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1周年。
今年是珠海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斗门区与珠海经济特区的缘分,由来已久:1983年3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当时唯一的市辖县;2010年8月26日,斗门区正式获得特区身份。
斗门区与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息息相关:41年来,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日新月异、发展壮大,斗门区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写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华丽篇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斗门区将深化认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彰显斗门担当。

举全区之力参与融入深合区建设
八月时节,稻花香鱼虾肥。
8月6日,中共斗门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主要议题是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会议指出,斗门区要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举全区之力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贡献斗门全部力量,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彰显斗门担当。
会议强调,斗门区将深化思想认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创造一流业绩,把斗门区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此,会议要求切实做好几方面“加强”工作:
加强协同共促,全面融入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强产业共建,全面支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加强互联互通,全面服务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空间;
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加强民生保障,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加强安全建设,全面守住国家和公共安全底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全行业、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加强疫情防控,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
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积极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思路,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迈向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
在生机盎然的初秋时节,斗门区收获成绩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2.32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171.48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的数据背后,工业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的支撑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5.77亿元,同比增长16.9%;重点企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工业产值前20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51.43亿元,同比增长19%。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为完成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成为斗门区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和生动实践。41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坚持制造业立区、质量强区不动摇,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斗门制造向斗门创造转变、斗门速度向斗门质量转变、斗门产品向斗门品牌转变”。
“斗门区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一极,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做好全局谋划。”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斗门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实现质量提升和能级量级扩大的重要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区”叠加历史机遇面前,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
为此,斗门区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打造“一中心两带四园五集群六板块”产业格局。主要包括:
加快发展和引导现代服务业在白藤湖东侧“金融岛”聚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斗门新中心。
构建珠峰大道科技创新走廊,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新兴服务等生产性配套产业;构建黄杨河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科技、会展、休闲等高端服务产业。
建设四大现代化园区。富山工业园打造千亿级PCB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斗门生态农业园建成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引核强链壮大产业主体,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五镇一街优势,激活六大镇域经济板块,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迈向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斗门区101个行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裕、文明,涌现了一大批网红打卡村、田园综合体、生态田园、民宿、非遗美食、精品旅游线路等,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在“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斗门区高标准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业农村休闲、康养、观赏等功能,鼓励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将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管护标准向农村延伸,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挖掘本土特有的旅游、美食及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产业,全域联动打响斗门旅游品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迈向滨江田园生态新城
有山有水,山清水秀;临河面海,咸淡相融;有城有村,生态田园。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构筑生态新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因地制宜高标准打造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其中,加快推进“一河两岸四组团”建设,成为迈向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的关键步伐。

“一河”是指黄杨河。依托黄杨河形成城市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加快推进“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精心打造黄杨河十里滨水长廊。
“四组团”是指白蕉组团、尖峰南组团、新港片区、大沙永利片区。
白蕉组团:未来“三大中心”。近期斗门区最“火”区域,非白蕉片区莫属。珠海市文园中学斗门校区亮相、博雅小学建设迎新进展、高铁(鹤洲)站的利好消息……白蕉组团将构建斗门未来的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中心。
尖峰南组团:新商业中心+优质生活名片。这里有多个行政机关,行政资源集中度较高;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及斗门文化艺术中心……可谓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按照斗门区规划部署,尖峰南组团将重点推动珠峰科创中心建成使用,加快推进建粤国际商务中心、富元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尖峰山公园升级改造为斗门中央公园,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项目,打造斗门新商业中心和优质生活名片。目前,处于该组团核心位置的井岸组团,正通过实施“北拓、中优、南升”战略规划,将井岸镇打造成产业强镇、魅力之城、活力之都。可以预见,在尖峰南组团中,一座极具未来感的科创新城,雏形已经初现。
新港片区: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城。在斗门生态农业园新港片区,今年3月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斗门智能制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正酣。在一个生态农业园区,谋划一座产业新城,其深远意义在于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新增长极,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片区共计引进百奥、东升源、源呈等18个新兴制造项目,总投资达160亿,各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超200亿元。按照总体规划,新港片区的定位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打造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兼具水岸生活特色的产业新城,主导功能包括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等领域。

大沙永利片区:珠海北部新镇。在斗门区北部、在莲洲镇中部,莲洲大沙·永利先行综合示范区的蓝图规划已完成勾勒:将打造成珠海北部新镇、园镇综合服务中心、珠海市通航服务区。作为首批项目,品程航空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将建设航空飞行培训中心、科研实验自主研发双创中心、联合办公总部等项目。该片区还将规划建设初中、小学、幼儿园、邻里中心、文化馆、体育馆等。在旅游开发方面,将以“生态、精品、旅游”为重点,打造集创意办公、休闲游憩、田园居住于一体的滨江田园小镇。

8月26日,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1周年。
今年是珠海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奠基之年,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斗门区与珠海经济特区的缘分,由来已久:1983年3月,斗门县归属珠海经济特区,成为当时唯一的市辖县;2010年8月26日,斗门区正式获得特区身份。
斗门区与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息息相关:41年来,伴随着珠海经济特区的日新月异、发展壮大,斗门区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写就“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华丽篇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斗门区将深化认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彰显斗门担当。

