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缘
不再流连于梦境
我来到氹仔
将白天与黑夜叠加
才瞧出她的素妆
我一次次在凌晨呼唤
那汹涌的波涛
未裸露在海面上
文雅的氹仔
如秋后的画布
所有空间被那光和亮占领
台风季节已过
我把心情放飞
在那远离沼泽和荒野的上空
我看到那一种绿
正从枝头一直延伸到海面
直至珠海十字门
那悠悠的水道
在清澈歌声中狂奔
氹仔的绿和清
滤去我心灵的尘埃
金秋的喜悦
沉浸于深沉的浓浓夜色
笔直的高楼
吸吮了酣甜的露水
如同利剑
刺向七彩的夜空
■董国宾
一夜北风吹走了秋影
草木褪去秋装
晨光镀上一层薄薄的霜
一个新的面庞走来了
等不得秋叶尽落
也等不得秋山秋水吟唱完秋歌
秋月就拧干庄稼血液中的绿
赶着一架立冬的马车
疾驰在季节的车道上
颗粒归仓 秋收冬藏
冬的一番天地里
仍有生命的律动
那是隐约着的青春消息
麦苗的嫩尖儿滚动绿意
娇娇小小的枇杷花
也在立冬的门槛
送上一份自己的香语
吃过立冬饺子
夕阳早早地向西山坠去
村落也早早拉起傍晚的帘幕
红泥小火炉旁
仍是不息的欢歌
更有一盏盏酒杯
碰撞着冬的凛冽
岁月静好 冬日有约
不去想无奈的离别
那纷纷扬扬的雪花
是醒亮的月光
呼啸的北风和冰凌
是人生豪迈的年华
横琴码头人行天桥。 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 绘
■王玲琴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横琴是充满诗意的,只要你肯稍微多留意一些地方,就会惊讶于这随处可见的“诗琴花意”。
春天,当环岛东路两旁的黄花风铃木齐刷刷地盛开时,满眼望去都是盎然的生机。记得去年黄花风铃木盛开的时候,我带着爸妈一起来横琴踏青,我们从励骏庞都广场旁边的立交桥下走过,路边一大片盛开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像撒欢的孩子,肆无忌惮地绽放在雨后的横琴,和蓝天白云完全融合在一起,画面和谐美好。
对于雾气茫茫的回南天,很多人都会有些微词,毕竟面对晾不干的衣服、总是潮湿的地面、摸着湿冷的被褥……这些不方便的小事情堆砌起来,能让你的好脾气一下子消失殆尽。就算是在这样的天气,还是可以发现横琴可爱的一面。站在二十几层高的办公楼玻璃窗前,眼前白茫茫一片,似乎伸手就能触碰到天边的云,又好像就置身云里,这处境像极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看吧,换个角度观察,回南天也为横琴渲染了诗意的氛围。
三月的尾巴,横琴接连下了几天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这是春天独有的气息。平时,我都会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补觉,但最近有点舍不得全程酣睡,因为汽车从横琴的蓝色拱门下穿过、经过横琴大桥后,就会进入到小横琴山下蔓延铺开的一片嫩绿色景象中,不忍错过这稍纵即逝的春天绝美时刻,索性就用那段补觉的时间换这诗意的时刻吧,这绝对是一桩划算的交易。
