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是有生命的,它能载着人们的心意跨越国界种族的限制,随着香气传情,暖暖流入心底。味道能唤起人们脑海里的温暖回忆,它可以是儿时母亲的家乡菜,也可能是与挚爱共进晚餐的温馨时光,它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感动。
如今享誉全球的“李锦记”调料的味道,或许已为千家万户所熟悉,而其原创于珠海南水的史实却鲜为人知。

李锦裳(1862-1929年)祖籍新会,因不堪村中富家子弟欺压,于清末的1887年从新会县七堡涌沥村辗转逃到南水,在南水村落脚。其与母亲相依为命,先在南水村口(今李兆南纪念学校)开了一间小小的茶寮卖包点、供茶水谋生,后见南水盛产鲜蚝,便在茶寮里兼煮蚝汤出售。一次因太忙顾不上看炉火,蚝汤煮成糊汁。遗憾之际,一股浓香鲜味扑鼻而来,李锦裳随即取了一点放到嘴里品尝,顿觉美味非常,无意间,一种被称之为“蚝油”的调味品诞生了。李锦裳不断改进方法,使蚝油制作更加美味。1888年,李锦裳便开了一间蚝油庄加工出售蚝油,请人给店铺制作了一个“李锦记”的招牌。当时的李锦裳怎么也想不到,“李锦记”竟会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上响当当的品牌。李锦裳勤快聪明,小小的蚝油店越做越红火,江门、石岐、广州、澳门的客商都纷纷来南水采购蚝油。事业有成的李锦裳在南水娶妻成家,安居乐业,先后生下李兆南等两男两女。

1902年,南水街一场大火殃及蚝油店,蚝油店被烧得精光。李锦裳忍痛携一家大小赴澳门谋生,仍然打出“李锦记”招牌经营蚝油兼日用杂货,又生下儿子李兆登。李锦裳在澳门经营的“李锦记蚝油”一直采用南水的蚝汤和鲜蚝。蚝汤由其堂兄弟李万添、李惠灿代理收购,用埕装好,李锦裳几天从澳门乘渡轮回南水一次,付款取料,20多年如一日。
自1888年开始,“李锦记”历经100多年的风雨,至20世纪末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济实体、跨国公司,把香港作为他们的总部进一步发展壮大,其系列产品扩展到100多种,逐渐销售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
李氏发达后,关心家乡建设。1989年,李锦记集团的总裁李文达遵照祖父李锦裳、父亲李兆南“要关心家乡南水”的遗嘱,到珠海寻根,在南水着手筹建李兆南纪念学校。此后,他多次回到家乡,先后捐款近200万港元,逐步完善李兆南纪念学校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科学馆和各种教学设施。1999年,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李文达“珠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并由珠海市人民政府颁予荣誉证书、证章。


现在,在南水镇李兆南纪念小学(原李兆南纪念学校)还保留着李兆南铜像,以及李兆南纪念学校科学馆落成碑志。


“李锦记”不仅是南水的美食品牌,更是在百姓生活中沉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李兆南纪念小学秉承李锦记“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化,饮水思源,传承南水蚝文化,开发了特色“蚝源文化”特色课程,培养出一批批善于感恩,传承本土文化的小学子。

味道是有生命的,它能载着人们的心意跨越国界种族的限制,随着香气传情,暖暖流入心底。味道能唤起人们脑海里的温暖回忆,它可以是儿时母亲的家乡菜,也可能是与挚爱共进晚餐的温馨时光,它是人们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感动。
如今享誉全球的“李锦记”调料的味道,或许已为千家万户所熟悉,而其原创于珠海南水的史实却鲜为人知。

李锦裳(1862-1929年)祖籍新会,因不堪村中富家子弟欺压,于清末的1887年从新会县七堡涌沥村辗转逃到南水,在南水村落脚。其与母亲相依为命,先在南水村口(今李兆南纪念学校)开了一间小小的茶寮卖包点、供茶水谋生,后见南水盛产鲜蚝,便在茶寮里兼煮蚝汤出售。一次因太忙顾不上看炉火,蚝汤煮成糊汁。遗憾之际,一股浓香鲜味扑鼻而来,李锦裳随即取了一点放到嘴里品尝,顿觉美味非常,无意间,一种被称之为“蚝油”的调味品诞生了。李锦裳不断改进方法,使蚝油制作更加美味。1888年,李锦裳便开了一间蚝油庄加工出售蚝油,请人给店铺制作了一个“李锦记”的招牌。当时的李锦裳怎么也想不到,“李锦记”竟会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上响当当的品牌。李锦裳勤快聪明,小小的蚝油店越做越红火,江门、石岐、广州、澳门的客商都纷纷来南水采购蚝油。事业有成的李锦裳在南水娶妻成家,安居乐业,先后生下李兆南等两男两女。

1902年,南水街一场大火殃及蚝油店,蚝油店被烧得精光。李锦裳忍痛携一家大小赴澳门谋生,仍然打出“李锦记”招牌经营蚝油兼日用杂货,又生下儿子李兆登。李锦裳在澳门经营的“李锦记蚝油”一直采用南水的蚝汤和鲜蚝。蚝汤由其堂兄弟李万添、李惠灿代理收购,用埕装好,李锦裳几天从澳门乘渡轮回南水一次,付款取料,20多年如一日。
自1888年开始,“李锦记”历经100多年的风雨,至20世纪末发展成为多元化的经济实体、跨国公司,把香港作为他们的总部进一步发展壮大,其系列产品扩展到100多种,逐渐销售到全世界40多个国家。
李氏发达后,关心家乡建设。1989年,李锦记集团的总裁李文达遵照祖父李锦裳、父亲李兆南“要关心家乡南水”的遗嘱,到珠海寻根,在南水着手筹建李兆南纪念学校。此后,他多次回到家乡,先后捐款近200万港元,逐步完善李兆南纪念学校的教学大楼、办公大楼、学生宿舍、科学馆和各种教学设施。1999年,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李文达“珠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并由珠海市人民政府颁予荣誉证书、证章。


现在,在南水镇李兆南纪念小学(原李兆南纪念学校)还保留着李兆南铜像,以及李兆南纪念学校科学馆落成碑志。


“李锦记”不仅是南水的美食品牌,更是在百姓生活中沉淀了丰厚的人文文化。李兆南纪念小学秉承李锦记“思利及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化,饮水思源,传承南水蚝文化,开发了特色“蚝源文化”特色课程,培养出一批批善于感恩,传承本土文化的小学子。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