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榜样力量!这些“香洲好人”用行动诠释“真善美”

为倡导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按照从严把关、规范评选的原则,经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环节,日前,香洲区评选出2021年度“香洲好人”16名,包括助人为乐好人5人、敬业奉献好人7人、孝老爱亲好人2人、见义勇为好人2人。截至目前,共有284人被评为“香洲好人”,其中13人获评“中国好人”,130多人被评为广东省、珠海市道德模范或好人。

好人就在你我身边。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诚无私的大爱,充分诠释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本文特撷取4名“香洲好人”的感人事迹,以飱读者。

敬业奉献好人梁创业:

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2015年底,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实现15公里村道硬底化,全村116户30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底,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65户166人贫困户全部脱贫,完成村道硬底化1.2公里,村道亮化4.2公里,村主干道拓宽4.2公里,“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政策均落实到位……

如此亮眼的扶贫成绩,与香洲区选派到阳春扶贫的驻村干部香洲区人民检察院法警梁创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3年6月至2021年7月,梁创业先后进驻松柏镇新联村、马水镇石田村,扎根基层、积极创业,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2013年,梁创业被选派到阳春市贫困村中人口最多、贫困户最多、村民小组最多、面积最大的“三多一大”新联村驻村扶贫。进驻村后,梁创业就决心带领村民们创业、摆脱贫困。

要想富,先修路。到了新联村,梁创业首先把新联村道路硬底化提上日程,交通运输便利后,村里的特色红薯、优质水稻、原生态走地鸡等农产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春湾蔬菜批发市场,村民增收变成了现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持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第一轮驻村精准扶贫硕果累累,全村116户30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梁创业也获得了广东省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称号。

第一轮驻村扶贫结束后,怀着对扶贫事业无法割舍的情感,2016年,梁创业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第二轮驻村扶贫工作,进驻马水镇石田村扶贫,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梁创业带领村民种桑养蚕。

“石田村顾名思义,土地贫瘠,刚来的时候,村集体收入是零。”梁创业介绍道。为了帮助石田村摘掉“贫困帽”,梁创业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和“硬抓手”,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找准产业切入点,成功打造了石田村桑蚕种养基地,以桑蚕种养产业引领村民致富增收。

扶贫先扶智,他还首次把扶贫项目变成“扶贫学校”,让贫困户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能,让大家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广西宜州模式+江苏海安技术+化州现场指导+云浮销售链接”的石田创新模式带动石田村全村脱贫。村年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石田村桑蚕产业基地也被评为珠海对口阳江茂名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基地)。

8年来,梁创业完成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获得了“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3月以《桑蚕一缕“金丝线”,村民致富“金产业”》代表珠海市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候选人之一。

助人为乐好人郭北妹:

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珠海市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杰出红十字之星、“平安天使项目优秀志愿者”……各种荣誉集于一身的拱北街道侨光社区退休居民郭北妹,被身边的居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红十字会志愿者郭姐。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一次志愿服务就是一次爱的奉献。郭姐今年62岁,2009年退休后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热衷公益服务十余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退休后的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了她的追求。

郭北妹(右)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服务。

近年来,郭姐先后参加过“福利院关爱”“四个陪伴计划”“敬老院志愿服务基地”“平安天使”等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是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平安天使”项目的负责人。

郭姐的首份志愿服务工作是从参加市红十字志工协会(珠海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开始的,陆续参加过汶川、玉树地震募捐筹款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爱和奉献,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郭姐的志愿服务工作之一,是走进社区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在特定的时间上门探访低保户、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慰问。每次探访时都帮他们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有时还帮困难户调解家庭纠纷以及给予心理慰藉。

“平安天使”项目是以志愿服务力量进入医疗机构的方式,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导诊协助、情绪安抚等多项志愿服务的平台,郭姐正是此项目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负责人。

送患者到病房,指导填写入院资料,为输液区打点滴的病人递上一杯温水……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处处可见郭姐作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医院是广大群众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为医患架起生命及沟通的桥梁,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与本意。”郭姐说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郭姐几乎每天都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从人员排查、信息核实到防疫宣传,认真做好社区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当安排她驻守无物业小区排查登记返珠人员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把党旗扛到了小区门口,对每个进入小区的人员都进行详细询问、测体温并登记在册,做到排查不留一户,不漏一人。

