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4年4月3日)

tqb2024040308.jpg

咸盐闲事

□ 徐全庆

路过超市时,刘兰霞看见一支长长的队伍直排到超市外面,还像蛇一样扭来扭去。这个超市时常做活动,以极低的价格推销一些日用品,引得一些老头老太太排队购买。但队伍排这么长,而且还有不少中年人和年轻人,刘兰霞还是第一次见。刘兰霞问排在后面的人:“又有啥活动了?”

 

“抢盐。”那人说。

 

抢盐?刘兰霞疑惑地看着那人,一时不明所以。那人看刘兰霞的目光就有些鄙夷,说:“日本的核污水排海了,你不会不知道吧?”

 

刘兰霞瞬间明白了,核污水排海了,那盐自然也就被污染了。是得赶紧抢呢。她拿出手机,给二妹打电话:“你买盐了吗?没有,你上班吧,我正排队呢,给你带点。”然后,又给两个弟弟打电话。她的声音很大,故意让前面那人听到。

 

队伍像蜗牛一样慢慢挪动,终于轮到刘兰霞了。她要了50袋。她们姐弟四人,加上爸妈,五家人呢。

 

付钱时她才知道盐居然涨到4.2元一袋。“平时不都是3块吗?”这样说时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既吃惊,也愤怒。又在心里骂一句:无良商家。

 

“现在缺货,明天还要涨呢。”营业员说。

 

把50袋盐运回家,时间已经很晚了,麻将肯定赶不上场了,刘兰霞很是遗憾。那就散散步吧。

 

这时,她看到了梁岚,背着一个行李包,还拎着一个,一脸的疲惫。

 

梁岚住她对门,是她的好姐妹。白天逛街,晚上散步,两人全都一起。刘兰霞知道梁岚前两天回乡下看老娘去了,那两包东西一定又是从娘家带回来的东西。刘兰霞迎上去,去接她手里的包,梁岚也不客气,把包递给刘兰霞。

 

到了梁岚家,梁岚把包往地上一扔,就躺在沙发上。“总算到家了,累死我了。”梁岚说。

 

“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刘兰霞说着,走到门口,又转回头问:“你还没买盐吧?休息一会儿赶紧抢去。”

 

“我先睡一会儿再说。”梁岚有气无力地说。

 

刘兰霞下楼,继续散步。再次路过超市时,排队的人已经不见了。自己离开时队伍还长呢,怎么说没就没了?刘兰霞奇怪,一问,说是盐卖完了,明天还会再进一批。

 

会吗?刘兰霞有些怀疑。随即想到,梁岚还没有买盐,明天还能买着吗?这样想着,就没了心情散步,干脆把自己抢的盐送一些给梁岚。刘兰霞回到家,眼睛在那些盐袋上抚摸着,有些不舍,这可是自己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的呢。

 

她拿了10袋盐准备给梁岚送过去。打开门,她又退了回来,这样,她们几家每家只有8袋了。自己怎么能比梁岚还少呢?她又拿下两袋。走到门口,她又犹豫了一下,还是给梁岚10袋吧,今后对人说起来也显得自己大方。

 

盐送到梁岚家,梁岚很惊喜,忙说:“多少钱?我转给你。”

 

“就几包盐,还值当给钱?”刘兰霞嗔怪道。

 

“咱关系归关系,钱是钱。你若不收钱,我哪好意思要你的盐?”梁岚拿起手,很诚恳地说。

 

“那你就给40块钱吧。”刘兰霞说。亏了两元钱,她想,亏就亏吧,一个零头还要,倒显得自己小气了。

梁岚看了她一眼,随即转了40元的红包给她。刘兰霞觉得梁岚的目光怪怪的。

 

第二天下午,刘兰霞去打麻将,等电梯时,梁岚恰好打开门。刘兰霞正要和她打招呼,梁岚却低下眼皮,把伸出门的一只脚又缩了回去,使劲把门关上。

 

那门发出“砰”的一声响,刘兰霞的心也“砰”地跳了一下。

 

晚上,刘兰霞像往常一样,邀梁岚去散步。敲开梁岚家的门,梁岚儿子说:“她散步去了。”刘兰霞愣住了。

 

哪儿得罪梁岚了呢?刘兰霞想不明白。

 

第三天,刘兰霞去超市买菜。已经没有买盐了,她忍不住又看了一下新进的盐,价格居然又变成了3元一袋!

