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林睿翀:屡获奖的“98后”无人机“飞手”

【林睿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大四学生,学校航空学院航模队队长。10月16日,林睿翀在航模队工作室中,为无人机“夜航”表演做着各项准备。这位“98后”无人机“飞手”,已获得多个国家级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奖项。】

大学期间屡次获奖

10月16日,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就读的林睿翀,在学校的航模队工作室中,为即将举行的“夜航”表演活动,做着紧张的准备。他正在调整无人机的参数,以保证表演当天飞行顺利。

不用上课时,林睿翀总爱待在航模工作室里,沉浸在他的小型飞行器世界中。

航模队工作室内,墙上、桌上、地上,摆满了各式颜色缤纷、造型各异的航模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这些都是林睿翀和队员们的“战机”。

而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设备,同样是他们的“顶级装备”,用于航模飞机的设计、制作、组装和维修等。

别看这位“98后”大学生年纪不大,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小型飞行器“飞手”。

限距载重飞机、滑翔飞机、纸飞机、3D特技飞机,都是他经常操控的机型。蛇滚、侧飞、正飞、汉诺螺旋、落叶飘等多种特技飞行方式,他都能够轻松“驾驭”。

大学期间,在他和队员们的奋战下,航模队屡获国家级奖项。

在林睿翀的带队下,去年航模队就获得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一等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单项团体第一名、“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限距载重空投三等奖等奖项。

玩“小型飞行器”需海量知识

2019年举行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设有模拟搜救、垂直起降载运、太阳能飞机、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等8个项目,共有来自全国103所高校1817名选手参赛。

“为了备战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这个比赛,我们团队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去准备。”说起去年的比赛战况,林睿翀仍感到心情激动,当时团队需和国内多所高校团队PK,非常考验团队的飞行器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和飞行把控能力。

参与比赛的飞行器,都是由林睿翀和队友们自主设计、制作的。

“首先选材必须要好,手工要精细、结构要精巧、飞手方案要合理,才能保证水火箭上天后,能够及时开伞和分离、留空和精准降落。”他说,在备战时,他们不停地调整方案进行尝试,最终取得不错的战绩。

“飞机的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原理都要学,才能做出一个精准的小型飞行器,”他笑着说,玩“小型飞行器”并不容易,需要海量的知识和创新意识,为此他不断地学习。

看好珠海“无人机”行业前景

林睿翀所在的航模队,在珠海“学校圈”中颇有名气。

这个成立于2010年的大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指导下,已培育珠海大学生航空科技文化节,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航模队多次举办轻木飞机制作弹射大赛、航模竞赛、航空文化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航模队曾参加过珠海春晚、央视飞行纪录片、航空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参与社会各类活动开幕表演和特技展示200余次。

先后获得国家级高等次奖项9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4项、省级重点和一般项目7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项目三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航模队还曾受邀到珠海、广州、深圳等省内外12个地市60余所中小学、社区,进行过航空科普活动。

上个月在北理工珠海学院进行的“3051架无人机同时升空破世界纪录”活动中,航模队成员也参与了部分协助工作。

“无人机作为一项新兴的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他看来,这些年来,珠海的无人机行业发展非常快,产业链、各项配套逐渐完整和齐全。

“很多航模队的师兄们,毕业后都到了珠海的无人机企业,未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留在珠海,从事这一行。”他信心满满地说。

文字:王帆 图片:申洋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彭赞峰
今日面孔丨林睿翀:屡获奖的“98后”无人机“飞手”
观海融媒 2020-10-16 11:00

【林睿翀,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大四学生,学校航空学院航模队队长。10月16日,林睿翀在航模队工作室中,为无人机“夜航”表演做着各项准备。这位“98后”无人机“飞手”,已获得多个国家级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奖项。】

大学期间屡次获奖

10月16日,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就读的林睿翀,在学校的航模队工作室中,为即将举行的“夜航”表演活动,做着紧张的准备。他正在调整无人机的参数,以保证表演当天飞行顺利。

不用上课时,林睿翀总爱待在航模工作室里,沉浸在他的小型飞行器世界中。

航模队工作室内,墙上、桌上、地上,摆满了各式颜色缤纷、造型各异的航模飞机和工业级无人机,这些都是林睿翀和队员们的“战机”。

而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等设备,同样是他们的“顶级装备”,用于航模飞机的设计、制作、组装和维修等。

别看这位“98后”大学生年纪不大,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小型飞行器“飞手”。

限距载重飞机、滑翔飞机、纸飞机、3D特技飞机,都是他经常操控的机型。蛇滚、侧飞、正飞、汉诺螺旋、落叶飘等多种特技飞行方式,他都能够轻松“驾驭”。

大学期间,在他和队员们的奋战下,航模队屡获国家级奖项。

在林睿翀的带队下,去年航模队就获得了“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一等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单项团体第一名、“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大赛”限距载重空投三等奖等奖项。

玩“小型飞行器”需海量知识

2019年举行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设有模拟搜救、垂直起降载运、太阳能飞机、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等8个项目,共有来自全国103所高校1817名选手参赛。

“为了备战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这个比赛,我们团队花了半个学期的时间去准备。”说起去年的比赛战况,林睿翀仍感到心情激动,当时团队需和国内多所高校团队PK,非常考验团队的飞行器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和飞行把控能力。

参与比赛的飞行器,都是由林睿翀和队友们自主设计、制作的。

“首先选材必须要好,手工要精细、结构要精巧、飞手方案要合理,才能保证水火箭上天后,能够及时开伞和分离、留空和精准降落。”他说,在备战时,他们不停地调整方案进行尝试,最终取得不错的战绩。

“飞机的整体结构、结构强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飞行原理都要学,才能做出一个精准的小型飞行器,”他笑着说,玩“小型飞行器”并不容易,需要海量的知识和创新意识,为此他不断地学习。

看好珠海“无人机”行业前景

林睿翀所在的航模队,在珠海“学校圈”中颇有名气。

这个成立于2010年的大学生社团,在学校的指导下,已培育珠海大学生航空科技文化节,并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航模队多次举办轻木飞机制作弹射大赛、航模竞赛、航空文化知识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航模队曾参加过珠海春晚、央视飞行纪录片、航空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参与社会各类活动开幕表演和特技展示200余次。

先后获得国家级高等次奖项90余项,取得国家专利4项、省级重点和一般项目7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项目三等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航模队还曾受邀到珠海、广州、深圳等省内外12个地市60余所中小学、社区,进行过航空科普活动。

上个月在北理工珠海学院进行的“3051架无人机同时升空破世界纪录”活动中,航模队成员也参与了部分协助工作。

“无人机作为一项新兴的行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在他看来,这些年来,珠海的无人机行业发展非常快,产业链、各项配套逐渐完整和齐全。

“很多航模队的师兄们,毕业后都到了珠海的无人机企业,未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留在珠海,从事这一行。”他信心满满地说。

文字:王帆 图片:申洋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彭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