“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让我走到了今天。”郭姐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两者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觉非常有意义,付出多,收获更多,生活也很充实。”

孝老爱亲好人陈月金:

用爱撑起一个家

百善孝为先。在湾仔街道富兴社区南堡村,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今年57岁被邻里街坊尊称为“金姐”的陈月金,用爱支撑信念,二十余年如一日,和丈夫相敬如宾,悉心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和年迈体弱的婆婆,用柔弱而又坚强的双肩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金姐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儿子刚出生不久,因患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智力残疾。此事犹如晴空霹雳,给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但她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和丈夫一道选择坚守,学习照料智力残疾儿童,为孩子制定详细的锻炼方案,让儿子学会生活基本自理。为了让儿子多与外界交流,金姐用了5年时间,耐心地教会他说一些简单的语句。

陈月金(右)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包粽子。

在20多年的精心照料下,金姐的儿子已能基本自理,每天坚持到湾仔街道康园中心参加康复活动,有坚忍厚重的母爱加持,孩子脸上一直洋溢着阳光般的自信和微笑。

在家人眼里,金姐是伟大的妈妈,也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她平时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备至,逢年过节总惦记着给长辈添置新衣新鞋,经常陪婆婆外出锻炼。80多岁的婆婆患有高血糖等疾病,在婆婆生病住院期间,她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帮忙喂药、洗澡擦身、换洗衣物,一日三餐,事无巨细,同病房的患者笑呵呵地对婆婆说:“真羡慕你啊,有个这么体贴的儿媳妇。”

在邻居眼里,金姐是热心肠的“好大姐”,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与大家一起顶风冒雨,坚守志愿者服务岗48个日夜,登记人员信息、测温,向出入社区人员宣传疫情防控信息。

“在参与全国人口普查志愿服务中,金姐和普查员们摸排了南联1街片区200多栋自建楼,一栋栋、一户户摸排,一干就到夜里10点多,很多流动人口要反复几次上门才能找到登记信息,她都毫无怨言,我们很感激她。”富兴社区党委书记杨建浩激动地为金姐点赞。

“能够帮助别人,内心很舒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快乐。”金姐一直都用这样的信念鼓舞着自己。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孝老爱亲的榜样,用淳朴无私的爱感染着身边人,诠释了人间的大爱。

见义勇为好人刘华杰:

勇闯火场变身“救火英雄”

提起刘华杰,街坊们都心领神会地点头:“我们知道他!”

刘华杰,一身保安服是他最夺目的标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保持着职业精神。

刘华杰(左)为居民测体温。

2019年9月28日下午,刘华杰像往常一样值守在岗位上,突然,女儿急匆匆地跑来告知父亲吉大新村102栋失火了,他听闻失火立刻赶去。

当时楼栋已经浓烟四起,楼下聚集了许多群众,楼栋周边都是居民住宅小区,如果任由火势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赶到现场后,果断冲上楼投入救火行动,与另一名居民邓国燊一道用力撞开房门,紧急搜救人员。“在破门的瞬间就能感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似乎眉毛都被烧焦了,浓烟更是熏得眼睛难以睁开,而更让人难受的是家具电器烧焦的刺鼻味道”,刘华杰回忆火场情况时如此说道。

进入了着火现场的刘华杰俯下身子,捂住鼻子。冲进卧室搜索以确认是否有人晕倒,随后使用灭火器对着火源喷射,并开始逐项排查现场隐患。

“着火现场浓烟滚滚,明火窜得老高,还好平时街道经常对我们进行消防培训,才能够科学处置!”刘华杰表示,“事后回想起来,还是有点让人后怕”。

认识刘华杰的街坊们这样说道:“老刘爱笑,也爱帮助人,做好事可谓是老刘的‘生活习惯’”。

文字:马涛 图片:赵梓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传递榜样力量!这些“香洲好人”用行动诠释“真善美”
珠海特区报 2021-10-25 14:02

为倡导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风尚,引导人们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按照从严把关、规范评选的原则,经逐级推荐、专家评审及公示等环节,日前,香洲区评选出2021年度“香洲好人”16名,包括助人为乐好人5人、敬业奉献好人7人、孝老爱亲好人2人、见义勇为好人2人。截至目前,共有284人被评为“香洲好人”,其中13人获评“中国好人”,130多人被评为广东省、珠海市道德模范或好人。

