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立雄,珠海十字门小学校长,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兼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教育局副局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走进珠海十字门小学,犹如步入花园与山水之间,各种生态景观映入眼帘,一步一景,处处是生态。实施生态教育是十字门小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近日,记者采访了十字门小学校长杨立雄,他表示,“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发展的生态目标,也是学生成长的生态目标。
集“生态、智慧、未来”于一体
记者:珠海十字门小学的定位是什么?
杨立雄:学校打造的是集“生态、智慧、未来”于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学校,这个价值定位有“双核”航向、“两山”理论、“两让”目标三大要素。
“双核”航向着眼未来,聚力“双核”小学教育。第一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育芯片”。在新时代,教育需要强大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核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芯片”所承载和表达的内容。
“两山”理论指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何落地校园?如何从娃娃抓起?实施生态教育,才能改善教育生态。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教育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教育生态。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发展的生态目标和学生成长的生态目标。学校的课堂环境、教学氛围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让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像呼吸一样自然、主动地学习。另外,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校要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尽量不进行比较和模式化训练,让孩子通过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

记者:什么是生态教育?在学校的教学中如何体现?
杨立雄:生物是具有多样性的,在同一座山上,有花、草、树木,植物的高矮不同,形态各异,功效也是五花八门。物种越丰富,说明生态系统越稳定,生态环境越好。生态教育就是把自然生态互相循环等理论迁移到教育系统中思考教育现象。
教育也要绿色、多样化的发展,师生关系、学生快乐与否都能体现教育生态是否良好。有的孩子淘气,有的孩子勤劳,有的孩子聪明……对待不同的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十字门小学在生态德育、生态教学、生态管理、生态环境、生态课程等方面,处处体现着生态的理念。
另外,学校用山、水、林、田、湖、草来命名班级:一年级百草班、二年级五湖班、三年级麦田班、四年级森林班、五年级乐水班、六年级琴山班。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年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100%
记者: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
杨立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的第一推动力。十字门小学的师资来源广泛、结构合理、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十字门小学现已拥有面向全国选拔的国际化、精英化的教师队伍和理念超前的管理团队。教师队伍中既有“精英”团队也有“新锐”团队。
“精英”团队教师由省、市、区级学科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组成,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占比80%,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
“新锐”团队则吸纳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既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高才生,也吸纳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年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100%。
我们通过自主设计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等五项培训课程助力教师成长,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我的使命是让每名教师在十字门小学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初衷是“为了每一个教师、依靠每一个教师、成就每一个教师”。
建构全息撬动的生态课程体系
记者:学校有何教学特色?将开展哪些校本课程?
杨立雄:学校的总体特色是生态教学。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程是教学主支撑,课时是教学主把控。基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建构了轻负高质的生态课堂模式、全息撬动的生态课程体系、课时学时的生态评价指标。
在十字门小学,学校就是一门课程,每个人既是开发者,也是受益者;校园就是一个课堂,每个人都是教师,每个人也都是学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家长的需求和老师的特长来开发和设立课程,而课程的老师可以由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承担。初期会设立一些点状课程,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将课程串成线、面,从而形成如同立交桥一样立体、交叉、融合的生态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则落实五育并举,分为艺术体育、科技智能、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劳动实践、社区德育志愿服务等五大类,目前已开设了SLTH定向越野队、SLTH爵士乐团、创客机器人、小主持、小记者、红领巾合唱团、童梦剧场、课本剧、生态农场、快乐农夫、网球、生态气象观测等十余门校本课程。

【杨立雄,珠海十字门小学校长,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曾担任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校长,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党委书记,兼任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教育局副局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走进珠海十字门小学,犹如步入花园与山水之间,各种生态景观映入眼帘,一步一景,处处是生态。实施生态教育是十字门小学的办学特色之一。
近日,记者采访了十字门小学校长杨立雄,他表示,“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发展的生态目标,也是学生成长的生态目标。
集“生态、智慧、未来”于一体
记者:珠海十字门小学的定位是什么?
杨立雄:学校打造的是集“生态、智慧、未来”于一体的教育新生态学校,这个价值定位有“双核”航向、“两山”理论、“两让”目标三大要素。
“双核”航向着眼未来,聚力“双核”小学教育。第一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教育芯片”。在新时代,教育需要强大的驱动力,这个驱动力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核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芯片”所承载和表达的内容。
“两山”理论指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何落地校园?如何从娃娃抓起?实施生态教育,才能改善教育生态。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教育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教育生态。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发展的生态目标和学生成长的生态目标。学校的课堂环境、教学氛围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自然,让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从被动到主动,像呼吸一样自然、主动地学习。另外,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校要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尽量不进行比较和模式化训练,让孩子通过学习成为最好的自己。

记者:什么是生态教育?在学校的教学中如何体现?
杨立雄:生物是具有多样性的,在同一座山上,有花、草、树木,植物的高矮不同,形态各异,功效也是五花八门。物种越丰富,说明生态系统越稳定,生态环境越好。生态教育就是把自然生态互相循环等理论迁移到教育系统中思考教育现象。
教育也要绿色、多样化的发展,师生关系、学生快乐与否都能体现教育生态是否良好。有的孩子淘气,有的孩子勤劳,有的孩子聪明……对待不同的孩子,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十字门小学在生态德育、生态教学、生态管理、生态环境、生态课程等方面,处处体现着生态的理念。
另外,学校用山、水、林、田、湖、草来命名班级:一年级百草班、二年级五湖班、三年级麦田班、四年级森林班、五年级乐水班、六年级琴山班。从一年级至六年级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年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100%
记者:学校的师资力量如何?
杨立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学校的第一推动力。十字门小学的师资来源广泛、结构合理、潜力巨大、未来可期。十字门小学现已拥有面向全国选拔的国际化、精英化的教师队伍和理念超前的管理团队。教师队伍中既有“精英”团队也有“新锐”团队。
“精英”团队教师由省、市、区级学科教学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组成,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占比80%,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
“新锐”团队则吸纳了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既有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高才生,也吸纳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华威大学等海外名校的留学生,年轻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100%。
我们通过自主设计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等五项培训课程助力教师成长,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我的使命是让每名教师在十字门小学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初衷是“为了每一个教师、依靠每一个教师、成就每一个教师”。
建构全息撬动的生态课程体系
记者:学校有何教学特色?将开展哪些校本课程?
杨立雄:学校的总体特色是生态教学。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程是教学主支撑,课时是教学主把控。基于这三个方面,我们建构了轻负高质的生态课堂模式、全息撬动的生态课程体系、课时学时的生态评价指标。
在十字门小学,学校就是一门课程,每个人既是开发者,也是受益者;校园就是一个课堂,每个人都是教师,每个人也都是学生。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家长的需求和老师的特长来开发和设立课程,而课程的老师可以由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承担。初期会设立一些点状课程,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将课程串成线、面,从而形成如同立交桥一样立体、交叉、融合的生态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则落实五育并举,分为艺术体育、科技智能、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劳动实践、社区德育志愿服务等五大类,目前已开设了SLTH定向越野队、SLTH爵士乐团、创客机器人、小主持、小记者、红领巾合唱团、童梦剧场、课本剧、生态农场、快乐农夫、网球、生态气象观测等十余门校本课程。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