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林森:珠海之春

林森 一级作家,《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钟山》《作家》《芙蓉》《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海文化》《南方文坛》《扬子江文学评论》等刊物,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及各文学排行榜等。出版著作有《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书空录》《海里岸上》《关关雎鸠》《岛》《海岛的忧郁》《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珠海也是有春天的吗?

当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珠海一年的天气变化并不大,永远有明媚阳光,永远有蓝天白云,它的四个季节几乎全是一个模样。可那些敏锐之人,仍然能在春天到来之时,感受到它与别的季节完全不同的气息。我在春天来到珠海,是一种幸运。在我的记忆中,珠海是跟自己的青春有着隐秘关联的城市——那些年里,我热爱音乐,耳边要随时响着那些“过时”的流行乐。快二十年前,买过一个极为“奢侈”的音乐播放器来盛载那些歌曲,那播放器来自珠海的魅族。而后,但凡提起珠海这座城市,总是和我耳边回旋着的那些歌曲分不开,那些伴随着青春的港台流行音乐,就是我和珠海的第一面,就是我和它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珠海的春天,有着绝美的秘境。没错,我说的是东澳岛。由于跟热闹的市中心有着四十来分钟的航船距离,东澳岛也因此保存着某种我们关于岛屿的想象。我来自海南岛,对于海洋和岛屿,我总是有着远胜他人的偏爱,我甚至把自己投入极大精力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就命名为《岛》。很多时候,当身心俱疲,我总是渴望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屿,在茂密的植被、蔚蓝的水天、繁盛的阳光和永不停歇的海风包裹里,让自己卸下所有防备,把被生活折磨得七零八落的身心收拾整齐,重新出发。尤其,经历了前几年人人把脸藏在口罩背后的生活,我们更加发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为自己而活了,我们看重太多事,却唯独忽视了自己。近两三年,“人人都是一座孤岛”这句话被频频提及,人人满怀心事,都想寻找一座自己的岛——东澳岛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满足让我们隔绝喧闹的梦想。东澳岛凸起的每一个位置,我们都能发现,这几乎全是被巨石堆起来的岛屿,海的动荡与巨石的稳固,形成完全相反又如此匹配的关系。而那么茂密的植被,又是如何从巨石的缝隙里钻出,把整座岛屿占领的?总让人想不明白。在岛的高处,遥看、俯瞰,海显得神秘悠远;你走到海边,又可以在近距离的接触里,看到海水的温柔与亲近。东澳岛上,可供闲逛的地方不多,要么在酒店区聚集,要么在登岛码头处的步行街那里,看人潮汹涌——是的,即使到了东澳岛上,我们也很难完全躲避人的声音。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叶公好龙”的,我们真的能在人烟罕至的地方好好生活吗?我们所期待的,不外乎,能有某些时刻让自己的心慢下来、沉下来、定下来。东澳岛上有书店,由于有着强大网红体质的作家莫言、余华的来过,并在那里拍摄了关于读书的纪录片,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后面来的人,总要到他们坐过的沙发上坐一坐,也总要跟他们真人一样高的喷绘照片合合影。而我,只想在此刻关掉手机,摒弃过于热闹的世界——让我,在东澳岛上,被一点一滴地浪费掉吧。是的,只要站在东澳岛上,紧绷的神经就瞬间松弛了。我心中回旋着若干句子:

日光被浪费,就如生命

也总要被浪费

不管多专注,即使把心悬于风中的一片叶

我们也终将虚度完生命中的每一秒

东澳岛上,我想被世界遗忘

一千个呼吸后,我会在遗忘中拣回被浪费光了的自己

珠海的春天,是有厚度的。在荔山村和网山村,可以看到光鲜珠海的另一面——那是珠海的“里子”,是珠海面对世界时的底气所在。这些村子有着漫长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繁衍,人往四处扩散,而宗族的向心力又一直都在。宗祠作为情感的吸附力,让一代又一代外出者,在不断努力走向世界之时,又不会脱线而去,而是像卫星围绕行星,有着一个指向清晰的向心力。无论他们走过多广阔的天地,总还会在某个时刻,回到圆心、回到那个生养他们的村子,和祖宗、和亲人、和后辈,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是的,珠海不是凭空建起的城市,外来者大量涌入,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的时候,背后那些本地人、本地山村,才是这座城市的筋骨——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衣装、发型、脸面和身躯,看不到内在的筋骨,可是,我们总得知道,在内里滋养着城市精神的,恰恰是以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筋骨”般的乡村。正是因为这种有厚度的支撑,在珠海的村子里,你能看到本地村民都是很舒展的,他们用一种缓慢和自信,应对着生活的瞬息万变。

也因此,珠海的春天,有着繁花似锦的未来。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我们看到了面对世界、面对年轻人、面对新的可能性的珠海——这,更符合我们这些外来者对珠海的想象。近几年,因外部环境等因素,让太多太多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陷入虚无与抑郁,而珠海则以一种面对未来的姿态,不断改变着自身的模样。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那些在此努力的年轻人,也有疲惫的时刻,可他们年轻的生命力、旺盛的创造力,却又一点一点激发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互动就是催化剂,就是改变的前提,珠海和澳门的互动,主体是年轻人,也就占有了未来。

在这个春天来到珠海,我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频频按动手机,留下珠海的光影,我更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把珠海的春天之美留存,并幻化成独属于自己的记忆。

珠海,珍珠一般的海

它馈赠我以春天、以少年记忆

以一首首流失在岁月中的老歌

它给它自己,留下盛大的整个春天

封面图:盘超萍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林森:珠海之春
珠海特区报 2024-05-06 11:03

林森 一级作家,《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钟山》《作家》《芙蓉》《新华文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上海文化》《南方文坛》《扬子江文学评论》等刊物,入选各类年度选本及各文学排行榜等。出版著作有《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书空录》《海里岸上》《关关雎鸠》《岛》《海岛的忧郁》《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等。

珠海也是有春天的吗?

