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报告首提“大斗门” 斗门因何而“大”?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西,斗门区675平方公里大地上热潮滚滚。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斗门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吹响了新发展阶段斗门的总攻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党代会上,斗门区委书记苏虎在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以“大斗门”的崭新姿态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为珠海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斗门高标准打造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

斗门拥有珠海最广袤的乡村、在各行政区中拥有最广大的地域面积,似乎并不缺乏大的元素。斗门之大,并不自今日始。大斗门的提出,显然并不仅仅基于上述考量,而是斗门在新形势下,对自身定位一次全方位的重新判断、重大调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起步,斗门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处于“四区”叠加的机遇期,加上自身能级量级的不断壮大,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非合作区莫属。

报告明确提出,斗门作为珠海西部中心城区,要打造成为合作区的战略拓展区。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因合作区而大。

将来珠海就像一部载重车一样,到底能载多重,要看斗门这个轮毂能载多重。

斗门之大,又大在哪里?

——大使命。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横琴的初心使命。合作区成立之后,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同样成为这一初心使命的承载者、协作者。斗门的发展使命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要主动融入合作区发展大局,把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全面对接澳门所需,尽斗门所能,在各方面各领域全力支持,配合合作区建设,在“国之大者”中彰显斗门作为。

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只有抢抓、敢抓、善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并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民生等方面的禀赋优势,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巨大利好,在主动支持服务中深化合作,才能找到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汲取新的更大发展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优势。

大使命下必定有大的格局。斗门的发展不再仅仅着眼于珠江西岸、粤港澳大湾区,而是立足合作区这个重要平台,利用好合作区的改革天然属性,在合作区率先探索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度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订的过程中,写下属于斗门的篇章。为合作区的建设提供斗门智慧。

这样的机遇、这样的使命,对于斗门而言,前所未有。

斗门持续优化“一河两岸四组团”协同联动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大产业。

合作区确定的重点产业方向中,与斗门产业的公约数非常大。合作区的高端制造、科技研发与斗门正在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位处上下游,形成了很好的错位互补关系。

而在横琴重点发展的文旅会展商贸领域,斗门同样拥有极丰厚的天然禀赋和后发优势。一方面,绿色生态是斗门的最大优势、最厚家底,丰富的文化资源赋予了斗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另一方面,近年来,斗门的文旅产业领域全面发力,十里莲江升级完成、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一期对外开放、御温泉渡假村二期、宋城演艺度假区加快建设,斗门现代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可以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乡村生态旅游等方面为合作区的文旅会展商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战略拓展区,在与合作区的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斗门可以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资源在合作区发生聚合反应。一方面,斗门是珠海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其大载量在机遇期面前优势尽显。仅24.5平方公里的富山工业园就有5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容量。广阔的产业空间承载量、人力成本以及制造方面的优势,斗门可以作为合作区的延伸区域和产业辅助区域,许多企业的总部和设计部门在横琴,制造部门可以在斗门。

另一方面,借助合作区的大平台,斗门将获得更丰富的产业资源,只要在产业导入、招商引资、对外推介等方面与横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找准最大公约数,斗门的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现代化园区,将迎来更多更优质的产业项目。

时值斗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合作区机遇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把握好合作区的巨大红利,斗门完全可以实现从产业大载量向城市大载量的升级。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的目标不难实现。

——大交通。

斗门,地处珠江入海口,因“戽斗之斗、海门之门”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之地。而随着高铁(鹤洲)站建设一步步提上议事日程,斗门又一次站在了大交通的风口上。

面对风口,斗门的交通建设指导思想是,力促高铁、地铁、城轨在鹤洲汇聚,打造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核心枢纽。然而,不到半年之后,新风口又来了。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区的交通建设自然不能再局限于珠江西岸,斗门不再仅仅是珠海融入国家高铁网络的原点,而应有更大的格局。

黄杨河大桥的开通为斗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今后斗门交通的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与合作区两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在大交通的格局下,有更加畅顺的微循环;另一方面要服务于两地人员往来,文旅大发展,让斗门成为澳门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正如报告所提出的,全力配合好高铁(鹤洲)站、珠海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区内路网建设强度,加快落地尖峰二桥、机场北快线、莲洲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对标金湾机场推进珠海通用机场二期项目,加快斗门港推进速度,形成综合交通网络。

处在关键交汇节点的特殊交通枢纽地位,斗门能更好地把澳门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同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协同效应,把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做实做强做优。

这才是斗门大交通的应有之义。

——大民生。

“十三五”时期,斗门区区级财政每年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5年来累计投入192.8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成效明显,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待遇居全省前列。

