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亮,珠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制所副所长,新冠病毒密接组流调人员。8月2日一早,吉大街道原封控区域解封,转为警戒区管理,这对焦亮来说,可以稍微松口气,不过,他依然忙碌,一早就身穿防护服,到封闭区内开展物体表面、生活污水的核酸采样。这段时间,作为新冠病毒的追踪者之一,他总是彻夜奋战!】

开展污水核酸采样
8月2日上午,身穿密闭防护服的焦亮和同事去到吉大街道的封闭区内,开展物体表面和生活污水的核酸采样。

虽然目前吉大街道原封控区域已解封,转为警戒区管理,但是,区内的管控措施仍然在进行当中。
焦亮和同事采样时的每道程序都做得非常仔细, 希望能够追踪到病毒可能存在的任何蛛丝马迹。
连日来,开展封闭区外溢人员居家隔离的质量控制,也是他的重头工作之一。
开展质量控制,是为了防止因管控措施存在漏洞,导致可能发生的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情况。在监督时,焦亮会与居委会对接,走访小区居家隔离人员,并了解社区居委会、“三人小组”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漏洞、风险点。
居家隔离人员的体温检测、核酸采样、生活垃圾的处理,每一项内容,焦亮都仔细询问。高温天气下,身穿防护服的他,衣服反复湿透。
彻夜开展流调工作
事实上,对于焦亮来说,采样和质控是7月25日以来的系列疫情防控工作中节奏相对较缓的工作内容了。
作为病毒的追踪者,7月25日晚上8点开始,他就开始了彻夜忙碌。
当天晚上,在接到我市集中隔离酒店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阳性病例的通知后,焦亮和40多名密接组的同事闻令而动,开始了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病例邓某于7月19日在南京禄口机场乘坐CZ5846航班,于16时抵达珠海金湾机场,当天入住酒店。因其经南京禄口机场返回,作为重点人群排查,于7月21日晚送至集中隔离酒店,接受医学观察。7月25日核酸检测为阳性。
负责新冠病毒追踪的流调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楚每个上报病例的活动轨迹,分析出感染途径和传播链,并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将病毒的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时间紧迫,必须马上锁定密接、次密接,慢一秒钟,就多一分感染风险!焦亮知道,他和同事必须马上调查出病例此前的轨迹,去了哪些重点场所,并将情况快速上报。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关键信息,在焦亮和流调的同事赶赴酒店之前,疾控中心的另外一组后方人员已经提前通过电话对邓某同步开展流调,包括掌握手机核心信息、基本轨迹等。
此时,守在后方的其他密接组工作人员,根据初步信息,联系疑似密接者和重点场所的相关负责人。
另外一队流调密接者的“人马”也马上出动,兵分几路奔赴各个重点场所开展现场调查和进行相关人员信息的获取。
焦亮和同事赶到现场后,流调工作由他们在现场接力进行。
他和同事对病例首先开展病毒溯源,调查前14天病例的行动轨迹,并对其前4天到过的重点场所进行详细询问,寻找密接者。
“病例邓某对我们的到来是理解和配合的,但是,由于当天他已经接听了大量电话,人感觉到有些疲倦,所以催促着我们尽快询问。”焦亮说,同时,对方对自己即将被转运去医院,生活物品如何处理有顾虑,所以有些心神不定。
发现邓某的心情有些焦灼后,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配合流调,焦亮和同事马上现场帮他解决相关问题,并对他进行情绪安抚。
邓某是业务员,出差多,行动轨迹有些复杂,要彻底摸清邓某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提示他,比如翻看手机里拍的照片、聊天记录、微信支付记录、网约车打车记录,以及查找在网络平台订的机票、高铁票、酒店房间等”,并不断核实这些行程记录,焦亮说,整个流调开展了两个多小时。
时间急迫,为了加快效率,焦亮在现场进行流调的同时,信息一直在实时传输给后方,并且不断补充询问后方提交的问题。
根据焦亮不断更新的流调内容,后方核实疑似密接者的工作,也在持续高度紧张地进行着。
整个流调过程在凌晨12点完成。此时,后方的核心信息已经整理出来,并将同步信息共享给公安部门等,开展更多方面的核查。
焦亮和同事回到市疾控中心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与后方同事一起完成初步流调报告时,已经是凌晨四五点。
在办公室睡了1个小时后,焦亮又持续奋战,追踪疑似密接者。
经过连续奋战,在排查出密接、次密接,并进行管控后,焦亮的下一个任务又开始了,连续多日外出开展封闭区外溢人员管控监测、封闭区生活污水采样、物体表面采样等。
对于多日来连轴转、高节奏的工作状态,有着十多年党龄的焦亮说,虽然疫情期间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当国家需要自己出力的时候,就要站出来!
“我们就是学的这个专业,能在抗疫一线为国家出力,感到很光荣。”他说。

