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档案:吴颖,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进近一室主任。2005年来到珠海,至今在管制中心坚守15年。敬畏规章、敬畏生命,在日复一日蓝天守望中,他见证着珠海城市的发展及珠海民航事业的崛起。

“15年间,珠三角地区空域航班流量足足翻了4倍。工作内外,我既亲历着管制技术不断提升;也见证着珠海迈入民航高速发展新时代,心里倍感自豪。”——吴颖
“南方3731,珠海进近,雷达看到,上升高度1200米,航向070。”类似这样的指令,每个进近管制员一小时要发出上百句,这也是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进近一室主任吴颖的工作日常。
位设情侣南路的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低调而神秘。鲜有人知道,它是我国民航首家独立进近管制单位,管辖的空域实际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繁忙、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秒不能犹豫、一丝不能有误,吴颖与队友们日复一日守望着珠海蓝天,见证着蓝天下这座城市的成长和蜕变。

架次十五年翻5倍 非一般的珠海速度
“珠海民航事业发展变化太大了!”吴颖记得,2005年刚来到珠海,入职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时,珠海机场日均架次是50架次左右,到2019年已经翻了近5倍,增长到244架次。这样的“珠海速度”,吴颖看在眼里。
这个神秘的管制中心,管辖的不仅只是珠海机场。非行内人士,一般很少能了解到。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设立于1999年,管辖空域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繁忙、最复杂的空域之一,负责珠海金湾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深圳南头直升机场、珠海九洲直升机场、珠海莲洲通用机场和中山三角直升机场共七个机场的进离场管制服务,以及广州白云、惠州平潭机场部分航班进离场管制服务。
“二十余年发展,中心空域内日均流量已达到1600架次,无论在流量还是技术上,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作为一线负责管制运行的负责人,吴颖对管制技术的更新,深有体会。
“你绝对想不到,我刚来中心时,飞机的起飞时间是人工笔算出来的。” 吴颖回忆,最让人苦恼的是,一旦遇到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一架飞机延误,后面所有飞机的起飞时间都要靠人工重新计算,更新时间需挨个通知航空公司和机场,效率低下且误差大。

直至2017年,中心在空管系统的统一部署下,引进了CDM系统(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将机场、空管、航司多方的数据和信息集成到统一平台,实现航班放行时间的统筹计算和发布,信息共享,公开透明。航班放行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也加强了空管与机场、航公公司之间的密切协作。2018年,中心又启用了FIPS(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系统),该由系统代替人工完成航班计划的制订,吴颖原来需要用3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须几分钟便能完成,而且还能进行飞行计划的比对,如果发现航路设定、航班批复时效等参数有差异,会自动发出告警显示,实现了对航班保障节点的精细化管控。
“无论是民航事业的发展还是管制技术的提升,侧面都体现着珠海的发展和进步。”吴颖感慨称。
1秒也不能犹豫 随时应对考验
随着珠海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吴颖和同事们变得更忙了。
空域面积小,航班多,是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辖空域最突出的特点。“正常情况下,每位管制员手上基本都有六架飞机同时指挥,遇上突发情况时,整个区域内三十余架飞机一齐‘上阵’也时有发生。”这样的指挥调度难度可想而知。
提起最惊心动魄的经历,吴颖回忆起6年前的那次实战。那是2014年3月份,正逢珠海 “回南天”,这种气候极易形成大雾天气。当时,值晚班的吴颖突然从雷达监控中发现,珠江口附近突然形成一团平流雾,这也是最让进近管制员“头疼”的一种雾,难预测也难消散。

“当时能见度已经很差了,只有几十米,飞机根本无法起飞和降落,珠海、澳门、深圳三个机场的30多架飞机都‘积压’在我们空域内。”情况非常紧急,无线电话筒那头,是30多个飞行员轮番的询问和不同的飞行需求,话筒这头,吴颖告诉自己,必须冷静。
他一边对空域外围进来的飞机限制截流,避免更多飞机进入空域造成混乱;一边与机场和气象部门实时跟进天气发展情况。在确认平流雾当天不可能消散后,迅速告知飞行员,协助飞行员决策备降其他机场。“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犹豫,犹豫1秒钟,就可能错过飞机调配的最佳时机。”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15年来吴颖历经过许多。
大雾台风、油量紧张、春运高峰……他说,只有身经百战,才能成长为严谨沉稳的进近管制业务骨干,才能担得起守护蓝天的重任。
15载坚守 守望蓝天也在守护珠海
守望蓝天的同时,吴颖和队友们,也在默默守护着珠海。
在吴颖看来,进近管制的安全保障,珠海一直走在前列。
据统计,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1999年成立后,已保障各类飞行超过600万架次。21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空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授予 “全国空管工作先进单位”、“旅客话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保障服务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台风“天鸽”、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陆上首飞、每届珠海国际航展等等,背后都有吴颖和同事们坚守的身影。

闪烁的屏幕前,吴颖紧盯着雷达上移动的标牌,一刻不停地向飞机发送着指令。15载春秋,吴颖亲见着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这一片蓝天上,航迹越来越密,与其他空域的交流连接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蓝天下,珠海整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发具有魅力。
“就希望继续默默地守望着这片珠海蓝,和蓝天下的这座城。”吴颖自豪地称。