注重民生投入,是斗门的传统。然而,随着战略拓展区的提出,今后斗门的民生势必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而需要更多的考虑澳门。其实,斗门对澳门的民生支持由来已久。

澳门的淡水很早以前就是由斗门供应。澳门人的餐桌上,家禽类的食品,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斗门。斗门的粤香牌肉鸡在澳门相当叫座。许多斗门的养殖公司非常熟悉澳门的食品安全标准,从检测覆盖率到各项其他指标,均耳熟能详。

如今,有着很好合作基础的民生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合作区的深入建设,必将吸引一批新市民、新居民入驻。斗门作为珠海宜居宜业的价值洼地,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报告明确提出,吸引更多澳门居民汇聚斗门。

未来斗门民生的发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从之前的服务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民生视角转换为服务合作区的新视角。大到不同社保、养老体系的兼容对接,小到厕所等公共设施上的繁体字,都将是斗门人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未来五年,斗门将更多围绕推进合作区社会民生领域深度协同发展,带动提升斗门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

——大发展。

新时代,“四区”建设,利好叠加。斗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仅一河之隔,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缘相接、人文相通。

站在更高层面看,无论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还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既有产业向外延展,抑或是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资源外溢和辐射带动,斗门都处于非常重要的空间地带。重大的政策机遇,独特的地理区位,赋予了斗门新时代的新使命。

白蕉组团打造白蕉东湖新城。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干大事、干成事,要有相匹配的实力。

作为珠海面积最大的行政区,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发展空间广阔,可为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落地提供充足土地资源保障。获评国家生态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将为斗门全力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提供先天条件。

当先锋、冲头阵,全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斗门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实力,方能不负使命,大展身手。

“十四五”新征程已然开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四区”叠加重大机遇,承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红利,以更高站位对齐新标杆,以更实举措创造新业绩,以更优作风树立新形象,以更快步伐走好新征程,斗门定能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为珠海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吴梓昊 蒋毅槿 何锬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党代会报告首提“大斗门” 斗门因何而“大”?
观海融媒 2021-09-26 12:42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西,斗门区675平方公里大地上热潮滚滚。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珠海市斗门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吹响了新发展阶段斗门的总攻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党代会上,斗门区委书记苏虎在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以“大斗门”的崭新姿态奋力打造珠海“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新引擎,为珠海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斗门高标准打造低碳、智慧、生态、滨水、宜居之城。

斗门拥有珠海最广袤的乡村、在各行政区中拥有最广大的地域面积,似乎并不缺乏大的元素。斗门之大,并不自今日始。大斗门的提出,显然并不仅仅基于上述考量,而是斗门在新形势下,对自身定位一次全方位的重新判断、重大调整。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起步,斗门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处于“四区”叠加的机遇期,加上自身能级量级的不断壮大,其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非合作区莫属。

报告明确提出,斗门作为珠海西部中心城区,要打造成为合作区的战略拓展区。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因合作区而大。

将来珠海就像一部载重车一样,到底能载多重,要看斗门这个轮毂能载多重。

斗门之大,又大在哪里?

——大使命。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是横琴的初心使命。合作区成立之后,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同样成为这一初心使命的承载者、协作者。斗门的发展使命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要主动融入合作区发展大局,把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全面对接澳门所需,尽斗门所能,在各方面各领域全力支持,配合合作区建设,在“国之大者”中彰显斗门作为。

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只有抢抓、敢抓、善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并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民生等方面的禀赋优势,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巨大利好,在主动支持服务中深化合作,才能找到新的更大发展空间,汲取新的更大发展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的更大优势。

大使命下必定有大的格局。斗门的发展不再仅仅着眼于珠江西岸、粤港澳大湾区,而是立足合作区这个重要平台,利用好合作区的改革天然属性,在合作区率先探索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深度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订的过程中,写下属于斗门的篇章。为合作区的建设提供斗门智慧。

这样的机遇、这样的使命,对于斗门而言,前所未有。

斗门持续优化“一河两岸四组团”协同联动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

——大产业。

合作区确定的重点产业方向中,与斗门产业的公约数非常大。合作区的高端制造、科技研发与斗门正在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位处上下游,形成了很好的错位互补关系。

