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琼霞:我与红线女师徒之缘

琼姿霞彩念慈恩
我与红线女师徒之缘

□琼霞

琼霞 女,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粤剧泰斗红线女入室弟子。原名赖琼霞,广东人,1990年毕业于广东省粤剧学校,专攻闺门旦 、青衣 。现任珠海市粤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当家花旦、艺术总监。

琼霞从事粤剧艺术表演近三十年,德艺双馨的“红派”粤剧领军人物,享誉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广泛的国外华人区域。

1

这是深刻在我心底的一个庄严瞬间。

1999年1月21日,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在诸多艺术家与广珠两市文化部门领导与朋友的见证下,“琼霞喜拜红线女为师”隆重举行。这庄重温馨的仪式让我的艺术人生步入大道。幸运的我——珠海粤剧花旦正式拜入粤剧大师红线女的门下,成为红派唯一举行过拜师盛典的关门弟子。

山高水长有穷尽,唯吾师恩日月长。时光荏苒,如今,红线女恩师仙逝已八年,但她仿佛一直在我的身旁,那双美丽而睿智的眼睛注视着我,鼓励着我深耕在粤剧艺海中。在我内心深处,红线女恩师从未离开。在我创作艺术作品时,在我传承辅导工作中,在我生活的每时每刻,唱粤曲、演粤剧、进校园教学、下基层服务……都蕴藏着我与红线女老师的灵魂交流。恩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那娇柔白嫩的兰花手,那富有韵律的端庄台步,清脆的嗓音,妩媚的眼神,铿锵饱满的念白……不经意间就浮现在脑海。她所创造的舞台形象不时闪现:时而是怀春活泼的《思凡》少女,时而是满脸悲怆的《祥林嫂》老妇,时而是敢爱敢恨的《打神》花旦,时而是慈祥温和的《三娘教子》大青衣……通通构成我心中的瑰丽宝库,让我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恩师红线女像一盏明灯,吸引着我,指引着我,照亮我的艺术前程。激励我在艺术攀登的道路上不动摇,不畏惧,在“粤剧艺术为人民服务”实践中砥砺前行。

2

一个从粤西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何德何能何运何缘与红线女大师结下师徒缘的呢?这须从我平凡的家庭讲起。

我出生在广东偏远的信宜县的一个普通干部之家。自小就在宽严并济的书香家庭长大,父亲是县里鲜有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选择到了当时比信宜还贫穷的海南工作。妈妈是老师,留在家乡信宜怀乡镇教书,在我五岁时妈妈就开始带着我参加学校宣传队为农民唱歌、跳舞,那时的晒谷场就是舞台,晒谷场四角放着气灯把简易的舞台照亮。载歌载舞《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我常演的保留曲目。唱歌跳舞养成了我活泼乐观有主见的性格。我六岁时,家庭在组织照顾下,父母双双调到信宜县城工作得以团聚,我便随母迁到县城读书。我的父母望女成凤,期望我好好读书,似父母一样考上大学,分配一份安稳的工作。在我的家族中,就没有过从事文艺工作的成员,我却如此另类地走上这条粤剧艺术的道路。

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场电影,让幼小的心灵萌生了一个如痴如醉的梦想,且缘起不灭,让我对舞台心怀向往,对粤剧表演艺术无限憧憬,那么,就没有今天沉醉于粤剧艺术山乡女孩的故事了。

记得我六岁那一年,一部粤剧电影《关汉卿》来到信宜,让县城街道上人头攒动,大家争相抢票涌入剧场。好奇的我扯着一位素不相识阿姨的衣角,偷偷地混进了剧场。银幕上红线女老师俏丽动人的古装形象,清脆委婉的曲声,优美柔软的兰花指,塑造出一个美轮美奂、性格鲜明的古代女子形象。从此“朱帘秀”住进了我心里。一切都好美好美,醉在其中,难以自拔。我很快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上台,我要演戏,我要跟红线女老师学艺。”