我留意到黄花风铃木的花期原来只有短短的十天左右,被花开全盛时期的它惊艳过,也就倍加可怜它受瞩目的时间过于短了。当发现黄花落尽后的枝头悄悄爬满了浅绿色枝芽的时候,整个人又豁然开朗了。花期过后的黄花风铃木,或许会开启另一个全盛时期呢。
■操梅林
图源:视觉中国
当田野里高昂的稻穗低下头来,当坝上的豆荚换上黄色的外衣,当地里的红薯爬出土壤的时候,忙碌的秋天又来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秋天是最忙碌的。田地里的庄稼接二连三地渐渐成熟,父母开始着手秋收的事情。但在粮食收进粮仓之前,还有重要的事情忙活。父亲总是在夏末秋初之际,乘着茶余饭后的空隙,将屋檐下的稻草扎成一个个稻草人。母亲也时常来帮忙,将红色、蓝色的塑料袋套在稻草人的顶端,再找来许多碎布条子捆绑在稻草人的胳膊上,经过母亲的巧手装扮,一个一米多高、像模像样的稻草人就做好了。
根据我从小的记忆,这些稻草人不久后将会出现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坝上、园内,随着秋风的来临,稻草人胳膊上的布条随风摆动,活灵活现的样子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娃娃。我曾问父亲这些稻草人是做什么用的,父亲指着即将成熟的庄稼说道:“稻子熟了,鸟就多了,这些稻草人是为了赶鸟的。”这些稻草人没日没夜地蹲守在田野里,从不言语,却也从不偷懒。直到粮食被接二连三地收割结束,这些稻草人的使命才算完成,然后被丢弃在地头,或腐烂成泥,成为来年庄稼的肥料,或者干燥入灶,发光发热为热菜熟饭添一把火。
若不是稻草人的守护,大量成熟的稻子会被鸟类啄食,红薯则可能被野猪拱食,这对普通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稻草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把自己想象成稻草人,那一瞬间有点替他不值,没日没夜坚守自己的岗位,最终却被“抛弃”。
读了大学走出了乡村,多年后在城市扎下了根。曾多次邀请父母来我这里和我同住。父母都以各种借口拒绝,不是鸡窝里那几只下蛋的老母鸡,就是屋前屋后的菜园子需要打理,又或者是还有年迈的外公需要母亲时常去看顾,总而言之,父母从来没有在我这边长住。
今年的秋天我抽空回家,菜园里父母依旧忙碌着,父亲挑着扁担,母亲除草施肥。看着年迈的父母,如今佝偻的身姿,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笔直挺拔。我抬头又看到田野里熟悉的稻草人,还是那熟悉的布条,随风摇摆。虽然姿容依旧,但秋风中透着几分凄凉。我久久凝视,父亲打破了我的思绪:“稻草人的使命就是吓唬麻雀,粮食收进仓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们的作用就是抚养你们长大,你们出息了我们就满足了。”
俗话说,父母在上尚有来处。我突然明白了父母拒绝和我去城里的原因,他们就如稻草人一样,守护着庄稼,守护着我们关于家乡的这片记忆。若是父母跟着我一同去了城里,又或者有朝一日他们离开了我们,“家乡”两字对于我来说就成了小学课本里的回忆,又或是诗词句中的惆怅。
■郭辉
天凉好个秋。悠悠然走进绿树掩映的连屏村,禁不住眼前一亮,脑海迸溅出一种强烈的印象:好旺的烟火气!
