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雨时节,
在斗门乾务镇东澳村,
1600亩的早造水稻已插秧完毕。
远远望去,
原来养殖龙虾的水田又插上了秧苗。
无人机正在进行施肥作业。
水润的田畴、淡黄的秧苗、
白净的鹭鸟……
很少有人看出来,
1600亩稻田中,
有300亩在插秧之前
是养殖小龙虾的。
珠海市合众盈丰生态农业
有关负责人林进禄介绍,
公司目前在东澳村
承包耕地1600亩。
去年10月,
公司在稻田边挖沟育苗,
投放了约12.5万尾小龙虾苗。
晚稻收割完毕后,
将小龙虾苗分塘至300亩稻田中,
今年春耕前完成了小龙虾收获。
“你看,种水稻与养小龙虾
一点都没有冲突。”
林进禄介绍说,
因反季节销售,
小龙虾受到市场欢迎,
300亩小龙虾大约盈利50万元。
以“虾稻轮作”模式养殖小龙虾,
村民平添一季可观的收入。
在斗门经营小龙虾多年的
批发商张双林介绍,
他特别喜欢这里养殖的小龙虾,
“东澳村周边的水域
属于咸淡水,
养殖的小龙虾
肉质紧实、味甘甜,
比远道运来的外地
小龙虾品质更好,
就是吃起来Q弹的那种感觉,爽!”
如何让冬闲田实现更大价值,
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凭借珠海气候优势
以及咸淡水交汇处的地理优势,
乾务镇利用稻田间歇期,
推广养殖小龙虾,
由原来2021年尝试养殖40亩,
到现在的养殖300多亩,
养殖面积逐年扩大。
“这种‘虾稻轮作’模式,
为探索‘田面种稻、水体养虾、
虾粪肥田、虾稻轮作’
提供了相关经验,
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
提供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农村增活力的新路子。”
乾务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丰富市民“菜篮子”,
充实农民“钱袋子”。
这一味“夜宵顶流”,
你爱吃吗?





当照片会呼吸,
每一幅画面都会带着时间的温度,
它们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那一刻的风,
那一刻的光,
甚至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的气息。
它们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
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驻、可以回望的港湾;
让我们在每一次凝视中,
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捕捉真实瞬间,传递身边感动,
这就是《定格》
——一座城市的影像志。
珠海传媒集团
全媒体摄影专栏《定格》,
为我们不拘一格的城市
留下万千定格,敬请垂注。
图片:梁冠贤 文字:张帆 制图:刘轶男 执行监制:杨秋敏、李建束 监制:廖明山、李蓉编辑:杨秋敏 责任编辑:阳紫微




谷雨时节,
在斗门乾务镇东澳村,
1600亩的早造水稻已插秧完毕。
远远望去,
原来养殖龙虾的水田又插上了秧苗。
无人机正在进行施肥作业。
水润的田畴、淡黄的秧苗、
白净的鹭鸟……
很少有人看出来,
1600亩稻田中,
有300亩在插秧之前
是养殖小龙虾的。
珠海市合众盈丰生态农业
有关负责人林进禄介绍,
公司目前在东澳村
承包耕地1600亩。
去年10月,
公司在稻田边挖沟育苗,
投放了约12.5万尾小龙虾苗。
晚稻收割完毕后,
将小龙虾苗分塘至300亩稻田中,
今年春耕前完成了小龙虾收获。
“你看,种水稻与养小龙虾
一点都没有冲突。”
林进禄介绍说,
因反季节销售,
小龙虾受到市场欢迎,
300亩小龙虾大约盈利50万元。
以“虾稻轮作”模式养殖小龙虾,
村民平添一季可观的收入。
在斗门经营小龙虾多年的
批发商张双林介绍,
他特别喜欢这里养殖的小龙虾,
“东澳村周边的水域
属于咸淡水,
养殖的小龙虾
肉质紧实、味甘甜,
比远道运来的外地
小龙虾品质更好,
就是吃起来Q弹的那种感觉,爽!”
如何让冬闲田实现更大价值,
已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凭借珠海气候优势
以及咸淡水交汇处的地理优势,
乾务镇利用稻田间歇期,
推广养殖小龙虾,
由原来2021年尝试养殖40亩,
到现在的养殖300多亩,
养殖面积逐年扩大。
“这种‘虾稻轮作’模式,
为探索‘田面种稻、水体养虾、
虾粪肥田、虾稻轮作’
提供了相关经验,
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
提供了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
农村增活力的新路子。”
乾务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丰富市民“菜篮子”,
充实农民“钱袋子”。
这一味“夜宵顶流”,
你爱吃吗?





当照片会呼吸,
每一幅画面都会带着时间的温度,
它们能够让我们感受到——
那一刻的风,
那一刻的光,
甚至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的气息。
它们让我们在时间的洪流中,
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驻、可以回望的港湾;
让我们在每一次凝视中,
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
捕捉真实瞬间,传递身边感动,
这就是《定格》
——一座城市的影像志。
珠海传媒集团
全媒体摄影专栏《定格》,
为我们不拘一格的城市
留下万千定格,敬请垂注。
图片:梁冠贤 文字:张帆 制图:刘轶男 执行监制:杨秋敏、李建束 监制:廖明山、李蓉编辑:杨秋敏 责任编辑:阳紫微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