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珠海市社会福利院内操场冉冉升起。9月14日上午,珠海市社会福利院举行升旗仪式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院儿童和职工参与其中。
今年以来,珠海市民政局党委以促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目标,指导带领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支部共同打造“初心不改,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的党建品牌,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据介绍,市社会福利院每周一由党员同志带领组织孤残儿童举行升国旗仪式,清明节期间组织适龄儿童默哀祭英烈的活动,儿童节期间组织“森林狂想曲”主题活动,“七一”期间组织适龄儿童学唱国歌,母亲节期间组织儿童制作手工礼物送给“妈妈们”,国际禁毒日开展未成年人禁毒宣讲会,从爱国心、感恩意识、文化素养等多维度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希望这些活动能给每位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植浓浓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党建品牌的建立,培养一支有信仰、有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真心的希望,用真诚的付出、真情的服务,助力孩子们快乐成长。”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潘科聪表示。
同时,市社会福利院积极构建“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实务”的活动开展机制,不断促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7月21日,为福利中心内的“阳光学校”12名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为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教时光回顾和未来展望教育。8月18日,为11名年满18岁的青年行“冠礼”,组织7名15岁以上未成年人全程参与,树立思想观念,学习社会法则,建立人生信念。暑假期间,每日以“1党员+1社工”的形式为适龄儿童开展绘画、桌游、烹饪、手工制作等文娱活动,以儿童兴趣为着力点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培养综合素质。
据悉,市社会福利院打造的“初心不改,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党建品牌,只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市民政部门在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共相伴,童成长”工作品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形成了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珠海经验。
首先,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制度体系建设。2018年,市政府印发《珠海市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2019年建立了珠海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相继出台《珠海市开展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关爱行动工作方案》《珠海市关于开展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女童救助帮扶和关爱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等多项工作方案,将困境儿童保护工作落实、落小、落具体。
其次,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机制。2020年7月起,我市孤儿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982元/人/月,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比照孤儿标准发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持有“低保证”的困难家庭儿童实施减免学费、学习资料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的优惠政策,改善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生活条件。2020年为符合条件的222名儿童安排了财政补助145067元。
同时,多措并举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障网。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力争2022年底实现全市各级行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积极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作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通过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织密扎牢未成年人救助安全保护网;加大政策法规教育宣传,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海表示,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并将重点加强精神和智力残疾女童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监护缺失儿童的关爱帮扶。同时,以困境儿童政策宣讲进村居“点亮微心愿”、党员志愿者牵手服务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困境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伴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珠海市社会福利院内操场冉冉升起。9月14日上午,珠海市社会福利院举行升旗仪式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院儿童和职工参与其中。
今年以来,珠海市民政局党委以促进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为目标,指导带领市社会福利中心党支部共同打造“初心不改,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的党建品牌,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据介绍,市社会福利院每周一由党员同志带领组织孤残儿童举行升国旗仪式,清明节期间组织适龄儿童默哀祭英烈的活动,儿童节期间组织“森林狂想曲”主题活动,“七一”期间组织适龄儿童学唱国歌,母亲节期间组织儿童制作手工礼物送给“妈妈们”,国际禁毒日开展未成年人禁毒宣讲会,从爱国心、感恩意识、文化素养等多维度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希望这些活动能给每位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植浓浓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希望通过党建品牌的建立,培养一支有信仰、有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真心的希望,用真诚的付出、真情的服务,助力孩子们快乐成长。”市社会福利中心副主任潘科聪表示。
同时,市社会福利院积极构建“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实务”的活动开展机制,不断促进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7月21日,为福利中心内的“阳光学校”12名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为学龄前儿童进行早教时光回顾和未来展望教育。8月18日,为11名年满18岁的青年行“冠礼”,组织7名15岁以上未成年人全程参与,树立思想观念,学习社会法则,建立人生信念。暑假期间,每日以“1党员+1社工”的形式为适龄儿童开展绘画、桌游、烹饪、手工制作等文娱活动,以儿童兴趣为着力点丰富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培养综合素质。
据悉,市社会福利院打造的“初心不改,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党建品牌,只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珠海市民政部门在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着力打造“共相伴,童成长”工作品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形成了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珠海经验。
首先,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制度体系建设。2018年,市政府印发《珠海市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2019年建立了珠海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市、区、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相继出台《珠海市开展困境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关爱行动工作方案》《珠海市关于开展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女童救助帮扶和关爱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等多项工作方案,将困境儿童保护工作落实、落小、落具体。
其次,落实孤儿基本生活标准实行自然增长机制。2020年7月起,我市孤儿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982元/人/月,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比照孤儿标准发放。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纳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持有“低保证”的困难家庭儿童实施减免学费、学习资料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的优惠政策,改善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生活条件。2020年为符合条件的222名儿童安排了财政补助145067元。
同时,多措并举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障网。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力争2022年底实现全市各级行政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全覆盖;积极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机制作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体系;通过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织密扎牢未成年人救助安全保护网;加大政策法规教育宣传,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市民政局副局长杨海表示,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并将重点加强精神和智力残疾女童以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监护缺失儿童的关爱帮扶。同时,以困境儿童政策宣讲进村居“点亮微心愿”、党员志愿者牵手服务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困境儿童成长的良好氛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