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高新区 “港湾1+”为产业拓建高质量“空间”

拓增量、盘存量、提质量……紧扣“产业第一”,珠海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创新构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打好产业“拓空间”攻坚战,聚力低效用地的开发攻坚盘活利用,加快促进“腾笼换鸟”,与强者比、向高处攀,着力营造创新要素聚集的“磁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沃土”。

作为高新区产业“拓空间”攻坚战的主力担当,其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始终践行“高新区产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的责任和担当,对接高新区产业所向、发展所需,发挥所能,以专业精神全力推进珠海高新区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出一批以港湾1号等项目为代表的标杆园区,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性企业,助力珠海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三年,高新建投计划在高新区推出超百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载体,并坚持以高标准招引优质企业落户高新区,在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浪潮中,为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港湾1号:

从“旧厂房”蝶变为“国字号”

暖春的夜晚,港湾1号科创园各写字楼办公室灯火通明,高科技创新创业者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只争朝夕,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景象……看着眼前这个产业活力无限、时尚科技感十足的科创园区,很难让人想象,仅仅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旧厂区。

港湾1号更新后新姿。

这里的前身是与珠海经济特区同龄的唐家第二工业区。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唐家第二工业区在时代发展中逐渐没落,留在园区里的126家高能耗企业维系着低产值的运营。厂房破旧、产权模糊复杂成为了唐家第二工业区的标签。

2015年,为推动产城一体化,创建一流国家高新区,刚刚升级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珠海高新区决定启动对唐家第二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并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由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推进实施。

改造,不同于新建的项目,不可推倒重建,要使旧壳子焕发新生,高新建投人从无到有,干事创业,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破解老大难,啃下硬骨头。“当时连旧改政策都是新的,在珠海还没有人做产业园旧改,这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都还没有定性,唯一确定的是,这个老旧工业区,区里决心要改。”一名当年参与建设的工作者如是说。

港湾1号改造前旧貌。

征程五年,蝶变而生。

从一份使命嘱托,到纸上宏伟蓝图,到梦想初成的一砖一瓦,高新建投一步步踏实而坚定地闯出一条专业新路,先行探索以“三旧”改造推动产业发展,“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载体,助力激活区域创新活力,让城市向前一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浪潮中勇探新路。

唐家第二工业区经过高新建投“有机更新”“腾笼换鸟”后华丽变身为港湾1号科创园,昔日的低效土地得以盘活升值利用,蝶变为一个集创业、会展、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科技梦想小镇,高端科创企业集聚,焕新成为高新区科创发展新“沃土”,盛开出“高端产业之花”。

2022年4月2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港湾1号科创园以省内综合型孵化器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资质,为高新区践行“产业第一”的工作总抓手再添新助益。

截至2021年,园区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园区吸引了奇安信华南总部基地、英集芯、海奇半导体、亿智电子等180多家企业机构入驻,初步形成软件设计、互联网、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1家,珠海市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46家,创新创业团队2家。园区先后获评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广东省三旧改造十大旧改标杆等10项资质认定和奖项。

从“旧厂房”蝶变为“国字号”,港湾1号科创园不仅是高新建投“梦想”起步的地方,更是高新建投探索构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的成功范本。

港湾6号:

成功打造“工业上楼”示范项目

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珠海高新区决定以“工业上楼”试点建设新型科技园区。高新建投再次展现国企担当,勇挑重任,交出又一份出色“答卷”——

去年12月31日,珠海高新区首个“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二期首批企业正式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招商、当年完工、当年投产”,刷新了“高新速度”。

港湾6号前身良豪五金厂。

该园区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创新招商模式,集聚高端制造企业,以企业承诺未来产值作为优惠条件给予优惠,激励企业成长,实现产园共赢。金鸿工业园二期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目前已出租面积2.4万平方米,出租率51%。已签约项目9个,包括若贝特、九源能源、九源电力、华汇半导体、氦舶科技、润电科技、易胜科技和恺瑞生物等。其中若贝特、九源能源、九源电力等3个项目已投产。

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新厂房。

产业大厦里不仅有敞亮办公室、优雅会客厅,还有可承载大型智能机械设备的生产车间、通达高效的装卸货平台……高新建投倾心打造的高标准、高品质“工业上楼”厂房,盘活了低效用地,土地利用率提升十多倍,受到不少智能制造企业的青睐。尤其是高层高、高承重以及大面积厂房定制这“两高一大”特质,1-2层层高7.8米、承重2吨;3-6层层6米、高承重1.5吨;7-9层层高5米、承重1吨,基本满足各类制造企业的需求。

