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这里是珠海市反诈骗中心。”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楼这间小小的办公室,每天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预警员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也会发短信或打电话向潜在受害人进行防诈骗预警。
近几年,我市刑事案件中盗抢类案件下降,电信诈骗案件却呈现多发的态势。2016年,我市成立了反诈骗中心,今年4月又开通了反诈骗专线96110,进一步守住老百姓“钱袋子”,增强群众防诈骗意识。

精准预警挽回群众巨额损失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杨文光负责诈骗预警工作。他介绍,每天从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反诈骗中心三个平台筛选出的潜在受害人有300个左右。依据风险等级从低到高,预警员采用短信、电话或通知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的方式,把预警信息传递给潜在受害人,“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我们一定会把预警通知到人。”
8月中旬,杨文光发现公安部的反诈骗平台显示,一位张姓市民可能遭遇了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他马上打电话给张女士,询问是否接到过诈骗电话。张女士支支吾吾,怀疑杨文光的真实身份,又开始哭泣,表示希望能够面谈。杨文光得知她在翠微上班,原本想通知香洲区反诈骗分中心,安排派出所民警上门,将其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张女士却十分抗拒。
杨文光心生一“计”,他用工作手机添加了张女士的微信,并和她开启视频通话。看到墙上“反诈骗中心”几个大字与身穿警服的杨文光,张女士仍然半信半疑:“那天给我打电话的人也穿着警服,只是警号不一样。”杨文光又向她展示了市公安局大楼和珠海号牌的警车,张女士才逐渐相信杨文光的身份,但还是提出想到公安局与他本人见面。
市反诈骗中心一般不直接接受群众报案,一般情况下,民警会引导事主前往派出所。鉴于张女士劝阻难度大的特殊情况,杨文光同意了她的要求。见面之后,杨文光打开了工作手机上的假通缉令、假逮捕令等照片,张女士立刻认出其中一张与诈骗分子发送的一致,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经了解,张女士已于前一天,通过网络平台贷款,并向诈骗分子转账大约15万元。她还与诈骗分子约定,第二天中午再转账30万元。所幸民警劝阻及时,这笔财产最终保住了。
成功阻止群众受骗,是杨文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不久前,一位市民正打算转账给诈骗分子,银行卡号、密码都已填写,动态验证码也已经发送到她的手机。恰好此时,市反诈骗中心的预警短信发送到她的手机上,她立马醒悟过来,并未向诈骗分子透露验证码。一条小小的短信在千钧一发之际挽回了她的巨额损失。

提前拦截,开展宣讲,防患于未然
2016年,市反诈骗中心刚成立,杨文光就来到了这里工作。随着电信诈骗案发率有所提高,市反诈骗中心也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他见证了市反诈骗中心从最初只有9人的小团队,发展到现在民警、辅警、运营商和银行工作人员共40余人的规模。
4年的反诈骗工作,让杨文光深有体会:受害人一旦向诈骗分子转账,钱款就很难追回了。“所以最重要的在于预防,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他说,目前,电信诈骗受害者以年轻、中老年女性居多,尤其是来珠务工人员。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有贷款类、投资类,通常利用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去年8月,市反诈骗中心还组建了一个宣讲团。如有需要,社区、企业、学校均可预约,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免费宣讲。一年多以来,反诈骗宣讲已经开办了200多场。此外,市反诈骗中心与运营商合作,通过大数据制造模型识别诈骗电话,一旦这些电话拨打到珠海,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拦截。“诈骗分子不断改进他们的技术,但我们相应也会有一系列反制手段。”
“我的工作就是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杨文光说。在他看来,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防范电信诈骗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创造和谐、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我会继续做好防诈骗预警工作,提升群众的生活满意度,营造诚信的城市氛围。”

“您好,这里是珠海市反诈骗中心。”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楼这间小小的办公室,每天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预警员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咨询电话,也会发短信或打电话向潜在受害人进行防诈骗预警。
近几年,我市刑事案件中盗抢类案件下降,电信诈骗案件却呈现多发的态势。2016年,我市成立了反诈骗中心,今年4月又开通了反诈骗专线96110,进一步守住老百姓“钱袋子”,增强群众防诈骗意识。

精准预警挽回群众巨额损失
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杨文光负责诈骗预警工作。他介绍,每天从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反诈骗中心三个平台筛选出的潜在受害人有300个左右。依据风险等级从低到高,预警员采用短信、电话或通知派出所民警上门劝阻的方式,把预警信息传递给潜在受害人,“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我们一定会把预警通知到人。”
8月中旬,杨文光发现公安部的反诈骗平台显示,一位张姓市民可能遭遇了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他马上打电话给张女士,询问是否接到过诈骗电话。张女士支支吾吾,怀疑杨文光的真实身份,又开始哭泣,表示希望能够面谈。杨文光得知她在翠微上班,原本想通知香洲区反诈骗分中心,安排派出所民警上门,将其带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张女士却十分抗拒。
杨文光心生一“计”,他用工作手机添加了张女士的微信,并和她开启视频通话。看到墙上“反诈骗中心”几个大字与身穿警服的杨文光,张女士仍然半信半疑:“那天给我打电话的人也穿着警服,只是警号不一样。”杨文光又向她展示了市公安局大楼和珠海号牌的警车,张女士才逐渐相信杨文光的身份,但还是提出想到公安局与他本人见面。
市反诈骗中心一般不直接接受群众报案,一般情况下,民警会引导事主前往派出所。鉴于张女士劝阻难度大的特殊情况,杨文光同意了她的要求。见面之后,杨文光打开了工作手机上的假通缉令、假逮捕令等照片,张女士立刻认出其中一张与诈骗分子发送的一致,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经了解,张女士已于前一天,通过网络平台贷款,并向诈骗分子转账大约15万元。她还与诈骗分子约定,第二天中午再转账30万元。所幸民警劝阻及时,这笔财产最终保住了。
成功阻止群众受骗,是杨文光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不久前,一位市民正打算转账给诈骗分子,银行卡号、密码都已填写,动态验证码也已经发送到她的手机。恰好此时,市反诈骗中心的预警短信发送到她的手机上,她立马醒悟过来,并未向诈骗分子透露验证码。一条小小的短信在千钧一发之际挽回了她的巨额损失。

提前拦截,开展宣讲,防患于未然
2016年,市反诈骗中心刚成立,杨文光就来到了这里工作。随着电信诈骗案发率有所提高,市反诈骗中心也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他见证了市反诈骗中心从最初只有9人的小团队,发展到现在民警、辅警、运营商和银行工作人员共40余人的规模。
4年的反诈骗工作,让杨文光深有体会:受害人一旦向诈骗分子转账,钱款就很难追回了。“所以最重要的在于预防,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他说,目前,电信诈骗受害者以年轻、中老年女性居多,尤其是来珠务工人员。电信诈骗的常见类型有贷款类、投资类,通常利用人们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去年8月,市反诈骗中心还组建了一个宣讲团。如有需要,社区、企业、学校均可预约,由派出所负责组织免费宣讲。一年多以来,反诈骗宣讲已经开办了200多场。此外,市反诈骗中心与运营商合作,通过大数据制造模型识别诈骗电话,一旦这些电话拨打到珠海,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拦截。“诈骗分子不断改进他们的技术,但我们相应也会有一系列反制手段。”
“我的工作就是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减少他们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杨文光说。在他看来,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防范电信诈骗可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创造和谐、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我会继续做好防诈骗预警工作,提升群众的生活满意度,营造诚信的城市氛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