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中科院自动化所首个落户金湾的项目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项目产业转化基地揭牌仪式在金湾区珠海国际健康港举行。

据介绍,这一项目的成果转化将有望在日后通过在术中对病灶的实时导航定位,提高肿瘤术中诊断精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据了解,这也是中科院自动化所首个落户金湾的项目,该项目获得国家级重点立项支持,进驻珠海国际健康港后,也将有利于提升区域医疗器械产业自主研发水平,为打造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能量,同时在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上贡献金湾力量。

经国家科技部评审,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共有47个项目立项。其中,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数字精准医疗”)承担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项目成功上榜,获得重点专项立项支持。

记者获悉,过去,国际上普遍采用结构影像技术进行术中导航,而本项目采用的则是更加清晰精准的分子影像技术,体现了高水平自主科技研发的成果。作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医学影像实验室所属成果转化企业,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研发的产品在手术过程中可对病灶区域实施精准成像,在临床中获得多位肿瘤手术专家良好反馈。

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设备。

北京数字精准医疗总经理迟崇巍介绍,目前项目由该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完成,形成医工交叉、协同创新、产学研医检相结合的项目研究体系,为肝癌精准切除的临床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据了解,该项目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针对肝癌精准切除的重要临床需求,通过研发近红外荧光成像精准诊疗技术和高灵敏度成像核心部件,实现对癌灶区域内纳摩尔级浓度显影剂的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识别,进行在体荧光成像,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术中肝癌精准手术导航系统。此项技术能够实现癌症微小病灶(<5毫米)的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提高肿瘤术中诊断精度、降低术后复发率。

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设备。

“以往的手术中,CT等常规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早期病灶,面积小于2毫米的病症很难被摸排出来,留下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重大隐患。如今有了这项技术,就像‘手术刀上长了眼睛’,通过荧光造影和分子技术数字成像,帮助医生找出微小病灶、而且准确定位边界,让切除部位更精准,手术对病人的伤害减到最低,对病人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揭牌仪式上,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海峰说。

据介绍,北京数字精准医疗已于2019年在珠海市金湾区注册项目公司“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预计获得生产批件后5年内总应税销售收入10亿元。此次基地的揭牌,也意味着项目正式迈进向市场推广的应用化阶段。据介绍,该产品拥有我国自主科技研发成果,可有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国产化道路,并大幅压缩医院对同类型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患者使用门槛。目前,该项目在临床试验方面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例数据,基地揭牌之后,整个项目进程将向规模化量产推进。

文字:何进 图片:张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揭牌!中科院自动化所首个落户金湾的项目
观海融媒 2020-10-17 21:35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项目产业转化基地揭牌仪式在金湾区珠海国际健康港举行。

据介绍,这一项目的成果转化将有望在日后通过在术中对病灶的实时导航定位,提高肿瘤术中诊断精度、降低术后复发率。据了解,这也是中科院自动化所首个落户金湾的项目,该项目获得国家级重点立项支持,进驻珠海国际健康港后,也将有利于提升区域医疗器械产业自主研发水平,为打造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注入能量,同时在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促进创新产品应用推广上贡献金湾力量。

经国家科技部评审,2019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共有47个项目立项。其中,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北京数字精准医疗”)承担的《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项目成功上榜,获得重点专项立项支持。

记者获悉,过去,国际上普遍采用结构影像技术进行术中导航,而本项目采用的则是更加清晰精准的分子影像技术,体现了高水平自主科技研发的成果。作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医学影像实验室所属成果转化企业,北京数字精准医疗研发的产品在手术过程中可对病灶区域实施精准成像,在临床中获得多位肿瘤手术专家良好反馈。

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设备。

北京数字精准医疗总经理迟崇巍介绍,目前项目由该公司牵头,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完成,形成医工交叉、协同创新、产学研医检相结合的项目研究体系,为肝癌精准切除的临床实际问题解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据了解,该项目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针对肝癌精准切除的重要临床需求,通过研发近红外荧光成像精准诊疗技术和高灵敏度成像核心部件,实现对癌灶区域内纳摩尔级浓度显影剂的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识别,进行在体荧光成像,形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术中肝癌精准手术导航系统。此项技术能够实现癌症微小病灶(<5毫米)的术中实时导航定位,提高肿瘤术中诊断精度、降低术后复发率。

近红外荧光成像术中导航系统设备。

“以往的手术中,CT等常规手段难以发现的微小早期病灶,面积小于2毫米的病症很难被摸排出来,留下癌细胞扩散和转移的重大隐患。如今有了这项技术,就像‘手术刀上长了眼睛’,通过荧光造影和分子技术数字成像,帮助医生找出微小病灶、而且准确定位边界,让切除部位更精准,手术对病人的伤害减到最低,对病人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揭牌仪式上,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海峰说。

据介绍,北京数字精准医疗已于2019年在珠海市金湾区注册项目公司“珠海市迪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预计获得生产批件后5年内总应税销售收入10亿元。此次基地的揭牌,也意味着项目正式迈进向市场推广的应用化阶段。据介绍,该产品拥有我国自主科技研发成果,可有力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国产化道路,并大幅压缩医院对同类型产品的采购成本,降低患者使用门槛。目前,该项目在临床试验方面已经积累了超过1000例数据,基地揭牌之后,整个项目进程将向规模化量产推进。

文字:何进 图片:张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