情,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正如瓦尔特·本雅明在《摄影小史》中所说:“我们即便能顺畅而大概地描述人类如何行走,却一点也不能分辨人在一秒瞬间迈开步伐的正确姿态是如何。然而,摄影有本事以放慢速度与放大细部等方法,透露了瞬间行走的真正姿势。只有借着摄影,我们才能认识到无意识的视像,就如同心理分析使我们了解无意识的冲动。”

《容闳图传》将有关容闳的图片汇集一处,形成“整体性冲击”。更难得的是,这些图片都附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恰如本雅明所说:“相机会愈来愈小,也会愈来愈善于捕捉浮动、隐秘的影像,所引起的震撼会激发观者的联想力。这里,一定要有图说文字的介入,图说借着将生命情境作文字化处理而与摄影建立关系,少了这一过程,任何摄影建构必然会不够明确。”详细的图片说明使一幅幅原本孤立的图片、一个个凝固的瞬间突然更具内在联系性,突然连贯起来。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这种关系,更是不同文本间的“对话”,彼此互为“语境”,互相诠释、加深对方的意义。图文一体,读者如同乘船航行在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上,历史画面在两岸依次展现。这种非连续性与连续性之间,形成了读者的体会、感悟、思考历史的空间。

然而,如果选图不当或文字说明不当,图与文将“分裂独立”、意义互损。如何选图、怎样撰文?考验着作者的眼光、学识与水平。《容闳图传》选图精当,文字准确简明,图与文成为一种互动互补的张力关系,相得益彰,图像和文字组合加深甚至创造了一种新的意义空间,使受众生成了一种新的阅读感受,不仅使读者对容闳和近代中国的感受、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强烈,而且更加深刻。在这图文并茂后面,深藏着惠萍对容闳和珠海的热爱,体现了她“所献身的志业的高贵与尊严”。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