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随意“开荒”!大镜山水库管理范围内违法菜园被清除

近日,有关部门发现大镜山水库左侧防汛公路范围存在人为开垦耕作的违法现象,市水库管理中心管护人员加强水库运行管理措施保障力度,对该处地块依法进行了清理恢复。

违规菜园子已被整治清理。

违法垦植作物侵入水库管理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大镜山水库溢洪道左右两侧50米内属大镜山水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未经允许不可开发使用或破坏土质结构。市水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先前发现“香山云道”大镜山水库段的施工现场有一处疑似乱开垦种菜的土垄,属人为擅自垦植,对水库水利管理安全构成威胁。

发现这一情况,市水库管理中心运管部工作人员随后每日都对该区域进行巡查,以便查实相关人员,但再未发现有人在该疑似种植地进行耕作。近日,中心运管部组织开展安全大巡查,发现该土垄的表面已被播撒种子并种植了少量番薯,违法垦植作物已经侵入到水库管理范围。

大镜山水库管护人员立即拍照登记、上报现场情况,对该处土地进行清理恢复,清除全部违法作物,并制作警示标牌,提醒不得在水库及溢洪道管控范围内进行违法行为;同时,还联系“香山云道”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水利工程设施保护区范围。市水库管理中心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对上述区域的巡查力度,依法依规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该违规开垦种菜区域进行监控,确保大镜山水库安全运行。

违法垦植或处五万元罚款

《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设施,五十至一百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二百至三百米为管理范围;中型水库设施,三十至五十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一百至二百米为管理范围。

条例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水域。国家建设需要征用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兴建影响水利工程安全与正常运行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围库造地,爆破、打井、采石、取土、挖矿、葬坟,倾倒土、石、矿渣、垃圾等废弃物;禁止在水库水域内炸鱼、毒鱼、电鱼和排放污染物,在堤坝、渠道上垦植、铲草、破坏或砍伐防护林;以及禁止其他有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行为。违反条例在堤坝、渠道上垦植的,依据条例应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对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文字:苏振华 通讯员秦力 图片:苏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微信
朋友圈
请勿随意“开荒”!大镜山水库管理范围内违法菜园被清除
珠江晚报 2022-10-12 12:51

近日,有关部门发现大镜山水库左侧防汛公路范围存在人为开垦耕作的违法现象,市水库管理中心管护人员加强水库运行管理措施保障力度,对该处地块依法进行了清理恢复。

违规菜园子已被整治清理。

违法垦植作物侵入水库管理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大镜山水库溢洪道左右两侧50米内属大镜山水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未经允许不可开发使用或破坏土质结构。市水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先前发现“香山云道”大镜山水库段的施工现场有一处疑似乱开垦种菜的土垄,属人为擅自垦植,对水库水利管理安全构成威胁。

发现这一情况,市水库管理中心运管部工作人员随后每日都对该区域进行巡查,以便查实相关人员,但再未发现有人在该疑似种植地进行耕作。近日,中心运管部组织开展安全大巡查,发现该土垄的表面已被播撒种子并种植了少量番薯,违法垦植作物已经侵入到水库管理范围。

大镜山水库管护人员立即拍照登记、上报现场情况,对该处土地进行清理恢复,清除全部违法作物,并制作警示标牌,提醒不得在水库及溢洪道管控范围内进行违法行为;同时,还联系“香山云道”建设项目相关负责人,要求其加强外来人员管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水利工程设施保护区范围。市水库管理中心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对上述区域的巡查力度,依法依规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该违规开垦种菜区域进行监控,确保大镜山水库安全运行。

违法垦植或处五万元罚款

《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规定,大型及重要中型水库设施,五十至一百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二百至三百米为管理范围;中型水库设施,三十至五十米,主、副坝下游坝脚线外一百至二百米为管理范围。

条例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和水域。国家建设需要征用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应当征得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禁止兴建影响水利工程安全与正常运行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禁止围库造地,爆破、打井、采石、取土、挖矿、葬坟,倾倒土、石、矿渣、垃圾等废弃物;禁止在水库水域内炸鱼、毒鱼、电鱼和排放污染物,在堤坝、渠道上垦植、铲草、破坏或砍伐防护林;以及禁止其他有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行为。违反条例在堤坝、渠道上垦植的,依据条例应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对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可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文字:苏振华 通讯员秦力 图片:苏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