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标
一
记得这篇关于横琴的书稿“杀青”许久,书名却迟迟定不下来。
用一个什么样的书名才恰如其分呢?《国家使命》《琴鸣大湾》《横琴新歌》都曾在我的“篮子”里备份。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横琴时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其实,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中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要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历史选择了横琴,让她有幸承载国家赋予的庄严使命,有幸践行“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合作的深度探索,而我与横琴的“邂逅”,则有幸成为横琴一路行走的“观察家”。
横琴发展得怎样?
横琴怎么发展的?
这种观察和思考,令我跃跃欲试要为横琴写一部书。
我于是揣着笔一次次走进横琴,我并非想为她树碑立传,我只是想用我的笔去审视这个海岛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去探寻横琴人对初心的执着守望和对使命的庄重承诺……
我是5年前开始关注横琴的,当时她刚刚被批准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的媒体集体为她兴奋,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横琴,我也不例外。
二
采访和写作的过程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位采访对象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横琴岛是电子围网取代物理围墙,需要视频,视频传输要有电,要有光纤,因此要在横琴各制高点建立基站,可山上怪石嶙峋,基站施工连一条简易的道路都没有。于是他带人扛着几把大砍刀上山开路,开了条羊肠小路,但基站施工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钢筋又运不上去,他感到人都快崩溃了。正当走投无路之时,一天,正在发愁的他突然看到一队骡子,当时他就在心里琢磨,这骡子到这里来干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于是走过去看,跟赶骡子的老乡聊,才知道是帮通信部门运输器材和建筑材料上山的。大喜过望的他一听,赶忙问珠海还有别的骡子队吗?老乡告诉他有三个骡子队,他于是把三个骡子队都派上了用场。至今,他还念念不忘感谢那些骡子。
三
岁月的年轮总是平静地转过似水流年,时光匆匆,岁月无痕,眨眼间12年逝去。
横琴和澳门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同频共振,互利共赢。这些发展的印记深深镌刻在琴澳两地同胞的心里,并注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12年,是横琴不经意间标注的一个小小顿号,而正是这个小小的顿号,呈现出一个小横琴的大情怀。
正当这本书出版之际,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锤定音地明确了横琴开发开放战略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我又一次走进横琴补充采访。
因为我相信,翻读横琴,就是翻读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一章!
采访结束的最后那天,我将车停在横琴桥头,虔诚地向眼前这座我深深敬仰的海岛鞠了深深一躬,心里在默默地祝福:横琴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十九……
曾平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长篇纪实文学《初心》赏析
□周纪鸿
曾以《中国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曾平标的长篇纪实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以下简称《初心》),讲述澳门与横琴携手谱写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精彩故事,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优秀的纪实文学是很讲究选材的。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曾平标的《初心》敏锐地抓住横琴开发这一重大题材,他花了5年时间,跟踪横琴与澳门合作这个新时代“现象级”题材。
曾平标在《初心》中以发生在横琴的重要事件串联全文,分块讲述,在行走中捕捉横琴巨变。他把横琴大胆创新的实践归纳总结,上升到经验可复制、文学可鉴赏的层面。清晰记录横琴人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案和新鲜经验。比如,机构的“小政府”设置,横琴人不忘初心,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盘活横琴。
曾平标前后呼应,内外兼顾,分块纪实,纵览崛起。全书共分七章:前两章从回顾横琴的前世今生入手,讲清横琴这座宝岛迎来了时代命运的眷顾以及在国家定位的过程中,借鉴世界级智慧,科学决策,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开拓出大好局面。要开发土地,离不开拆迁补偿这类令人头疼的事情。横琴用真情换真心,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没有一例上访的……政策上的民生温度,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章“特区中的特区”一节,专写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建设,有中央关怀、广东支持和珠海力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成,为横琴与澳门守望相助、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书写了光彩的一页。曾平标笔下横琴的产业建设、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志之士来了,一些澳门年轻人也纷至沓来,30年前的深圳曾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今天的横琴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特别是写地下管廊建设,坚持地上风光、地下良心,此工程一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等。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横琴一直在行动。横琴金融创新,中国银联携手多家银行,在横琴首发包括港币、澳门元在内的首张银联多币卡。横琴跨境金融合作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人才引进创新,横琴获批首个设在自贸区的博士后工作站。横琴海关24小时大通关,设立一检通信息化智能平台,“入境查验,出境监控”卫生检疫模式改革通关效率提高30%。横琴的廉政办被澳门视为内地版的廉政公署。其他诸如横琴使用互联网+技术用智能化思维解决传统的城市和社会治理问题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初心》结构精巧,语言短促流畅,阅读中有一种音乐感,提升了阅读愉悦度。首先,曾平标熟练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快捷真实地报告横琴“蝶变”的时代主题,如数家珍的讲述,使看似无从下手的事情别开生面。绘声绘色讲述横琴起名的故事,既散发着浓郁的横琴味道,又彰显着港澳元素。其次,采用活泼紧凑的文字,激荡活力四射的语言涟漪。他善用短句式,巧用典故和古人佳句。如“横琴,是一团火,它因为澳门而燃烧”……再次,借鉴音乐元素,使文本富于旋律色彩。阅读《初心》,你会感觉到字里行间充溢着的音乐感、审美感。好多章节采用歌名或歌词来拟定。比如,“再回首”“我用真情换你心”“我家大门常打开”……曾平标的《初心》全景式呈现粤港澳深度合作成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新收获。
周纪鸿 著名评论家
□曾平标
一
记得这篇关于横琴的书稿“杀青”许久,书名却迟迟定不下来。
用一个什么样的书名才恰如其分呢?《国家使命》《琴鸣大湾》《横琴新歌》都曾在我的“篮子”里备份。
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用《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横琴时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
其实,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中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要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历史选择了横琴,让她有幸承载国家赋予的庄严使命,有幸践行“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合作的深度探索,而我与横琴的“邂逅”,则有幸成为横琴一路行走的“观察家”。
横琴发展得怎样?
