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动作频频:
7月25日,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厂房封顶,该项目是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的龙头企业项目,投产后将为产业园建设注入新动能;
27日,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出炉,将全力建设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两大产业中心、构建四大产业平台,打造“四大平台、四轮驱动”的预制菜产业引擎;
28日,斗门区出台《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将“真金白银”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让斗门预制菜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持;
同样是在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举行,预制菜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同步启动建设,标志着斗门5.0产业新空间集体开工。
利好消息不断,峥嵘之姿初显。眼下,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正以冲刺之姿起步,瞄准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目标,奋力打造成为全球海鲈预制菜生产加工交易基地、“一带一路”葡语系国家预制菜研发供应基地、港澳标准精品预制菜研发生产基地、珠江西岸食品原材料双线集配基地,汇聚起斗门发展的强大势能。

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启动建设
28日上午,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斗门富山工业园举行。现场,斗门区19个产业项目签署框架协议,总投资约350亿元。其中,11个项目拟进驻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其中就包括广东恒兴集团、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内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
其中,恒兴集团有意向在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建设食品预制菜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加工车间、自动化冷库、检测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生产精深加工预制菜产品;国联水产意向在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建设水产预制菜项目,建设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控制中心、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立体冷库、检测中心等功能一体化智能生产车间。
恒兴集团是广东水产预制菜的领军企业,前不久,恒兴才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会长单位,由其参与制定的《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逐步成为引领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依靠多年来在渔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恒兴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经营方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预制菜全产业链模式。
日前,国联水产发起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正式获批。国联水产作为一家专注于水产行业超过20年的龙头企业,在水产预制菜的采购、品控、渠道与研发四大核心领域,实现了从原料加工向食品研制的创新升级。国联水产深度研究并推行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布局全球海产资源,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加大综合水产品类精深加工研发投入,实现水产品从厨房食材到预制菜品工业化量产的转变,将为预制菜产业园打造餐饮企业和家庭的“中央厨房”。
预制菜龙头企业落子斗门,成为斗门区挖掘区位及产业优势,抢抓预制菜产业万亿级风口,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的生动写照。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投入超74亿元,构建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及产业服务中心等“五区联动”发展格局,2030年全区预制菜产业年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斗门模式”,力争建设可推广可借鉴的预制菜产业园斗门样板。
毫无疑问,斗门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一方面具备天然的区域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斗门区位于珠海西部,河网交错,是典型的河口型渔业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斗门区作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早在2017年就在新港片区谋划打造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以白蕉海鲈这条闻名遐迩的“鱼”为主导,充分发挥斗门作为“中国海鲈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眼下的预制菜已经火到出圈,被认为是“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端连着消费变革”,其最大特点在于串联起一二三产整个产业链。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预制菜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掀起预制菜发展热潮,广东保持领先发展态势,在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率先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6月2日,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产业园,成为斗门构建百亿级水产品“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重要平台。
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链条产业引擎
27日上午,斗门生态农业园召开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研讨会。会上,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正式发布,将全力建设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两大产业中心、构建四大产业平台,覆盖预制菜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规划编制单位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朋介绍,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50亩,分三期建设。
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70亩,总投资近20亿元,目前已建成水产品深加工厂房30万平方米,近21万吨冷库容量,已有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等10家预制菜企业落户,拥有预制菜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两大功能。
二期项目,今年起启动二期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计划总投资超41亿元,其中既包括政府打造的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也有连片的土地资源满足龙头企业建厂需求;同时,启动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构建起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的“一园五区”布局。
三期项目,斗门区将打造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为预制菜产业园提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大宗贸易及集中物流服务,并启动产业流通中心建设,打造以白蕉海鲈为主、其他水产品、海产品及农副产品为辅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