当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珠海一年的天气变化并不大,永远有明媚阳光,永远有蓝天白云,它的四个季节几乎全是一个模样。可那些敏锐之人,仍然能在春天到来之时,感受到它与别的季节完全不同的气息。我在春天来到珠海,是一种幸运。在我的记忆中,珠海是跟自己的青春有着隐秘关联的城市——那些年里,我热爱音乐,耳边要随时响着那些“过时”的流行乐。快二十年前,买过一个极为“奢侈”的音乐播放器来盛载那些歌曲,那播放器来自珠海的魅族。而后,但凡提起珠海这座城市,总是和我耳边回旋着的那些歌曲分不开,那些伴随着青春的港台流行音乐,就是我和珠海的第一面,就是我和它的“人生若只如初见”。

珠海的春天,有着绝美的秘境。没错,我说的是东澳岛。由于跟热闹的市中心有着四十来分钟的航船距离,东澳岛也因此保存着某种我们关于岛屿的想象。我来自海南岛,对于海洋和岛屿,我总是有着远胜他人的偏爱,我甚至把自己投入极大精力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就命名为《岛》。很多时候,当身心俱疲,我总是渴望到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岛屿,在茂密的植被、蔚蓝的水天、繁盛的阳光和永不停歇的海风包裹里,让自己卸下所有防备,把被生活折磨得七零八落的身心收拾整齐,重新出发。尤其,经历了前几年人人把脸藏在口罩背后的生活,我们更加发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为自己而活了,我们看重太多事,却唯独忽视了自己。近两三年,“人人都是一座孤岛”这句话被频频提及,人人满怀心事,都想寻找一座自己的岛——东澳岛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满足让我们隔绝喧闹的梦想。东澳岛凸起的每一个位置,我们都能发现,这几乎全是被巨石堆起来的岛屿,海的动荡与巨石的稳固,形成完全相反又如此匹配的关系。而那么茂密的植被,又是如何从巨石的缝隙里钻出,把整座岛屿占领的?总让人想不明白。在岛的高处,遥看、俯瞰,海显得神秘悠远;你走到海边,又可以在近距离的接触里,看到海水的温柔与亲近。东澳岛上,可供闲逛的地方不多,要么在酒店区聚集,要么在登岛码头处的步行街那里,看人潮汹涌——是的,即使到了东澳岛上,我们也很难完全躲避人的声音。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叶公好龙”的,我们真的能在人烟罕至的地方好好生活吗?我们所期待的,不外乎,能有某些时刻让自己的心慢下来、沉下来、定下来。东澳岛上有书店,由于有着强大网红体质的作家莫言、余华的来过,并在那里拍摄了关于读书的纪录片,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后面来的人,总要到他们坐过的沙发上坐一坐,也总要跟他们真人一样高的喷绘照片合合影。而我,只想在此刻关掉手机,摒弃过于热闹的世界——让我,在东澳岛上,被一点一滴地浪费掉吧。是的,只要站在东澳岛上,紧绷的神经就瞬间松弛了。我心中回旋着若干句子:

日光被浪费,就如生命

也总要被浪费

不管多专注,即使把心悬于风中的一片叶

我们也终将虚度完生命中的每一秒

东澳岛上,我想被世界遗忘

一千个呼吸后,我会在遗忘中拣回被浪费光了的自己

珠海的春天,是有厚度的。在荔山村和网山村,可以看到光鲜珠海的另一面——那是珠海的“里子”,是珠海面对世界时的底气所在。这些村子有着漫长的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繁衍,人往四处扩散,而宗族的向心力又一直都在。宗祠作为情感的吸附力,让一代又一代外出者,在不断努力走向世界之时,又不会脱线而去,而是像卫星围绕行星,有着一个指向清晰的向心力。无论他们走过多广阔的天地,总还会在某个时刻,回到圆心、回到那个生养他们的村子,和祖宗、和亲人、和后辈,分享他们的人生故事。是的,珠海不是凭空建起的城市,外来者大量涌入,让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的时候,背后那些本地人、本地山村,才是这座城市的筋骨——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衣装、发型、脸面和身躯,看不到内在的筋骨,可是,我们总得知道,在内里滋养着城市精神的,恰恰是以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筋骨”般的乡村。正是因为这种有厚度的支撑,在珠海的村子里,你能看到本地村民都是很舒展的,他们用一种缓慢和自信,应对着生活的瞬息万变。

也因此,珠海的春天,有着繁花似锦的未来。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我们看到了面对世界、面对年轻人、面对新的可能性的珠海——这,更符合我们这些外来者对珠海的想象。近几年,因外部环境等因素,让太多太多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陷入虚无与抑郁,而珠海则以一种面对未来的姿态,不断改变着自身的模样。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那些在此努力的年轻人,也有疲惫的时刻,可他们年轻的生命力、旺盛的创造力,却又一点一点激发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互动就是催化剂,就是改变的前提,珠海和澳门的互动,主体是年轻人,也就占有了未来。

在这个春天来到珠海,我没有和其他人一样,频频按动手机,留下珠海的光影,我更愿意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把珠海的春天之美留存,并幻化成独属于自己的记忆。

珠海,珍珠一般的海

它馈赠我以春天、以少年记忆

以一首首流失在岁月中的老歌

它给它自己,留下盛大的整个春天

封面图:盘超萍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