连屏村坐落在湾仔白面将军山南麓,背倚立交纵横、车流如水的加林山隧道之口,南琴路如一条现代化的飘巾,灵动地披在村庄的肩头上。南面与保税区海关查验场一栏之隔,再远一点便是玖龙汇等现代化的摩天楼宇,距横琴大桥西桥头约六七百米。也许四周绿树成荫,地势又低洼,进村的路口没有特别的标志,以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里有一条烟火气浓郁、商业红红火火的村庄。
一条主街从村头贯穿到村尾,宽五六米,长一百多米,两旁楼房幢幢,比肩而立,一般五六层高。主街分出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连通家家户户。主街两旁楼房的底层是店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餐厅、小超市、水果店、菜档等林林总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足不离村,一应俱全。
做生意的老板、租房的租客、来消费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各种独特的语言在这里交汇融合。店铺中饮食店最多,大大小小有十多家,家家店面装修精致,干净整洁。微风的日子,街上弥漫着一缕缕香味,令人馋涎欲滴。
清晨,太阳从十字门辽阔的海面上冉冉升起,柔和的晨曦笼罩村街。此时,静谧的连屏喧闹活跃起来,主街的店门、小巷的家门,纷纷洞开。空气中飘荡着新鲜的肠粉味、馒头味、豆浆味、牛腩味,令人提神醒脑。驾车的驾车,骑车的骑车,走路的走路,从狭窄的村口源源不断涌出。
傍晚,华灯初上,主街流光溢彩,是最热闹、温馨、祥和的时刻。出外工作的村民回来了,租客下班回出租屋了,在周围摩天大厦、工厂企业上班的人,前来消费了。主街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此时,最热闹的是食店、烧烤档,三五知己点几个特色小菜、几瓶啤酒,谈天说地、猜拳行令,不亦乐乎。他们有的是公司白领,有的是工厂蓝领,有的是建筑工地的民工,一样穿着短衣短裤休闲服,模糊身份、学历、地位,抛开工作的重压,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乡村振兴大潮的涌动下,连屏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围绕人的住、食、用发展产业,形成一个旺盛的生活小圈,营造了多赢的和谐格局。村民资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开增值的空间,增加经济收入;做生意的“过江龙”,带着异地传统食品的加工技术和手艺,在这里如鱼得水,大展宏图;附近的务工者,寻找到一个距离工作单位近,生活方便的安居之所;消费者,不须驱车到遥远的市区,就能获得可口的美食,一饱口福。
烟火气,熨贴人、抚慰人、吸引人,最令人心醉。我离开村街时,忍不住在烧烤店,买了两只香喷喷的鸡翅、一瓶汽水,边走边大块朵颐。
《横琴潮》副刊锁定以琴澳融合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形式,反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火热的生产生活,欢迎赐稿!(hqcwyfk@163.com)
所投稿作品一经使用,如被珠海传媒集团其他平台展示、转载,不再另付稿酬。
■步缘
不再流连于梦境
我来到氹仔
将白天与黑夜叠加
才瞧出她的素妆
我一次次在凌晨呼唤
那汹涌的波涛
未裸露在海面上
文雅的氹仔
如秋后的画布
所有空间被那光和亮占领
台风季节已过
我把心情放飞
在那远离沼泽和荒野的上空
我看到那一种绿
正从枝头一直延伸到海面
直至珠海十字门
那悠悠的水道
在清澈歌声中狂奔
氹仔的绿和清
滤去我心灵的尘埃
金秋的喜悦
沉浸于深沉的浓浓夜色
笔直的高楼
吸吮了酣甜的露水
如同利剑
刺向七彩的夜空
■董国宾
一夜北风吹走了秋影
草木褪去秋装
晨光镀上一层薄薄的霜
一个新的面庞走来了
等不得秋叶尽落
也等不得秋山秋水吟唱完秋歌
秋月就拧干庄稼血液中的绿
赶着一架立冬的马车
疾驰在季节的车道上
颗粒归仓 秋收冬藏
冬的一番天地里
仍有生命的律动
那是隐约着的青春消息
麦苗的嫩尖儿滚动绿意
娇娇小小的枇杷花
也在立冬的门槛
送上一份自己的香语
吃过立冬饺子
夕阳早早地向西山坠去
村落也早早拉起傍晚的帘幕
红泥小火炉旁
仍是不息的欢歌
更有一盏盏酒杯
碰撞着冬的凛冽
岁月静好 冬日有约
不去想无奈的离别
那纷纷扬扬的雪花
是醒亮的月光
呼啸的北风和冰凌
是人生豪迈的年华
横琴码头人行天桥。 珠海传媒集团 钟凡 绘
■王玲琴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横琴是充满诗意的,只要你肯稍微多留意一些地方,就会惊讶于这随处可见的“诗琴花意”。
