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豇豆批发价3.5元/斤,已经卖了20多万块了!”近日,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豇豆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了大丰收。在豇豆种植示范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豇豆竹架上挂满了绿油油的豇豆,长势十分喜人。200余亩豇豆摇身一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
豇豆种植基地迎来丰收与珠海驻三甲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三甲镇工作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月25日,记者跟随珠海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来到阳春市三甲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记者采访时获悉,自2021年7月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驻三甲镇工作队抓好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持续深化产业和就业帮扶,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产增收、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抓产业:
带动附近镇村民种植豇豆1500亩
4月25日下午4时许,三甲镇大垌村豇豆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竹架上爬满了藤蔓,果肉饱满的豇豆两两结对垂挂在豆蔓上,村民们来回穿梭采收成熟豇豆,田间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今年52岁的刘平是三圩村的致富带头人。眼前236亩绿油油的豇豆林便是刘平栽种的,也是目前三甲镇种植面积最大的豇豆种植基地。之所以选择种植豇豆,刘平说:“当地阳光充足,土壤很适合豇豆的生长。豇豆种下去50天后便有收成。而且种植豇豆,哪怕一时间卖不掉,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出售。”
离豇豆种植基地不远处的一处厂房,便是刘平的豇豆加工基地。刘平介绍,该基地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500平方米、豆角收购车间占地1500平方米,建有6个豇豆腌制池,可同时腌制豇豆30多万斤。该基地将为三圩村每年带来约7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三圩村民增产增收、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1年10月,驻三甲镇工作队、镇乡村振兴办前往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调研豇豆种植产业,充分考察引进豇豆种植的可行性。经比对两地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帮扶工作队与镇乡村振兴办共同商定后,将广西北海市石湾镇豇豆品种、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引到三甲镇,与阳春市三甲镇鼎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确定豇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
据介绍,珠海市帮扶三甲镇豇豆种植示范基地位于三甲镇大垌村,采取“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监测户”模式进行发展,是以豇豆种植、收购、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
珠海市委宣传部派驻阳春市三甲镇的帮扶干部,现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刘瑞明告诉记者,三甲镇前期流转土地种植面积约236亩,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年亩产约6500公斤,按近3年市场均价每公斤4元计算,经济收益达到613万元(每年),每天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务工人数达50人,豇豆采摘高峰期务工人数达400人。带动三甲、潭水、马水、八甲等镇村民种植豇豆1500亩,预计收益达到3900万元(每年),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截至4月25日,基地共采摘豇豆4万公斤,平均每公斤6.6元,收入26.4万元。
刘瑞明透露,下一步,三甲镇党委、政府与驻镇帮扶工作队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要求,制定豇豆种植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鼓励全镇村民发展豇豆产业,力争5年全镇豇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带动周边镇豇豆种植面积10000亩,形成三甲“一镇一业”富民兴镇产业发展格局,进入省级产业园行列,助力三甲乡村振兴发展。
抓就业:
小手套每年产量预计1.26亿套
傍晚6时许,记者跟随驻三甲镇工作队来到阳春市三甲镇曲江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阮氏纺织有限公司。
走进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数十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全力以赴,加紧生产。一条写有“家乡就业岗位多 就业帮扶暖心窝”字样的醒目标语映入眼帘。
公司负责人阮德挺介绍,他是三甲镇本地人,近十年来在佛山就是做手套生意,今年1月,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把所有的工厂都搬回阳春。“我们工厂最缺的就是人手,只要有空闲时间,都可以把半成品拿到家里去做。既有利于农户居家就业,又有利于农户接送小孩、照顾家庭。”
据介绍,三甲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扶工作队按照“政府支持、党组织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原则,制定了《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认定和补贴办法》,对吸纳村(居)就业人员10人(含)以上的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和监测户给予帮扶资金补助,发挥乡村振兴车间吸纳村(居)民就业的积极作用,提高村(居)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2年1月,阳春市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挂牌成立,覆盖三甲、潭水、八甲、马水镇、春城街道7间厂房,吸引农户就近就业,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增收”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的目标。
截至目前,阳春市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采取集中上班和外包居家务工模式,现有务工人员600多人(其中三甲镇务工人员约200人,脱贫户10多人,监测户1人)。
“每名务工人员月收入2000-5000元左右,公司每天生产手套42万双,年产量预计1.26亿套,占全国电子行业使用的作业手套总产量30%。”阮德挺说道。
抓融合:
串点连线形成景观风貌特色乡村游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都是重中之重。”刘瑞明认为,乡村振兴不是干一年、两年,必须要考虑长远。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传统特色,做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实现错位发展。
豇豆种植基地就是三甲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刘瑞明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队将充分发挥三甲镇罗村现有400亩火龙果基地、200亩香蕉基地、大垌400亩稻田基地、新楼特色切粉厂、山坪热水村、长沙风车山优势,结合计划新种植700多亩豇豆基地,编制三甲镇农旅项目发展规划。