 

“不是四块二一袋吗?”刘兰霞问。

 

“昨天就降回3块了。”营业员说。

 

“就不能等到今天再降吗?”刘兰霞的声音很大,引得旁边的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

 

一定是梁岚昨天看到了盐的价格,误会了。怎么能让她相信自己买的是4.2元一袋呢?她拍了一下脑袋,后悔自己当时就把小票扔了。找人作证?前天买盐的好像没有熟人。即使有又怎样呢,这事难道不会越描越黑?看样子这事解释不清楚了。

 

刘兰霞越想越气,梁岚呀,枉我和你处了那么多年,你居然认为我会赚你10块钱。原来我在你心中竟然只是这样一个人,你真把我看扁了。

 

再见到梁岚时,刘兰霞把脸扭到了一边。

 

清明之魂

□ 宋庆发

晋酒灌不醉,宋词留不住。

 

那场从晚唐纷纷而下的雨,一路随桐花麦花柳花,扬扬抑抑,最终停在寒食之后的思念深处,打在立于山前的韵脚背上。

 

一代代慎终追远之人,逆着滴翠的清风静默而行,怀着三分春色、七分虔诚。三三两两的鬼魅,也似乎心情放晴,一起提着礼物去串门,全然无视那位身穿红色丝帛、驾着红色苍龙的大神,大白天的召唤年仅二十七岁的“诗鬼”李长吉勃勃而去,魂归天庭。

 

天上也缺奇才么?

 

可好好的魂,凭什么说归就归,甚至说断就断?

 

红尘之上,魂可一直在帮苍生看门护院呀!

 

唉……难怪东坡居士生叹:“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既然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放不下灵魂,泥燕一般的自牧者啊,不妨继续外出进城,捎上一把乡音,在纸上种瓜点豆,在茶余明哲清心。

 

08tqb0403008_005_01_b.jpg

香炉湾(版画)  席湖 作品

 

清明之挂老青

□ 龙志球

太平崂上把人死后的头三年扫墓,称之为“挂新青”,时间一般在正月下旬。三年“挂新青”之后的扫墓,就叫“挂老青”了。

 

“挂老青”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星期天,正是料峭春寒、淫雨霏霏的季节,很容易让人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催。

 

但在太平,“挂老青”并不是悲伤的。对大人来说,更像是家族之间的一次聚会;对孩子们来说,更像一次春日的郊游!

 

到了那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先到死去的爷爷或奶奶、父亲或母亲的坟地“挂青”:用柴刀砍掉坟边的荆棘灌木,用锄头清理坟堆四周的排水沟,在坟头插上木棍捆几张纸钱,坟后方和左右两边坎上均匀压五张纸钱称为“龙身纸”,然后坟前点香、烧纸、放炮仗、三跪九拜。之后,各家再派代表到某个族人家集合,听族长吩咐,兵分几路去给埋葬在山间田野各处的本族先人们“挂青”。

 

比如我们龙家,按照我爷爷“云”字辈十兄弟(包括堂兄弟)排序,实际由我父亲“吉”字辈三十兄弟轮流“制会”(具体承办)。“挂老青”当天,女人们和年纪大的族人一般都留在“制会”的叔伯家帮忙准备饭菜;其他叔伯兄弟们则分为四五个小队,每队由熟悉路线的长辈带路,往上走“头狸坑”到“石匠庵”是山路最多的、往下走“太湾”到“岗口”是路程最远的,还有左右一些不远不近的路线,总之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先人的坟。

 

你看:山崂上、田野里、河沟边,“挂老青”的人们三五成群,上上下下。姓龙的、姓阳的、姓谭的、姓李的……各有各的“组织”、各有各的“路线”。有的敲锣打鼓以壮声势,有的举着族旗显示威风;这里响起噼里啪啦的炮仗,那里飘起烧纸的青烟。要是下雨,你会看到不同颜色的雨伞、斗笠,好像在雾海里漂浮,还有人披着棕蓑衣!

