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冰糖葫芦”的原型到国宝大熊猫,“冰墩墩”是如何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3月12日,应澳门文创综合服务中心特邀,“冰墩墩”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现身珠海开展“粤澳设计交流:彰显与改变”“设计与教育” 两场主题活动,与珠澳两地设计界人士共同交流设计的力量。
在华发琴澳新城国际大师生活馆举行的交流论坛上,2022北京冬奥会“冰墩墩”广美设计团队总执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教授及其团队分享了“冰墩墩”的设计创作历程。据介绍,“冰墩墩”最初创意原型是中国北方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设计团队在保留冰糖葫芦冰壳的前提下,尝试更换成老虎、兔子或麋鹿等形象,最终还是选定了国宝大熊猫。为了给黑白的熊猫增添色彩,他们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形象引入到大熊猫的头盔上,为它赋予了温度和活力。“它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敦实、憨厚、友好。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温暖。”刘平云说。
从“盼盼”到“福娃”,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三大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大熊猫形象。如何打破传统的形式来进行新的创作,对设计团队而言是个难点。刘平云说,需要在历史符码下加入一些时代特征,例如3D技术、5G时代的一些科技元素。“冰墩墩”的诞生,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新时代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历史符码和当下符码的聚合”。
“冰墩墩”的创作过程历经艰辛。“冰墩墩”的主创团队共14人,在首轮创作短短的19天内就提交了16套作品,随后历时10个月,经历了21次大修改和无数次反复的调整,作品最终从36个国家5816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在创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实地感受冰雪体验,还到四川熊猫基地近距离观察熊猫的姿态,不断打磨完善作品的细节。
“冰墩墩”是湾区设计的一项骄傲。澳门文创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慧群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粤澳设计师和青年了解到“现象级”设计背后的故事,通过与“顶流”设计团队面对面的交流,鼓励和支持澳门设计力量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和合作,立足澳门多元文化,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设计传播文化价值。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的核心使命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论坛上,华发股份首席设计官郭桂钦认为,宜居的片区规划应考虑到健康、商务、教育、文化等满足现代人居所需。同时在住宅内核中,居住者能处处体验到匠心设计,“比如路要多但不要宽。”郭桂钦介绍说,“比如在琴澳新城里,各类配套非常完善,而具体到每条路宽设计仅为18-20米,打个招呼的功夫就能便利到达对岸。设计最终是服务于生活的。”
当日在华发又一城旗舰中心举行的“粤澳设计交流:设计与教育“论坛上,冰墩墩”原创团队还手把手教珠澳儿童绘画。谈到教育与设计的关系,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美育不应当只是简单的职业性技巧训练,而应该培养孩子们看世界的方式,感受设计带来的点点滴滴的温暖。

从“冰糖葫芦”的原型到国宝大熊猫,“冰墩墩”是如何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的?3月12日,应澳门文创综合服务中心特邀,“冰墩墩”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现身珠海开展“粤澳设计交流:彰显与改变”“设计与教育” 两场主题活动,与珠澳两地设计界人士共同交流设计的力量。
在华发琴澳新城国际大师生活馆举行的交流论坛上,2022北京冬奥会“冰墩墩”广美设计团队总执行、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教授及其团队分享了“冰墩墩”的设计创作历程。据介绍,“冰墩墩”最初创意原型是中国北方传统小吃冰糖葫芦。设计团队在保留冰糖葫芦冰壳的前提下,尝试更换成老虎、兔子或麋鹿等形象,最终还是选定了国宝大熊猫。为了给黑白的熊猫增添色彩,他们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形象引入到大熊猫的头盔上,为它赋予了温度和活力。“它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敦实、憨厚、友好。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温暖。”刘平云说。
从“盼盼”到“福娃”,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三大赛事吉祥物都使用了大熊猫形象。如何打破传统的形式来进行新的创作,对设计团队而言是个难点。刘平云说,需要在历史符码下加入一些时代特征,例如3D技术、5G时代的一些科技元素。“冰墩墩”的诞生,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新时代新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实现了“历史符码和当下符码的聚合”。
“冰墩墩”的创作过程历经艰辛。“冰墩墩”的主创团队共14人,在首轮创作短短的19天内就提交了16套作品,随后历时10个月,经历了21次大修改和无数次反复的调整,作品最终从36个国家5816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正式成为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在创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实地感受冰雪体验,还到四川熊猫基地近距离观察熊猫的姿态,不断打磨完善作品的细节。
“冰墩墩”是湾区设计的一项骄傲。澳门文创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慧群说,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粤澳设计师和青年了解到“现象级”设计背后的故事,通过与“顶流”设计团队面对面的交流,鼓励和支持澳门设计力量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和合作,立足澳门多元文化,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设计传播文化价值。
“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设计的核心使命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论坛上,华发股份首席设计官郭桂钦认为,宜居的片区规划应考虑到健康、商务、教育、文化等满足现代人居所需。同时在住宅内核中,居住者能处处体验到匠心设计,“比如路要多但不要宽。”郭桂钦介绍说,“比如在琴澳新城里,各类配套非常完善,而具体到每条路宽设计仅为18-20米,打个招呼的功夫就能便利到达对岸。设计最终是服务于生活的。”
当日在华发又一城旗舰中心举行的“粤澳设计交流:设计与教育“论坛上,冰墩墩”原创团队还手把手教珠澳儿童绘画。谈到教育与设计的关系,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美育不应当只是简单的职业性技巧训练,而应该培养孩子们看世界的方式,感受设计带来的点点滴滴的温暖。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