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晓鹏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斗门黄杨英才计划”引进的“千里马”。他是一名澳门人,却扎根珠海基层,为乡村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2016年到至今,他带领团队在斗门区200多个社区、村庄、学校开展绘画、书法、手工、陶艺、剪纸、木工、竹编、扎染、雕刻等艺术公益活动2500多场,他为青少年、妇女、弱势群体等提供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覆盖各类人群37000多人次,以“用心陪伴·勇于尝试·乐于丰收·共创家园”为理念,助力斗门区社会和谐发展。
本硕期间,袁晓鹏经常参加各类义工和支教活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他更是一心扑在教育、公益和扶贫事业上。
2016年以来,袁晓鹏深入珠海市斗门区莲洲、白蕉等乡镇免费给村里的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并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喜爱和信赖。2018年夏,白蕉镇赖家村的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牵着自己的孙子来到袁晓鹏面前说:“袁老师,感谢您的到来,我孙子很喜欢画画,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学习画画了,我就把他交给你了,谢谢你。”在做公益的道路上,有太多类似的托付和期望,也正是这一份份厚重的信任,让袁晓鹏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在袁晓鹏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别人,同时也能照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无比的幸福与快乐。近年来,珠海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兴建了不少文化设施和场所,但基层文化艺术力量和氛围仍然相对薄弱,迫切需要更多像袁晓鹏这样的文化艺术人才深入乡村去奉献和耕耘。为此,袁晓鹏还专门成立了珠海市斗门区八斗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召集了众多有识之士一起为乡村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五彩斑斓的色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袁晓鹏深深地被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想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一线加油鼓劲。于是,他发挥自己所长,带领孩子们拿起画笔,用绘画的方式把一个个平凡者“逆行”的身影记录下来。一幅幅画作里,除了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恩和敬佩,也表达了对所有人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与此同时,袁晓鹏还组织举办了十场网络艺术公益活动,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学习和了解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他说:“希望通过绘画作品继续传递更多正能量。”

孩子们向防疫工作人员赠送自己绘画的作品
袁晓鹏经常带领团队到偏远村落走访。2021年冬天,珠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在走访中,袁晓鹏发现有些独居的老人缺衣少棉被,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看着让人非常心疼。袁晓鹏深受触动,并意识到村里的老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关怀。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唯有真实的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证明。走访结束后,袁晓鹏立即捐赠了40床棉被,并发起了爱心倡议书,为有需要的老人们筹集更多资助。短短3天时间,团队就收到了100多床爱心人士捐赠的棉被。袁晓鹏立即带领团队将满载爱心的棉被送到困难老人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袁晓鹏说:“老人们盖上新棉被说特别暖和的时候,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是值得的。”

左右滑动更多
袁晓鹏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
在这做公益的六年时间里,袁晓鹏最深的感触是,公益是一种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社会人士被袁晓鹏的事迹感动并加入到他的团队中,从一个人“单枪匹马”变成一群人“所向披靡”。袁晓鹏的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视窗、搜狐网、珠江晚报、珠海文明网、珠海宣传网、珠海市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官方媒体和平台累积报道了500余次。
袁晓鹏获师生点赞
他本人及其团队在斗门区“文化繁星点亮计划”中因公益成效突出,被评为“文化之星”。团队公益项目先后在2020-2021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2021年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比赛中获评优秀项目。

袁晓鹏及其团队获得的荣誉证书
来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袁晓鹏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教师,也是“斗门黄杨英才计划”引进的“千里马”。他是一名澳门人,却扎根珠海基层,为乡村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2016年到至今,他带领团队在斗门区200多个社区、村庄、学校开展绘画、书法、手工、陶艺、剪纸、木工、竹编、扎染、雕刻等艺术公益活动2500多场,他为青少年、妇女、弱势群体等提供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活动覆盖各类人群37000多人次,以“用心陪伴·勇于尝试·乐于丰收·共创家园”为理念,助力斗门区社会和谐发展。
本硕期间,袁晓鹏经常参加各类义工和支教活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他更是一心扑在教育、公益和扶贫事业上。
2016年以来,袁晓鹏深入珠海市斗门区莲洲、白蕉等乡镇免费给村里的青少年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并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喜爱和信赖。2018年夏,白蕉镇赖家村的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牵着自己的孙子来到袁晓鹏面前说:“袁老师,感谢您的到来,我孙子很喜欢画画,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学习画画了,我就把他交给你了,谢谢你。”在做公益的道路上,有太多类似的托付和期望,也正是这一份份厚重的信任,让袁晓鹏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信念和决心。
在袁晓鹏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别人,同时也能照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将获得无比的幸福与快乐。近年来,珠海不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兴建了不少文化设施和场所,但基层文化艺术力量和氛围仍然相对薄弱,迫切需要更多像袁晓鹏这样的文化艺术人才深入乡村去奉献和耕耘。为此,袁晓鹏还专门成立了珠海市斗门区八斗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召集了众多有识之士一起为乡村文化事业“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让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五彩斑斓的色彩。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袁晓鹏深深地被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想以自己的方式为抗疫一线加油鼓劲。于是,他发挥自己所长,带领孩子们拿起画笔,用绘画的方式把一个个平凡者“逆行”的身影记录下来。一幅幅画作里,除了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恩和敬佩,也表达了对所有人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与此同时,袁晓鹏还组织举办了十场网络艺术公益活动,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学习和了解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他说:“希望通过绘画作品继续传递更多正能量。”

孩子们向防疫工作人员赠送自己绘画的作品
袁晓鹏经常带领团队到偏远村落走访。2021年冬天,珠海出现持续性低温天气,在走访中,袁晓鹏发现有些独居的老人缺衣少棉被,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看着让人非常心疼。袁晓鹏深受触动,并意识到村里的老人们也需要更多的关怀。
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唯有真实的行动才是最有力的证明。走访结束后,袁晓鹏立即捐赠了40床棉被,并发起了爱心倡议书,为有需要的老人们筹集更多资助。短短3天时间,团队就收到了100多床爱心人士捐赠的棉被。袁晓鹏立即带领团队将满载爱心的棉被送到困难老人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亲”。袁晓鹏说:“老人们盖上新棉被说特别暖和的时候,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是值得的。”

左右滑动更多
袁晓鹏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
在这做公益的六年时间里,袁晓鹏最深的感触是,公益是一种力量。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社会人士被袁晓鹏的事迹感动并加入到他的团队中,从一个人“单枪匹马”变成一群人“所向披靡”。袁晓鹏的事迹先后被学习强国、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视窗、搜狐网、珠江晚报、珠海文明网、珠海宣传网、珠海市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官方媒体和平台累积报道了500余次。
袁晓鹏获师生点赞
他本人及其团队在斗门区“文化繁星点亮计划”中因公益成效突出,被评为“文化之星”。团队公益项目先后在2020-2021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2021年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比赛中获评优秀项目。

袁晓鹏及其团队获得的荣誉证书
来源: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