而在横琴重点发展的文旅会展商贸领域,斗门同样拥有极丰厚的天然禀赋和后发优势。一方面,绿色生态是斗门的最大优势、最厚家底,丰富的文化资源赋予了斗门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沉淀;另一方面,近年来,斗门的文旅产业领域全面发力,十里莲江升级完成、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一期对外开放、御温泉渡假村二期、宋城演艺度假区加快建设,斗门现代文旅产业已初具规模,可以在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乡村生态旅游等方面为合作区的文旅会展商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战略拓展区,在与合作区的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斗门可以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资源在合作区发生聚合反应。一方面,斗门是珠海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其大载量在机遇期面前优势尽显。仅24.5平方公里的富山工业园就有5个千亿产业集群的容量。广阔的产业空间承载量、人力成本以及制造方面的优势,斗门可以作为合作区的延伸区域和产业辅助区域,许多企业的总部和设计部门在横琴,制造部门可以在斗门。

另一方面,借助合作区的大平台,斗门将获得更丰富的产业资源,只要在产业导入、招商引资、对外推介等方面与横琴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找准最大公约数,斗门的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现代化园区,将迎来更多更优质的产业项目。

时值斗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合作区机遇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把握好合作区的巨大红利,斗门完全可以实现从产业大载量向城市大载量的升级。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0万人的目标不难实现。

——大交通。

斗门,地处珠江入海口,因“戽斗之斗、海门之门”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之地。而随着高铁(鹤洲)站建设一步步提上议事日程,斗门又一次站在了大交通的风口上。

面对风口,斗门的交通建设指导思想是,力促高铁、地铁、城轨在鹤洲汇聚,打造珠江西岸轨道交通核心枢纽。然而,不到半年之后,新风口又来了。作为战略拓展区,斗门区的交通建设自然不能再局限于珠江西岸,斗门不再仅仅是珠海融入国家高铁网络的原点,而应有更大的格局。

黄杨河大桥的开通为斗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今后斗门交通的建设一方面要服务于与合作区两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在大交通的格局下,有更加畅顺的微循环;另一方面要服务于两地人员往来,文旅大发展,让斗门成为澳门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正如报告所提出的,全力配合好高铁(鹤洲)站、珠海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强区内路网建设强度,加快落地尖峰二桥、机场北快线、莲洲大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对标金湾机场推进珠海通用机场二期项目,加快斗门港推进速度,形成综合交通网络。

处在关键交汇节点的特殊交通枢纽地位,斗门能更好地把澳门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发达等优势同内地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整、科技实力较强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协同效应,把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做实做强做优。

这才是斗门大交通的应有之义。

——大民生。

“十三五”时期,斗门区区级财政每年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5年来累计投入192.85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成效明显,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待遇居全省前列。

注重民生投入,是斗门的传统。然而,随着战略拓展区的提出,今后斗门的民生势必不再局限于本地居民,而需要更多的考虑澳门。其实,斗门对澳门的民生支持由来已久。

澳门的淡水很早以前就是由斗门供应。澳门人的餐桌上,家禽类的食品,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斗门。斗门的粤香牌肉鸡在澳门相当叫座。许多斗门的养殖公司非常熟悉澳门的食品安全标准,从检测覆盖率到各项其他指标,均耳熟能详。

如今,有着很好合作基础的民生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合作区的深入建设,必将吸引一批新市民、新居民入驻。斗门作为珠海宜居宜业的价值洼地,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报告明确提出,吸引更多澳门居民汇聚斗门。

未来斗门民生的发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飞跃。从之前的服务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民生视角转换为服务合作区的新视角。大到不同社保、养老体系的兼容对接,小到厕所等公共设施上的繁体字,都将是斗门人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未来五年,斗门将更多围绕推进合作区社会民生领域深度协同发展,带动提升斗门医疗、教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

——大发展。

新时代,“四区”建设,利好叠加。斗门,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仅一河之隔,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缘相接、人文相通。

站在更高层面看,无论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还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既有产业向外延展,抑或是承接广州、深圳、香港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资源外溢和辐射带动,斗门都处于非常重要的空间地带。重大的政策机遇,独特的地理区位,赋予了斗门新时代的新使命。

白蕉组团打造白蕉东湖新城。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干大事、干成事,要有相匹配的实力。

作为珠海面积最大的行政区,675平方公里的斗门发展空间广阔,可为高端产业和创新要素落地提供充足土地资源保障。获评国家生态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将为斗门全力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提供先天条件。

当先锋、冲头阵,全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斗门必须不断提升自我实力,方能不负使命,大展身手。

“十四五”新征程已然开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四区”叠加重大机遇,承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红利,以更高站位对齐新标杆,以更实举措创造新业绩,以更优作风树立新形象,以更快步伐走好新征程,斗门定能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为珠海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吴梓昊 蒋毅槿 何锬坡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