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节大家谈】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小区广场门口演起了生动的话剧《杨匏安》,“面对面”的距离打破了舞台的界限感,打通了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1月5日,由珠海演艺集团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在珠海香洲区翠香街道新村社区上演实景沉浸式话剧《杨匏安》,本场演出是第二届珠海艺术节首场惠民演出,“大剧院”和“小剧场”交相辉映,成为让艺术更好融入群众生活的具体实践。
“太好了,看得很过瘾,小区就能看演出太方便了”“被杨匏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对珠海的了解更深了”……市民的回馈热烈而积极。据悉,话剧《杨匏安》是由珠海演艺集团创排的原创沉浸式话剧,以珠海本土红色人物杨匏安为原型,展现动荡乱世里的家国情怀。
在家门口看话剧、去剧场观看演出、到规划馆欣赏画展、上博物馆参观文物……如今,在珠海这个“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百姓生活常态。而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期间,近百场文化活动更是在珠海集中上演,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文化惠民如甘泉露饮,滋润心田、凸显情怀。

文化惠民“直抵民心”
“我们希望让文化真正贴近百姓,在小区就能体验到高雅文化,所以我们这次为居民们带来了话剧《杨匏安》。杨匏安是珠海人,通过这个话剧可以让居民们了解珠海的红色文化。”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直言,在全国,举办艺术节的城市非常少,“首届艺术节邀请了5个国家级院团来珠海,今年也同样是5个国家级院团。艺术节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化修养,更确立了珠海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地位,使这个城市能够真正青春时尚、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邹建红三年前来到珠海,有着到珠海干一番事业的干劲和憧憬。他参加过法国尼斯的狂欢节、艺术节,“珠海与尼斯条件相似,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珠海打造成文化高地,一个充满活力、青春又时尚的城市。很多艺术大家来到珠海后和我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珠海是一个能干事的地方,对于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珠海风骨的文艺作品,我们信心满满。”谈及珠海未来的文艺发展,邹建红踌躇满志。
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应“贴近民心”,邹建红说,为了让小区居民感受艺术氛围、留下艺术记忆,提高城市品质,珠海在艺术节期间安排了多场演出,进小区、到海岛,往金湾、去斗门……“艺术节要真正办成人民的节日,让市民享受文化。”在邹建红的设想里,以后居民们不仅可以在小区看演出,还可以参与到演出中来。
“有了人才,有了作品,才能有一个城市的品格与气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需民称,艺术节引入的高规格艺术团队与优秀剧目,既能够满足珠海老百姓的艺术需求,也能够提升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青春版《牡丹亭》中饰演柳梦梅的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认为,艺术节是城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对老百姓而言,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各种艺术门类,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真正的惠民,艺术的滋养比物质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是拿文化来做装饰品,而是用文化来作为策进人民幸福的工具。”郭沫若说的这番话,用在珠海艺术节亦十分贴切。文化不仅在诗词歌赋里,更在民间生活中。珠海正把文化惠民实事一件件不停地办好,一年年持久地抓好,让文化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好戏连台“点亮生活”
珠海市民周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去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观看儿童剧《愚公移山》,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价格十分便宜,“一家四口一共才花了一百多元。”孩子在现场看得很开心,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体会到了在生活中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看演出能够寓教于乐,这种教育方式独特又有效,希望艺术节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走进剧院、碰撞火花,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更多元、更沉浸的体验与感受。
艺术节期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连演五场,场场爆满,让观众朱女士颇为惊叹,“珠海人口规模不大,能火爆至此,充分体现了珠海人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向往;也说明珠海观众眼光独到,真的‘很能挑很会看’。”还有观众说,通过珠海艺术节,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跨越时间的长河,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疫情早日消散,让我们如此优秀的作品到全世界巡演,让世界人们都认识了解我们源远流长、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文化’。”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小方特意带上女友到珠海大剧院观看青春版《牡丹亭》,他说,自己和女友看完演出后对昆曲有了全新认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自信,“艺术节精品很多,不少演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艺术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一流水准的名剧佳作,感觉生活在珠海特别幸福!”
观众郭先生称,好的文艺作品能穿越时空而存在,“没看《牡丹亭》时,并不理解那份‘至情’,毕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独立,并不会将爱情放在多重要的位置。但在演出中看了他们入木三分的表演,突然理解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也更深了。”
艺术不是必需品,却是品质生活的调剂品。艺术节期间,多部实力与口碑俱佳的作品在珠海上演,名家名团纷纷登场,一系列音乐惠民演出走出剧院,把音乐之美带到城市各个角落,让珠海的观众在家门口就可获得艺术滋养,不断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珠海大剧院总经理陈建强直言:“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得益于近年来珠海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协办单位,珠海大剧院依托保利院线的资源,努力聚集名团、名剧、名家,将国家级精品力作送到市民群众家门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华发中演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涛表示,一直以来,华发中演大剧院在不舍寸功中让艺术梦想可触可及,在足履实地中将文化底蕴渗入城市血脉,在突破创新中践行对城市的美好承诺,“我们相信,每个音符、每一台戏,都会融进城市基因,书写城市华章。这也是我们深度参与城市文化生活,填补高端服务业空白,赋能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立体化”的艺术体验
——第二届珠海艺术节部分精彩剧目导赏
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坚持文化惠民,着眼于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力聚合国内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努力拓展艺术节门类形态,全面加大文艺惠民力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美术作品主题展览、澳门艺术展览展演、青年艺术展览展演、纪录电影展映五大板块。艺术节期间有近20个文艺院团带来逾30场精品演出,来自全国的精彩剧目竞相绽放。
珠海演艺集团原创大型话剧《龙腾伶仃洋》
话剧《龙腾伶仃洋》是珠海演艺集团原创大型舞台艺术的首部作品,该剧全景式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该剧聚集了当前话剧界的金牌阵容。由国家一级编剧王俭编剧,著名导演李伯男导演,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戴延年、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周正平鼎力加盟,优秀青年演员韩秀一、徐经纬、江佳奇领衔主演。整个主创团队以匠心精神打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致敬“中国工匠”,此前在多地演出均受到观众与业内的广泛好评。

