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久修不好,该咋办?《民生新观察》聚焦小区电梯安全话题

随着高层住宅小区越来越多,电梯成为人们每天上下楼必乘的工具,电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收到家住诚丰怡园小区居民的报料称,该小区内电梯故障频发,经常发生困人、坠落等故障,且屡修屡坏。

小区电梯为何故障频发、久修不好?电梯安全问题究竟谁来负责?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四级调研员王姝和广东精诚粤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邓飞娇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居民困扰:
电梯故障频发,业主“惊魂”

近日,记者对诚丰怡园进行了实地走访,恰好就遇到电梯故障——电梯门不关闭,按关闭键也没反应。

“我们电梯的关闭按键很不灵敏,以前还遇到过电梯突然没电了、从高的楼层突然掉下楼,只能按SOS,(吓得)我不敢坐了。”“我家的小孩就在里面关了一次,现在都不敢让小孩自己坐电梯。”诚丰怡园小区的业主告诉记者,电梯出故障的情况经常出现。

诚丰怡园小区共6栋住宅,755户业主,居民们反映,每一栋楼内的每一部电梯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故障。按键不灵敏、警报无反应都还是小问题,甚至还有过突然坠落、人员被夹、被困的情况。有细心的居民统计过,近两个月小区内22部电梯故障次数高达220余次。

虽然电梯每次出现故障,居民都会向物业公司反映,工作人员也承诺会报修。但却屡坏屡修、屡修屡坏。

对此,诚丰怡园小区一位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小区的电梯已经使用了10多年,确实存在一些故障问题,但目前的故障率已经较之前大幅下降,业主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另据该小区部分业主称,当地街道办和居委会也曾在5月初承诺将介入协调处理此事,但迟迟没有最终答复。

连日来,记者走访岭南世家、锦绣柠溪等我市多个老旧小区发现,电梯故障频发的现象较为常见。坏了修,修了坏,总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让居民们感到很无奈。

具体分析:
电梯安全有法可依

“经历过被困电梯,确实是很害怕,因为当时是急停,‘哐当’一下停在那,觉得腰也不舒服。” 邓飞娇律师表示,电梯已经成为高层住户每天出行的“必需品”,她也曾经历过“电梯惊魂”,但像诚丰怡园小区业主提到的“两个月坏两百多次”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的确属于故障频发。

“像这种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质量的问题,就是说现在的电梯已经不能保持原有的电梯制造标准的性能。” 邓飞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是首要负责人;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和业主也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王姝表示,国家对于电梯有明确的制造标准,同时,对于电梯的维护保养也有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了电梯需要每半个月要做一次“半月保”,同时还有“季保”“半年保”“全年保”,以保证电梯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那么,万一居民在乘坐故障电梯的时候遭遇意外、造成人身伤害,该由谁来负责?

对此,邓飞娇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8条相关规定,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这些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业主遇到电梯故障问题可以直接找物业公司,如果因为它怠于维修,或其他方面导致的问题,物业公司肯定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王姝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称,电梯出现“坠梯”“困人”等故障时,通常会处于一个“安全保护”的状态。当电梯的某一个零部件出现异常,不能满足电梯正常运行的时候,它会自动进入安全程序,避免伤人。但是,很多人因为恐惧,可能还没等来救援就去强行扒开电梯,最后在要跳出去的时候可能发生意外。

两位嘉宾建议,超出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电梯故障频发,普通的维护保养已经不能确保电梯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居民每天乘坐这些故障频发的电梯总是提心吊胆,同时还要承担不菲的电梯维修费用,就要考虑更换电梯的问题。

成功案例:
“高龄”电梯终换新,业主乐开怀

在珠海,不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层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电梯老龄化严重、维修率过高等问题,开关门不畅、运行中忽然加减速等故障时常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及安全。近几年,面对“高龄”电梯的“久病缠身”,不少老旧小区都把更换电梯事宜提上了日程。

近日,《民生新观察》记者走访了我市两个已经成功换梯的小区,了解他们更换电梯的经验做法。

福康花园始建于1994年,小区内的8部电梯已使用了近30年,“全年无休”加上超期服役,导致磨损比一般电梯严重得多。

为了不让小区内8部电梯继续“带病运行”,两年来,福康花园小区业主、物业和属地社区,专门成立了电梯加装专项小组。在民意征集、资金筹集、申请补贴、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通力合作,还经常到其他小区学习电梯加装经验,自筹200余万元,完成了福康花园自主更新电梯工程。

