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第7期丨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公约,怎么办?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期提问:
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公约,怎么办?

我们曾经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希望他能按照规定的时间使用手机,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但是,我发现孩子经常违约,而且一旦我们提醒他,他还会发火,情绪非常激动。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很无奈。我们理解孩子需要一定的娱乐和放松,但我们也担心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他的学习和健康。遇到这个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作为家长,当我们面对孩子频繁违反手机使用公约并且情绪激动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我们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而应该成为稳定的力量,引导他们理性面对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深入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和压力。也许手机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或寻求刺激的一种方式,这需要我们以更加细致入微的方式去理解他们。

在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重新审视和调整手机使用公约。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自主性,还能增加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从而更有可能自觉遵守。同时,我们也要设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违约的后果,以及遵守规则可能获得的奖励,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孩子遵守公约。

此外,我们自身的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沉迷其中,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其他有益的活动,如户外运动、阅读等,来分散孩子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

如果尝试了多种方法后,问题依旧存在,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的帮助,他们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我们也要与孩子保持持续的沟通,定期讨论手机使用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公约内容。

总的来说,处理孩子手机使用问题需要我们家长的耐心、理解和引导。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与他们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他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当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约定并在上交手机时发火,这往往源于孩子对手机的强依赖,或对约定的不理解与不满。为应对这一问题,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重申约定的意义至关重要

家长应再次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探讨手机使用的约定。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定是出于对孩子健康和学习的关心,而非剥夺他们的权利。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长应询问孩子不遵守约定的原因,是否感觉规定过于严苛,或有其他缘由。真正聆听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可适当地调整约定

如果发现约定内容确实过于严格,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对约定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后的规定应既公平又可接受,同时仍能有效控制手机使用,从而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学习。

设立奖惩机制

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能激励孩子更好地遵守约定。当孩子依约定行事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而违约时,也应及时施以惩罚。

树立好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家长需以身作则,遵守手机使用规范,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提供更多的亲子互动

当孩子上交手机后,为他们提供其他有趣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如阅读、户外活动或与家人的互动游戏等,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特别注意:在面对孩子的怒火时,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应等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深入的沟通。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家长,需要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提高亲子关系的情绪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归属感、掌控感和成就感,以帮助他们科学、健康地使用手机。

在归属感上,营造开放、理解、支持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讨论手机使用的自由和安全;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当孩子在使用手机上展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掌控感上,协助孩子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明确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目的;教育孩子识别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并鼓励他们自我约束,抵制不良诱惑;与孩子一起设定使用手机的目标,如学习新知识、参与有益活动等。

在成就感上,为孩子设立一些挑战性的手机使用任务,陪伴孩子分享成果,并给予正面激励。

简而言之,在疏导手机问题上关系大于方法,家庭应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磁场,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当孩子感觉父母是支持,而不是压力时,亲子之间就能彼此滋养、彼此成长。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第7期丨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公约,怎么办?
珠海特区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4-05-17 21:56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期提问:
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公约,怎么办?

我们曾经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公约,希望他能按照规定的时间使用手机,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但是,我发现孩子经常违约,而且一旦我们提醒他,他还会发火,情绪非常激动。作为家长,我们真的很无奈。我们理解孩子需要一定的娱乐和放松,但我们也担心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他的学习和健康。遇到这个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作为家长,当我们面对孩子频繁违反手机使用公约并且情绪激动时,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我们不能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而应该成为稳定的力量,引导他们理性面对问题。为了更有效地处理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深入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和压力。也许手机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或寻求刺激的一种方式,这需要我们以更加细致入微的方式去理解他们。

在与孩子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与他们一起重新审视和调整手机使用公约。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他们的自主性,还能增加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从而更有可能自觉遵守。同时,我们也要设定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违约的后果,以及遵守规则可能获得的奖励,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孩子遵守公约。

此外,我们自身的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合理使用手机,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沉迷其中,为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我们也可以提供其他有益的活动,如户外运动、阅读等,来分散孩子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

如果尝试了多种方法后,问题依旧存在,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儿童心理学家的帮助,他们能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我们也要与孩子保持持续的沟通,定期讨论手机使用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反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公约内容。

总的来说,处理孩子手机使用问题需要我们家长的耐心、理解和引导。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与他们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他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当孩子不遵守手机使用约定并在上交手机时发火,这往往源于孩子对手机的强依赖,或对约定的不理解与不满。为应对这一问题,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重申约定的意义至关重要

家长应再次与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探讨手机使用的约定。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定是出于对孩子健康和学习的关心,而非剥夺他们的权利。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家长应询问孩子不遵守约定的原因,是否感觉规定过于严苛,或有其他缘由。真正聆听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可适当地调整约定

如果发现约定内容确实过于严格,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对约定进行适度调整。调整后的规定应既公平又可接受,同时仍能有效控制手机使用,从而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学习。

设立奖惩机制

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能激励孩子更好地遵守约定。当孩子依约定行事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而违约时,也应及时施以惩罚。

树立好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家长需以身作则,遵守手机使用规范,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提供更多的亲子互动

当孩子上交手机后,为他们提供其他有趣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如阅读、户外活动或与家人的互动游戏等,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特别注意:在面对孩子的怒火时,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被孩子的情绪所带动。应等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深入的沟通。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家长,需要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提高亲子关系的情绪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归属感、掌控感和成就感,以帮助他们科学、健康地使用手机。

在归属感上,营造开放、理解、支持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庭中讨论手机使用的自由和安全;与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当孩子在使用手机上展现出积极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掌控感上,协助孩子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明确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目的;教育孩子识别手机使用的负面影响,并鼓励他们自我约束,抵制不良诱惑;与孩子一起设定使用手机的目标,如学习新知识、参与有益活动等。

在成就感上,为孩子设立一些挑战性的手机使用任务,陪伴孩子分享成果,并给予正面激励。

简而言之,在疏导手机问题上关系大于方法,家庭应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磁场,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当孩子感觉父母是支持,而不是压力时,亲子之间就能彼此滋养、彼此成长。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