 

你听:有人在向小孩介绍某个长辈该怎么称呼,有人在向族人表扬某个侄儿成绩优秀,有人商量今年去哪里淘金发财,有人在述说先人们的生前掌故。就是在一些偏僻的山里,也隐隐约约传来说话的声音,或是“深筒子”(塑料雨靴)踩在地上咣当咣当的声音。

 

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山野,仿佛一下子被吵醒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李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也开了,嫩绿的各种各样的杂草也争先恐后地从酥松的泥土里探出头来……

 

孩子们呢,一会儿追赶着跑到大人们前面,一会儿又落在后面很远很远。有时他们抢着帮忙扛锄头、提香纸,有时又抢着清理坟堆的杂草和碎石,有时为自己准确地找到荒山野岭某个没有墓碑的祖先的坟而洋洋得意,有时又为一根刚刚冒出尖尖的竹笋到底是“冬笋”还是“春笋”争得面红耳赤。幸运的话,你还能在树林里采到一丛丛蘑菇,在柴草间发现几个刚刚能吃的“茶耳朵”,甚至摘回一裤兜的新茶嫩芽……

 

中午,“挂青”的各个小队陆续回来。“制会”的叔伯家已经摆好桌凳,帮厨的婶婶们把香喷喷的鸡肉、鱼肉、蛋饺端上桌。这时族长恭恭敬敬地跪在神龛前祭拜列祖列宗、打宝卦,有人在门外烧纸、放铳、放炮仗,族人们叩首跪拜。然后,大家一团和气,喝酒吃饭。家里有出生不久还没上族谱的,赶紧抽空找到族长,封个小红包,请老人家恭恭敬敬地把男孩的族名及出生年月日写上去,一个重要的仪式就算完成了。

 

听我父亲讲,从前我爷爷住在“头狸坑”,对面是一片坟地,每年那些过了清明没人“挂青”的坟,他老人家都要插上一根棍子、扎几张纸钱。又听我父亲讲:“祖山崂”上很多坟,每年清明一过,有个阿嫂就把那些坟上的纸钱棍全部扯了,拿回去当柴烧。难怪小时候我们纳闷,坟头那些棍棍怎么就没了呢?

 

年复一年,太平崂上的人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大老远跑去给本家先人的坟堆挖几抷新土、插上纸钱,烧纸点香,拜上几拜,既是告知世人这逝者还有后代认领,也是提醒自己记得“根”在哪里,不要忘了本!

 

从三月出发(外二首)

□ 郑智兴

二月春寒料峭

四月春将过半

那就拾掇一下行程

选定三月一个明媚的早晨出发

 

去烟花掩映下的扬州

探访千年之后依旧诗意浓郁的江南

寻找李白、杜牧飘逸的步履

用古意的露珠把蒙尘的岁月清洗

 

我们的思虑凝滞而沉重

与和煦曼妙的春光如此相异

何须用繁复沉闷的句式

书写简单平实的日子

 

从三月出发

从你真实而纯粹的内心出发

当春风拈花回眸向你微笑

就是生命中又一次美好的抵达

 

倚风可待

晨早坐在湖中小岛的长椅上

叶子花和黄钟木花簇拥着我

水上的白鹅发出快乐的鸣叫

告诉我诸多新春来临的信号

 

是的 我们已经把旧年翻过

花已重开 笑意盈盈如一见如故的朋友

不要让新添的白发乱了心绪

美妙的旋律总在静水流深的地方

 

倚在南国春天的风里

不必把掠过的岁月默默怀想

打开封藏已久的内心

让春意如歌 生活如酒

 