举全区之力参与融入深合区建设
八月时节,稻花香鱼虾肥。
8月6日,中共斗门区委四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主要议题是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会议指出,斗门区要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举全区之力参与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贡献斗门全部力量,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彰显斗门担当。
会议强调,斗门区将深化思想认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在全面融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中创造一流业绩,把斗门区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为此,会议要求切实做好几方面“加强”工作:
加强协同共促,全面融入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
加强产业共建,全面支持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加强互联互通,全面服务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空间;
加强改革创新,全面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
加强民生保障,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加强安全建设,全面守住国家和公共安全底线。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全行业、全方位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加强疫情防控,坚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
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积极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思路,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迈向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
在生机盎然的初秋时节,斗门区收获成绩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2.32亿元,同比增长12.1%;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171.48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增速0.8个百分点。

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的数据背后,工业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拉动GDP增长5.7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的支撑作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5.77亿元,同比增长16.9%;重点企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工业产值前20强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51.43亿元,同比增长19%。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工业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为完成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成为斗门区历届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和生动实践。41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坚持制造业立区、质量强区不动摇,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斗门制造向斗门创造转变、斗门速度向斗门质量转变、斗门产品向斗门品牌转变”。
“斗门区作为珠海经济特区的重要一极,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做好全局谋划。”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斗门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实现质量提升和能级量级扩大的重要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三区”叠加历史机遇面前,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
为此,斗门区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打造“一中心两带四园五集群六板块”产业格局。主要包括:
加快发展和引导现代服务业在白藤湖东侧“金融岛”聚集,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斗门新中心。
构建珠峰大道科技创新走廊,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新兴服务等生产性配套产业;构建黄杨河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重点发展商务、金融、科技、会展、休闲等高端服务产业。
建设四大现代化园区。富山工业园打造千亿级PCB产业集群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斗门生态农业园建成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示范区。
引核强链壮大产业主体,做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五镇一街优势,激活六大镇域经济板块,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迈向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斗门区101个行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裕、文明,涌现了一大批网红打卡村、田园综合体、生态田园、民宿、非遗美食、精品旅游线路等,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在“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斗门区高标准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粤港澳休闲旅游目的地。
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业农村休闲、康养、观赏等功能,鼓励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将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管护标准向农村延伸,持续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挖掘本土特有的旅游、美食及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产业,全域联动打响斗门旅游品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迈向滨江田园生态新城
有山有水,山清水秀;临河面海,咸淡相融;有城有村,生态田园。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滨江田园生态新城,构筑生态新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因地制宜高标准打造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其中,加快推进“一河两岸四组团”建设,成为迈向滨江田园生态新城的关键步伐。

“一河”是指黄杨河。依托黄杨河形成城市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加快推进“一河两岸”综合开发项目,精心打造黄杨河十里滨水长廊。
“四组团”是指白蕉组团、尖峰南组团、新港片区、大沙永利片区。
白蕉组团:未来“三大中心”。近期斗门区最“火”区域,非白蕉片区莫属。珠海市文园中学斗门校区亮相、博雅小学建设迎新进展、高铁(鹤洲)站的利好消息……白蕉组团将构建斗门未来的产业中心、交通中心、城市中心。
尖峰南组团:新商业中心+优质生活名片。这里有多个行政机关,行政资源集中度较高;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及斗门文化艺术中心……可谓日新月异、发展迅猛。按照斗门区规划部署,尖峰南组团将重点推动珠峰科创中心建成使用,加快推进建粤国际商务中心、富元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尖峰山公园升级改造为斗门中央公园,启动黄杨河湿地公园二期项目,打造斗门新商业中心和优质生活名片。目前,处于该组团核心位置的井岸组团,正通过实施“北拓、中优、南升”战略规划,将井岸镇打造成产业强镇、魅力之城、活力之都。可以预见,在尖峰南组团中,一座极具未来感的科创新城,雏形已经初现。
新港片区: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城。在斗门生态农业园新港片区,今年3月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斗门智能制造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正酣。在一个生态农业园区,谋划一座产业新城,其深远意义在于打造珠江西岸智能制造示范区的新增长极,助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片区共计引进百奥、东升源、源呈等18个新兴制造项目,总投资达160亿,各项目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将超200亿元。按照总体规划,新港片区的定位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打造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兼具水岸生活特色的产业新城,主导功能包括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等领域。

大沙永利片区:珠海北部新镇。在斗门区北部、在莲洲镇中部,莲洲大沙·永利先行综合示范区的蓝图规划已完成勾勒:将打造成珠海北部新镇、园镇综合服务中心、珠海市通航服务区。作为首批项目,品程航空产业园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将建设航空飞行培训中心、科研实验自主研发双创中心、联合办公总部等项目。该片区还将规划建设初中、小学、幼儿园、邻里中心、文化馆、体育馆等。在旅游开发方面,将以“生态、精品、旅游”为重点,打造集创意办公、休闲游憩、田园居住于一体的滨江田园小镇。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