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在伶仃洋畔破土而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45年来,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到如今的“4+3”产业集群,珠海将创新根植于城市基因,涌现出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打印耗材、家电制造等领域加速崛起。
在半导体与智能制造的赛道上,珠海祺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15年创业史,恰是特区民营经济成长的生动注脚。从2011年创始人唐换名带着5万元“裸辞”创业,到如今60余名员工创造上亿元产值,祺力电子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区热土上演绎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故事,也为这座创新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崭新动力。
扎根特区,投身电子制造行业
走进祺力电子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6条全自动进口贴片线高速运转、精准贴装,月出货量可达20万片。一块块PCB板经过精密检测设备的层层筛查,最终化身为驱动智能设备运转的“神经元”。
时针拨回2011年,28岁的唐换名刚辞去新加坡外资企业芯片封装主管的工作,带着一腔热血和全部积蓄5万元,在珠海唐家湾租下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厂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彼时,珠海高新区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逐渐凸显,集聚了远光、炬力、长园电力、健帆生物、乐通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设计、电力系统设备研制、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形成。
“这里是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唐换名坦言,自己选择珠海作为创业起点,正是看中了珠海高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和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创业初期,祺力电子面临着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回避的困境: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没钱就租赁二手生产设备,跟客户协商先收预付款,没人才就自己边干边学,带着一股拼劲和韧劲,祺力电子逐渐在特区站稳了脚跟。

2013年,尚且稚嫩的祺力电子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由于人工检测的效率低下且检出率不高,5%左右不良率流入客户工厂,遭遇了客户巨额罚款,订单也丢失。
另一个困境在于,全球高端检测设备长期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动辄百万元的售价和严苛的购买“准入审核”,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面对“卡脖子”的困境,唐换名选择迎难而上。他痛定思痛,“技术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必须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挺直腰杆谋发展。”
创新破局,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彼时,国家持续加大对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力度,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窗口。
当唐换名带领团队启动半导体检测技术攻关时,首遇“人才短板”——因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招募算法研发人才,难以推进核心技术突破。
为此,唐换名主动对接东莞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共同攻克图像识别算法“天堑”。由于偏移、漏件、虚焊等问题需结合镜头、光源与图片识别综合判断,3年间,团队反复调试模型,效果始终不达标,他常以“潜心思索的人总会迎来柳暗花明”自勉。

然而,新的阻碍接踵而至:算法模型训练需要海量缺陷检测数据支撑,仅凭企业自身积累的数据量远远不够,研发一度陷入停滞。关键时刻,在珠海市工商联的支持下,20多家同行企业主动分享积累多年的缺陷检测数据,为研发注入关键“燃料”。
众人拾柴火焰高。得益于协同创新,祺力电子成功研发出具有高度智能化和灵活性的半导体器件图像数据检测系统,精度对标国际进口设备,检测效率从90%跃升至99%,成本仅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仅实现企业自身技术突围,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国外技术垄断,为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化迈出坚实一步。
对此,唐换名感悟颇深:搞创新不必贪大求全,也不能单打独斗,产学研协同是中小企业技术突围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祺力电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获得10项发明专利,牵手东莞理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等高校共建教授企业工作室、产学研合作基地、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基地,让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实现双向赋能。
产业突围,打造本土“智造”名片
“技术突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唐换名说。
申请半导体检测技术专利后,唐换名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集中精力研发集成电路板,专注智能家居场景应用。我们的核心优势在集成电路板控制。他清醒地判断,企业要在特区站稳脚跟,必须聚焦核心赛道,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等新兴应用的崛起,祺力电子正乘势而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力求将“珠海智造”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唐换名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攻克了锁控、人脸识别算法、智能锁APP后台等核心技术,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企业成长一路势如破竹:产品接入国内主流智能家居生态,成为多个头部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年营收2000万元,2024年突破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超过去年全年产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获评“珠海市创新100强企业”“2025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标杆百强企业”。
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印证了珠海的创业沃土效应。祺力电子的故事,也蕴含了“企业敢闯、政府敢为”的特区发展密码。

去年,当了解到祺力电子出现了资金缺口,高新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与十几家银行对接,推动祺力电子达成融资规模近6000万元。“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这不是口号,是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营商环境。”唐换名感叹道:“在珠海,只要你肯钻研,就有人帮你搭梯子。”
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唐换名规划着“从1亿元到10亿元”的跨越,带领团队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领域攻坚。“脚踏实地,坚定信心,尽管困难再多,熬过去就是光明。”这是唐换名给年轻创业者的忠告,也是他15年创业经历的总结。
伶仃洋涛声依旧,新一代创业者正接棒续写着珠海的创新故事。