故乡的雪

在故乡过了很多个冬天

都没有见到雪景

只能调取那些洁白晶莹的记忆

那些披盖在屋后青山上的皑皑白雪

被雪压弯的翠竹

火塘噼噼啪啪的柴火

还有挂在柴火上油旺旺的腊肉

那是小时候为数不多的至味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因为看望生病的亲人

我回到久别的故乡

一夜安眠

推开的竟是一个银白的新世界

迎风飞舞的雪花

好像是为了迎接阔别的游子

打开了一扇窗户

让我重新认识故乡

 

故乡 有雪的冬天

不会覆盖人世间的苦楚

却让人怀想爱和温暖的模样

 

 

心归故土念亲恩

 □ 刘广大

清明将至,春之仲暮。珠海细雨,乍暖还寒。携妻带儿,回乡祭祖。赞千秋之更迭,扬时节之有序,感万物之灵动,叹阴阳之归属。一年春景,最是清明。时值佳节,祭亲意切。追忆嘉言,回思懿德。

 

清明是个感恩节,也是个慎终追远、寻根问祖、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节日,祭祖便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今天,又一次站在父母的坟前,泪光朦胧双眼。透过蒙蒙的雨丝,只发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总有些记忆,浓缩在岁月里,沉默在心海里,风起时随风而来,雨落时晕染氤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只需一个偶然驻足、回眸、不经意间,忘却的事,共同经历的场景,便纷至沓来,思之念之,动人愁肠,催人泪下。清明,清明,桃李春风也断魂。

 

忆父生平多少事,先父仁爱,宽宏大度。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尽爱,为人尽诚。亲朋挽联诵处,正悲风入户。几回写,含泪凝思,诉说父母仙故。历风雨,传至今时,香熏缕缕千秋树。重人才,培桃育李,招贤纳士。九秩光阴,万古岁月,怎求心彻悟。世人瞩,耕耘勤勉,从杏坛心良苦。诗常吟,敲平论仄,寄情远,温言恭语。对亲朋,呈与朝阳,奉于甘露。梅花数朵,翠竹千枝,寄云载入墓。回眸过去,遥遥坎路,但未曾虚度。谈感触,文兴意醉,夙夜无眠,冷暖躬耕,颂今承古。胸怀远志,和谐唯美,方家当咏文章秀,忆棉中,父从教,笔书长乐赋。别后又览,欣瞧更觉诗奇,确能碾压迂腐。休提往事,还看今朝,再莫谈疾苦。细心数,清明关注。记挂双亲,洒泪遥思,悼念仙父母。尊前尽孝,情深何报,良禽依旧知反哺,省慈恩,伺候生身母。

 

父母老来勤反哺,堪胜祭品满陵墓;清明万亿纸钱烧,莫若生前多守护。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是一种精神。

 

温暖的骏马(外一首)

 □ 李慕容

一些过去令我沉醉

一些向往令我比喻般温暖

星光灿烂的夜

适合风中的骏马奔驰

 

我的字在桌上孤岛一般

那个令我惘然的无尽的

另一个我,风一样奔向远方

异地的故乡,下起了小雨

我年年都会回想

太阳,黄昏和未来

 

我忍受沉默、雨水和衰老

只为看清方向

命运的花朵点缀简洁的五月

内心的骏马时刻牵引着我

让我守住最初的梦想

 

春去秋来的街巷如此孤独

岁月为谁表演

这是星光灿烂的夜

或者说这是温暖惆怅的骏马

 

庸常

不知不觉今天将要过去

其实今天也不过是

昨天的明天

明天的昨天罢了

时间的流逝永无声息

生命的进程也一直向前

 

儿时的记忆业已慢慢失去

腊月的场景早已在眼前呈现

很多旧东西都遗弃了

因为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

我只会从无聊的内心发出疑问

大海怎么还没平息下来

 

可是中年这个词虚无一般

可是阴郁的天空和沉重的云层

以及跟随岁月而来的庸常

如不变的信念依然驰向永久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过去

一生的进程如流水缓缓向前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作品(2024年4月3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4-03 10:03

tqb2024040308.jpg

咸盐闲事

□ 徐全庆

路过超市时,刘兰霞看见一支长长的队伍直排到超市外面,还像蛇一样扭来扭去。这个超市时常做活动,以极低的价格推销一些日用品,引得一些老头老太太排队购买。但队伍排这么长,而且还有不少中年人和年轻人,刘兰霞还是第一次见。刘兰霞问排在后面的人:“又有啥活动了?”

