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地图上看,澳门就像伸向南海的一枝莲花,绽放在祖国的碧波上。在莲花的根部就是拱北口岸,这里每天都有几百辆满载果蔬水产的大货车,流水般通过供澳“鲜活产品绿色通道”,给莲花宝岛输送丰富“养分”。
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在这条位于亚洲最大客流口岸东侧的300米通道上,越来越密集的车流、越来越丰富的物资,正承载着祖国的浓浓深情,一路向南,向澳门源源流淌。
拓荒年代:一天手写600张放行单
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港澳市场物资紧缺问题,内地开通了“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随着祖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三趟”快车变成“N趟”,各地供澳“菜园子”的新鲜食材也源源不断运抵澳门。

“当时还没有现在的联检大楼,也没有专用鲜活通道,只有一条2米宽的车道。所有的货都从这里出去,每天货车排长队,鲜活产品上午走,其他下午走。”1989年,当时23岁的海关关员幸跃斌见证了这一历史。
90年代初,珠海与澳门唯一的陆路连接通道就是拱北口岸,每天经幸跃斌和同事们放行的民生物资超过300车。“一一核对品名、种类、重量等信息。一式两份手写放行单,货多的时候,光一天的放行单就600多张。经常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快’,忙碌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海关的加班加点给企业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受限于通关条件,“鲜活”供澳并不容易。
“手写报关单,跑腿盖红章”是那一代报关员的写照。周金宏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考取《报关员资格证》的报关员,每天早上6点多就来到报关大厅排队。“手写报关单,跑口岸几个部门,缴纳检验费,领取检验检疫证书,海关报关,查验,放行……一套流程下来,两个小时就过去啦。”
关员黄建志回忆,彼时在口岸执法同样忙碌。学兽医专业出身的他,负责查检供澳活动物。“上车逐一检查,摸耳朵,测体温,观察皮肤有没有受伤……”确保供澳活动物的健康,是他每天的工作。
改革印记:让澳门“菜篮子”更鲜美
1999年,是拱北口岸改革发展的重要年份。
10月2日,老旅检大楼关闭,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启用,大楼东侧新开辟的“鲜活产品绿色通道”顺利通车。
幸跃斌也兴奋地步入新联检大楼:“不仅是通道,我们还实施鲜活产品通关便利措施,网上集中申报,每月申报一次,企业时间成本得到节约。简化优化查验方式,输澳农产品抢‘鲜’供应。”
时年12月1日,“三检合一”在拱北口岸进一步试点。最先享受改革红利的一批人中,就有周金宏,彼时的他就职于原珠海市永源实业公司。“以前跑3个窗口,现在一个就够了!各种单证也大幅简化并统一了标准,方便快捷!”三年后,永源实业公司改制为珠海市一源进出口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珠澳发展进入快车道。沟通机制、合作机制陆续搭建,经贸往来更加顺畅。黄建志工作自豪感爆棚:“我们成立了专家小组,对查验现场发现的动植物问题进行紧急研讨,点对点联络,结果互认,快速通关。”

时间抢“鲜”,质量保“鲜”。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严格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溯源制度,严把准入门槛,加强知识培训……一系列举措,助力企业升级赋能。2008年9月22日,澳门民政总署考察了珠海辖区内4家供澳蔬菜种植场和水产养殖场,对供澳鲜活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给予充分肯定。
随着澳门市场对鲜活产品的需求节节攀升,“散兵游勇”的供应模式跟不上发展脚步。2011年11月,包括一源公司在内的珠海四家企业联合组建了供港澳水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组建初期,海关对我们中心的运营管理、产品质量把关等方面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每周至少3次派员来开展培训。”几年的时间,周金宏所在的一源公司业务稳步增长,一跃成为珠海供澳鲜活产品的龙头企业。
有了经验之后,后续的半年内珠海迅速组建了供港澳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供港澳水果加工配送中心。拱北海关因势利导,促成三大加工配送中心与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的种养殖基地签订购销协议,既利于加强源头监管,也帮扶企业扩大原料供应源头。
拱北海关对三大中心实施驻场监管,24小时视频实时监控,严格产品抽样监测,让澳门同胞的“菜篮子”品种更全,品质更优。目前,经拱北口岸出境的供澳蔬菜、水产品、水果分别占内地供澳市场的90%、70%、70%。
潮起湾区:民生通道越拓越宽
2017年是黄建志在拱北口岸验放鲜活产品的第20个年头。这一年的12月1日,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开关时间提早1小时。