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在伶仃洋畔破土而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45年来,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企业到如今的“4+3”产业集群,珠海将创新根植于城市基因,涌现出一批优质本土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打印耗材、家电制造等领域加速崛起。
在半导体与智能制造的赛道上,珠海祺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15年创业史,恰是特区民营经济成长的生动注脚。从2011年创始人唐换名带着5万元“裸辞”创业,到如今60余名员工创造上亿元产值,祺力电子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区热土上演绎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故事,也为这座创新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崭新动力。
扎根特区,投身电子制造行业
走进祺力电子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6条全自动进口贴片线高速运转、精准贴装,月出货量可达20万片。一块块PCB板经过精密检测设备的层层筛查,最终化身为驱动智能设备运转的“神经元”。
时针拨回2011年,28岁的唐换名刚辞去新加坡外资企业芯片封装主管的工作,带着一腔热血和全部积蓄5万元,在珠海唐家湾租下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厂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彼时,珠海高新区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逐渐凸显,集聚了远光、炬力、长园电力、健帆生物、乐通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成电路设计、电力系统设备研制、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形成。
“这里是离客户最近的地方。”唐换名坦言,自己选择珠海作为创业起点,正是看中了珠海高新区的产业聚集效应和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创业初期,祺力电子面临着许多中小企业难以回避的困境: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没钱就租赁二手生产设备,跟客户协商先收预付款,没人才就自己边干边学,带着一股拼劲和韧劲,祺力电子逐渐在特区站稳了脚跟。

2013年,尚且稚嫩的祺力电子遭遇了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由于人工检测的效率低下且检出率不高,5%左右不良率流入客户工厂,遭遇了客户巨额罚款,订单也丢失。
另一个困境在于,全球高端检测设备长期被欧美、日韩企业垄断,动辄百万元的售价和严苛的购买“准入审核”,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面对“卡脖子”的困境,唐换名选择迎难而上。他痛定思痛,“技术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必须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挺直腰杆谋发展。”
创新破局,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彼时,国家持续加大对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力度,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窗口。
当唐换名带领团队启动半导体检测技术攻关时,首遇“人才短板”——因资金有限,无法大规模招募算法研发人才,难以推进核心技术突破。
为此,唐换名主动对接东莞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共同攻克图像识别算法“天堑”。由于偏移、漏件、虚焊等问题需结合镜头、光源与图片识别综合判断,3年间,团队反复调试模型,效果始终不达标,他常以“潜心思索的人总会迎来柳暗花明”自勉。

然而,新的阻碍接踵而至:算法模型训练需要海量缺陷检测数据支撑,仅凭企业自身积累的数据量远远不够,研发一度陷入停滞。关键时刻,在珠海市工商联的支持下,20多家同行企业主动分享积累多年的缺陷检测数据,为研发注入关键“燃料”。
众人拾柴火焰高。得益于协同创新,祺力电子成功研发出具有高度智能化和灵活性的半导体器件图像数据检测系统,精度对标国际进口设备,检测效率从90%跃升至99%,成本仅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不仅实现企业自身技术突围,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国外技术垄断,为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化迈出坚实一步。
对此,唐换名感悟颇深:搞创新不必贪大求全,也不能单打独斗,产学研协同是中小企业技术突围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祺力电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获得10项发明专利,牵手东莞理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等高校共建教授企业工作室、产学研合作基地、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基地,让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实现双向赋能。
产业突围,打造本土“智造”名片
“技术突围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唐换名说。
申请半导体检测技术专利后,唐换名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集中精力研发集成电路板,专注智能家居场景应用。我们的核心优势在集成电路板控制。他清醒地判断,企业要在特区站稳脚跟,必须聚焦核心赛道,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等新兴应用的崛起,祺力电子正乘势而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力求将“珠海智造”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唐换名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攻克了锁控、人脸识别算法、智能锁APP后台等核心技术,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企业成长一路势如破竹:产品接入国内主流智能家居生态,成为多个头部品牌的核心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2023年营收2000万元,2024年突破亿元,今年上半年已超过去年全年产值;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获评“珠海市创新100强企业”“2025粤港澳大湾区专精特新标杆百强企业”。
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印证了珠海的创业沃土效应。祺力电子的故事,也蕴含了“企业敢闯、政府敢为”的特区发展密码。

去年,当了解到祺力电子出现了资金缺口,高新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与十几家银行对接,推动祺力电子达成融资规模近6000万元。“无事不扰,有事必到,这不是口号,是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营商环境。”唐换名感叹道:“在珠海,只要你肯钻研,就有人帮你搭梯子。”
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唐换名规划着“从1亿元到10亿元”的跨越,带领团队在数据安全、人工智能领域攻坚。“脚踏实地,坚定信心,尽管困难再多,熬过去就是光明。”这是唐换名给年轻创业者的忠告,也是他15年创业经历的总结。
伶仃洋涛声依旧,新一代创业者正接棒续写着珠海的创新故事。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