春天,当环岛东路两旁的黄花风铃木齐刷刷地盛开时,满眼望去都是盎然的生机。记得去年黄花风铃木盛开的时候,我带着爸妈一起来横琴踏青,我们从励骏庞都广场旁边的立交桥下走过,路边一大片盛开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像撒欢的孩子,肆无忌惮地绽放在雨后的横琴,和蓝天白云完全融合在一起,画面和谐美好。
对于雾气茫茫的回南天,很多人都会有些微词,毕竟面对晾不干的衣服、总是潮湿的地面、摸着湿冷的被褥……这些不方便的小事情堆砌起来,能让你的好脾气一下子消失殆尽。就算是在这样的天气,还是可以发现横琴可爱的一面。站在二十几层高的办公楼玻璃窗前,眼前白茫茫一片,似乎伸手就能触碰到天边的云,又好像就置身云里,这处境像极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境。看吧,换个角度观察,回南天也为横琴渲染了诗意的氛围。
三月的尾巴,横琴接连下了几天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新,这是春天独有的气息。平时,我都会在上班的公交车上补觉,但最近有点舍不得全程酣睡,因为汽车从横琴的蓝色拱门下穿过、经过横琴大桥后,就会进入到小横琴山下蔓延铺开的一片嫩绿色景象中,不忍错过这稍纵即逝的春天绝美时刻,索性就用那段补觉的时间换这诗意的时刻吧,这绝对是一桩划算的交易。
我留意到黄花风铃木的花期原来只有短短的十天左右,被花开全盛时期的它惊艳过,也就倍加可怜它受瞩目的时间过于短了。当发现黄花落尽后的枝头悄悄爬满了浅绿色枝芽的时候,整个人又豁然开朗了。花期过后的黄花风铃木,或许会开启另一个全盛时期呢。
■操梅林
图源:视觉中国
当田野里高昂的稻穗低下头来,当坝上的豆荚换上黄色的外衣,当地里的红薯爬出土壤的时候,忙碌的秋天又来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秋天是最忙碌的。田地里的庄稼接二连三地渐渐成熟,父母开始着手秋收的事情。但在粮食收进粮仓之前,还有重要的事情忙活。父亲总是在夏末秋初之际,乘着茶余饭后的空隙,将屋檐下的稻草扎成一个个稻草人。母亲也时常来帮忙,将红色、蓝色的塑料袋套在稻草人的顶端,再找来许多碎布条子捆绑在稻草人的胳膊上,经过母亲的巧手装扮,一个一米多高、像模像样的稻草人就做好了。
根据我从小的记忆,这些稻草人不久后将会出现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坝上、园内,随着秋风的来临,稻草人胳膊上的布条随风摆动,活灵活现的样子像极了一个调皮的娃娃。我曾问父亲这些稻草人是做什么用的,父亲指着即将成熟的庄稼说道:“稻子熟了,鸟就多了,这些稻草人是为了赶鸟的。”这些稻草人没日没夜地蹲守在田野里,从不言语,却也从不偷懒。直到粮食被接二连三地收割结束,这些稻草人的使命才算完成,然后被丢弃在地头,或腐烂成泥,成为来年庄稼的肥料,或者干燥入灶,发光发热为热菜熟饭添一把火。
若不是稻草人的守护,大量成熟的稻子会被鸟类啄食,红薯则可能被野猪拱食,这对普通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稻草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曾把自己想象成稻草人,那一瞬间有点替他不值,没日没夜坚守自己的岗位,最终却被“抛弃”。
读了大学走出了乡村,多年后在城市扎下了根。曾多次邀请父母来我这里和我同住。父母都以各种借口拒绝,不是鸡窝里那几只下蛋的老母鸡,就是屋前屋后的菜园子需要打理,又或者是还有年迈的外公需要母亲时常去看顾,总而言之,父母从来没有在我这边长住。
今年的秋天我抽空回家,菜园里父母依旧忙碌着,父亲挑着扁担,母亲除草施肥。看着年迈的父母,如今佝偻的身姿,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笔直挺拔。我抬头又看到田野里熟悉的稻草人,还是那熟悉的布条,随风摇摆。虽然姿容依旧,但秋风中透着几分凄凉。我久久凝视,父亲打破了我的思绪:“稻草人的使命就是吓唬麻雀,粮食收进仓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我们的作用就是抚养你们长大,你们出息了我们就满足了。”
俗话说,父母在上尚有来处。我突然明白了父母拒绝和我去城里的原因,他们就如稻草人一样,守护着庄稼,守护着我们关于家乡的这片记忆。若是父母跟着我一同去了城里,又或者有朝一日他们离开了我们,“家乡”两字对于我来说就成了小学课本里的回忆,又或是诗词句中的惆怅。
■郭辉
天凉好个秋。悠悠然走进绿树掩映的连屏村,禁不住眼前一亮,脑海迸溅出一种强烈的印象:好旺的烟火气!
