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张映勤:最为难忘剑门关

张映勤

1962年7月生于天津,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天津文学》杂志原主编。出版专著十余种,编辑图书百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5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内地及海外报刊,担任若干文学奖项评委,部分作品被转载或获奖。

蜀道,泛指古时候进出蜀地的道路。狭义地讲,蜀道有“北四南三”七条,它们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将关中到成都平原打通连接。这其中,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最为险要难行。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广元这一段,而蜀道之险,最险莫过剑门关。

 

到广元之前,剑门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雁门关到武胜关,中国的关隘遍布各地,但若论险峻,剑门关名列前茅。山川形胜,以险为要,尤其是设关守卫,首先考虑的是地形地势。

 

在广元剑阁县郊外的群山中,百余公里,山峦起伏,其中大小剑山相距不过数丈,两山矗地而立,像两把利剑插在地上,双峰对峙如门,人们故以剑门名之。最初,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此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于是修筑栈道30里,筑关扼守,称为“剑阁”。

 

剑门关扼守蜀道之咽喉,它是长安到成都之间最重要的关口,是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堪称险中之险。绵延百里的山崖如直立陡峭的城墙,真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此设关,有险可恃,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当年,剑门关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战马嘶嘶,炮声隆隆,剑门关历经千年战火,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的剑门关屡遭战火涂炭,关楼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十多年前在原址重建的。三层箭楼,雄踞关口,巍峨壮观。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上悬金铎,锒铛作响。楼体如古代城墙,嵌有“剑阁”二字,上悬匾额两幅,“眼底长安”“天下雄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关楼在山谷隘口处高高耸立,俯瞰群山,傲视群雄。蜀道上有此关扼守,如同定海神针,确保入蜀交通门户的安全。只可惜新楼少了点沧桑感、古旧感,人们在此凭吊先贤,追忆历史,只能在凝望中想象。

 

看到“剑阁”二字,我想到了《剑阁闻铃》。生于海河边,长于曲艺乡,骆玉笙的这段京韵大鼓听过无数遍,早已耳熟能详。骆老唱腔浑厚,荡气回肠,使人如醉如痴,早已成为鼓曲的一代绝唱。而清末韩小窗的唱词写得更是动人心脾:“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到广元之前,我以为剑阁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马嵬兵变之后,唐明皇于逃难途中驻跸剑阁驿站,雨夜听到阁下风铃摇动,想起贵妃杨玉环,断肠人听到断肠声,不胜伤感,彻夜难眠。到了广元我才知道,其实剑阁就是剑山之间的栈道,也许是因为栈道建有木质楼板重叠式屋顶,飞檐翘角,悬空交错,以供行人遮阳避雨,歇脚休息,并非专指某处楼阁式的房屋。如今的剑阁保留了一个县名,有无具体建筑已不重要,在关前想到《剑阁闻铃》,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伤古感怀。

 

剑门关下,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仿佛步入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作为古战场,无数将士含辛茹苦守边关,咽喉之地曾经战火纷飞,热血洒遍,山谷的每一处石缝似乎还在回响着厮杀声,弥漫着硝烟。剑门关历经战火,却岿然不动,以悲壮不屈的身姿诉说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

 

剑门关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往的旅人和商队,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在栈道上跋涉,每一步印记都写入了历史和记忆。

 

剑门关,古栈道,曾经的军事要塞与交通枢纽,如一座横跨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大山阻隔的地理空间,更打通了时间岁月的长河。

蜀道景观看不够,最为难忘剑门关!

tqb-20240422-008.jpg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张映勤:最为难忘剑门关
珠海特区报 2024-04-22 13:07

张映勤

1962年7月生于天津,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天津文学》杂志原主编。出版专著十余种,编辑图书百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5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内地及海外报刊,担任若干文学奖项评委,部分作品被转载或获奖。

蜀道,泛指古时候进出蜀地的道路。狭义地讲,蜀道有“北四南三”七条,它们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将关中到成都平原打通连接。这其中,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最为险要难行。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广元这一段,而蜀道之险,最险莫过剑门关。

 

到广元之前,剑门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雁门关到武胜关,中国的关隘遍布各地,但若论险峻,剑门关名列前茅。山川形胜,以险为要,尤其是设关守卫,首先考虑的是地形地势。

 

在广元剑阁县郊外的群山中,百余公里,山峦起伏,其中大小剑山相距不过数丈,两山矗地而立,像两把利剑插在地上,双峰对峙如门,人们故以剑门名之。最初,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此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于是修筑栈道30里,筑关扼守,称为“剑阁”。

 

剑门关扼守蜀道之咽喉,它是长安到成都之间最重要的关口,是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堪称险中之险。绵延百里的山崖如直立陡峭的城墙,真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此设关,有险可恃,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当年,剑门关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战马嘶嘶,炮声隆隆,剑门关历经千年战火,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的剑门关屡遭战火涂炭,关楼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十多年前在原址重建的。三层箭楼,雄踞关口,巍峨壮观。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上悬金铎,锒铛作响。楼体如古代城墙,嵌有“剑阁”二字,上悬匾额两幅,“眼底长安”“天下雄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关楼在山谷隘口处高高耸立,俯瞰群山,傲视群雄。蜀道上有此关扼守,如同定海神针,确保入蜀交通门户的安全。只可惜新楼少了点沧桑感、古旧感,人们在此凭吊先贤,追忆历史,只能在凝望中想象。

 

看到“剑阁”二字,我想到了《剑阁闻铃》。生于海河边,长于曲艺乡,骆玉笙的这段京韵大鼓听过无数遍,早已耳熟能详。骆老唱腔浑厚,荡气回肠,使人如醉如痴,早已成为鼓曲的一代绝唱。而清末韩小窗的唱词写得更是动人心脾:“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到广元之前,我以为剑阁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马嵬兵变之后,唐明皇于逃难途中驻跸剑阁驿站,雨夜听到阁下风铃摇动,想起贵妃杨玉环,断肠人听到断肠声,不胜伤感,彻夜难眠。到了广元我才知道,其实剑阁就是剑山之间的栈道,也许是因为栈道建有木质楼板重叠式屋顶,飞檐翘角,悬空交错,以供行人遮阳避雨,歇脚休息,并非专指某处楼阁式的房屋。如今的剑阁保留了一个县名,有无具体建筑已不重要,在关前想到《剑阁闻铃》,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伤古感怀。

 

剑门关下,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仿佛步入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作为古战场,无数将士含辛茹苦守边关,咽喉之地曾经战火纷飞,热血洒遍,山谷的每一处石缝似乎还在回响着厮杀声,弥漫着硝烟。剑门关历经战火,却岿然不动,以悲壮不屈的身姿诉说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

 

剑门关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往的旅人和商队,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在栈道上跋涉,每一步印记都写入了历史和记忆。

 

剑门关,古栈道,曾经的军事要塞与交通枢纽,如一座横跨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大山阻隔的地理空间,更打通了时间岁月的长河。

蜀道景观看不够,最为难忘剑门关!

tqb-20240422-008.jpg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