 

“抢盐。”那人说。

 

抢盐?刘兰霞疑惑地看着那人,一时不明所以。那人看刘兰霞的目光就有些鄙夷,说:“日本的核污水排海了,你不会不知道吧?”

 

刘兰霞瞬间明白了,核污水排海了,那盐自然也就被污染了。是得赶紧抢呢。她拿出手机,给二妹打电话:“你买盐了吗?没有,你上班吧,我正排队呢,给你带点。”然后,又给两个弟弟打电话。她的声音很大,故意让前面那人听到。

 

队伍像蜗牛一样慢慢挪动,终于轮到刘兰霞了。她要了50袋。她们姐弟四人,加上爸妈,五家人呢。

 

付钱时她才知道盐居然涨到4.2元一袋。“平时不都是3块吗?”这样说时她的眼睛瞪得很大,既吃惊,也愤怒。又在心里骂一句:无良商家。

 

“现在缺货,明天还要涨呢。”营业员说。

 

把50袋盐运回家,时间已经很晚了,麻将肯定赶不上场了,刘兰霞很是遗憾。那就散散步吧。

 

这时,她看到了梁岚,背着一个行李包,还拎着一个,一脸的疲惫。

 

梁岚住她对门,是她的好姐妹。白天逛街,晚上散步,两人全都一起。刘兰霞知道梁岚前两天回乡下看老娘去了,那两包东西一定又是从娘家带回来的东西。刘兰霞迎上去,去接她手里的包,梁岚也不客气,把包递给刘兰霞。

 

到了梁岚家,梁岚把包往地上一扔,就躺在沙发上。“总算到家了,累死我了。”梁岚说。

 

“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刘兰霞说着,走到门口,又转回头问:“你还没买盐吧?休息一会儿赶紧抢去。”

 

“我先睡一会儿再说。”梁岚有气无力地说。

 

刘兰霞下楼,继续散步。再次路过超市时,排队的人已经不见了。自己离开时队伍还长呢,怎么说没就没了?刘兰霞奇怪,一问,说是盐卖完了,明天还会再进一批。

 

会吗?刘兰霞有些怀疑。随即想到,梁岚还没有买盐,明天还能买着吗?这样想着,就没了心情散步,干脆把自己抢的盐送一些给梁岚。刘兰霞回到家,眼睛在那些盐袋上抚摸着,有些不舍,这可是自己排了好久的队才买到的呢。

 

她拿了10袋盐准备给梁岚送过去。打开门,她又退了回来,这样,她们几家每家只有8袋了。自己怎么能比梁岚还少呢?她又拿下两袋。走到门口,她又犹豫了一下,还是给梁岚10袋吧,今后对人说起来也显得自己大方。

 

盐送到梁岚家,梁岚很惊喜,忙说:“多少钱?我转给你。”

 

“就几包盐,还值当给钱?”刘兰霞嗔怪道。

 

“咱关系归关系,钱是钱。你若不收钱,我哪好意思要你的盐?”梁岚拿起手,很诚恳地说。

 

“那你就给40块钱吧。”刘兰霞说。亏了两元钱,她想,亏就亏吧,一个零头还要,倒显得自己小气了。

梁岚看了她一眼,随即转了40元的红包给她。刘兰霞觉得梁岚的目光怪怪的。

 

第二天下午,刘兰霞去打麻将,等电梯时,梁岚恰好打开门。刘兰霞正要和她打招呼,梁岚却低下眼皮,把伸出门的一只脚又缩了回去,使劲把门关上。

 

那门发出“砰”的一声响,刘兰霞的心也“砰”地跳了一下。

 

晚上,刘兰霞像往常一样,邀梁岚去散步。敲开梁岚家的门,梁岚儿子说:“她散步去了。”刘兰霞愣住了。

 

哪儿得罪梁岚了呢?刘兰霞想不明白。

 

第三天,刘兰霞去超市买菜。已经没有买盐了,她忍不住又看了一下新进的盐,价格居然又变成了3元一袋!