连屏村坐落在湾仔白面将军山南麓,背倚立交纵横、车流如水的加林山隧道之口,南琴路如一条现代化的飘巾,灵动地披在村庄的肩头上。南面与保税区海关查验场一栏之隔,再远一点便是玖龙汇等现代化的摩天楼宇,距横琴大桥西桥头约六七百米。也许四周绿树成荫,地势又低洼,进村的路口没有特别的标志,以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里有一条烟火气浓郁、商业红红火火的村庄。
一条主街从村头贯穿到村尾,宽五六米,长一百多米,两旁楼房幢幢,比肩而立,一般五六层高。主街分出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巷,连通家家户户。主街两旁楼房的底层是店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餐厅、小超市、水果店、菜档等林林总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足不离村,一应俱全。
做生意的老板、租房的租客、来消费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各种独特的语言在这里交汇融合。店铺中饮食店最多,大大小小有十多家,家家店面装修精致,干净整洁。微风的日子,街上弥漫着一缕缕香味,令人馋涎欲滴。
清晨,太阳从十字门辽阔的海面上冉冉升起,柔和的晨曦笼罩村街。此时,静谧的连屏喧闹活跃起来,主街的店门、小巷的家门,纷纷洞开。空气中飘荡着新鲜的肠粉味、馒头味、豆浆味、牛腩味,令人提神醒脑。驾车的驾车,骑车的骑车,走路的走路,从狭窄的村口源源不断涌出。
傍晚,华灯初上,主街流光溢彩,是最热闹、温馨、祥和的时刻。出外工作的村民回来了,租客下班回出租屋了,在周围摩天大厦、工厂企业上班的人,前来消费了。主街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此时,最热闹的是食店、烧烤档,三五知己点几个特色小菜、几瓶啤酒,谈天说地、猜拳行令,不亦乐乎。他们有的是公司白领,有的是工厂蓝领,有的是建筑工地的民工,一样穿着短衣短裤休闲服,模糊身份、学历、地位,抛开工作的重压,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乡村振兴大潮的涌动下,连屏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围绕人的住、食、用发展产业,形成一个旺盛的生活小圈,营造了多赢的和谐格局。村民资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开增值的空间,增加经济收入;做生意的“过江龙”,带着异地传统食品的加工技术和手艺,在这里如鱼得水,大展宏图;附近的务工者,寻找到一个距离工作单位近,生活方便的安居之所;消费者,不须驱车到遥远的市区,就能获得可口的美食,一饱口福。
烟火气,熨贴人、抚慰人、吸引人,最令人心醉。我离开村街时,忍不住在烧烤店,买了两只香喷喷的鸡翅、一瓶汽水,边走边大块朵颐。
《横琴潮》副刊锁定以琴澳融合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种形式,反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火热的生产生活,欢迎赐稿!(hqcwyfk@163.com)
所投稿作品一经使用,如被珠海传媒集团其他平台展示、转载,不再另付稿酬。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