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吨米搞研发!董明珠做电饭煲竟是因为……

格力电器为什么要做电饭煲?

董明珠为何跨界参与

直播“带货”和综艺节目?

中国制造业如何迈上发展新台阶?

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

近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相聚珠海,做客由珠海传媒集团与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等共同打造的“大湾区 大未来——姚景源对话董明珠”财经访谈特别节目,围绕“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主题展开探讨。

对谈中,

董明珠金句频出,

速来抢鲜看▼

“企业发展要盈利,但如果仅仅为了赚钱,不可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
“即使你站在山顶上,你的头顶依然有星空,所以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我们鼓励年轻人要有挑战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但企业要为他们营造好的环境、机会和平台。”

……

节目中,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陆娅楠、

珠海传媒集团主持人陈博抛出问题,

两位重量级嘉宾金句频出,

对话满满干货,

特报君带你先睹为快!

谈制造业发展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认为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强国战略。”姚景源表示。

“我们讲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制造业基础,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比较完整完备的。” 姚景源认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富有远见的,对“十四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对格力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格力正式宣布进军高端装备领域。“中国制造长久以来都在依赖进口设备,格力也曾如此,但我们下定决心要自己干。”董明珠深知,搞装备挑战是巨大的,一开始不仅不会有多少产值和利润,甚至会遇到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它是解决中国制造根本性软肋问题的,能够最终支撑我国装备需求,不用再被外国人卡脖子。

“格力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100多款针对不同需求的工业装备,在技术精度上可以和国际先进技术媲美,不仅能为其内部工厂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还能为客户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智能装备技术支持和服务。”董明珠说。

把握一个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企业。”姚景源认为,在格力电器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中,其实就可以读懂中国制造业走过的路径。

谈技术创新

访谈中,董明珠透露了一组数据,1991年到2011年,格力电器为国家创造税收200亿元,自身获利100多亿元。然而从2012年到今天,仅仅是9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飞速增长至1200亿元、1000多亿元。

“这个数字表明的是什么?表明格力电器完成了从跟随型、模仿型企业到创造型企业的转变,表明了我们国家在不断营造好的市场环境,为真正愿意创新的企业保驾护航,这是我感受最深的。”董明珠说。

格力为什么要做电饭煲?董明珠讲述,当看到国人从国外背着沉重的电饭煲回来,格力便下决心做好电饭煲。在她看来,中国企业要崛起,中国制造业要深入人心,只有给用户带来美好生活享受,企业才能有未来

格力能把空调做成世界最好,那电饭煲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能”,董明珠说,“我们研究电饭煲的时候,用了近5吨的米开发出最好的一款电饭煲,我们的电饭煲是世界一流的。”董明珠自豪地说。

“曾经有一项关键技术,我们研发了11年,投了上亿元,克服重重难关最后取得成功。这种成本,有的人可能不会去投资。但是我们想,这种技术突破以后,就标志着中国制造又向前迈了一步。” 回忆起格力电器多年来深耕核心技术的历程,董明珠说:“前几年我喊出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口号,现在我觉得已经取得一定成功了,中国制造就要有无数个企业,如果它们都能够创新、能够引领,那中国制造就能成为世界的中国创造。”

董明珠说,今后我们的梦想是让珠海成为“在行业领域定义世界标准”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人才中心,“今天,格力电器15个研究院全部在珠海,今后我们还会在这里建设更高端的技术中心,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国际研发中心理应建在中国!” 

董明珠一席话让姚景源感概颇深。“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永不满足,不断向上,追求卓越,放眼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更加需要大力提倡弘扬企业家精神。”姚景源说。

谈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和保护是国家、社会、企业经常关注的重要问题。

“初入职场的00后实习生,如果你的老板是董明珠……”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董明珠一再提到了对人才培养和保护的看法。

董明珠说,自己一开始是拒绝这档综艺的,导演组给她看了20个00后候选素人实习生的资料,以及他们对格力和董明珠本人真实而锐利的看法之后,她才被打动了。“我想在这样的一个平台,跟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董明珠说。