按照规划,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将全力建设“原材料基地+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金融中心+双线物流集配中心”两大产业中心、构建“预制菜生产与研发平台+预制菜产业服务平台+海产预制菜文化体验平台+斗门区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平台”四大产业平台,聚焦预制菜国内外优质特色原材料、深加工与数字研发、产业链金融服务、国内冷链物流等方面,打造“四大平台、四轮驱动”的预制菜产业引擎。
概念规划显示,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未来将探索在园区内建设珠海保税区的食品板块保税片区,把全球优质农产品,如三文鱼、金枪鱼、澳洲龙虾等统一进口至食品保税片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打造预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

出台15条措施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28日,斗门区正式出台《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继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出炉后再度释放利好消息,将给予经营主体真金白银的扶持。
《措施》主要针对斗门区辖区内设立,从事预制菜生产、加工、研发的市场主体。15条措施涵盖创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预制菜产业通用厂房、组建预制菜行业协会、壮大预制菜经营企业、搭建预制菜科研平台、建立预制菜销售网络、加强预制菜宣传推广、引进预制菜重点项目等方面。
《措施》明确,斗门区将依托斗门生态农业园,按照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的“一园五区”布局,规划建设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灯塔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预制菜产业通用厂房建设方面,斗门区将按照全市5.0产业新空间的总体部署,由政府划拨土地、财政出资、国企代建,结合预制菜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和需求,新建不少于2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作为预制菜企业集聚发展新空间。
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斗门区将组织“菜篮子”基地、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餐饮企业、电商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斗门区预制菜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行业标准、行业守则,组织预制菜产品宣传推广,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在壮大预制菜经营企业方面,斗门区将建立预制菜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实施专项培育。《措施》明确,预制菜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被评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预制菜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菜篮子”基地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次性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加工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
针对预制菜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提出,将预制菜研发列入斗门区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鼓励预制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餐饮协会联合研发,通过科研项目资金扶持搭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单个项目最高扶持30万元。支持围绕海鲈、鳗鱼、对虾、青蟹、大米、禽蛋等优势农业产业研发和推出一批本地特色预制菜爆款产品。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旨在贯彻落实市委“产业第一”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本周,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动作频频:
7月25日,集元水产品产业链共享平台项目厂房封顶,该项目是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的龙头企业项目,投产后将为产业园建设注入新动能;
27日,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出炉,将全力建设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两大产业中心、构建四大产业平台,打造“四大平台、四轮驱动”的预制菜产业引擎;
28日,斗门区出台《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将“真金白银”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让斗门预制菜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支持;
同样是在28日,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举行,预制菜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同步启动建设,标志着斗门5.0产业新空间集体开工。
利好消息不断,峥嵘之姿初显。眼下,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正以冲刺之姿起步,瞄准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目标,奋力打造成为全球海鲈预制菜生产加工交易基地、“一带一路”葡语系国家预制菜研发供应基地、港澳标准精品预制菜研发生产基地、珠江西岸食品原材料双线集配基地,汇聚起斗门发展的强大势能。

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启动建设
28日上午,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签约)仪式暨富山工业城奠基仪式在斗门富山工业园举行。现场,斗门区19个产业项目签署框架协议,总投资约350亿元。其中,11个项目拟进驻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其中就包括广东恒兴集团、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内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
其中,恒兴集团有意向在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建设食品预制菜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加工车间、自动化冷库、检测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生产精深加工预制菜产品;国联水产意向在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建设水产预制菜项目,建设集智能自动化生产线、生产控制中心、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立体冷库、检测中心等功能一体化智能生产车间。
恒兴集团是广东水产预制菜的领军企业,前不久,恒兴才当选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会长单位,由其参与制定的《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技术规范》《预制菜品质分级及评价》团体标准已正式发布,逐步成为引领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依靠多年来在渔业、食品加工业等领域的深厚积累,恒兴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标准+服务”的经营方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预制菜全产业链模式。
日前,国联水产发起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正式获批。国联水产作为一家专注于水产行业超过20年的龙头企业,在水产预制菜的采购、品控、渠道与研发四大核心领域,实现了从原料加工向食品研制的创新升级。国联水产深度研究并推行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的养殖模式,布局全球海产资源,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加大综合水产品类精深加工研发投入,实现水产品从厨房食材到预制菜品工业化量产的转变,将为预制菜产业园打造餐饮企业和家庭的“中央厨房”。