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串联三圩、大垌、罗村、新楼、新坡、山坪、长沙等沿线村,按计划按步骤推进大垌罗村田园综合体、新楼切粉非遗体验项目、新坡种植采摘园、山坪天然热水温泉、长沙风车山露营基地,全面形成串点连线景观风貌特色乡村游,打造具有三甲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
“现在豇豆批发价3.5元/斤,已经卖了20多万块了!”近日,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豇豆种植示范基地迎来了大丰收。在豇豆种植示范基地里,一排排整齐的豇豆竹架上挂满了绿油油的豇豆,长势十分喜人。200余亩豇豆摇身一变,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
豇豆种植基地迎来丰收与珠海驻三甲镇帮扶工作队(下称“驻三甲镇工作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4月25日,记者跟随珠海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来到阳春市三甲镇调研乡村振兴工作。记者采访时获悉,自2021年7月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来,驻三甲镇工作队抓好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持续深化产业和就业帮扶,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增产增收、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抓产业:
带动附近镇村民种植豇豆1500亩
4月25日下午4时许,三甲镇大垌村豇豆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竹架上爬满了藤蔓,果肉饱满的豇豆两两结对垂挂在豆蔓上,村民们来回穿梭采收成熟豇豆,田间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今年52岁的刘平是三圩村的致富带头人。眼前236亩绿油油的豇豆林便是刘平栽种的,也是目前三甲镇种植面积最大的豇豆种植基地。之所以选择种植豇豆,刘平说:“当地阳光充足,土壤很适合豇豆的生长。豇豆种下去50天后便有收成。而且种植豇豆,哪怕一时间卖不掉,也可以进行深加工出售。”
离豇豆种植基地不远处的一处厂房,便是刘平的豇豆加工基地。刘平介绍,该基地总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办公区500平方米、豆角收购车间占地1500平方米,建有6个豇豆腌制池,可同时腌制豇豆30多万斤。该基地将为三圩村每年带来约7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三圩村民增产增收、闲散劳动力就近就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1年10月,驻三甲镇工作队、镇乡村振兴办前往北海市合浦县石湾镇调研豇豆种植产业,充分考察引进豇豆种植的可行性。经比对两地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帮扶工作队与镇乡村振兴办共同商定后,将广西北海市石湾镇豇豆品种、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引到三甲镇,与阳春市三甲镇鼎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确定豇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方向。
据介绍,珠海市帮扶三甲镇豇豆种植示范基地位于三甲镇大垌村,采取“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监测户”模式进行发展,是以豇豆种植、收购、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
珠海市委宣传部派驻阳春市三甲镇的帮扶干部,现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刘瑞明告诉记者,三甲镇前期流转土地种植面积约236亩,投入资金约150万元,年亩产约6500公斤,按近3年市场均价每公斤4元计算,经济收益达到613万元(每年),每天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务工人数达50人,豇豆采摘高峰期务工人数达400人。带动三甲、潭水、马水、八甲等镇村民种植豇豆1500亩,预计收益达到3900万元(每年),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截至4月25日,基地共采摘豇豆4万公斤,平均每公斤6.6元,收入26.4万元。
刘瑞明透露,下一步,三甲镇党委、政府与驻镇帮扶工作队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有关政策要求,制定豇豆种植产业发展奖补办法,鼓励全镇村民发展豇豆产业,力争5年全镇豇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带动周边镇豇豆种植面积10000亩,形成三甲“一镇一业”富民兴镇产业发展格局,进入省级产业园行列,助力三甲乡村振兴发展。
抓就业:
小手套每年产量预计1.26亿套
傍晚6时许,记者跟随驻三甲镇工作队来到阳春市三甲镇曲江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阮氏纺织有限公司。
走进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数十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全力以赴,加紧生产。一条写有“家乡就业岗位多 就业帮扶暖心窝”字样的醒目标语映入眼帘。
公司负责人阮德挺介绍,他是三甲镇本地人,近十年来在佛山就是做手套生意,今年1月,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把所有的工厂都搬回阳春。“我们工厂最缺的就是人手,只要有空闲时间,都可以把半成品拿到家里去做。既有利于农户居家就业,又有利于农户接送小孩、照顾家庭。”
据介绍,三甲镇党委政府和驻镇帮扶工作队按照“政府支持、党组织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原则,制定了《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认定和补贴办法》,对吸纳村(居)就业人员10人(含)以上的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家乐和监测户给予帮扶资金补助,发挥乡村振兴车间吸纳村(居)民就业的积极作用,提高村(居)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2年1月,阳春市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挂牌成立,覆盖三甲、潭水、八甲、马水镇、春城街道7间厂房,吸引农户就近就业,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增收”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致富”的目标。
截至目前,阳春市三甲镇乡村振兴车间采取集中上班和外包居家务工模式,现有务工人员600多人(其中三甲镇务工人员约200人,脱贫户10多人,监测户1人)。
“每名务工人员月收入2000-5000元左右,公司每天生产手套42万双,年产量预计1.26亿套,占全国电子行业使用的作业手套总产量30%。”阮德挺说道。
抓融合:
串点连线形成景观风貌特色乡村游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发展产业都是重中之重。”刘瑞明认为,乡村振兴不是干一年、两年,必须要考虑长远。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传统特色,做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实现错位发展。
豇豆种植基地就是三甲镇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刘瑞明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队将充分发挥三甲镇罗村现有400亩火龙果基地、200亩香蕉基地、大垌400亩稻田基地、新楼特色切粉厂、山坪热水村、长沙风车山优势,结合计划新种植700多亩豇豆基地,编制三甲镇农旅项目发展规划。
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整合资源,融合发展,串联三圩、大垌、罗村、新楼、新坡、山坪、长沙等沿线村,按计划按步骤推进大垌罗村田园综合体、新楼切粉非遗体验项目、新坡种植采摘园、山坪天然热水温泉、长沙风车山露营基地,全面形成串点连线景观风貌特色乡村游,打造具有三甲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