倘若将人生比作一只小船,梦想就是那只小船的风帆。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去见心中的女神,我最崇拜的偶像——粤剧大师红线女。于是我在1984年毅然报考了广东粤剧学校。我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为了让我打消念头,父亲还特意带我去信宜县的粤剧团参访,粤剧团专门安排了又辛苦又危险的开打场面与“吊鱼”“莲花座”与“云里翻”的高难且危险的动作给我看,本意是以此来吓跑柔弱的我,让我知难而退。但,他们哪里知道,我是因红线女而认识粤剧,在我心中,粤剧就等于红线女,红线女等于粤剧,这些闪转腾、挪跌打翻扑怎能算是粤剧?我要走我的粤剧道路。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想法真有些幼稚无知。但那却是我要追随红线女老师学艺的强大动力。最后,父亲争拗不过我,勉强同意了。他笃定我考不上,答应我先去考吧。

或许是命运被我强烈的梦想感动了,我从信宜的县级初考,到茂名的市考,再到全省的广州复考,“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一帆风顺地进入最后的面试,以一曲《我的祖国》打动了考官,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广东粤剧学校。

可当我来到广州才发现红线女老师不在学校。红老师本来就不是这单位的,粤剧不等于红线女?粤剧是中国大剧种之一,红线女艺术是由红线女老师创立,具有红线女表演艺术个性和风格的流派艺术。这些认知在我入戏校后才逐渐清晰起来。当时的我并没有为之失望与后悔,反而觉得我和红线女老师的距离已经大大拉近了。

命运似乎在悄悄眷顾着我。在校期间,学校因材施教安排我学的戏大多是红线女老师的经典剧目。我的开山戏就是红线女老师的《搜书院》之《拾筝》,后有《焚香记》之《打神》,唱功曲目有《昭君出塞》《香君守楼》。虽然我学的戏大多是红线女老师的经典剧目,但却一直没有机缘见上红线女大师。

我第一次见到心中的红线女老师,是从一个背影开始……

六年粤剧学校的艰苦训练生活即将结束,红线女老师来学校挑选人才,我的梦想就要触手可及,不由得喜上眉梢。谁承想原本红线女老师来选人之时已经选上了我,但下通知时却漏了。于是我被佛山青年粤剧团招去,并报到入了册。不久,红线女老师发现后致电佛山青年粤剧团,团长听到大师的诉说,哪敢怠慢?就这样一波三折,我欢喜雀跃地从佛山团接过信函坐上开往广州的大巴,奔向红线女,奔向我梦寐以求的理想。

当我踏入广州红豆粤剧团大门,远远见到一位吊着点滴在排练场为演员导戏的背影,从笔直端坐的背影姿态上,我感觉到她的不怒自威。她,就是我日思夜想、热切盼望要见的红线女大师!红老师转过身来,我感到她比电视上、海报上更显素雅高贵与威严。本该兴奋的我,不知为什么却突然变得极度紧张与胆怯起来,让我对应想起了“望而生畏”一词,估计是红线女老师那高不可攀的艺术造诣令我敬畏之故吧。回想当时,我的心砰砰乱跳如鹿撞,满脸通红,连回话都是结结巴巴的。那天晚上,我安顿好行李,在宿舍兴奋得彻夜难眠。从小到大,多少年的梦想,父母从不同意到支持,在校老师的严厉教诲,在家阳台上悄悄苦练的咬牙筋骨痛……一幕幕如同电影回放,多少年为见红线女老师的努力,让我莫名地从默默流泪到泪流满面,最后竟窝在被子里嚎啕大哭起来。说不清那是悲怆还是欣喜,是感伤还是释然,百感交集,难以言表。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幸福与幸运的!我终于来到大师身边了。