预制菜龙头企业落子斗门,成为斗门区挖掘区位及产业优势,抢抓预制菜产业万亿级风口,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的生动写照。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投入超74亿元,构建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及产业服务中心等“五区联动”发展格局,2030年全区预制菜产业年生产总值将突破300亿元,并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斗门模式”,力争建设可推广可借鉴的预制菜产业园斗门样板。
毫无疑问,斗门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一方面具备天然的区域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斗门区位于珠海西部,河网交错,是典型的河口型渔业区,拥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另一方面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斗门区作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早在2017年就在新港片区谋划打造白蕉现代冷链物流园,以白蕉海鲈这条闻名遐迩的“鱼”为主导,充分发挥斗门作为“中国海鲈之乡”的优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
眼下的预制菜已经火到出圈,被认为是“一端连着乡村振兴,一端连着消费变革”,其最大特点在于串联起一二三产整个产业链。近年来,广东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预制菜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全国掀起预制菜发展热潮,广东保持领先发展态势,在2021中国预制菜产业指数省份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今年3月,广东省政府率先印发《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推动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6月2日,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布《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产业园,成为斗门构建百亿级水产品“标准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重要平台。
全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链条产业引擎
27日上午,斗门生态农业园召开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研讨会。会上,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正式发布,将全力建设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两大产业中心、构建四大产业平台,覆盖预制菜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据规划编制单位中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爱朋介绍,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50亩,分三期建设。
一期项目,占地面积约270亩,总投资近20亿元,目前已建成水产品深加工厂房30万平方米,近21万吨冷库容量,已有强竞供应链、诚丰优品产业园等10家预制菜企业落户,拥有预制菜加工区、冷链物流区两大功能。
二期项目,今年起启动二期项目标准化厂房建设,计划总投资超41亿元,其中既包括政府打造的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也有连片的土地资源满足龙头企业建厂需求;同时,启动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构建起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的“一园五区”布局。
三期项目,斗门区将打造冷链物流产业集群,为预制菜产业园提供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大宗贸易及集中物流服务,并启动产业流通中心建设,打造以白蕉海鲈为主、其他水产品、海产品及农副产品为辅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
按照规划,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将全力建设“原材料基地+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两大产业基地、打造“产业金融中心+双线物流集配中心”两大产业中心、构建“预制菜生产与研发平台+预制菜产业服务平台+海产预制菜文化体验平台+斗门区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平台”四大产业平台,聚焦预制菜国内外优质特色原材料、深加工与数字研发、产业链金融服务、国内冷链物流等方面,打造“四大平台、四轮驱动”的预制菜产业引擎。
概念规划显示,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未来将探索在园区内建设珠海保税区的食品板块保税片区,把全球优质农产品,如三文鱼、金枪鱼、澳洲龙虾等统一进口至食品保税片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打造预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

出台15条措施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28日,斗门区正式出台《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继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出炉后再度释放利好消息,将给予经营主体真金白银的扶持。
《措施》主要针对斗门区辖区内设立,从事预制菜生产、加工、研发的市场主体。15条措施涵盖创建预制菜产业园、建设预制菜产业通用厂房、组建预制菜行业协会、壮大预制菜经营企业、搭建预制菜科研平台、建立预制菜销售网络、加强预制菜宣传推广、引进预制菜重点项目等方面。
《措施》明确,斗门区将依托斗门生态农业园,按照预制菜研发区、生产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金融服务区的“一园五区”布局,规划建设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灯塔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预制菜产业通用厂房建设方面,斗门区将按照全市5.0产业新空间的总体部署,由政府划拨土地、财政出资、国企代建,结合预制菜企业自身行业特点和需求,新建不少于25万平方米通用厂房,作为预制菜企业集聚发展新空间。
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斗门区将组织“菜篮子”基地、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餐饮企业、电商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斗门区预制菜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统一制定行业标准、行业守则,组织预制菜产品宣传推广,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在壮大预制菜经营企业方面,斗门区将建立预制菜重点培育企业名录,实施专项培育。《措施》明确,预制菜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被评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预制菜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菜篮子”基地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一次性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加工企业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
针对预制菜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提出,将预制菜研发列入斗门区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鼓励预制菜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餐饮协会联合研发,通过科研项目资金扶持搭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单个项目最高扶持30万元。支持围绕海鲈、鳗鱼、对虾、青蟹、大米、禽蛋等优势农业产业研发和推出一批本地特色预制菜爆款产品。
斗门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措施》旨在贯彻落实市委“产业第一”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斗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