离福康花园不远,是1992年建成的丰达大厦,这是一幢16层高的高楼,至今已有30年。大厦内设两部电梯,承担着78户业主的日常出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梯零部件自然老化,下坠、困人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也进行过修修补补,但这两部“高龄”电梯仍频繁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了解此情况后,安宁社区居委会快速指导业主成立电梯更换小组,历时一年顺利完成首台电梯更换工作。目前,新电梯已经通过珠海市质检部门验收,正常交付给业主使用。“新电梯启用以后,我们的生命有保障了,大家都非常开心。”大厦居民对此喜形于色。

嘉宾建议:
电梯安全需要多元共治

很多老旧小区的一些业主都希望对“旧病缠身”的电梯进行整体更换,但是顺利完成老旧电梯更换好的小区并不太多,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工作瓶颈。

“首先是要一定比例的业主同意。”邓飞娇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8条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过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便可实施。因此,老旧电梯的换新工作,前期需要有业主牵头发起并争取大部分利益相关的业主同意;政府部门也可以提前介入,给予相关业务指导和帮助、协调。

“关键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和大家意见是否一致的问题。”邓飞娇认为,根据《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相关规定,如果有住宅维修基金的小区,应由物业公司去牵头发起,取得符合规定比例的维修基金所有权人、就是业主同意后,从住宅维修基金中提取款项用于更换新电梯;如果没有住宅维修基金的小区,则应由物业公司牵头发起,取得符合规定比例的业主同意后,由自主自筹资金更换电梯。

两位嘉宾建议,维护住宅小区电梯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共治的格局,除物业公司、维护保养单位、业主各尽其责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建立住宅维修基金,相关监管部门在做好法定检验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居民住宅小区在用电梯的随机抽检,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电梯安全保险责任体系,实现一方投保、多方受益。

文字:郑振华 实习生 陈颖彤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
微信
朋友圈
电梯久修不好,该咋办?《民生新观察》聚焦小区电梯安全话题

随着高层住宅小区越来越多,电梯成为人们每天上下楼必乘的工具,电梯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珠海传媒集团《民生新观察》栏目组收到家住诚丰怡园小区居民的报料称,该小区内电梯故障频发,经常发生困人、坠落等故障,且屡修屡坏。

小区电梯为何故障频发、久修不好?电梯安全问题究竟谁来负责?本期《民生新观察》节目,邀请珠海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科四级调研员王姝和广东精诚粤衡律师事务所律师邓飞娇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

居民困扰:
电梯故障频发,业主“惊魂”

近日,记者对诚丰怡园进行了实地走访,恰好就遇到电梯故障——电梯门不关闭,按关闭键也没反应。

“我们电梯的关闭按键很不灵敏,以前还遇到过电梯突然没电了、从高的楼层突然掉下楼,只能按SOS,(吓得)我不敢坐了。”“我家的小孩就在里面关了一次,现在都不敢让小孩自己坐电梯。”诚丰怡园小区的业主告诉记者,电梯出故障的情况经常出现。

诚丰怡园小区共6栋住宅,755户业主,居民们反映,每一栋楼内的每一部电梯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故障。按键不灵敏、警报无反应都还是小问题,甚至还有过突然坠落、人员被夹、被困的情况。有细心的居民统计过,近两个月小区内22部电梯故障次数高达220余次。

虽然电梯每次出现故障,居民都会向物业公司反映,工作人员也承诺会报修。但却屡坏屡修、屡修屡坏。

对此,诚丰怡园小区一位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小区的电梯已经使用了10多年,确实存在一些故障问题,但目前的故障率已经较之前大幅下降,业主的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另据该小区部分业主称,当地街道办和居委会也曾在5月初承诺将介入协调处理此事,但迟迟没有最终答复。

连日来,记者走访岭南世家、锦绣柠溪等我市多个老旧小区发现,电梯故障频发的现象较为常见。坏了修,修了坏,总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让居民们感到很无奈。

具体分析:
电梯安全有法可依

“经历过被困电梯,确实是很害怕,因为当时是急停,‘哐当’一下停在那,觉得腰也不舒服。” 邓飞娇律师表示,电梯已经成为高层住户每天出行的“必需品”,她也曾经历过“电梯惊魂”,但像诚丰怡园小区业主提到的“两个月坏两百多次”显然是很不正常的,的确属于故障频发。