然命运总爱考验人!那一年,作为我家顶梁柱的父亲突然因病离世。我是家中长女,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大姐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要带好弟妹,保护弟妹,让着弟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成人了,意识到善良的母亲丧偶的巨大悲痛,在家乡独自抚养弟妹的孤独与艰苦,我作为长女,必须有担当。我读书毕业了,长大了,要为我的家人承担一份责任!于是,我收拾起悲伤,整理好心绪,作出了一个出乎任何人意料的决定。我不辞而别,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广州,离开了我敬爱的红线女老师,回到了佛山,后又调到了珠海市粤剧团。

在离开广州到珠海工作的这六年间,虽然与红线女老师再未谋面,却通过看红线女老师演出剧目的视频,听红线女老师的唱片,阅览红线女老师的相关书籍,已与红老师神交日久,这也让我进一步读懂了红线女,认识了红线女艺术。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没有磨难,没有曲折,尤其是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认准了自己应走的路,树立起一种坚韧而无畏的精神,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可以克服。红线女老师即如此矢志不移,她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锻造这种精神,具备了这种人格的力量,才能走过人生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艺术家。红老师艺术上的造诣不仅为戏剧界所公认,也为国内外众多观众所赏识。耄耋之年的红线女老师在舞台上仍然光彩照人,其艺术如常青树一样屹立舞台上,深受观众爱戴。

3

或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命运再次把红线女老师送到我身边。

1997年,珠海市粤剧团打造一出历史剧《伶仃洋》,我饰演女主角“英姑”。人物从少年跨度到中年至老年。唱做表演难度非常大。对青年演员是一个挑战。正在我发愁之际,红线女老师受邀来到粤剧团指导。与红线女老师阔别六年重逢,我为自己当年不辞而别的处事不成熟而愧疚,为让当初诚心栽培我的红线女老师失望而自责。在珠海,我向红线女老师郑重鞠躬致歉,坦白了年幼无知的我怕红线女老师的挽留,不敢看红线女老师失望的眼神。谁知,红线女老师慈祥地对我说:“你离开后,我一直关注你,你没有离开粤剧队伍,你去哪里我都不会责怪你,都是为了粤剧的传承。”这是何等的胸怀啊!我为之又一次被感动而折服。

那一年,红老师在珠海指导了《伶仃洋》全剧外,特别指正了我“英姑”人物创作上的不够准确之处。比如,在唱功上“气、声、字、情”四要素不饱满的地方,并教我如何在念白时要有节奏,有韵律,有乐感;在少、中、老三阶段“英姑”的人物特点,如何通过唱、念的音色技巧与表演动作节奏使人物年龄感更鲜明,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渐渐开窍。第二天,在排练场上有了质的飞跃,较为准确体现在“英姑”人物塑造当中。从此,我与红线女老师结下了师生缘,常以电话交流艺术,也偶到红老师家住下讨教。我们是师生又似母女,讲艺术,讲工作,讲生活,讲传统,讲创新,从古至今,从歌剧到戏曲……我们无所不谈,言无不尽。

我与红线女老师的师徒正果修成,源自我学《思凡》。

第二年的1998年,广东省举办第二届演艺大赛,我又一次拜访红线女老师,向她讨教我以什么红派戏参赛最佳?请教之际,我鼓起勇气说:“我要拜您为师,我要夺冠。”红线女老师听到嘻嘻笑了笑带点顽皮回应:“睇你学成点啦。”意思就是看我学的成绩如何?我知道红线女老师需要考验我,我欣然接受。我自信而坚定地表态:好,我一定成的!

