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公众日首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该产品在本届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标志,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在轨服务等工作,是当今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
此次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融合了模型和VR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包括舱外机械臂漫游和舱內交互漫游两个部分,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使公众零距离感受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站在太空飞行的壮丽场景。

记者在现场获悉,“天宫”空间站采用多舱段积木式构型,由3个20吨级舱段组成T字形,“天和”核心舱居中,“问天〞实验舱1和“梦天〞实验舱2分别对接于两侧,其建造和运行分为三个阶段:2021年为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各两艘;2022年为在轨建造阶段,先后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各两艘;此后为“天宫”空间站的运营阶段。
我国已于今年发射了“天和”核心舱,然后陆续发射了天舟-2、天舟-3货运飞船和神舟-12载人飞船,分别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现在,神舟-12的航天员已出色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工作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神舟-13将于10月运载下一批航天员出征。

据介绍,“天和”核心舱的体积和重量比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具备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2022年,我国将先后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从而建成“天宫”空间站的基本型。“问天”实验舱兼有组合体控制与应用实验功能,主要任务是支持开展密封舱内专项实验和舱外试验,备份核心舱部分平台功能,并配置了主份气闸舱。“梦天”实验舱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密封舱内应用和舱外试验,并配置了货物专用气闸舱。空间站还预留了舱段和舱外载荷平台扩展能力,能扩展3个舱段。
另外,“天宫”空间站也是世界第—个航天“母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单独发射的大口径、大视场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它将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必要时可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和补给,开辟了分布式空间站体系架构的创新模式。

10月1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公众日首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该产品在本届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标志,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太空开发、在轨服务等工作,是当今最具挑战性的领域,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
此次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融合了模型和VR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包括舱外机械臂漫游和舱內交互漫游两个部分,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使公众零距离感受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工作和生活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站在太空飞行的壮丽场景。

记者在现场获悉,“天宫”空间站采用多舱段积木式构型,由3个20吨级舱段组成T字形,“天和”核心舱居中,“问天〞实验舱1和“梦天〞实验舱2分别对接于两侧,其建造和运行分为三个阶段:2021年为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先后发射“天和”核心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各两艘;2022年为在轨建造阶段,先后发射“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各两艘;此后为“天宫”空间站的运营阶段。
我国已于今年发射了“天和”核心舱,然后陆续发射了天舟-2、天舟-3货运飞船和神舟-12载人飞船,分别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现在,神舟-12的航天员已出色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工作任务并成功返回地面,神舟-13将于10月运载下一批航天员出征。

据介绍,“天和”核心舱的体积和重量比目前“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具备组合体统一管理和控制、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等能力。2022年,我国将先后发射“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从而建成“天宫”空间站的基本型。“问天”实验舱兼有组合体控制与应用实验功能,主要任务是支持开展密封舱内专项实验和舱外试验,备份核心舱部分平台功能,并配置了主份气闸舱。“梦天”实验舱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密封舱内应用和舱外试验,并配置了货物专用气闸舱。空间站还预留了舱段和舱外载荷平台扩展能力,能扩展3个舱段。
另外,“天宫”空间站也是世界第—个航天“母港”,该系统还包括一个单独发射的大口径、大视场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它将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必要时可停靠空间站进行维护和补给,开辟了分布式空间站体系架构的创新模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