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申请在校门口安装减速带,但夜间货车通过减速带会产生巨响形成噪音扰民!如何既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又不影响周边居民夜间休息?学校、学生、家长、居民、司机等道路参与各方的诉求不同、彼此矛盾,这一棘手问题如何化解?近日,香洲交警大队指导员何辉陷入了一场“脑力风暴”……
据了解,珠海交警自从开展“交警进社区”行动以来,大批路面交警深入到社区各个角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一次,面对学校希望在校门口加装减速设施的要求,社区交警综合涉及路权的五方诉求,给出了“完美解答”。
学生过马路安全令人忧
香洲区云峰小学学生和家长有了烦恼:校门口没有斑马线,又因为路况好,来往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孩子们过马路的安全很令人担心。优化校门口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

家长的担忧引起了香洲交警大队指导员何辉的注意。他和同事实地查看路况、走访学校,校方和家长纷纷提出意见:校门口要有斑马线、黄方格;为防止司机看到斑马线也不减速,斑马线前再加个减速带。
何辉和交警部门科技设施科的同事对整个学校门前交通环境进行了考察分析,初步确定了在学校门口施画斑马线和黄方格的思路,这样孩子们过马路时安全有保障。
学校门前的道路中间有绿化带,要画斑马线就要把绿化带拆掉。拆除绿化带原本并不复杂,可是协调有关部门才知道,绿化带内安装有浇水的喷淋管道,喷淋系统的迁移十分复杂,涉及繁复的审批和技术问题。因此,有人提出,把斑马线的位置稍稍往旁边移动一段距离,但校方坚持认为,斑马线画到正对校门口位置最好。
面对这个争议,何辉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发现,斑马线正对位置是学校门口的临时缓冲区,学生上学放学排队从这里过斑马线最方便。此外,绿化喷淋的迁移并非完全不可行。于是,他们决定维持原有斑马线的位置。很快,施工队把斑马线画上了。

一条隔离栏满足五方诉求
斑马线画好后,校方要求再追加一个减速带,这样让车辆通过时主动减速。何辉认为不应该安装减速带,而是应该在道路中间安装隔离护栏,这样学生过马路更安全!这是为何?
原来,何辉现场考察发现,云峰小学附近小区林立。因地处珠海和中山交界地带,晚间甚至凌晨,这里过往的大货车密集,尤其是空车经过减速带时会发出巨大声响,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车厢的哐当声在几公里外都清晰可闻。类似这样的噪音扰民投诉,交警部门之前接到很多。
不安装减速带,那孩子们过斑马线,车辆不礼让怎么办呢?何辉想出了办法:孩子们上下学过斑马线的时间固定且集中,让家委会安排家长义工进行临时的交通疏导即可。校方采纳了这个建议。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何辉实地考察发现,不少家长在送孩子时随意路边停车,车在哪里停,孩子就在哪里下,都是就近过马路,不愿意走斑马线。
如何让孩子们都走校门口的斑马线呢?何辉想到了在道路中间安装隔离护栏。护栏装上后,杜绝了家长的随意停车、随意掉头行为,家长们临时停车放下孩子就只能选择学校门前的缓冲区,这里正好就是斑马线的位置,孩子可以安全入校。
到这里,珠海交警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帮云峰小学建立起门前的交通安全体系。学校、过路司机、家长、学生、附近小区居民的诉求都得到满足,皆大欢喜。
“邻里交警”服务市民“零距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面对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珠海交警进社区成为“邻里交警”,面临的是一道道平衡各方诉求、“求最大公约数”的题,解题不仅要有执法理念,还要有平衡性思维。目前,珠海交警大部分基层民警在进入社区后,这种平衡性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珠海交警做这种“社区平衡题”并非孤例。在云峰小学案例之前,香洲交警还有过让某小区“四方满意”的交通处理案例。
不久前,香洲某小区居民向社区交警反映,门前小路停满了车,妨碍车辆进出小区。实地走访时,香洲交警接到该小区两拨业主的投诉,而且双方的意见完全相反。一方投诉,说停车不好,要在路上设立禁停牌;另一方投诉,说停车不是不好,是停得不够规范,路边要画好停车位。
要求设禁停牌的一方,是已经买或租了小区地下停车位的业主;而说要划停车位的,则是在小区没有停车位的业主。两者立场不同,意见难以统一!那小区物业公司的态度呢?自然是支持设禁停牌,反对划停车位。
谁支持,谁反对?交警归纳三方意见,2∶1,天平在倾斜!
可在交警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小区沿街商铺的业主们“跳”了出来,加入了反对设禁停牌的“阵营”:因为如果禁停,来光顾的客人就蹭不上车位了,影响生意。
这就形成了“四方利益”诉求,而且是2∶2的均势。如何解题?珠海交警一番“脑力风暴”后,求取上述题目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巧解这道社区治理考题。
香洲交警到小区现场查勘,发现小区门前道路的宽度够画停车位。给出的方案是:画咪表停车位。
有了咪表,业主可以在路边停车,咪表过夜收费和小区地下车库一晚的租金相等,但地下停车位可以遮风挡雨,路边停车不会影响小区业主租或买车位的积极性;划好停车位,停车规范了,不会影响其他车辆进出;有了咪表,停车位周转速度提高,车位不会停满,不妨碍商铺做生意。
自从咪表停车位画好后,该小区的停车问题迎刃而解。
交警下沉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在一年多的“转型”中,交警们在珠海一座座“社区大学”里“深造”,遇到的类似社区“平衡题”很多,在如今的基层一线,已经有一批交警如何辉一般成长为“平衡高手”。
珠海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平衡,是尊重各方的路权,不是单纯地讨好某一方,而是把各方诉求当做变量来认真解“多元方程式”,目的是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终使社区交警成为社区交通治理能手,更好地保障城市交通,服务街坊。