“制造业对于厂房承重有较高要求,尤其像我们这样有大型生产设备的企业要求更高,这里不仅满足我们所有要求,且环境媲美写字楼,很适合我们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的需要。”若贝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孟强博士满意地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港湾6号在建设运营方面,不仅做到了高层高、高承重以及大面积厂房定制,还做到了高标准交付,厂房所有地面都采用金刚砂找平处理,墙体刷白,企业仅需安装照明设备即可直接使用,做到“拎机投产”,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装修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投产效率。

此外,该园区还采取人货分流的科学管理方式,厂房配套大型集中卸货平台,可满足6台9米长货车同时卸货,6台货梯可满足22吨货物同时垂直运输,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出货效率,同时每一层楼都配备了大型吊装口,满足企业大型设备上楼需求。

“我们通过‘提容增效’‘工业上楼’的做法,土地利用率较原有厂房提升了十倍以上。”据高新建投公司总经理潘峰介绍,原来这里是良豪五金公司,建筑面积仅为0.4万平方米,年产值约8000万元。更新后的“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区域产值也实现飞跃,预计未来三年该项目内企业总产值将突破15亿元。

为了人才更好地“引育留用”,园区集中配套居住、餐饮、休闲等功能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了156间宿舍,打造可安居、可乐业、人才友好、青年友好、环境友好的产业社区。

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

港湾1+:

打造湾区一流产业招商运营平台

在港湾1号科创园的成熟经验上,高新建投摸索出“港湾1+”专业管理运营模式,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着力打造湾区一流的产业招商运营平台。

“2018年开园,2020年获省级孵化器资质,2022年获国家级孵化器资质,港湾1号两年一进步!”高新建投公司副总经理李婷表示,此次以广东省综合孵化器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级认定,既是对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认可,也鼓励着高新建投再接再厉,在“港湾1+”的管理运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突破,进一步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的全链条式产业载体,提供可满足各类型、各阶段企业的全生态周期的服务。

例如港湾2号为博士、博士后提供创业空间,港湾3号则主要满足总部企业购置租用总部用房需求,将重点引进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总部企业,结合总部企业用房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成本价购买办公物业或0元租赁办公物业等优惠,极大程度降低了企业要素成本。

具体而言,高新建投一方面将以产园运营为核心,以人才安居服务、物业服务为配套,通过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打造大湾区领先的产园综合运营服务商;另一方面从港湾1号到“港湾1+”不断迭代——从单个产业园到多个产业园,从产业园到产业社区,从产业社区辐射区域产业。

从空间维度上,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策划能力,通过连片开发实现集聚高效、配套完善;在时间维度上,港湾系列产业园项目各具特色,空间载体覆盖创业苗圃-孵化-加速-成型全流程,构建起产业全生命周期空间载体覆盖体系。此外,招商则通过总部政策、渠道突破、产业会客厅等“组合拳”招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汇聚”的产园建设模式,完善产业链、强化产业链。

再宏大的产业、再高远的志向,始终要落脚于脚踏实地的用心运营和事无巨细的暖心服务中。“我们还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做优业务,建设优良的产业服务生态。”潘峰表示,高新建投将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强化人才安居、邻里配套、商业、子女教育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服务、企业孵化、产业投资等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链接“产学研”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向高阶演变,建立服务企业的便捷金融资本平台,形成产业服务生态,解决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比如说京珠西A组团项目,不仅建设有港湾5号科创园,还建设有人才住房、人才公寓、幼儿园、邻里中心等配套,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业空间,还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助力高新区全方位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四型’发展环境。”潘峰表示。

基于活跃的产业链生态和优质的产业服务生态,高新建投开始探索在做强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产业文化生态建设,在“港湾1+”模式的赋能下,以“港湾”产园品牌为策源地,激活产业基因,融合区域文化及人文情怀,构建欣欣向荣的产业文化生态。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正值“少年”的高新建投,肩负光荣、使命与梦想,昂首阔步坚定前行;正值青春的高新建投人,壮志满怀、神采飞扬,一起携手摘星、追光筑梦,用满腔热血续写精彩,用情怀热爱描绘未来,在珠海新一轮产业发展大潮中扛起国企担当。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创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高新区 “港湾1+”为产业拓建高质量“空间”
珠海特区报 2022-04-29 12:44