【焦亮,珠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防制所副所长,新冠病毒密接组流调人员。8月2日一早,吉大街道原封控区域解封,转为警戒区管理,这对焦亮来说,可以稍微松口气,不过,他依然忙碌,一早就身穿防护服,到封闭区内开展物体表面、生活污水的核酸采样。这段时间,作为新冠病毒的追踪者之一,他总是彻夜奋战!】

开展污水核酸采样
8月2日上午,身穿密闭防护服的焦亮和同事去到吉大街道的封闭区内,开展物体表面和生活污水的核酸采样。

虽然目前吉大街道原封控区域已解封,转为警戒区管理,但是,区内的管控措施仍然在进行当中。
焦亮和同事采样时的每道程序都做得非常仔细, 希望能够追踪到病毒可能存在的任何蛛丝马迹。
连日来,开展封闭区外溢人员居家隔离的质量控制,也是他的重头工作之一。
开展质量控制,是为了防止因管控措施存在漏洞,导致可能发生的病毒在社区传播的情况。在监督时,焦亮会与居委会对接,走访小区居家隔离人员,并了解社区居委会、“三人小组”的管控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漏洞、风险点。
居家隔离人员的体温检测、核酸采样、生活垃圾的处理,每一项内容,焦亮都仔细询问。高温天气下,身穿防护服的他,衣服反复湿透。
彻夜开展流调工作
事实上,对于焦亮来说,采样和质控是7月25日以来的系列疫情防控工作中节奏相对较缓的工作内容了。
作为病毒的追踪者,7月25日晚上8点开始,他就开始了彻夜忙碌。
当天晚上,在接到我市集中隔离酒店常规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阳性病例的通知后,焦亮和40多名密接组的同事闻令而动,开始了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病例邓某于7月19日在南京禄口机场乘坐CZ5846航班,于16时抵达珠海金湾机场,当天入住酒店。因其经南京禄口机场返回,作为重点人群排查,于7月21日晚送至集中隔离酒店,接受医学观察。7月25日核酸检测为阳性。
负责新冠病毒追踪的流调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楚每个上报病例的活动轨迹,分析出感染途径和传播链,并及时采取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将病毒的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时间紧迫,必须马上锁定密接、次密接,慢一秒钟,就多一分感染风险!焦亮知道,他和同事必须马上调查出病例此前的轨迹,去了哪些重点场所,并将情况快速上报。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关键信息,在焦亮和流调的同事赶赴酒店之前,疾控中心的另外一组后方人员已经提前通过电话对邓某同步开展流调,包括掌握手机核心信息、基本轨迹等。
此时,守在后方的其他密接组工作人员,根据初步信息,联系疑似密接者和重点场所的相关负责人。
另外一队流调密接者的“人马”也马上出动,兵分几路奔赴各个重点场所开展现场调查和进行相关人员信息的获取。
焦亮和同事赶到现场后,流调工作由他们在现场接力进行。
他和同事对病例首先开展病毒溯源,调查前14天病例的行动轨迹,并对其前4天到过的重点场所进行详细询问,寻找密接者。
“病例邓某对我们的到来是理解和配合的,但是,由于当天他已经接听了大量电话,人感觉到有些疲倦,所以催促着我们尽快询问。”焦亮说,同时,对方对自己即将被转运去医院,生活物品如何处理有顾虑,所以有些心神不定。
发现邓某的心情有些焦灼后,为了让他能够更好地配合流调,焦亮和同事马上现场帮他解决相关问题,并对他进行情绪安抚。
邓某是业务员,出差多,行动轨迹有些复杂,要彻底摸清邓某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提示他,比如翻看手机里拍的照片、聊天记录、微信支付记录、网约车打车记录,以及查找在网络平台订的机票、高铁票、酒店房间等”,并不断核实这些行程记录,焦亮说,整个流调开展了两个多小时。
时间急迫,为了加快效率,焦亮在现场进行流调的同时,信息一直在实时传输给后方,并且不断补充询问后方提交的问题。
根据焦亮不断更新的流调内容,后方核实疑似密接者的工作,也在持续高度紧张地进行着。
整个流调过程在凌晨12点完成。此时,后方的核心信息已经整理出来,并将同步信息共享给公安部门等,开展更多方面的核查。
焦亮和同事回到市疾控中心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与后方同事一起完成初步流调报告时,已经是凌晨四五点。
在办公室睡了1个小时后,焦亮又持续奋战,追踪疑似密接者。
经过连续奋战,在排查出密接、次密接,并进行管控后,焦亮的下一个任务又开始了,连续多日外出开展封闭区外溢人员管控监测、封闭区生活污水采样、物体表面采样等。
对于多日来连轴转、高节奏的工作状态,有着十多年党龄的焦亮说,虽然疫情期间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当国家需要自己出力的时候,就要站出来!
“我们就是学的这个专业,能在抗疫一线为国家出力,感到很光荣。”他说。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