在剧中,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带领留守人员抗击台风,险象环生;技术员刘大鹏与澳门合作方技术人员何明月产生恋情,过程曲折;老铁等农民工因沉管停工想跳槽与劳模姚胜男发生冲突,情节跌宕起伏……这些独特的人物关系和细节,展现了中国建桥工人的情怀,体现的是港珠澳大桥如何连接了大湾区的万家灯火,连接了“一国两制”下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和情感共鸣。
今年10月29日,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被列入中宣部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公示名录。
广东省粤剧院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白蛇传》是古老的民间故事,粤剧是传统的曲种,将两者重新组合,作品的名字就是《白蛇传·情》。
2021年,由张险峰执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曾小敏和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朱红星、王燕飞联合主演的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线。绝美国风席卷银幕,灵动气韵、雅致画面令观众沉浸其中,“扮相美、唱腔美、武打美、置景美”是观众对电影《白蛇传·情》的评价。

电影版如此“破圈”精彩,由曾小敏领衔主演的舞台版则更加令人期待。新编粤剧《白蛇传·情》舞台版共分“忆情”“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未了情”七场,以“情”字贯穿始终。故事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饱满,同时舞台美术风格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其舞台设计曾入围2017世界舞台美术作品展。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沂蒙》
芭蕾舞剧《沂蒙》将“沂蒙红嫂”的英雄故事浓缩,重新诠释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观众重新体会历史中“沂蒙红嫂”的可贵与可敬。
由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沂蒙》凝聚了中芭三代艺术家的智慧。该剧以《沂蒙颂》的舞剧基础为蓝本,吸纳《沂蒙三章》故事章节,特邀著名作曲家、舞剧音乐大师、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用耳熟能详的旋律带领观众重温经典。

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文职将军王晓岭担任编剧,重置全新而宏大的故事架构,以更加深刻凝练的剧情脉络将真实感人事迹有机串联。中芭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担任编导并集合中芭年轻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力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深刻的艺术表达形式,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大宅门》
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之作《大宅门》改编自郭宝昌执导的同名电视剧,以暮年白景琦与幼年白景琦同时出现,以老幼之间的对话,讲述白家兴衰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演绎出社会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引发观众思索。


在舞美设计上,话剧《大宅门》采用了四维空间的变幻,利用舞台的升降来表现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这样的舞台设计让演员在舞台上即可完成换装。原本在演出中位于侧台的乐队也被搬到舞台上。在剧中,有京剧演员现场的表演,京剧锣鼓乐队演奏的音乐既是京剧演出的伴奏,又是话剧中的配乐。