小变化带来业界大利好。“以前早上7时开关,几经周转就可能错过澳门的早市。现在,鲜活水灵的产品早早就能上市。”货车司机吴卫成从业十六年,谈起通关变化,眉宇间是满满的欣喜。
海关在拱北口岸设立“鲜活产品优先办理窗口”和“志愿者服务岗”,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集中申报”系列通关便利措施,抢“鲜”保“鲜”实至名归。

“虽然5点多天没亮就要出门,但想到新鲜果蔬水产送到澳门同胞的餐桌只要2个钟头,就觉得挺值!”赶在上班路上,黄建志脸上满是自豪。
2019年9月,拱北海关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核准的业务变成了网上审批,办理时间相比法定时限大幅压缩75%。周金宏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拓展鲜活水产品出口业务,向海关提交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备案手续。
“海关的政策支持给了我们很足的底气,让我们能做得更快、更好、更强!”三个月后,一源公司向拱北海关赠送了“关企勠力 畅通供澳生命线”锦旗。

今年1至11月,周金宏的公司供澳水果同比增长100%、蔬菜同比增长50%。
22年来,随着中央惠澳政策的深入推进,这条绿色“鲜活产品绿色通道”愈加活力迸发。据统计,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以来,内地经拱北口岸共向澳门供应农产品逾228万吨。

记者:莫海晖 通讯员 刘文 摄像:程霖 通讯员 俞波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
从地图上看,澳门就像伸向南海的一枝莲花,绽放在祖国的碧波上。在莲花的根部就是拱北口岸,这里每天都有几百辆满载果蔬水产的大货车,流水般通过供澳“鲜活产品绿色通道”,给莲花宝岛输送丰富“养分”。
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在这条位于亚洲最大客流口岸东侧的300米通道上,越来越密集的车流、越来越丰富的物资,正承载着祖国的浓浓深情,一路向南,向澳门源源流淌。
拓荒年代:一天手写600张放行单
上世纪60年代初,为解决港澳市场物资紧缺问题,内地开通了“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随着祖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三趟”快车变成“N趟”,各地供澳“菜园子”的新鲜食材也源源不断运抵澳门。

“当时还没有现在的联检大楼,也没有专用鲜活通道,只有一条2米宽的车道。所有的货都从这里出去,每天货车排长队,鲜活产品上午走,其他下午走。”1989年,当时23岁的海关关员幸跃斌见证了这一历史。
90年代初,珠海与澳门唯一的陆路连接通道就是拱北口岸,每天经幸跃斌和同事们放行的民生物资超过300车。“一一核对品名、种类、重量等信息。一式两份手写放行单,货多的时候,光一天的放行单就600多张。经常脑子里就一个想法——‘快’,忙碌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
海关的加班加点给企业带来了不少便利,但受限于通关条件,“鲜活”供澳并不容易。
“手写报关单,跑腿盖红章”是那一代报关员的写照。周金宏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考取《报关员资格证》的报关员,每天早上6点多就来到报关大厅排队。“手写报关单,跑口岸几个部门,缴纳检验费,领取检验检疫证书,海关报关,查验,放行……一套流程下来,两个小时就过去啦。”
关员黄建志回忆,彼时在口岸执法同样忙碌。学兽医专业出身的他,负责查检供澳活动物。“上车逐一检查,摸耳朵,测体温,观察皮肤有没有受伤……”确保供澳活动物的健康,是他每天的工作。
改革印记:让澳门“菜篮子”更鲜美
1999年,是拱北口岸改革发展的重要年份。
10月2日,老旅检大楼关闭,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启用,大楼东侧新开辟的“鲜活产品绿色通道”顺利通车。
幸跃斌也兴奋地步入新联检大楼:“不仅是通道,我们还实施鲜活产品通关便利措施,网上集中申报,每月申报一次,企业时间成本得到节约。简化优化查验方式,输澳农产品抢‘鲜’供应。”
时年12月1日,“三检合一”在拱北口岸进一步试点。最先享受改革红利的一批人中,就有周金宏,彼时的他就职于原珠海市永源实业公司。“以前跑3个窗口,现在一个就够了!各种单证也大幅简化并统一了标准,方便快捷!”三年后,永源实业公司改制为珠海市一源进出口有限公司。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珠澳发展进入快车道。沟通机制、合作机制陆续搭建,经贸往来更加顺畅。黄建志工作自豪感爆棚:“我们成立了专家小组,对查验现场发现的动植物问题进行紧急研讨,点对点联络,结果互认,快速通关。”