红老师拿出《思凡》折子戏的剧本交给我,她说:“我本想教你《打神》的,但《打神》对你来说挑战性不大,你就学我的《思凡》吧,这个戏是昆曲一位老艺术家教我的,我还没有教过人,你敢吗?”那时候已经被红老师答应教我的惊喜冲昏了头脑,竟毫不思索,连声说敢敢,还模仿《关汉卿》中朱帘秀的台词:您—敢—教,我—敢—演。引得老师批评我:真不知天高地厚。

戏曲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可见,《思凡》的表演难度大,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不仅考验演员的“唱”“念”“做”的功力,更要考验演员在台上的气场,能否拢得住观众,台上台下共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了,红老师特高兴。这一年,为学《思凡》,我不停地开车往返在珠海与广州的公路上,穿梭在剧团与红老师家之间。在红老师不辞劳苦、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之下,技艺进步很快。在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上,我就像一匹黑马赢了全程夺得了金奖第一名,引起粤剧界一片惊呼与关注。

勇夺桂冠,对于年轻的我来讲,无疑是一份最完美的答卷。当晚,我向红老师报喜,趁着大师褒奖我的喜悦之际,我再次提出拜师。红老师先是说:学生也一样嘛。但我坚定地表态:“我要继承您的红派艺术,我要做红派艺术传承人,我要把您的红派粤剧艺术发扬光大。”我那“三个要”铿锵有力,字字肺腑。我的执着与虔诚打动了恩师,红老师竟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直深藏于心的人生向往终于梦想成真。

在红线女恩师的调教下,我的艺术与人生得到了质的飞跃。2003年,我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我还报考了中山大学进修,受邀到深圳粤剧团三年,策划交响粤剧音乐会……这些成绩都凝聚了红线女恩师对我的培养与付出的心血。她曾把我拒之门外好一段时间;她曾一听我电话就挂线;但她也曾半夜与我谈心,一聊就通宵;她曾来珠海团手把手地教我演戏,不辞辛劳地为我导戏……天高水长,恩师天鉴。如师如母的深情大爱,供养润泽了我的艺术人生。思想起来,历历在目,恍如昨天,终身难忘。

恩师永存心中,带笑拈花。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湾韵丨琼霞:我与红线女师徒之缘
珠海特区报 2022-04-14 10:13

琼姿霞彩念慈恩
我与红线女师徒之缘

□琼霞

琼霞 女,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粤剧泰斗红线女入室弟子。原名赖琼霞,广东人,1990年毕业于广东省粤剧学校,专攻闺门旦 、青衣 。现任珠海市粤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当家花旦、艺术总监。

琼霞从事粤剧艺术表演近三十年,德艺双馨的“红派”粤剧领军人物,享誉省内外、港澳台以及广泛的国外华人区域。

1

这是深刻在我心底的一个庄严瞬间。

1999年1月21日,广州文化假日酒店,在诸多艺术家与广珠两市文化部门领导与朋友的见证下,“琼霞喜拜红线女为师”隆重举行。这庄重温馨的仪式让我的艺术人生步入大道。幸运的我——珠海粤剧花旦正式拜入粤剧大师红线女的门下,成为红派唯一举行过拜师盛典的关门弟子。

山高水长有穷尽,唯吾师恩日月长。时光荏苒,如今,红线女恩师仙逝已八年,但她仿佛一直在我的身旁,那双美丽而睿智的眼睛注视着我,鼓励着我深耕在粤剧艺海中。在我内心深处,红线女恩师从未离开。在我创作艺术作品时,在我传承辅导工作中,在我生活的每时每刻,唱粤曲、演粤剧、进校园教学、下基层服务……都蕴藏着我与红线女老师的灵魂交流。恩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那娇柔白嫩的兰花手,那富有韵律的端庄台步,清脆的嗓音,妩媚的眼神,铿锵饱满的念白……不经意间就浮现在脑海。她所创造的舞台形象不时闪现:时而是怀春活泼的《思凡》少女,时而是满脸悲怆的《祥林嫂》老妇,时而是敢爱敢恨的《打神》花旦,时而是慈祥温和的《三娘教子》大青衣……通通构成我心中的瑰丽宝库,让我流连忘返,陶醉其中。恩师红线女像一盏明灯,吸引着我,指引着我,照亮我的艺术前程。激励我在艺术攀登的道路上不动摇,不畏惧,在“粤剧艺术为人民服务”实践中砥砺前行。