好人就在你我身边。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真诚无私的大爱,充分诠释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本文特撷取4名“香洲好人”的感人事迹,以飱读者。

敬业奉献好人梁创业:

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2015年底,阳春市松柏镇新联村实现15公里村道硬底化,全村116户30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底,阳春市马水镇石田村65户166人贫困户全部脱贫,完成村道硬底化1.2公里,村道亮化4.2公里,村主干道拓宽4.2公里,“两不愁三保障”和“八有”政策均落实到位……

如此亮眼的扶贫成绩,与香洲区选派到阳春扶贫的驻村干部香洲区人民检察院法警梁创业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3年6月至2021年7月,梁创业先后进驻松柏镇新联村、马水镇石田村,扎根基层、积极创业,带领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创业致富路。

2013年,梁创业被选派到阳春市贫困村中人口最多、贫困户最多、村民小组最多、面积最大的“三多一大”新联村驻村扶贫。进驻村后,梁创业就决心带领村民们创业、摆脱贫困。

要想富,先修路。到了新联村,梁创业首先把新联村道路硬底化提上日程,交通运输便利后,村里的特色红薯、优质水稻、原生态走地鸡等农产品,半个小时就能到达春湾蔬菜批发市场,村民增收变成了现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坚持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第一轮驻村精准扶贫硕果累累,全村116户30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阳春市首批“党建示范村”“阳春市廉政教育基地”,梁创业也获得了广东省扶贫“双到”先进个人称号。

第一轮驻村扶贫结束后,怀着对扶贫事业无法割舍的情感,2016年,梁创业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第二轮驻村扶贫工作,进驻马水镇石田村扶贫,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梁创业带领村民种桑养蚕。

“石田村顾名思义,土地贫瘠,刚来的时候,村集体收入是零。”梁创业介绍道。为了帮助石田村摘掉“贫困帽”,梁创业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和“硬抓手”,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找准产业切入点,成功打造了石田村桑蚕种养基地,以桑蚕种养产业引领村民致富增收。

扶贫先扶智,他还首次把扶贫项目变成“扶贫学校”,让贫困户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技能,让大家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广西宜州模式+江苏海安技术+化州现场指导+云浮销售链接”的石田创新模式带动石田村全村脱贫。村年产值由原来的600万元,提高到1200万元。石田村桑蚕产业基地也被评为珠海对口阳江茂名扶贫特色产业项目(基地)。

8年来,梁创业完成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获得了“广东省脱贫攻坚工作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3月以《桑蚕一缕“金丝线”,村民致富“金产业”》代表珠海市入选“全国精准扶贫十佳典型经验”候选人之一。

助人为乐好人郭北妹:

希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珠海市红十字五星级志愿者、杰出红十字之星、“平安天使项目优秀志愿者”……各种荣誉集于一身的拱北街道侨光社区退休居民郭北妹,被身边的居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红十字会志愿者郭姐。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面旗帜,一次志愿服务就是一次爱的奉献。郭姐今年62岁,2009年退休后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热衷公益服务十余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退休后的时间都花在了志愿服务工作上,“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成为了她的追求。

郭北妹(右)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服务。

近年来,郭姐先后参加过“福利院关爱”“四个陪伴计划”“敬老院志愿服务基地”“平安天使”等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是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平安天使”项目的负责人。

郭姐的首份志愿服务工作是从参加市红十字志工协会(珠海市红十字志愿工作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开始的,陆续参加过汶川、玉树地震募捐筹款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爱和奉献,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郭姐的志愿服务工作之一,是走进社区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在特定的时间上门探访低保户、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慰问。每次探访时都帮他们整理家务,打扫卫生,有时还帮困难户调解家庭纠纷以及给予心理慰藉。

“平安天使”项目是以志愿服务力量进入医疗机构的方式,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导诊协助、情绪安抚等多项志愿服务的平台,郭姐正是此项目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负责人。

送患者到病房,指导填写入院资料,为输液区打点滴的病人递上一杯温水……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处处可见郭姐作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医院是广大群众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为医患架起生命及沟通的桥梁,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与本意。”郭姐说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郭姐几乎每天都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从人员排查、信息核实到防疫宣传,认真做好社区党委安排的工作任务。当安排她驻守无物业小区排查登记返珠人员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把党旗扛到了小区门口,对每个进入小区的人员都进行详细询问、测体温并登记在册,做到排查不留一户,不漏一人。