 

“不是四块二一袋吗?”刘兰霞问。

 

“昨天就降回3块了。”营业员说。

 

“就不能等到今天再降吗?”刘兰霞的声音很大,引得旁边的人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她。

 

一定是梁岚昨天看到了盐的价格,误会了。怎么能让她相信自己买的是4.2元一袋呢?她拍了一下脑袋,后悔自己当时就把小票扔了。找人作证?前天买盐的好像没有熟人。即使有又怎样呢,这事难道不会越描越黑?看样子这事解释不清楚了。

 

刘兰霞越想越气,梁岚呀,枉我和你处了那么多年,你居然认为我会赚你10块钱。原来我在你心中竟然只是这样一个人,你真把我看扁了。

 

再见到梁岚时,刘兰霞把脸扭到了一边。

 

清明之魂

□ 宋庆发

晋酒灌不醉,宋词留不住。

 

那场从晚唐纷纷而下的雨,一路随桐花麦花柳花,扬扬抑抑,最终停在寒食之后的思念深处,打在立于山前的韵脚背上。

 

一代代慎终追远之人,逆着滴翠的清风静默而行,怀着三分春色、七分虔诚。三三两两的鬼魅,也似乎心情放晴,一起提着礼物去串门,全然无视那位身穿红色丝帛、驾着红色苍龙的大神,大白天的召唤年仅二十七岁的“诗鬼”李长吉勃勃而去,魂归天庭。

 

天上也缺奇才么?

 

可好好的魂,凭什么说归就归,甚至说断就断?

 

红尘之上,魂可一直在帮苍生看门护院呀!

 

唉……难怪东坡居士生叹:“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既然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放不下灵魂,泥燕一般的自牧者啊,不妨继续外出进城,捎上一把乡音,在纸上种瓜点豆,在茶余明哲清心。

 

08tqb0403008_005_01_b.jpg

香炉湾(版画)  席湖 作品

 

清明之挂老青

□ 龙志球

太平崂上把人死后的头三年扫墓,称之为“挂新青”,时间一般在正月下旬。三年“挂新青”之后的扫墓,就叫“挂老青”了。

 

“挂老青”的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明节的前一个星期天,正是料峭春寒、淫雨霏霏的季节,很容易让人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悲催。

 

但在太平,“挂老青”并不是悲伤的。对大人来说,更像是家族之间的一次聚会;对孩子们来说,更像一次春日的郊游!

 

到了那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先到死去的爷爷或奶奶、父亲或母亲的坟地“挂青”:用柴刀砍掉坟边的荆棘灌木,用锄头清理坟堆四周的排水沟,在坟头插上木棍捆几张纸钱,坟后方和左右两边坎上均匀压五张纸钱称为“龙身纸”,然后坟前点香、烧纸、放炮仗、三跪九拜。之后,各家再派代表到某个族人家集合,听族长吩咐,兵分几路去给埋葬在山间田野各处的本族先人们“挂青”。

 

比如我们龙家,按照我爷爷“云”字辈十兄弟(包括堂兄弟)排序,实际由我父亲“吉”字辈三十兄弟轮流“制会”(具体承办)。“挂老青”当天,女人们和年纪大的族人一般都留在“制会”的叔伯家帮忙准备饭菜;其他叔伯兄弟们则分为四五个小队,每队由熟悉路线的长辈带路,往上走“头狸坑”到“石匠庵”是山路最多的、往下走“太湾”到“岗口”是路程最远的,还有左右一些不远不近的路线,总之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先人的坟。

 

你看:山崂上、田野里、河沟边,“挂老青”的人们三五成群,上上下下。姓龙的、姓阳的、姓谭的、姓李的……各有各的“组织”、各有各的“路线”。有的敲锣打鼓以壮声势,有的举着族旗显示威风;这里响起噼里啪啦的炮仗,那里飘起烧纸的青烟。要是下雨,你会看到不同颜色的雨伞、斗笠,好像在雾海里漂浮,还有人披着棕蓑衣!

