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推动算力基建新突破

近日,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窗口期,格力集团旗下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投放大湾区首单算力设备融资租赁项目,支持深圳某智算科技公司提升算力服务能力,这不仅为金融、政务、教育、医疗以及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持,驱动AI产业落地,更为科研机构提供可灵活拓展的算力资源池,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珠海特区报》10月23日02版)

细读这一创新尝试,将算力设备作为可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优质租赁物标的进行金融赋能,不仅破解了算力企业在高速发展期的资金瓶颈,更探索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标志着算力设备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正获得金融市场更广泛的认可。

融资困局:算力企业的成长烦恼与金融服务的滞后。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算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沉重的资金压力。比如,GPU等算力设备投入动辄数千万元,且技术迭代迅速,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极高要求。许多技术见长的创新企业,往往因资金短缺而错失发展良机。而传统的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算力企业的特殊需求。金融机构对算力设备的价值认定、风险管控存在认知差距,导致“不敢贷、不愿贷”。同时,算力企业虽有技术实力,却常常陷入“有前景、无资产”的融资困境。这一问题不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步伐。

破局之道:融资租赁创新与全周期风控的完美结合。横琴金投租赁的探索,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特别是“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模式,精准匹配了算力企业的需求特点。企业既获得设备使用权,又缓解了资金压力,实现了“轻资产”运营。该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合作企业拥有的20余项知识产权,与英伟达、腾讯等头部企业的生态绑定,形成了技术和商业的双重保障。企业构建的“回收-性能提升-资产化运营-再销售”闭环,实现了算力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为金融业务提供了可靠的退出路径。实践印证: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当下的资金需求,更探索出算力资产金融化的可行路径,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

未来之路:金融创新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单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一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在于为整个行业开辟了新路。这一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据业内预测,2025年-2027年间,算力基建领域将带动8000亿元至10000亿元的巨额投资,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横琴金投租赁的经验表明,通过精准识别价值、有效控制风险、深度赋能产业,金融服务完全可以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面向未来,随着算力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算力资源有望像电力一样随取随用。这更需要多元的金融产品、更灵活的服务模式,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同时,金融机构需要继续深化对算力产业特质的理解,创新风控模式,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浇灌科技创新领域。相信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奔赴将为金融与算力的深度融合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文字:王小梅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叶维佳
金融活水推动算力基建新突破
珠海特区报 2025-10-24 02:05

近日,在国家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窗口期,格力集团旗下横琴金投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功投放大湾区首单算力设备融资租赁项目,支持深圳某智算科技公司提升算力服务能力,这不仅为金融、政务、教育、医疗以及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持,驱动AI产业落地,更为科研机构提供可灵活拓展的算力资源池,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珠海特区报》10月23日02版)

细读这一创新尝试,将算力设备作为可产生持续现金流的优质租赁物标的进行金融赋能,不仅破解了算力企业在高速发展期的资金瓶颈,更探索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标志着算力设备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正获得金融市场更广泛的认可。

融资困局:算力企业的成长烦恼与金融服务的滞后。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然而,算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沉重的资金压力。比如,GPU等算力设备投入动辄数千万元,且技术迭代迅速,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极高要求。许多技术见长的创新企业,往往因资金短缺而错失发展良机。而传统的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算力企业的特殊需求。金融机构对算力设备的价值认定、风险管控存在认知差距,导致“不敢贷、不愿贷”。同时,算力企业虽有技术实力,却常常陷入“有前景、无资产”的融资困境。这一问题不解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步伐。

破局之道:融资租赁创新与全周期风控的完美结合。横琴金投租赁的探索,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特别是“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模式,精准匹配了算力企业的需求特点。企业既获得设备使用权,又缓解了资金压力,实现了“轻资产”运营。该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合作企业拥有的20余项知识产权,与英伟达、腾讯等头部企业的生态绑定,形成了技术和商业的双重保障。企业构建的“回收-性能提升-资产化运营-再销售”闭环,实现了算力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为金融业务提供了可靠的退出路径。实践印证: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当下的资金需求,更探索出算力资产金融化的可行路径,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借鉴。

未来之路:金融创新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单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一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在于为整个行业开辟了新路。这一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据业内预测,2025年-2027年间,算力基建领域将带动8000亿元至10000亿元的巨额投资,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横琴金投租赁的经验表明,通过精准识别价值、有效控制风险、深度赋能产业,金融服务完全可以在支持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

面向未来,随着算力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算力资源有望像电力一样随取随用。这更需要多元的金融产品、更灵活的服务模式,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持续动力。同时,金融机构需要继续深化对算力产业特质的理解,创新风控模式,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浇灌科技创新领域。相信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奔赴将为金融与算力的深度融合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文字:王小梅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