横琴怎么发展的?
这种观察和思考,令我跃跃欲试要为横琴写一部书。
我于是揣着笔一次次走进横琴,我并非想为她树碑立传,我只是想用我的笔去审视这个海岛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去探寻横琴人对初心的执着守望和对使命的庄重承诺……
我是5年前开始关注横琴的,当时她刚刚被批准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地方的媒体集体为她兴奋,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横琴,我也不例外。
二
采访和写作的过程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位采访对象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横琴岛是电子围网取代物理围墙,需要视频,视频传输要有电,要有光纤,因此要在横琴各制高点建立基站,可山上怪石嶙峋,基站施工连一条简易的道路都没有。于是他带人扛着几把大砍刀上山开路,开了条羊肠小路,但基站施工用的材料包括水泥、钢筋又运不上去,他感到人都快崩溃了。正当走投无路之时,一天,正在发愁的他突然看到一队骡子,当时他就在心里琢磨,这骡子到这里来干什么?他觉得很奇怪,于是走过去看,跟赶骡子的老乡聊,才知道是帮通信部门运输器材和建筑材料上山的。大喜过望的他一听,赶忙问珠海还有别的骡子队吗?老乡告诉他有三个骡子队,他于是把三个骡子队都派上了用场。至今,他还念念不忘感谢那些骡子。
三
岁月的年轮总是平静地转过似水流年,时光匆匆,岁月无痕,眨眼间12年逝去。
横琴和澳门两地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同频共振,互利共赢。这些发展的印记深深镌刻在琴澳两地同胞的心里,并注定要对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12年,是横琴不经意间标注的一个小小顿号,而正是这个小小的顿号,呈现出一个小横琴的大情怀。
正当这本书出版之际,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一锤定音地明确了横琴开发开放战略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我又一次走进横琴补充采访。
因为我相信,翻读横琴,就是翻读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重要一章!
采访结束的最后那天,我将车停在横琴桥头,虔诚地向眼前这座我深深敬仰的海岛鞠了深深一躬,心里在默默地祝福:横琴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十九……
曾平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

——长篇纪实文学《初心》赏析
□周纪鸿
曾以《中国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曾平标的长篇纪实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以下简称《初心》),讲述澳门与横琴携手谱写粤港澳深度合作的精彩故事,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优秀的纪实文学是很讲究选材的。好的选材是成功的一半。曾平标的《初心》敏锐地抓住横琴开发这一重大题材,他花了5年时间,跟踪横琴与澳门合作这个新时代“现象级”题材。
曾平标在《初心》中以发生在横琴的重要事件串联全文,分块讲述,在行走中捕捉横琴巨变。他把横琴大胆创新的实践归纳总结,上升到经验可复制、文学可鉴赏的层面。清晰记录横琴人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案和新鲜经验。比如,机构的“小政府”设置,横琴人不忘初心,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盘活横琴。
曾平标前后呼应,内外兼顾,分块纪实,纵览崛起。全书共分七章:前两章从回顾横琴的前世今生入手,讲清横琴这座宝岛迎来了时代命运的眷顾以及在国家定位的过程中,借鉴世界级智慧,科学决策,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开拓出大好局面。要开发土地,离不开拆迁补偿这类令人头疼的事情。横琴用真情换真心,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没有一例上访的……政策上的民生温度,换来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章“特区中的特区”一节,专写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建设,有中央关怀、广东支持和珠海力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建成,为横琴与澳门守望相助、优势互补、携手共进,书写了光彩的一页。曾平标笔下横琴的产业建设、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志之士来了,一些澳门年轻人也纷至沓来,30年前的深圳曾创造“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今天的横琴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特别是写地下管廊建设,坚持地上风光、地下良心,此工程一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等。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横琴一直在行动。横琴金融创新,中国银联携手多家银行,在横琴首发包括港币、澳门元在内的首张银联多币卡。横琴跨境金融合作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人才引进创新,横琴获批首个设在自贸区的博士后工作站。横琴海关24小时大通关,设立一检通信息化智能平台,“入境查验,出境监控”卫生检疫模式改革通关效率提高30%。横琴的廉政办被澳门视为内地版的廉政公署。其他诸如横琴使用互联网+技术用智能化思维解决传统的城市和社会治理问题等,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初心》结构精巧,语言短促流畅,阅读中有一种音乐感,提升了阅读愉悦度。首先,曾平标熟练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快捷真实地报告横琴“蝶变”的时代主题,如数家珍的讲述,使看似无从下手的事情别开生面。绘声绘色讲述横琴起名的故事,既散发着浓郁的横琴味道,又彰显着港澳元素。其次,采用活泼紧凑的文字,激荡活力四射的语言涟漪。他善用短句式,巧用典故和古人佳句。如“横琴,是一团火,它因为澳门而燃烧”……再次,借鉴音乐元素,使文本富于旋律色彩。阅读《初心》,你会感觉到字里行间充溢着的音乐感、审美感。好多章节采用歌名或歌词来拟定。比如,“再回首”“我用真情换你心”“我家大门常打开”……曾平标的《初心》全景式呈现粤港澳深度合作成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新收获。
周纪鸿 著名评论家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