 

你听:有人在向小孩介绍某个长辈该怎么称呼,有人在向族人表扬某个侄儿成绩优秀,有人商量今年去哪里淘金发财,有人在述说先人们的生前掌故。就是在一些偏僻的山里,也隐隐约约传来说话的声音,或是“深筒子”(塑料雨靴)踩在地上咣当咣当的声音。

 

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山野,仿佛一下子被吵醒了。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的李花开了,金黄的油菜花也开了,嫩绿的各种各样的杂草也争先恐后地从酥松的泥土里探出头来……

 

孩子们呢,一会儿追赶着跑到大人们前面,一会儿又落在后面很远很远。有时他们抢着帮忙扛锄头、提香纸,有时又抢着清理坟堆的杂草和碎石,有时为自己准确地找到荒山野岭某个没有墓碑的祖先的坟而洋洋得意,有时又为一根刚刚冒出尖尖的竹笋到底是“冬笋”还是“春笋”争得面红耳赤。幸运的话,你还能在树林里采到一丛丛蘑菇,在柴草间发现几个刚刚能吃的“茶耳朵”,甚至摘回一裤兜的新茶嫩芽……

 

中午,“挂青”的各个小队陆续回来。“制会”的叔伯家已经摆好桌凳,帮厨的婶婶们把香喷喷的鸡肉、鱼肉、蛋饺端上桌。这时族长恭恭敬敬地跪在神龛前祭拜列祖列宗、打宝卦,有人在门外烧纸、放铳、放炮仗,族人们叩首跪拜。然后,大家一团和气,喝酒吃饭。家里有出生不久还没上族谱的,赶紧抽空找到族长,封个小红包,请老人家恭恭敬敬地把男孩的族名及出生年月日写上去,一个重要的仪式就算完成了。

 

听我父亲讲,从前我爷爷住在“头狸坑”,对面是一片坟地,每年那些过了清明没人“挂青”的坟,他老人家都要插上一根棍子、扎几张纸钱。又听我父亲讲:“祖山崂”上很多坟,每年清明一过,有个阿嫂就把那些坟上的纸钱棍全部扯了,拿回去当柴烧。难怪小时候我们纳闷,坟头那些棍棍怎么就没了呢?

 

年复一年,太平崂上的人们翻山越岭、不辞辛劳,大老远跑去给本家先人的坟堆挖几抷新土、插上纸钱,烧纸点香,拜上几拜,既是告知世人这逝者还有后代认领,也是提醒自己记得“根”在哪里,不要忘了本!

 

从三月出发(外二首)

□ 郑智兴

二月春寒料峭

四月春将过半

那就拾掇一下行程

选定三月一个明媚的早晨出发

 

去烟花掩映下的扬州

探访千年之后依旧诗意浓郁的江南

寻找李白、杜牧飘逸的步履

用古意的露珠把蒙尘的岁月清洗

 

我们的思虑凝滞而沉重

与和煦曼妙的春光如此相异

何须用繁复沉闷的句式

书写简单平实的日子

 

从三月出发

从你真实而纯粹的内心出发

当春风拈花回眸向你微笑

就是生命中又一次美好的抵达

 

倚风可待

晨早坐在湖中小岛的长椅上

叶子花和黄钟木花簇拥着我

水上的白鹅发出快乐的鸣叫

告诉我诸多新春来临的信号

 

是的 我们已经把旧年翻过

花已重开 笑意盈盈如一见如故的朋友

不要让新添的白发乱了心绪

美妙的旋律总在静水流深的地方

 

倚在南国春天的风里

不必把掠过的岁月默默怀想

打开封藏已久的内心

让春意如歌 生活如酒

 