文字:钱瑜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赵思华

【艺术节大家谈】
文化惠民,为幸福生活“加码”
小区广场门口演起了生动的话剧《杨匏安》,“面对面”的距离打破了舞台的界限感,打通了文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11月5日,由珠海演艺集团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在珠海香洲区翠香街道新村社区上演实景沉浸式话剧《杨匏安》,本场演出是第二届珠海艺术节首场惠民演出,“大剧院”和“小剧场”交相辉映,成为让艺术更好融入群众生活的具体实践。
“太好了,看得很过瘾,小区就能看演出太方便了”“被杨匏安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对珠海的了解更深了”……市民的回馈热烈而积极。据悉,话剧《杨匏安》是由珠海演艺集团创排的原创沉浸式话剧,以珠海本土红色人物杨匏安为原型,展现动荡乱世里的家国情怀。
在家门口看话剧、去剧场观看演出、到规划馆欣赏画展、上博物馆参观文物……如今,在珠海这个“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成为百姓生活常态。而在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期间,近百场文化活动更是在珠海集中上演,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文化惠民如甘泉露饮,滋润心田、凸显情怀。

文化惠民“直抵民心”
“我们希望让文化真正贴近百姓,在小区就能体验到高雅文化,所以我们这次为居民们带来了话剧《杨匏安》。杨匏安是珠海人,通过这个话剧可以让居民们了解珠海的红色文化。”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直言,在全国,举办艺术节的城市非常少,“首届艺术节邀请了5个国家级院团来珠海,今年也同样是5个国家级院团。艺术节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化修养,更确立了珠海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文化地位,使这个城市能够真正青春时尚、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邹建红三年前来到珠海,有着到珠海干一番事业的干劲和憧憬。他参加过法国尼斯的狂欢节、艺术节,“珠海与尼斯条件相似,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珠海打造成文化高地,一个充满活力、青春又时尚的城市。很多艺术大家来到珠海后和我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珠海是一个能干事的地方,对于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中国气派、岭南特色、珠海风骨的文艺作品,我们信心满满。”谈及珠海未来的文艺发展,邹建红踌躇满志。
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应“贴近民心”,邹建红说,为了让小区居民感受艺术氛围、留下艺术记忆,提高城市品质,珠海在艺术节期间安排了多场演出,进小区、到海岛,往金湾、去斗门……“艺术节要真正办成人民的节日,让市民享受文化。”在邹建红的设想里,以后居民们不仅可以在小区看演出,还可以参与到演出中来。
“有了人才,有了作品,才能有一个城市的品格与气质。”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需民称,艺术节引入的高规格艺术团队与优秀剧目,既能够满足珠海老百姓的艺术需求,也能够提升大家的艺术欣赏水平。
在青春版《牡丹亭》中饰演柳梦梅的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认为,艺术节是城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与气质,“对老百姓而言,可以在家门口看到各种艺术门类,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真正的惠民,艺术的滋养比物质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是拿文化来做装饰品,而是用文化来作为策进人民幸福的工具。”郭沫若说的这番话,用在珠海艺术节亦十分贴切。文化不仅在诗词歌赋里,更在民间生活中。珠海正把文化惠民实事一件件不停地办好,一年年持久地抓好,让文化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

好戏连台“点亮生活”
珠海市民周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去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观看儿童剧《愚公移山》,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价格十分便宜,“一家四口一共才花了一百多元。”孩子在现场看得很开心,对《愚公移山》的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体会到了在生活中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看演出能够寓教于乐,这种教育方式独特又有效,希望艺术节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走进剧院、碰撞火花,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更多元、更沉浸的体验与感受。
艺术节期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连演五场,场场爆满,让观众朱女士颇为惊叹,“珠海人口规模不大,能火爆至此,充分体现了珠海人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向往;也说明珠海观众眼光独到,真的‘很能挑很会看’。”还有观众说,通过珠海艺术节,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跨越时间的长河,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疫情早日消散,让我们如此优秀的作品到全世界巡演,让世界人们都认识了解我们源远流长、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文化’。”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小方特意带上女友到珠海大剧院观看青春版《牡丹亭》,他说,自己和女友看完演出后对昆曲有了全新认识,对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自信,“艺术节精品很多,不少演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艺术节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一流水准的名剧佳作,感觉生活在珠海特别幸福!”
观众郭先生称,好的文艺作品能穿越时空而存在,“没看《牡丹亭》时,并不理解那份‘至情’,毕竟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独立,并不会将爱情放在多重要的位置。但在演出中看了他们入木三分的表演,突然理解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对美的感受也更深了。”
艺术不是必需品,却是品质生活的调剂品。艺术节期间,多部实力与口碑俱佳的作品在珠海上演,名家名团纷纷登场,一系列音乐惠民演出走出剧院,把音乐之美带到城市各个角落,让珠海的观众在家门口就可获得艺术滋养,不断满足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珠海大剧院总经理陈建强直言:“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供给,得益于近年来珠海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协办单位,珠海大剧院依托保利院线的资源,努力聚集名团、名剧、名家,将国家级精品力作送到市民群众家门口,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华发中演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涛表示,一直以来,华发中演大剧院在不舍寸功中让艺术梦想可触可及,在足履实地中将文化底蕴渗入城市血脉,在突破创新中践行对城市的美好承诺,“我们相信,每个音符、每一台戏,都会融进城市基因,书写城市华章。这也是我们深度参与城市文化生活,填补高端服务业空白,赋能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立体化”的艺术体验
——第二届珠海艺术节部分精彩剧目导赏
第二届珠海艺术节坚持文化惠民,着眼于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全力聚合国内优质文化艺术资源,努力拓展艺术节门类形态,全面加大文艺惠民力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重点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美术作品主题展览、澳门艺术展览展演、青年艺术展览展演、纪录电影展映五大板块。艺术节期间有近20个文艺院团带来逾30场精品演出,来自全国的精彩剧目竞相绽放。
珠海演艺集团原创大型话剧《龙腾伶仃洋》
话剧《龙腾伶仃洋》是珠海演艺集团原创大型舞台艺术的首部作品,该剧全景式聚焦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是一部大工业题材的现实主义话剧作品。该剧聚集了当前话剧界的金牌阵容。由国家一级编剧王俭编剧,著名导演李伯男导演,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戴延年、国家一级灯光设计周正平鼎力加盟,优秀青年演员韩秀一、徐经纬、江佳奇领衔主演。整个主创团队以匠心精神打造出一部优秀的作品致敬“中国工匠”,此前在多地演出均受到观众与业内的广泛好评。

