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2年7月,“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最近一期的《民生新观察》,就邀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小学校长等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详见《珠江晚报》9月19日03版)

“双减”一年了,家长们发现身边的教育生态确实有所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们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有明显减轻,课余时间相对增多,有时间去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之前需要家长检查、批改的作业没有了,“430”课后服务的开展,也让双职工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幸福感蹭蹭蹭地往上涨!
但是,“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并不代表学校及家长的责任减轻了,更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肆意躺平,糊弄了事。别的不说,中考、高考的检验就在那里,难度不会因为“双减”的持续推进而有丝毫降低。孩子未来的道路要怎么走,又往往取决于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是否扎实,这就对学校及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双减”之下,要如何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有所成?
保障孩子们学有所成,首先要明确“双减”的真正目的。“双减”减少的是题山题海,要杜绝机械式刷题、重复式做题,减少那些事倍功半的老旧学习套路,倡导开发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去促进孩子们成长。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目标、作业布置、成效督导等多方面,要有打破框架的新想法和创新实践,要对标教改新标准,及时有效地调整现有教育措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以作业的少而精,既推动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又能提质增效。
“双减”确实要做减法,但这个“减”是建立在学习效率有提升、学习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绝不等于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于家长而言,不用检查、批改孩子作业等措施,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用关心孩子的学习了——“双减”只不过是让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督导,由被动转为了主动。以前,学校要求家长,无论如何都要抽空检查孩子的作业,看似转嫁了一定的责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帮助家长直接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现在“双减”了,学校那些所谓的“责任转嫁”措施都明令禁止了,家长要依靠什么来鞭策自己主动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进步呢?有针对性地加强陪伴是一方面的,适应时代变化,根据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适时调整、改变自身的教育和成才理念,并不断尝试与孩子互补的学习交流与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再怎样忙碌的双职工家庭,工作再怎么劳累,孩子的教育与引导,家长总归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
“双减”一年了,有经验也有教训,但不管怎样,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进步,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这是不变的初衷。我们必须保持这种初心,克服迷茫与失措,勇挑重担、敢于担责,为孩子们探索出一条前景可期的学习之路。

截至2022年7月,“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周年。一年来,学校的教学方式、家长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最近一期的《民生新观察》,就邀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及小学校长等走进演播室,共同探讨相关话题。(详见《珠江晚报》9月19日03版)

“双减”一年了,家长们发现身边的教育生态确实有所改变,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们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有明显减轻,课余时间相对增多,有时间去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了;之前需要家长检查、批改的作业没有了,“430”课后服务的开展,也让双职工家庭没有了后顾之忧,幸福感蹭蹭蹭地往上涨!
但是,“双减”工作成效显著,并不代表学校及家长的责任减轻了,更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肆意躺平,糊弄了事。别的不说,中考、高考的检验就在那里,难度不会因为“双减”的持续推进而有丝毫降低。孩子未来的道路要怎么走,又往往取决于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是否扎实,这就对学校及家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双减”之下,要如何确保孩子们健康成长,学有所成?
保障孩子们学有所成,首先要明确“双减”的真正目的。“双减”减少的是题山题海,要杜绝机械式刷题、重复式做题,减少那些事倍功半的老旧学习套路,倡导开发更多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去促进孩子们成长。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学目标、作业布置、成效督导等多方面,要有打破框架的新想法和创新实践,要对标教改新标准,及时有效地调整现有教育措施;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提升作业的设计质量,以作业的少而精,既推动降低学生学业负担,又能提质增效。
“双减”确实要做减法,但这个“减”是建立在学习效率有提升、学习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绝不等于放任自流。特别是对于家长而言,不用检查、批改孩子作业等措施,并不代表我们就不用关心孩子的学习了——“双减”只不过是让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督导,由被动转为了主动。以前,学校要求家长,无论如何都要抽空检查孩子的作业,看似转嫁了一定的责任,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帮助家长直接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现在“双减”了,学校那些所谓的“责任转嫁”措施都明令禁止了,家长要依靠什么来鞭策自己主动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进步呢?有针对性地加强陪伴是一方面的,适应时代变化,根据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适时调整、改变自身的教育和成才理念,并不断尝试与孩子互补的学习交流与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再怎样忙碌的双职工家庭,工作再怎么劳累,孩子的教育与引导,家长总归是责无旁贷的第一责任人!
“双减”一年了,有经验也有教训,但不管怎样,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进步,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这是不变的初衷。我们必须保持这种初心,克服迷茫与失措,勇挑重担、敢于担责,为孩子们探索出一条前景可期的学习之路。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