图片来源:微博@初入职场的我们

谈及年轻人的就业观念,董明珠强调年轻人应该更追求精神财富,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一直在排财富榜,但我觉得我们也需要排工匠榜,这些工匠给社会创造的财富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如果我们一个9万人的大企业,都不能出人才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永远是模仿的基因。”董明珠说。

“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它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它是几代人的接力赛。所以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格外看重。格力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创造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技术。我们很多技术是别人没有的。这个从哪来?买不来的!永远不可能买来你的竞争力。人才也是挖不来的,只有自己培养。”董明珠说。

姚景源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表示,在人才培养上,企业应当是所学校,要不断地培养人才。员工来到企业后,不单要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还应当在企业文化下不断地成长提高,“我觉得一个好的企业不但要出产品,还应当是出人才”。

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着港澳,成为两个特别行政区融入国家战略的最佳切入点;另一头,向广东腹地延伸,有着广阔的市场和产业集群。

“如果和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或者日本的东京湾区相比,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粤港澳大湾区都大于这三个湾区。应当说,粤港澳大湾区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发育是最完善的,未来将是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区域。”姚景源说。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项目有序推进,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呼之欲出,格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平台,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站在这样的一个大平台上,我觉得格力电器可以借助大湾区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科研实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董明珠说。

两位重量级嘉宾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还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探讨了什么观点?

更多精彩对话,

敬请关注本期

“大湾区大未来——

姚景源对话董明珠”

财经访谈特别节目。

戳链接看↓

人民e财经:

大湾区大未来,制造业如何上台阶?

——姚景源对话董明珠(上)

本期节目也将同步在人民网、

全国党媒平台大湾风栏目、

珠海传媒集团全平台播出!

文字: 钟夏 佘映薇 图片:李建束 视频:刘洁琳 彭赞峰 陈嘉平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用5吨米搞研发!董明珠做电饭煲竟是因为……
观海融媒 2021-06-01 11:44

格力电器为什么要做电饭煲?

董明珠为何跨界参与

直播“带货”和综艺节目?

中国制造业如何迈上发展新台阶?

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

近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相聚珠海,做客由珠海传媒集团与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等共同打造的“大湾区 大未来——姚景源对话董明珠”财经访谈特别节目,围绕“十四五”新征程上我国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主题展开探讨。

对谈中,

董明珠金句频出,

速来抢鲜看▼

“企业发展要盈利,但如果仅仅为了赚钱,不可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
“即使你站在山顶上,你的头顶依然有星空,所以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我们鼓励年轻人要有挑战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但企业要为他们营造好的环境、机会和平台。”

……

节目中,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陆娅楠、

珠海传媒集团主持人陈博抛出问题,

两位重量级嘉宾金句频出,

对话满满干货,

特报君带你先睹为快!

谈制造业发展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认为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强国战略。”姚景源表示。

“我们讲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制造业基础,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比较完整完备的。” 姚景源认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强调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富有远见的,对“十四五”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对格力来说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格力正式宣布进军高端装备领域。“中国制造长久以来都在依赖进口设备,格力也曾如此,但我们下定决心要自己干。”董明珠深知,搞装备挑战是巨大的,一开始不仅不会有多少产值和利润,甚至会遇到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它是解决中国制造根本性软肋问题的,能够最终支撑我国装备需求,不用再被外国人卡脖子。

“格力现在已经可以生产出100多款针对不同需求的工业装备,在技术精度上可以和国际先进技术媲美,不仅能为其内部工厂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还能为客户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方面的智能装备技术支持和服务。”董明珠说。

把握一个行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这个行业里最好的企业。”姚景源认为,在格力电器的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中,其实就可以读懂中国制造业走过的路径。

谈技术创新

访谈中,董明珠透露了一组数据,1991年到2011年,格力电器为国家创造税收200亿元,自身获利100多亿元。然而从2012年到今天,仅仅是9年的时间,这两个数字飞速增长至1200亿元、1000多亿元。