人物档案:吴颖,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进近一室主任。2005年来到珠海,至今在管制中心坚守15年。敬畏规章、敬畏生命,在日复一日蓝天守望中,他见证着珠海城市的发展及珠海民航事业的崛起。

“15年间,珠三角地区空域航班流量足足翻了4倍。工作内外,我既亲历着管制技术不断提升;也见证着珠海迈入民航高速发展新时代,心里倍感自豪。”——吴颖
“南方3731,珠海进近,雷达看到,上升高度1200米,航向070。”类似这样的指令,每个进近管制员一小时要发出上百句,这也是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制运行部进近一室主任吴颖的工作日常。
位设情侣南路的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低调而神秘。鲜有人知道,它是我国民航首家独立进近管制单位,管辖的空域实际上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繁忙、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秒不能犹豫、一丝不能有误,吴颖与队友们日复一日守望着珠海蓝天,见证着蓝天下这座城市的成长和蜕变。

架次十五年翻5倍 非一般的珠海速度
“珠海民航事业发展变化太大了!”吴颖记得,2005年刚来到珠海,入职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时,珠海机场日均架次是50架次左右,到2019年已经翻了近5倍,增长到244架次。这样的“珠海速度”,吴颖看在眼里。
这个神秘的管制中心,管辖的不仅只是珠海机场。非行内人士,一般很少能了解到。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设立于1999年,管辖空域是我国乃至世界最繁忙、最复杂的空域之一,负责珠海金湾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澳门国际机场、深圳南头直升机场、珠海九洲直升机场、珠海莲洲通用机场和中山三角直升机场共七个机场的进离场管制服务,以及广州白云、惠州平潭机场部分航班进离场管制服务。
“二十余年发展,中心空域内日均流量已达到1600架次,无论在流量还是技术上,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作为一线负责管制运行的负责人,吴颖对管制技术的更新,深有体会。
“你绝对想不到,我刚来中心时,飞机的起飞时间是人工笔算出来的。” 吴颖回忆,最让人苦恼的是,一旦遇到天气变化等因素导致一架飞机延误,后面所有飞机的起飞时间都要靠人工重新计算,更新时间需挨个通知航空公司和机场,效率低下且误差大。

直至2017年,中心在空管系统的统一部署下,引进了CDM系统(航班运行协同决策系统),将机场、空管、航司多方的数据和信息集成到统一平台,实现航班放行时间的统筹计算和发布,信息共享,公开透明。航班放行效率得以提升的同时,也加强了空管与机场、航公公司之间的密切协作。2018年,中心又启用了FIPS(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系统),该由系统代替人工完成航班计划的制订,吴颖原来需要用3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须几分钟便能完成,而且还能进行飞行计划的比对,如果发现航路设定、航班批复时效等参数有差异,会自动发出告警显示,实现了对航班保障节点的精细化管控。
“无论是民航事业的发展还是管制技术的提升,侧面都体现着珠海的发展和进步。”吴颖感慨称。
1秒也不能犹豫 随时应对考验
随着珠海民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吴颖和同事们变得更忙了。
空域面积小,航班多,是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管辖空域最突出的特点。“正常情况下,每位管制员手上基本都有六架飞机同时指挥,遇上突发情况时,整个区域内三十余架飞机一齐‘上阵’也时有发生。”这样的指挥调度难度可想而知。
提起最惊心动魄的经历,吴颖回忆起6年前的那次实战。那是2014年3月份,正逢珠海 “回南天”,这种气候极易形成大雾天气。当时,值晚班的吴颖突然从雷达监控中发现,珠江口附近突然形成一团平流雾,这也是最让进近管制员“头疼”的一种雾,难预测也难消散。

“当时能见度已经很差了,只有几十米,飞机根本无法起飞和降落,珠海、澳门、深圳三个机场的30多架飞机都‘积压’在我们空域内。”情况非常紧急,无线电话筒那头,是30多个飞行员轮番的询问和不同的飞行需求,话筒这头,吴颖告诉自己,必须冷静。
他一边对空域外围进来的飞机限制截流,避免更多飞机进入空域造成混乱;一边与机场和气象部门实时跟进天气发展情况。在确认平流雾当天不可能消散后,迅速告知飞行员,协助飞行员决策备降其他机场。“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犹豫,犹豫1秒钟,就可能错过飞机调配的最佳时机。”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15年来吴颖历经过许多。
大雾台风、油量紧张、春运高峰……他说,只有身经百战,才能成长为严谨沉稳的进近管制业务骨干,才能担得起守护蓝天的重任。
15载坚守 守望蓝天也在守护珠海
守望蓝天的同时,吴颖和队友们,也在默默守护着珠海。
在吴颖看来,进近管制的安全保障,珠海一直走在前列。
据统计,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1999年成立后,已保障各类飞行超过600万架次。21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空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被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授予 “全国空管工作先进单位”、“旅客话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保障服务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台风“天鸽”、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陆上首飞、每届珠海国际航展等等,背后都有吴颖和同事们坚守的身影。

闪烁的屏幕前,吴颖紧盯着雷达上移动的标牌,一刻不停地向飞机发送着指令。15载春秋,吴颖亲见着民航珠海进近管制中心这一片蓝天上,航迹越来越密,与其他空域的交流连接越来越频繁。与此同时,蓝天下,珠海整个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越发具有魅力。
“就希望继续默默地守望着这片珠海蓝,和蓝天下的这座城。”吴颖自豪地称。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