2

一个从粤西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何德何能何运何缘与红线女大师结下师徒缘的呢?这须从我平凡的家庭讲起。

我出生在广东偏远的信宜县的一个普通干部之家。自小就在宽严并济的书香家庭长大,父亲是县里鲜有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后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毅然选择到了当时比信宜还贫穷的海南工作。妈妈是老师,留在家乡信宜怀乡镇教书,在我五岁时妈妈就开始带着我参加学校宣传队为农民唱歌、跳舞,那时的晒谷场就是舞台,晒谷场四角放着气灯把简易的舞台照亮。载歌载舞《我爱北京天安门》是我常演的保留曲目。唱歌跳舞养成了我活泼乐观有主见的性格。我六岁时,家庭在组织照顾下,父母双双调到信宜县城工作得以团聚,我便随母迁到县城读书。我的父母望女成凤,期望我好好读书,似父母一样考上大学,分配一份安稳的工作。在我的家族中,就没有过从事文艺工作的成员,我却如此另类地走上这条粤剧艺术的道路。

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场电影,让幼小的心灵萌生了一个如痴如醉的梦想,且缘起不灭,让我对舞台心怀向往,对粤剧表演艺术无限憧憬,那么,就没有今天沉醉于粤剧艺术山乡女孩的故事了。

记得我六岁那一年,一部粤剧电影《关汉卿》来到信宜,让县城街道上人头攒动,大家争相抢票涌入剧场。好奇的我扯着一位素不相识阿姨的衣角,偷偷地混进了剧场。银幕上红线女老师俏丽动人的古装形象,清脆委婉的曲声,优美柔软的兰花指,塑造出一个美轮美奂、性格鲜明的古代女子形象。从此“朱帘秀”住进了我心里。一切都好美好美,醉在其中,难以自拔。我很快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上台,我要演戏,我要跟红线女老师学艺。”

倘若将人生比作一只小船,梦想就是那只小船的风帆。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去见心中的女神,我最崇拜的偶像——粤剧大师红线女。于是我在1984年毅然报考了广东粤剧学校。我的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为了让我打消念头,父亲还特意带我去信宜县的粤剧团参访,粤剧团专门安排了又辛苦又危险的开打场面与“吊鱼”“莲花座”与“云里翻”的高难且危险的动作给我看,本意是以此来吓跑柔弱的我,让我知难而退。但,他们哪里知道,我是因红线女而认识粤剧,在我心中,粤剧就等于红线女,红线女等于粤剧,这些闪转腾、挪跌打翻扑怎能算是粤剧?我要走我的粤剧道路。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想法真有些幼稚无知。但那却是我要追随红线女老师学艺的强大动力。最后,父亲争拗不过我,勉强同意了。他笃定我考不上,答应我先去考吧。

或许是命运被我强烈的梦想感动了,我从信宜的县级初考,到茂名的市考,再到全省的广州复考,“可谓过五关斩六将”,一帆风顺地进入最后的面试,以一曲《我的祖国》打动了考官,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广东粤剧学校。

可当我来到广州才发现红线女老师不在学校。红老师本来就不是这单位的,粤剧不等于红线女?粤剧是中国大剧种之一,红线女艺术是由红线女老师创立,具有红线女表演艺术个性和风格的流派艺术。这些认知在我入戏校后才逐渐清晰起来。当时的我并没有为之失望与后悔,反而觉得我和红线女老师的距离已经大大拉近了。

命运似乎在悄悄眷顾着我。在校期间,学校因材施教安排我学的戏大多是红线女老师的经典剧目。我的开山戏就是红线女老师的《搜书院》之《拾筝》,后有《焚香记》之《打神》,唱功曲目有《昭君出塞》《香君守楼》。虽然我学的戏大多是红线女老师的经典剧目,但却一直没有机缘见上红线女大师。