拓增量、盘存量、提质量……紧扣“产业第一”,珠海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创新构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打好产业“拓空间”攻坚战,聚力低效用地的开发攻坚盘活利用,加快促进“腾笼换鸟”,与强者比、向高处攀,着力营造创新要素聚集的“磁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沃土”。

作为高新区产业“拓空间”攻坚战的主力担当,其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始终践行“高新区产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践行者”的责任和担当,对接高新区产业所向、发展所需,发挥所能,以专业精神全力推进珠海高新区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出一批以港湾1号等项目为代表的标杆园区,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创新性企业,助力珠海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三年,高新建投计划在高新区推出超百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载体,并坚持以高标准招引优质企业落户高新区,在新一轮产业大发展浪潮中,为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港湾1号:

从“旧厂房”蝶变为“国字号”

暖春的夜晚,港湾1号科创园各写字楼办公室灯火通明,高科技创新创业者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只争朝夕,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景象……看着眼前这个产业活力无限、时尚科技感十足的科创园区,很难让人想象,仅仅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旧厂区。

港湾1号更新后新姿。

这里的前身是与珠海经济特区同龄的唐家第二工业区。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时间推移,唐家第二工业区在时代发展中逐渐没落,留在园区里的126家高能耗企业维系着低产值的运营。厂房破旧、产权模糊复杂成为了唐家第二工业区的标签。

2015年,为推动产城一体化,创建一流国家高新区,刚刚升级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珠海高新区决定启动对唐家第二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并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由区属国企——珠海市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推进实施。

改造,不同于新建的项目,不可推倒重建,要使旧壳子焕发新生,高新建投人从无到有,干事创业,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破解老大难,啃下硬骨头。“当时连旧改政策都是新的,在珠海还没有人做产业园旧改,这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创新,因为都还没有定性,唯一确定的是,这个老旧工业区,区里决心要改。”一名当年参与建设的工作者如是说。

港湾1号改造前旧貌。

征程五年,蝶变而生。

从一份使命嘱托,到纸上宏伟蓝图,到梦想初成的一砖一瓦,高新建投一步步踏实而坚定地闯出一条专业新路,先行探索以“三旧”改造推动产业发展,“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空间载体,助力激活区域创新活力,让城市向前一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浪潮中勇探新路。

唐家第二工业区经过高新建投“有机更新”“腾笼换鸟”后华丽变身为港湾1号科创园,昔日的低效土地得以盘活升值利用,蝶变为一个集创业、会展、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科技梦想小镇,高端科创企业集聚,焕新成为高新区科创发展新“沃土”,盛开出“高端产业之花”。

2022年4月2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港湾1号科创园以省内综合型孵化器排名第一的成绩,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资质,为高新区践行“产业第一”的工作总抓手再添新助益。

截至2021年,园区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园区吸引了奇安信华南总部基地、英集芯、海奇半导体、亿智电子等180多家企业机构入驻,初步形成软件设计、互联网、集成电路三大产业集群。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1家,珠海市独角兽培育库入库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46家,创新创业团队2家。园区先后获评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广东省三旧改造十大旧改标杆等10项资质认定和奖项。

从“旧厂房”蝶变为“国字号”,港湾1号科创园不仅是高新建投“梦想”起步的地方,更是高新建投探索构建全链条式产业载体的成功范本。

港湾6号:

成功打造“工业上楼”示范项目

创新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力,珠海高新区决定以“工业上楼”试点建设新型科技园区。高新建投再次展现国企担当,勇挑重任,交出又一份出色“答卷”——

去年12月31日,珠海高新区首个“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二期首批企业正式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招商、当年完工、当年投产”,刷新了“高新速度”。

港湾6号前身良豪五金厂。

该园区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创新招商模式,集聚高端制造企业,以企业承诺未来产值作为优惠条件给予优惠,激励企业成长,实现产园共赢。金鸿工业园二期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目前已出租面积2.4万平方米,出租率51%。已签约项目9个,包括若贝特、九源能源、九源电力、华汇半导体、氦舶科技、润电科技、易胜科技和恺瑞生物等。其中若贝特、九源能源、九源电力等3个项目已投产。

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新厂房。

产业大厦里不仅有敞亮办公室、优雅会客厅,还有可承载大型智能机械设备的生产车间、通达高效的装卸货平台……高新建投倾心打造的高标准、高品质“工业上楼”厂房,盘活了低效用地,土地利用率提升十多倍,受到不少智能制造企业的青睐。尤其是高层高、高承重以及大面积厂房定制这“两高一大”特质,1-2层层高7.8米、承重2吨;3-6层层6米、高承重1.5吨;7-9层层高5米、承重1吨,基本满足各类制造企业的需求。