在剧中,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带领留守人员抗击台风,险象环生;技术员刘大鹏与澳门合作方技术人员何明月产生恋情,过程曲折;老铁等农民工因沉管停工想跳槽与劳模姚胜男发生冲突,情节跌宕起伏……这些独特的人物关系和细节,展现了中国建桥工人的情怀,体现的是港珠澳大桥如何连接了大湾区的万家灯火,连接了“一国两制”下中国人的当代生活方式和情感共鸣。
今年10月29日,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被列入中宣部第十六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公示名录。
广东省粤剧院新编粤剧《白蛇传·情》
《白蛇传》是古老的民间故事,粤剧是传统的曲种,将两者重新组合,作品的名字就是《白蛇传·情》。
2021年,由张险峰执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表演奖获得者曾小敏和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朱红星、王燕飞联合主演的国内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上线。绝美国风席卷银幕,灵动气韵、雅致画面令观众沉浸其中,“扮相美、唱腔美、武打美、置景美”是观众对电影《白蛇传·情》的评价。

电影版如此“破圈”精彩,由曾小敏领衔主演的舞台版则更加令人期待。新编粤剧《白蛇传·情》舞台版共分“忆情”“钟情”“惊情”“求情”“伤情”“续情”“未了情”七场,以“情”字贯穿始终。故事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饱满,同时舞台美术风格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其舞台设计曾入围2017世界舞台美术作品展。
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沂蒙》
芭蕾舞剧《沂蒙》将“沂蒙红嫂”的英雄故事浓缩,重新诠释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观众重新体会历史中“沂蒙红嫂”的可贵与可敬。
由中央芭蕾舞团创排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沂蒙》凝聚了中芭三代艺术家的智慧。该剧以《沂蒙颂》的舞剧基础为蓝本,吸纳《沂蒙三章》故事章节,特邀著名作曲家、舞剧音乐大师、芭蕾舞剧《沂蒙颂》的作曲之一,80岁高龄的刘廷禹担任作曲,用耳熟能详的旋律带领观众重温经典。

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文职将军王晓岭担任编剧,重置全新而宏大的故事架构,以更加深刻凝练的剧情脉络将真实感人事迹有机串联。中芭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担任编导并集合中芭年轻一代舞蹈编创人才和舞美设计人才,力求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深刻的艺术表达形式,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话剧《大宅门》
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之作《大宅门》改编自郭宝昌执导的同名电视剧,以暮年白景琦与幼年白景琦同时出现,以老幼之间的对话,讲述白家兴衰的故事;在历史与现实交错中,演绎出社会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引发观众思索。


在舞美设计上,话剧《大宅门》采用了四维空间的变幻,利用舞台的升降来表现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这样的舞台设计让演员在舞台上即可完成换装。原本在演出中位于侧台的乐队也被搬到舞台上。在剧中,有京剧演员现场的表演,京剧锣鼓乐队演奏的音乐既是京剧演出的伴奏,又是话剧中的配乐。

文字:钱瑜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赵思华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