学校申请在校门口安装减速带,但夜间货车通过减速带会产生巨响形成噪音扰民!如何既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又不影响周边居民夜间休息?学校、学生、家长、居民、司机等道路参与各方的诉求不同、彼此矛盾,这一棘手问题如何化解?近日,香洲交警大队指导员何辉陷入了一场“脑力风暴”……
据了解,珠海交警自从开展“交警进社区”行动以来,大批路面交警深入到社区各个角落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一次,面对学校希望在校门口加装减速设施的要求,社区交警综合涉及路权的五方诉求,给出了“完美解答”。
学生过马路安全令人忧
香洲区云峰小学学生和家长有了烦恼:校门口没有斑马线,又因为路况好,来往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孩子们过马路的安全很令人担心。优化校门口交通的呼声越来越高。

家长的担忧引起了香洲交警大队指导员何辉的注意。他和同事实地查看路况、走访学校,校方和家长纷纷提出意见:校门口要有斑马线、黄方格;为防止司机看到斑马线也不减速,斑马线前再加个减速带。
何辉和交警部门科技设施科的同事对整个学校门前交通环境进行了考察分析,初步确定了在学校门口施画斑马线和黄方格的思路,这样孩子们过马路时安全有保障。
学校门前的道路中间有绿化带,要画斑马线就要把绿化带拆掉。拆除绿化带原本并不复杂,可是协调有关部门才知道,绿化带内安装有浇水的喷淋管道,喷淋系统的迁移十分复杂,涉及繁复的审批和技术问题。因此,有人提出,把斑马线的位置稍稍往旁边移动一段距离,但校方坚持认为,斑马线画到正对校门口位置最好。
面对这个争议,何辉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发现,斑马线正对位置是学校门口的临时缓冲区,学生上学放学排队从这里过斑马线最方便。此外,绿化喷淋的迁移并非完全不可行。于是,他们决定维持原有斑马线的位置。很快,施工队把斑马线画上了。