时间抢“鲜”,质量保“鲜”。对种植、养殖基地实施严格注册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溯源制度,严把准入门槛,加强知识培训……一系列举措,助力企业升级赋能。2008年9月22日,澳门民政总署考察了珠海辖区内4家供澳蔬菜种植场和水产养殖场,对供澳鲜活产品的安全与卫生给予充分肯定。
随着澳门市场对鲜活产品的需求节节攀升,“散兵游勇”的供应模式跟不上发展脚步。2011年11月,包括一源公司在内的珠海四家企业联合组建了供港澳水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组建初期,海关对我们中心的运营管理、产品质量把关等方面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每周至少3次派员来开展培训。”几年的时间,周金宏所在的一源公司业务稳步增长,一跃成为珠海供澳鲜活产品的龙头企业。
有了经验之后,后续的半年内珠海迅速组建了供港澳蔬菜加工配送中心、供港澳水果加工配送中心。拱北海关因势利导,促成三大加工配送中心与全国十几个省、自治区的种养殖基地签订购销协议,既利于加强源头监管,也帮扶企业扩大原料供应源头。
拱北海关对三大中心实施驻场监管,24小时视频实时监控,严格产品抽样监测,让澳门同胞的“菜篮子”品种更全,品质更优。目前,经拱北口岸出境的供澳蔬菜、水产品、水果分别占内地供澳市场的90%、70%、70%。
潮起湾区:民生通道越拓越宽
2017年是黄建志在拱北口岸验放鲜活产品的第20个年头。这一年的12月1日,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变化——开关时间提早1小时。

小变化带来业界大利好。“以前早上7时开关,几经周转就可能错过澳门的早市。现在,鲜活水灵的产品早早就能上市。”货车司机吴卫成从业十六年,谈起通关变化,眉宇间是满满的欣喜。
海关在拱北口岸设立“鲜活产品优先办理窗口”和“志愿者服务岗”,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集中申报”系列通关便利措施,抢“鲜”保“鲜”实至名归。

“虽然5点多天没亮就要出门,但想到新鲜果蔬水产送到澳门同胞的餐桌只要2个钟头,就觉得挺值!”赶在上班路上,黄建志脸上满是自豪。
2019年9月,拱北海关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核准的业务变成了网上审批,办理时间相比法定时限大幅压缩75%。周金宏为了抢抓市场机遇,拓展鲜活水产品出口业务,向海关提交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申请,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备案手续。
“海关的政策支持给了我们很足的底气,让我们能做得更快、更好、更强!”三个月后,一源公司向拱北海关赠送了“关企勠力 畅通供澳生命线”锦旗。

今年1至11月,周金宏的公司供澳水果同比增长100%、蔬菜同比增长50%。
22年来,随着中央惠澳政策的深入推进,这条绿色“鲜活产品绿色通道”愈加活力迸发。据统计,自1999年12月20日回归以来,内地经拱北口岸共向澳门供应农产品逾228万吨。

记者:莫海晖 通讯员 刘文 摄像:程霖 通讯员 俞波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