“家人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让我走到了今天。”郭姐表示,自己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社区志愿者,两者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觉非常有意义,付出多,收获更多,生活也很充实。”

孝老爱亲好人陈月金:

用爱撑起一个家

百善孝为先。在湾仔街道富兴社区南堡村,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今年57岁被邻里街坊尊称为“金姐”的陈月金,用爱支撑信念,二十余年如一日,和丈夫相敬如宾,悉心照顾智力残疾的儿子和年迈体弱的婆婆,用柔弱而又坚强的双肩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金姐是一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儿子刚出生不久,因患病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导致智力残疾。此事犹如晴空霹雳,给幸福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但她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和丈夫一道选择坚守,学习照料智力残疾儿童,为孩子制定详细的锻炼方案,让儿子学会生活基本自理。为了让儿子多与外界交流,金姐用了5年时间,耐心地教会他说一些简单的语句。

陈月金(右)与社区志愿者一起包粽子。

在20多年的精心照料下,金姐的儿子已能基本自理,每天坚持到湾仔街道康园中心参加康复活动,有坚忍厚重的母爱加持,孩子脸上一直洋溢着阳光般的自信和微笑。

在家人眼里,金姐是伟大的妈妈,也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她平时照顾婆婆的生活起居,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备至,逢年过节总惦记着给长辈添置新衣新鞋,经常陪婆婆外出锻炼。80多岁的婆婆患有高血糖等疾病,在婆婆生病住院期间,她每天都到医院看望,帮忙喂药、洗澡擦身、换洗衣物,一日三餐,事无巨细,同病房的患者笑呵呵地对婆婆说:“真羡慕你啊,有个这么体贴的儿媳妇。”

在邻居眼里,金姐是热心肠的“好大姐”,只要有空闲时间,她都会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勇敢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与大家一起顶风冒雨,坚守志愿者服务岗48个日夜,登记人员信息、测温,向出入社区人员宣传疫情防控信息。

“在参与全国人口普查志愿服务中,金姐和普查员们摸排了南联1街片区200多栋自建楼,一栋栋、一户户摸排,一干就到夜里10点多,很多流动人口要反复几次上门才能找到登记信息,她都毫无怨言,我们很感激她。”富兴社区党委书记杨建浩激动地为金姐点赞。

“能够帮助别人,内心很舒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开心快乐。”金姐一直都用这样的信念鼓舞着自己。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孝老爱亲的榜样,用淳朴无私的爱感染着身边人,诠释了人间的大爱。

见义勇为好人刘华杰:

勇闯火场变身“救火英雄”

提起刘华杰,街坊们都心领神会地点头:“我们知道他!”

刘华杰,一身保安服是他最夺目的标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保安,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时刻保持着职业精神。

刘华杰(左)为居民测体温。

2019年9月28日下午,刘华杰像往常一样值守在岗位上,突然,女儿急匆匆地跑来告知父亲吉大新村102栋失火了,他听闻失火立刻赶去。

当时楼栋已经浓烟四起,楼下聚集了许多群众,楼栋周边都是居民住宅小区,如果任由火势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赶到现场后,果断冲上楼投入救火行动,与另一名居民邓国燊一道用力撞开房门,紧急搜救人员。“在破门的瞬间就能感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似乎眉毛都被烧焦了,浓烟更是熏得眼睛难以睁开,而更让人难受的是家具电器烧焦的刺鼻味道”,刘华杰回忆火场情况时如此说道。

进入了着火现场的刘华杰俯下身子,捂住鼻子。冲进卧室搜索以确认是否有人晕倒,随后使用灭火器对着火源喷射,并开始逐项排查现场隐患。

“着火现场浓烟滚滚,明火窜得老高,还好平时街道经常对我们进行消防培训,才能够科学处置!”刘华杰表示,“事后回想起来,还是有点让人后怕”。

认识刘华杰的街坊们这样说道:“老刘爱笑,也爱帮助人,做好事可谓是老刘的‘生活习惯’”。

文字:马涛 图片:赵梓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