一条隔离栏满足五方诉求
斑马线画好后,校方要求再追加一个减速带,这样让车辆通过时主动减速。何辉认为不应该安装减速带,而是应该在道路中间安装隔离护栏,这样学生过马路更安全!这是为何?
原来,何辉现场考察发现,云峰小学附近小区林立。因地处珠海和中山交界地带,晚间甚至凌晨,这里过往的大货车密集,尤其是空车经过减速带时会发出巨大声响,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车厢的哐当声在几公里外都清晰可闻。类似这样的噪音扰民投诉,交警部门之前接到很多。
不安装减速带,那孩子们过斑马线,车辆不礼让怎么办呢?何辉想出了办法:孩子们上下学过斑马线的时间固定且集中,让家委会安排家长义工进行临时的交通疏导即可。校方采纳了这个建议。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何辉实地考察发现,不少家长在送孩子时随意路边停车,车在哪里停,孩子就在哪里下,都是就近过马路,不愿意走斑马线。
如何让孩子们都走校门口的斑马线呢?何辉想到了在道路中间安装隔离护栏。护栏装上后,杜绝了家长的随意停车、随意掉头行为,家长们临时停车放下孩子就只能选择学校门前的缓冲区,这里正好就是斑马线的位置,孩子可以安全入校。
到这里,珠海交警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帮云峰小学建立起门前的交通安全体系。学校、过路司机、家长、学生、附近小区居民的诉求都得到满足,皆大欢喜。
“邻里交警”服务市民“零距离”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面对千家万户,工作千头万绪,珠海交警进社区成为“邻里交警”,面临的是一道道平衡各方诉求、“求最大公约数”的题,解题不仅要有执法理念,还要有平衡性思维。目前,珠海交警大部分基层民警在进入社区后,这种平衡性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珠海交警做这种“社区平衡题”并非孤例。在云峰小学案例之前,香洲交警还有过让某小区“四方满意”的交通处理案例。
不久前,香洲某小区居民向社区交警反映,门前小路停满了车,妨碍车辆进出小区。实地走访时,香洲交警接到该小区两拨业主的投诉,而且双方的意见完全相反。一方投诉,说停车不好,要在路上设立禁停牌;另一方投诉,说停车不是不好,是停得不够规范,路边要画好停车位。
要求设禁停牌的一方,是已经买或租了小区地下停车位的业主;而说要划停车位的,则是在小区没有停车位的业主。两者立场不同,意见难以统一!那小区物业公司的态度呢?自然是支持设禁停牌,反对划停车位。
谁支持,谁反对?交警归纳三方意见,2∶1,天平在倾斜!
可在交警接下来的走访过程中,小区沿街商铺的业主们“跳”了出来,加入了反对设禁停牌的“阵营”:因为如果禁停,来光顾的客人就蹭不上车位了,影响生意。
这就形成了“四方利益”诉求,而且是2∶2的均势。如何解题?珠海交警一番“脑力风暴”后,求取上述题目中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巧解这道社区治理考题。
香洲交警到小区现场查勘,发现小区门前道路的宽度够画停车位。给出的方案是:画咪表停车位。
有了咪表,业主可以在路边停车,咪表过夜收费和小区地下车库一晚的租金相等,但地下停车位可以遮风挡雨,路边停车不会影响小区业主租或买车位的积极性;划好停车位,停车规范了,不会影响其他车辆进出;有了咪表,停车位周转速度提高,车位不会停满,不妨碍商铺做生意。
自从咪表停车位画好后,该小区的停车问题迎刃而解。
交警下沉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在一年多的“转型”中,交警们在珠海一座座“社区大学”里“深造”,遇到的类似社区“平衡题”很多,在如今的基层一线,已经有一批交警如何辉一般成长为“平衡高手”。
珠海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平衡,是尊重各方的路权,不是单纯地讨好某一方,而是把各方诉求当做变量来认真解“多元方程式”,目的是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最终使社区交警成为社区交通治理能手,更好地保障城市交通,服务街坊。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