“这个数字表明的是什么?表明格力电器完成了从跟随型、模仿型企业到创造型企业的转变,表明了我们国家在不断营造好的市场环境,为真正愿意创新的企业保驾护航,这是我感受最深的。”董明珠说。

格力为什么要做电饭煲?董明珠讲述,当看到国人从国外背着沉重的电饭煲回来,格力便下决心做好电饭煲。在她看来,中国企业要崛起,中国制造业要深入人心,只有给用户带来美好生活享受,企业才能有未来

格力能把空调做成世界最好,那电饭煲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能”,董明珠说,“我们研究电饭煲的时候,用了近5吨的米开发出最好的一款电饭煲,我们的电饭煲是世界一流的。”董明珠自豪地说。

“曾经有一项关键技术,我们研发了11年,投了上亿元,克服重重难关最后取得成功。这种成本,有的人可能不会去投资。但是我们想,这种技术突破以后,就标志着中国制造又向前迈了一步。” 回忆起格力电器多年来深耕核心技术的历程,董明珠说:“前几年我喊出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口号,现在我觉得已经取得一定成功了,中国制造就要有无数个企业,如果它们都能够创新、能够引领,那中国制造就能成为世界的中国创造。”

董明珠说,今后我们的梦想是让珠海成为“在行业领域定义世界标准”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人才中心,“今天,格力电器15个研究院全部在珠海,今后我们还会在这里建设更高端的技术中心,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国际研发中心理应建在中国!” 

董明珠一席话让姚景源感概颇深。“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永不满足,不断向上,追求卓越,放眼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更加需要大力提倡弘扬企业家精神。”姚景源说。

谈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和保护是国家、社会、企业经常关注的重要问题。

“初入职场的00后实习生,如果你的老板是董明珠……”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董明珠一再提到了对人才培养和保护的看法。

董明珠说,自己一开始是拒绝这档综艺的,导演组给她看了20个00后候选素人实习生的资料,以及他们对格力和董明珠本人真实而锐利的看法之后,她才被打动了。“我想在这样的一个平台,跟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董明珠说。

图片来源:微博@初入职场的我们

谈及年轻人的就业观念,董明珠强调年轻人应该更追求精神财富,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一直在排财富榜,但我觉得我们也需要排工匠榜,这些工匠给社会创造的财富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如果我们一个9万人的大企业,都不能出人才的话,那我们就没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永远是模仿的基因。”董明珠说。

“一个真正有创造力的企业,它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它是几代人的接力赛。所以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格外看重。格力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创造了很多世界一流的技术。我们很多技术是别人没有的。这个从哪来?买不来的!永远不可能买来你的竞争力。人才也是挖不来的,只有自己培养。”董明珠说。

姚景源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表示,在人才培养上,企业应当是所学校,要不断地培养人才。员工来到企业后,不单要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还应当在企业文化下不断地成长提高,“我觉得一个好的企业不但要出产品,还应当是出人才”。

谈粤港澳大湾区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着港澳,成为两个特别行政区融入国家战略的最佳切入点;另一头,向广东腹地延伸,有着广阔的市场和产业集群。

“如果和美国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或者日本的东京湾区相比,无论是土地面积还是人口数量,粤港澳大湾区都大于这三个湾区。应当说,粤港澳大湾区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发育是最完善的,未来将是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区域。”姚景源说。

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正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项目有序推进,三地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呼之欲出,格力就是其中的代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一个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平台,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的气氛。站在这样的一个大平台上,我觉得格力电器可以借助大湾区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进一步强化自身的科研实力,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董明珠说。

两位重量级嘉宾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还碰撞出了哪些火花,

探讨了什么观点?

更多精彩对话,

敬请关注本期

“大湾区大未来——

姚景源对话董明珠”

财经访谈特别节目。

戳链接看↓

人民e财经:

大湾区大未来,制造业如何上台阶?

——姚景源对话董明珠(上)

本期节目也将同步在人民网、

全国党媒平台大湾风栏目、

珠海传媒集团全平台播出!

文字: 钟夏 佘映薇 图片:李建束 视频:刘洁琳 彭赞峰 陈嘉平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