我第一次见到心中的红线女老师,是从一个背影开始……

六年粤剧学校的艰苦训练生活即将结束,红线女老师来学校挑选人才,我的梦想就要触手可及,不由得喜上眉梢。谁承想原本红线女老师来选人之时已经选上了我,但下通知时却漏了。于是我被佛山青年粤剧团招去,并报到入了册。不久,红线女老师发现后致电佛山青年粤剧团,团长听到大师的诉说,哪敢怠慢?就这样一波三折,我欢喜雀跃地从佛山团接过信函坐上开往广州的大巴,奔向红线女,奔向我梦寐以求的理想。

当我踏入广州红豆粤剧团大门,远远见到一位吊着点滴在排练场为演员导戏的背影,从笔直端坐的背影姿态上,我感觉到她的不怒自威。她,就是我日思夜想、热切盼望要见的红线女大师!红老师转过身来,我感到她比电视上、海报上更显素雅高贵与威严。本该兴奋的我,不知为什么却突然变得极度紧张与胆怯起来,让我对应想起了“望而生畏”一词,估计是红线女老师那高不可攀的艺术造诣令我敬畏之故吧。回想当时,我的心砰砰乱跳如鹿撞,满脸通红,连回话都是结结巴巴的。那天晚上,我安顿好行李,在宿舍兴奋得彻夜难眠。从小到大,多少年的梦想,父母从不同意到支持,在校老师的严厉教诲,在家阳台上悄悄苦练的咬牙筋骨痛……一幕幕如同电影回放,多少年为见红线女老师的努力,让我莫名地从默默流泪到泪流满面,最后竟窝在被子里嚎啕大哭起来。说不清那是悲怆还是欣喜,是感伤还是释然,百感交集,难以言表。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幸福与幸运的!我终于来到大师身边了。

然命运总爱考验人!那一年,作为我家顶梁柱的父亲突然因病离世。我是家中长女,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大姐要有责任心,任何时候要带好弟妹,保护弟妹,让着弟妹。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成人了,意识到善良的母亲丧偶的巨大悲痛,在家乡独自抚养弟妹的孤独与艰苦,我作为长女,必须有担当。我读书毕业了,长大了,要为我的家人承担一份责任!于是,我收拾起悲伤,整理好心绪,作出了一个出乎任何人意料的决定。我不辞而别,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广州,离开了我敬爱的红线女老师,回到了佛山,后又调到了珠海市粤剧团。

在离开广州到珠海工作的这六年间,虽然与红线女老师再未谋面,却通过看红线女老师演出剧目的视频,听红线女老师的唱片,阅览红线女老师的相关书籍,已与红老师神交日久,这也让我进一步读懂了红线女,认识了红线女艺术。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没有磨难,没有曲折,尤其是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认准了自己应走的路,树立起一种坚韧而无畏的精神,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可以克服。红线女老师即如此矢志不移,她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锻造这种精神,具备了这种人格的力量,才能走过人生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艺术家。红老师艺术上的造诣不仅为戏剧界所公认,也为国内外众多观众所赏识。耄耋之年的红线女老师在舞台上仍然光彩照人,其艺术如常青树一样屹立舞台上,深受观众爱戴。

3

或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命运再次把红线女老师送到我身边。

1997年,珠海市粤剧团打造一出历史剧《伶仃洋》,我饰演女主角“英姑”。人物从少年跨度到中年至老年。唱做表演难度非常大。对青年演员是一个挑战。正在我发愁之际,红线女老师受邀来到粤剧团指导。与红线女老师阔别六年重逢,我为自己当年不辞而别的处事不成熟而愧疚,为让当初诚心栽培我的红线女老师失望而自责。在珠海,我向红线女老师郑重鞠躬致歉,坦白了年幼无知的我怕红线女老师的挽留,不敢看红线女老师失望的眼神。谁知,红线女老师慈祥地对我说:“你离开后,我一直关注你,你没有离开粤剧队伍,你去哪里我都不会责怪你,都是为了粤剧的传承。”这是何等的胸怀啊!我为之又一次被感动而折服。