故乡的雪

在故乡过了很多个冬天

都没有见到雪景

只能调取那些洁白晶莹的记忆

那些披盖在屋后青山上的皑皑白雪

被雪压弯的翠竹

火塘噼噼啪啪的柴火

还有挂在柴火上油旺旺的腊肉

那是小时候为数不多的至味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因为看望生病的亲人

我回到久别的故乡

一夜安眠

推开的竟是一个银白的新世界

迎风飞舞的雪花

好像是为了迎接阔别的游子

打开了一扇窗户

让我重新认识故乡

 

故乡 有雪的冬天

不会覆盖人世间的苦楚

却让人怀想爱和温暖的模样

 

 

心归故土念亲恩

 □ 刘广大

清明将至,春之仲暮。珠海细雨,乍暖还寒。携妻带儿,回乡祭祖。赞千秋之更迭,扬时节之有序,感万物之灵动,叹阴阳之归属。一年春景,最是清明。时值佳节,祭亲意切。追忆嘉言,回思懿德。

 

清明是个感恩节,也是个慎终追远、寻根问祖、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节日,祭祖便是最重要的一个载体。站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前,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今天,又一次站在父母的坟前,泪光朦胧双眼。透过蒙蒙的雨丝,只发现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田野,渐渐变得模糊起来。总有些记忆,浓缩在岁月里,沉默在心海里,风起时随风而来,雨落时晕染氤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只需一个偶然驻足、回眸、不经意间,忘却的事,共同经历的场景,便纷至沓来,思之念之,动人愁肠,催人泪下。清明,清明,桃李春风也断魂。

 

忆父生平多少事,先父仁爱,宽宏大度。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尽爱,为人尽诚。亲朋挽联诵处,正悲风入户。几回写,含泪凝思,诉说父母仙故。历风雨,传至今时,香熏缕缕千秋树。重人才,培桃育李,招贤纳士。九秩光阴,万古岁月,怎求心彻悟。世人瞩,耕耘勤勉,从杏坛心良苦。诗常吟,敲平论仄,寄情远,温言恭语。对亲朋,呈与朝阳,奉于甘露。梅花数朵,翠竹千枝,寄云载入墓。回眸过去,遥遥坎路,但未曾虚度。谈感触,文兴意醉,夙夜无眠,冷暖躬耕,颂今承古。胸怀远志,和谐唯美,方家当咏文章秀,忆棉中,父从教,笔书长乐赋。别后又览,欣瞧更觉诗奇,确能碾压迂腐。休提往事,还看今朝,再莫谈疾苦。细心数,清明关注。记挂双亲,洒泪遥思,悼念仙父母。尊前尽孝,情深何报,良禽依旧知反哺,省慈恩,伺候生身母。

 

父母老来勤反哺,堪胜祭品满陵墓;清明万亿纸钱烧,莫若生前多守护。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是一种精神。

 

温暖的骏马(外一首)

 □ 李慕容

一些过去令我沉醉

一些向往令我比喻般温暖

星光灿烂的夜

适合风中的骏马奔驰

 

我的字在桌上孤岛一般

那个令我惘然的无尽的

另一个我,风一样奔向远方

异地的故乡,下起了小雨

我年年都会回想

太阳,黄昏和未来

 

我忍受沉默、雨水和衰老

只为看清方向

命运的花朵点缀简洁的五月

内心的骏马时刻牵引着我

让我守住最初的梦想

 

春去秋来的街巷如此孤独

岁月为谁表演

这是星光灿烂的夜

或者说这是温暖惆怅的骏马

 

庸常

不知不觉今天将要过去

其实今天也不过是

昨天的明天

明天的昨天罢了

时间的流逝永无声息

生命的进程也一直向前

 

儿时的记忆业已慢慢失去

腊月的场景早已在眼前呈现

很多旧东西都遗弃了

因为如今的世界日新月异

我只会从无聊的内心发出疑问

大海怎么还没平息下来

 

可是中年这个词虚无一般

可是阴郁的天空和沉重的云层

以及跟随岁月而来的庸常

如不变的信念依然驰向永久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过去

一生的进程如流水缓缓向前

 

attachment_17112471445299.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