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

近日,记者从斗门区垃圾分类办获悉,该区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项任务要求,已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

据了解,斗门全区14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已完成站内规划分区,具备分类中转暂存功能;配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以及收运车辆,在莲洲镇东湾中转站和井岸镇桥北公园分别建设了一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站;在黄杨山垃圾填埋场建设一座区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并与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处理协议;富山工业园建设了一座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该区环卫所停车场建成了大件垃圾拆解场,并在城区范围设置了6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在该区园林绿化所苗圃场设置了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场。

位于斗门区莲洲镇红星村的垃圾分类促进中心。 

斗门区垃圾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聚焦重点,有序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井岸镇、白藤街道、富山工业园、莲洲镇等已先后基本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其中井岸镇在42个物业小区、4条城中村安装了共计177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改建城区垃圾分类屋24座,配备四分类垃圾桶201组,目前正在推进11条村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并通过服务外包形式招募9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展入户宣传督导工作,入户宣传率100%。白藤街道完成了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采购,全街道住宅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和开展定时定点投放,44个物业小区和8个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62个,设置公示栏60个,张贴宣传海报约16700张,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达100%,覆盖辖区所有住宅小区共1.36万户,出动志愿者、督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2.8万人次,派发传单约15万张。同时,举办社区宣传、物业培训等各类型活动共112场次,参与数19.2万人次。富山工业园打造了6家垃圾分类样板企业。莲洲镇探索出“五四三二一”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莲洲模式”,并形成“一个精品、五个示范、二十四个普通村”的垃圾分类梯队建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广东分院已于8月完成对该区第一期共110个单位的示范创建指导工作。2020年底完成全区291家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工作,2021年3月底,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比率达100%。

据了解,斗门区城管局积极指导各镇街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查混装混运、不按规定处置厨余垃圾等重点问题,督促各行业单位、家庭及个人积极落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174次,检查单位645个,教育整改230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立案5宗。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及考核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由区市政园林管理处组织实施。区分类办工作人员按照周抽查、月检查、季评估任务,联合各镇街、行业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八大产生源的单位进行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并每周、每月对八大产生源的受检单位进行检查评分通报。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定期对所管行业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交相关检查通报。

据介绍,斗门区正在制定《珠海市斗门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激励暂行办法》,采取通报表扬为主,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对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公共机构、公共场所、重点行业、居民区、基层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微信
朋友圈
斗门区加快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
珠海特区报 2021-09-23 10:17

近日,记者从斗门区垃圾分类办获悉,该区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各项任务要求,已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垃圾收运体系。

据了解,斗门全区14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已完成站内规划分区,具备分类中转暂存功能;配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以及收运车辆,在莲洲镇东湾中转站和井岸镇桥北公园分别建设了一座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站;在黄杨山垃圾填埋场建设一座区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并与有资质的公司签订了处理协议;富山工业园建设了一座有害垃圾暂存点和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该区环卫所停车场建成了大件垃圾拆解场,并在城区范围设置了6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在该区园林绿化所苗圃场设置了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场。

位于斗门区莲洲镇红星村的垃圾分类促进中心。 

斗门区垃圾分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还聚焦重点,有序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井岸镇、白藤街道、富山工业园、莲洲镇等已先后基本完成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其中井岸镇在42个物业小区、4条城中村安装了共计177个垃圾分类收集亭,改建城区垃圾分类屋24座,配备四分类垃圾桶201组,目前正在推进11条村垃圾分类收集点设置。并通过服务外包形式招募90名垃圾分类督导员开展入户宣传督导工作,入户宣传率100%。白藤街道完成了垃圾分类第三方服务采购,全街道住宅小区完成撤桶并点和开展定时定点投放,44个物业小区和8个社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62个,设置公示栏60个,张贴宣传海报约16700张,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达100%,覆盖辖区所有住宅小区共1.36万户,出动志愿者、督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共2.8万人次,派发传单约15万张。同时,举办社区宣传、物业培训等各类型活动共112场次,参与数19.2万人次。富山工业园打造了6家垃圾分类样板企业。莲洲镇探索出“五四三二一”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莲洲模式”,并形成“一个精品、五个示范、二十四个普通村”的垃圾分类梯队建设。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广东分院已于8月完成对该区第一期共110个单位的示范创建指导工作。2020年底完成全区291家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覆盖工作,2021年3月底,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比率达100%。

据了解,斗门区城管局积极指导各镇街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执法,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查混装混运、不按规定处置厨余垃圾等重点问题,督促各行业单位、家庭及个人积极落实垃圾分类主体责任。今年以来,开展垃圾分类执法检查174次,检查单位645个,教育整改230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立案5宗。

与此同时,斗门区还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及考核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由区市政园林管理处组织实施。区分类办工作人员按照周抽查、月检查、季评估任务,联合各镇街、行业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八大产生源的单位进行垃圾分类督导检查,并每周、每月对八大产生源的受检单位进行检查评分通报。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定期对所管行业进行督导检查并提交相关检查通报。

据介绍,斗门区正在制定《珠海市斗门区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激励暂行办法》,采取通报表扬为主,资金补助为辅的方式,对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公共机构、公共场所、重点行业、居民区、基层党组织等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