那一年,红老师在珠海指导了《伶仃洋》全剧外,特别指正了我“英姑”人物创作上的不够准确之处。比如,在唱功上“气、声、字、情”四要素不饱满的地方,并教我如何在念白时要有节奏,有韵律,有乐感;在少、中、老三阶段“英姑”的人物特点,如何通过唱、念的音色技巧与表演动作节奏使人物年龄感更鲜明,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渐渐开窍。第二天,在排练场上有了质的飞跃,较为准确体现在“英姑”人物塑造当中。从此,我与红线女老师结下了师生缘,常以电话交流艺术,也偶到红老师家住下讨教。我们是师生又似母女,讲艺术,讲工作,讲生活,讲传统,讲创新,从古至今,从歌剧到戏曲……我们无所不谈,言无不尽。

我与红线女老师的师徒正果修成,源自我学《思凡》。

第二年的1998年,广东省举办第二届演艺大赛,我又一次拜访红线女老师,向她讨教我以什么红派戏参赛最佳?请教之际,我鼓起勇气说:“我要拜您为师,我要夺冠。”红线女老师听到嘻嘻笑了笑带点顽皮回应:“睇你学成点啦。”意思就是看我学的成绩如何?我知道红线女老师需要考验我,我欣然接受。我自信而坚定地表态:好,我一定成的!

红老师拿出《思凡》折子戏的剧本交给我,她说:“我本想教你《打神》的,但《打神》对你来说挑战性不大,你就学我的《思凡》吧,这个戏是昆曲一位老艺术家教我的,我还没有教过人,你敢吗?”那时候已经被红老师答应教我的惊喜冲昏了头脑,竟毫不思索,连声说敢敢,还模仿《关汉卿》中朱帘秀的台词:您—敢—教,我—敢—演。引得老师批评我:真不知天高地厚。

戏曲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之说。可见,《思凡》的表演难度大,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不仅考验演员的“唱”“念”“做”的功力,更要考验演员在台上的气场,能否拢得住观众,台上台下共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成了,红老师特高兴。这一年,为学《思凡》,我不停地开车往返在珠海与广州的公路上,穿梭在剧团与红老师家之间。在红老师不辞劳苦、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之下,技艺进步很快。在广东省第二届戏剧演艺大赛上,我就像一匹黑马赢了全程夺得了金奖第一名,引起粤剧界一片惊呼与关注。

勇夺桂冠,对于年轻的我来讲,无疑是一份最完美的答卷。当晚,我向红老师报喜,趁着大师褒奖我的喜悦之际,我再次提出拜师。红老师先是说:学生也一样嘛。但我坚定地表态:“我要继承您的红派艺术,我要做红派艺术传承人,我要把您的红派粤剧艺术发扬光大。”我那“三个要”铿锵有力,字字肺腑。我的执着与虔诚打动了恩师,红老师竟爽快地答应了。我一直深藏于心的人生向往终于梦想成真。

在红线女恩师的调教下,我的艺术与人生得到了质的飞跃。2003年,我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我还报考了中山大学进修,受邀到深圳粤剧团三年,策划交响粤剧音乐会……这些成绩都凝聚了红线女恩师对我的培养与付出的心血。她曾把我拒之门外好一段时间;她曾一听我电话就挂线;但她也曾半夜与我谈心,一聊就通宵;她曾来珠海团手把手地教我演戏,不辞辛劳地为我导戏……天高水长,恩师天鉴。如师如母的深情大爱,供养润泽了我的艺术人生。思想起来,历历在目,恍如昨天,终身难忘。

恩师永存心中,带笑拈花。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