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3月,董永胜以社工身份加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关爱·归巢”项目,如今,已有20多位受助者在其帮助下顺利返乡或回归正常生活。董永胜说:“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3月4日晚,随着冷空气南下,珠海街头增添了几分寒意。流浪救助社工董永胜的手机突然响起,一条来自“服务流浪露宿乞讨人员志愿者群”的消息弹了出来:“老董,香洲总站旁的地下通道发现一名露宿者。”董永胜马上回复:“我们这就去看看。”

不久,他与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这位露宿者,并在次日清晨成功联系到其亲属,将其平安送回了家。
已为20余位流浪者点亮归家路
今年50岁的董永胜是珠海京师社工服务中心社工,如今是市救助管理站“常客”。他身边的社工同事、志愿者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都亲切地把他唤作“老董”。
前几年,老董陪着朋友一起考社工证,未曾想自己也顺利通过了考试。后来,他参与了一次关爱流浪人员的活动,内心深受触动。2024年3月,当老董得知珠海京师社工服务中心承接了由珠海华发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关爱·归巢”项目正在招募项目社工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去年夏天,老董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地下通道发现了一名露宿者。“当时他记忆已经出现混乱了,但记得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在警方的帮助下,老董联系上这位露宿者的亲属。“父女俩已经20多年没见面了,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女儿。我们给他买了回乡的车票,让他在中秋节和家人团聚了。”老董说。

今年2月初,老董在街上发现了一名小伙子。“我们去找了他很多次,他不搭理我们。我无意间问他了一句‘你需要工作吗?’他突然点点头,愿意和我说话了。”老董说,这位小伙子受到高薪诱骗,便流浪街头,不愿回家。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小伙子终于敞开心扉,接受了帮助。“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援助,更需要心理疏导和社会关系重建,这样才能驱散心理阴霾,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时至今年3月,已有20多位受助者在董永胜的帮助下顺利返乡或回归正常生活。他也一直与受助者及其亲属保持着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看到流浪者重归家庭,回归正常生活,我是很满足的。”老董说,这份来自心底的满足,正是他从事流浪救助工作的最大动力。在正式成为社工之前,老董还从事过财务、职业培训等工作,但在流浪救助工作中,真正能让他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成就感,“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每一个流浪露宿者背后都有许多无奈和困境,我们不要轻易作出评判或指责,多一些耐心去沟通和倾听,给予温暖和关爱,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心态和处境。”老董说。
老董回忆,之前有一位阿叔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一度以为他是聋哑人。“一天早上,我看他生病了,给他买了早餐和水果,没想到打动了他,开始与我们交流,让我们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来市救助管理站链接了医疗资源,让阿叔得到基本医疗救治,随后又联系到亲属,助他顺利返乡。
老董对珠海市区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无论是人行地下通道、立交桥底,还是街边公园、废弃铁棚和房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流浪救助工作辛苦,不分昼夜,也不顾风雨,老董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巡街。
天色暗了,市救助管理站的街面巡查又要开始了。老董又穿上他那身红色社工马甲,拿着手电筒,和同事们一起出发去巡街。
视频记者:贺雨晴 摄像:张祖伟 编辑:陆庆周 监制:靳碧海文字:温泳珊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去年3月,董永胜以社工身份加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关爱·归巢”项目,如今,已有20多位受助者在其帮助下顺利返乡或回归正常生活。董永胜说:“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3月4日晚,随着冷空气南下,珠海街头增添了几分寒意。流浪救助社工董永胜的手机突然响起,一条来自“服务流浪露宿乞讨人员志愿者群”的消息弹了出来:“老董,香洲总站旁的地下通道发现一名露宿者。”董永胜马上回复:“我们这就去看看。”

不久,他与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这位露宿者,并在次日清晨成功联系到其亲属,将其平安送回了家。
已为20余位流浪者点亮归家路
今年50岁的董永胜是珠海京师社工服务中心社工,如今是市救助管理站“常客”。他身边的社工同事、志愿者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都亲切地把他唤作“老董”。
前几年,老董陪着朋友一起考社工证,未曾想自己也顺利通过了考试。后来,他参与了一次关爱流浪人员的活动,内心深受触动。2024年3月,当老董得知珠海京师社工服务中心承接了由珠海华发公益基金会支持的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关爱·归巢”项目正在招募项目社工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去年夏天,老董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在地下通道发现了一名露宿者。“当时他记忆已经出现混乱了,但记得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在警方的帮助下,老董联系上这位露宿者的亲属。“父女俩已经20多年没见面了,但他还是一眼认出了女儿。我们给他买了回乡的车票,让他在中秋节和家人团聚了。”老董说。

今年2月初,老董在街上发现了一名小伙子。“我们去找了他很多次,他不搭理我们。我无意间问他了一句‘你需要工作吗?’他突然点点头,愿意和我说话了。”老董说,这位小伙子受到高薪诱骗,便流浪街头,不愿回家。经过多次耐心沟通,小伙子终于敞开心扉,接受了帮助。“他们不仅仅需要物质援助,更需要心理疏导和社会关系重建,这样才能驱散心理阴霾,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时至今年3月,已有20多位受助者在董永胜的帮助下顺利返乡或回归正常生活。他也一直与受助者及其亲属保持着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
“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看到流浪者重归家庭,回归正常生活,我是很满足的。”老董说,这份来自心底的满足,正是他从事流浪救助工作的最大动力。在正式成为社工之前,老董还从事过财务、职业培训等工作,但在流浪救助工作中,真正能让他感受到了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成就感,“最快乐的是看到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每一个流浪露宿者背后都有许多无奈和困境,我们不要轻易作出评判或指责,多一些耐心去沟通和倾听,给予温暖和关爱,或许就能改变他们的心态和处境。”老董说。
老董回忆,之前有一位阿叔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一度以为他是聋哑人。“一天早上,我看他生病了,给他买了早餐和水果,没想到打动了他,开始与我们交流,让我们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来市救助管理站链接了医疗资源,让阿叔得到基本医疗救治,随后又联系到亲属,助他顺利返乡。
老董对珠海市区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无论是人行地下通道、立交桥底,还是街边公园、废弃铁棚和房屋,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流浪救助工作辛苦,不分昼夜,也不顾风雨,老董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巡街。
天色暗了,市救助管理站的街面巡查又要开始了。老董又穿上他那身红色社工马甲,拿着手电筒,和同事们一起出发去巡街。
视频记者:贺雨晴 摄像:张祖伟 编辑:陆庆周 监制:靳碧海文字:温泳珊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