“像这种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质量的问题,就是说现在的电梯已经不能保持原有的电梯制造标准的性能。” 邓飞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是首要负责人;同时,维修保养单位和业主也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王姝表示,国家对于电梯有明确的制造标准,同时,对于电梯的维护保养也有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明确了电梯需要每半个月要做一次“半月保”,同时还有“季保”“半年保”“全年保”,以保证电梯性能符合相关标准。

那么,万一居民在乘坐故障电梯的时候遭遇意外、造成人身伤害,该由谁来负责?

对此,邓飞娇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38条相关规定,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这些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业主遇到电梯故障问题可以直接找物业公司,如果因为它怠于维修,或其他方面导致的问题,物业公司肯定是需要承担责任的。

王姝则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称,电梯出现“坠梯”“困人”等故障时,通常会处于一个“安全保护”的状态。当电梯的某一个零部件出现异常,不能满足电梯正常运行的时候,它会自动进入安全程序,避免伤人。但是,很多人因为恐惧,可能还没等来救援就去强行扒开电梯,最后在要跳出去的时候可能发生意外。

两位嘉宾建议,超出一定使用年限的老旧电梯故障频发,普通的维护保养已经不能确保电梯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居民每天乘坐这些故障频发的电梯总是提心吊胆,同时还要承担不菲的电梯维修费用,就要考虑更换电梯的问题。

成功案例:
“高龄”电梯终换新,业主乐开怀

在珠海,不少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层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电梯老龄化严重、维修率过高等问题,开关门不畅、运行中忽然加减速等故障时常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及安全。近几年,面对“高龄”电梯的“久病缠身”,不少老旧小区都把更换电梯事宜提上了日程。

近日,《民生新观察》记者走访了我市两个已经成功换梯的小区,了解他们更换电梯的经验做法。

福康花园始建于1994年,小区内的8部电梯已使用了近30年,“全年无休”加上超期服役,导致磨损比一般电梯严重得多。

为了不让小区内8部电梯继续“带病运行”,两年来,福康花园小区业主、物业和属地社区,专门成立了电梯加装专项小组。在民意征集、资金筹集、申请补贴、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通力合作,还经常到其他小区学习电梯加装经验,自筹200余万元,完成了福康花园自主更新电梯工程。

离福康花园不远,是1992年建成的丰达大厦,这是一幢16层高的高楼,至今已有30年。大厦内设两部电梯,承担着78户业主的日常出行。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梯零部件自然老化,下坠、困人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也进行过修修补补,但这两部“高龄”电梯仍频繁出现故障,严重影响居民出行。

了解此情况后,安宁社区居委会快速指导业主成立电梯更换小组,历时一年顺利完成首台电梯更换工作。目前,新电梯已经通过珠海市质检部门验收,正常交付给业主使用。“新电梯启用以后,我们的生命有保障了,大家都非常开心。”大厦居民对此喜形于色。

嘉宾建议:
电梯安全需要多元共治

很多老旧小区的一些业主都希望对“旧病缠身”的电梯进行整体更换,但是顺利完成老旧电梯更换好的小区并不太多,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工作瓶颈。

“首先是要一定比例的业主同意。”邓飞娇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278条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过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便可实施。因此,老旧电梯的换新工作,前期需要有业主牵头发起并争取大部分利益相关的业主同意;政府部门也可以提前介入,给予相关业务指导和帮助、协调。

“关键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和大家意见是否一致的问题。”邓飞娇认为,根据《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相关规定,如果有住宅维修基金的小区,应由物业公司去牵头发起,取得符合规定比例的维修基金所有权人、就是业主同意后,从住宅维修基金中提取款项用于更换新电梯;如果没有住宅维修基金的小区,则应由物业公司牵头发起,取得符合规定比例的业主同意后,由自主自筹资金更换电梯。

两位嘉宾建议,维护住宅小区电梯安全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共治的格局,除物业公司、维护保养单位、业主各尽其责外,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建立住宅维修基金,相关监管部门在做好法定检验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居民住宅小区在用电梯的随机抽检,确保电梯安全运行。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电梯安全保险责任体系,实现一方投保、多方受益。

文字:郑振华 实习生 陈颖彤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