“制造业对于厂房承重有较高要求,尤其像我们这样有大型生产设备的企业要求更高,这里不仅满足我们所有要求,且环境媲美写字楼,很适合我们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的需要。”若贝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孟强博士满意地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港湾6号在建设运营方面,不仅做到了高层高、高承重以及大面积厂房定制,还做到了高标准交付,厂房所有地面都采用金刚砂找平处理,墙体刷白,企业仅需安装照明设备即可直接使用,做到“拎机投产”,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装修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投产效率。

此外,该园区还采取人货分流的科学管理方式,厂房配套大型集中卸货平台,可满足6台9米长货车同时卸货,6台货梯可满足22吨货物同时垂直运输,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出货效率,同时每一层楼都配备了大型吊装口,满足企业大型设备上楼需求。

“我们通过‘提容增效’‘工业上楼’的做法,土地利用率较原有厂房提升了十倍以上。”据高新建投公司总经理潘峰介绍,原来这里是良豪五金公司,建筑面积仅为0.4万平方米,年产值约8000万元。更新后的“工业上楼”示范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达4.8万平方米,通过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区,区域产值也实现飞跃,预计未来三年该项目内企业总产值将突破15亿元。

为了人才更好地“引育留用”,园区集中配套居住、餐饮、休闲等功能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了156间宿舍,打造可安居、可乐业、人才友好、青年友好、环境友好的产业社区。

港湾6号·金鸿工业园。

港湾1+:

打造湾区一流产业招商运营平台

在港湾1号科创园的成熟经验上,高新建投摸索出“港湾1+”专业管理运营模式,按照“精细化、专业化、赛道化”思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着力打造湾区一流的产业招商运营平台。

“2018年开园,2020年获省级孵化器资质,2022年获国家级孵化器资质,港湾1号两年一进步!”高新建投公司副总经理李婷表示,此次以广东省综合孵化器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级认定,既是对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工作的认可,也鼓励着高新建投再接再厉,在“港湾1+”的管理运营模式上不断创新突破,进一步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工业园的全链条式产业载体,提供可满足各类型、各阶段企业的全生态周期的服务。

例如港湾2号为博士、博士后提供创业空间,港湾3号则主要满足总部企业购置租用总部用房需求,将重点引进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总部企业,结合总部企业用房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享受成本价购买办公物业或0元租赁办公物业等优惠,极大程度降低了企业要素成本。

具体而言,高新建投一方面将以产园运营为核心,以人才安居服务、物业服务为配套,通过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打造大湾区领先的产园综合运营服务商;另一方面从港湾1号到“港湾1+”不断迭代——从单个产业园到多个产业园,从产业园到产业社区,从产业社区辐射区域产业。

从空间维度上,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客户需求为导向,强化产品策划能力,通过连片开发实现集聚高效、配套完善;在时间维度上,港湾系列产业园项目各具特色,空间载体覆盖创业苗圃-孵化-加速-成型全流程,构建起产业全生命周期空间载体覆盖体系。此外,招商则通过总部政策、渠道突破、产业会客厅等“组合拳”招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汇聚”的产园建设模式,完善产业链、强化产业链。

再宏大的产业、再高远的志向,始终要落脚于脚踏实地的用心运营和事无巨细的暖心服务中。“我们还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做优业务,建设优良的产业服务生态。”潘峰表示,高新建投将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强化人才安居、邻里配套、商业、子女教育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服务、企业孵化、产业投资等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链接“产学研”资源,推动产业创新向高阶演变,建立服务企业的便捷金融资本平台,形成产业服务生态,解决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比如说京珠西A组团项目,不仅建设有港湾5号科创园,还建设有人才住房、人才公寓、幼儿园、邻里中心等配套,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业空间,还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助力高新区全方位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的‘四型’发展环境。”潘峰表示。

基于活跃的产业链生态和优质的产业服务生态,高新建投开始探索在做强业务的基础上加强产业文化生态建设,在“港湾1+”模式的赋能下,以“港湾”产园品牌为策源地,激活产业基因,融合区域文化及人文情怀,构建欣欣向荣的产业文化生态。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正值“少年”的高新建投,肩负光荣、使命与梦想,昂首阔步坚定前行;正值青春的高新建投人,壮志满怀、神采飞扬,一起携手摘星、追光筑梦,用满腔热血续写精彩,用情怀热爱描绘未来,在珠海新一轮产业发展大潮中扛起国企担当。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