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湾区:探索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金湾路径”

在金湾区这片发展热土上,处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但伴随工业产业高速发展、工厂企业数量剧增,劳资纠纷、工伤认定、用工不规范等纠纷时常发生。

面对社会治理新难题,金湾区创全市之先河,探索开展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建立区、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阵地架构,并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工会等力量,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同时,以法院的“司法确认”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问题,初步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闭环新模式,实现诉讼调解无缝衔接,打造全方位、全覆盖诉接联调新模式。

“我区将以此创新机制为契机,以点带面,启动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力争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协商工作。

创先河 化解劳动争议的新探索

“谢谢!太感谢了!”在如期拿到赔偿费用后,张某止不住的连声感谢。近日,张某驾驶摩托车下班回家,途中被小轿车撞伤,后经治疗康复,张某急于回家休养不愿意等待工伤认定流程,要求其受雇的某科技公司尽快赔偿。在了解张某的情况后,金湾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组织某科技公司和张某进行调解协商。

为了妥善处理这起纠纷,调解员向张某解释达成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一旦公司方未兑现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极大降低违约风险。经调解员与某科技公司、张某的耐性协商,双方均同意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提高法律效力。

这只是金湾区巧用诉调对接机制、引导员工合法维权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2年,金湾区探索开展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把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作为区级工作重点来推动落实,整合公安、司法、工会等力量,从建章立制,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加强同法院联动等方面,建立多方调解机制,完善案前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种模式、多重保障”的新格局。

同时,通过落实“以案定补”机制激活调解工作活力,发挥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推动劳动关系调解工作落地见效。

“传统的调解工作主要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均有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但受立案标准、时效等一定条件的限制。”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湾区创新探索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属于立案前调解,调解范畴包括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建筑领域的雇佣关系、合同关系等非劳动用工关系,涉及面更加广泛。

此外,金湾区还率先同法院联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对调解结果进行司法加固,进一步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闭环机制,打造全方位、全覆盖诉调对接新模式。

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协商工作。

多举措 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

劳动纠纷案件具有法律法规庞杂、利益关系复杂、案件数量庞大、疑点难点较多的特点。在创新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的同时,金湾区多措并举力求机制发挥作用、妥善处理劳动纠纷。

传统的劳动纠纷处置面临着诉求解决时限短、行政执法难、协议履行难等难题,且劳动纠纷往往夹带或者衍生其他民事纠纷,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金湾区结合实际工作,深挖诉调衔接机制的潜能,补齐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工程款项纠纷等非劳动关系领域调解短板,实现全方位、全覆盖诉调对接新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出台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利用司法“大调解”来加固劳动纠纷“小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通过法院的司法确认流程“置换”民事裁定书。

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人社部门与法院的“诉调对接”,将调解关口前移,把劳动争议在诉前“截流”,又能为调解工作进行“司法加固”,以“权威性”司法确认,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问题。

调解工作也由原来的“接案——调解——落实难”的旧模式转变为“隐患——调解——司法确认——执行(强制)”的闭环新模式,有效避免“小矛盾”积累成“大问题”。

目前,该项机制仅运行2个月,金湾区已主动组织调解案件246宗(其中组织司法确认197宗),成效明显。

阵地建设也是机制运作的重要一环。金湾区探索构建镇村(居)网格化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区级调解中心为“中枢”,镇级调解工作站为“支点”、村(居)调解工作室为“末梢”的三级阵地架构,以三级一体化架构融入整合派出所、司法、信访、工会等力量,形成“多元化”调解新格局。

此外,调解员在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提升调解员的调解技巧、文书制作、线上实操、材料准备等实战化技能,金湾区建立“入门-进阶-深入”的常态化调解员培训管理立体化体系,推行调解员岗前培训制度,以调解员集中培训为“入门”,到法院跟班学习为“进阶”,日常案件调解处理为“深入”。

当前,金湾区已建立区、镇两级劳动争议调解队伍,首批筛选出政治立场坚定、法规知识水平高、沟通能力强、调解技巧精通的工作人员,受聘成为区特聘调解员和法院的特邀调解员。

强防护 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与其让纠纷上门,不如从源头化解纠纷。

在探索化解劳动争议新路径的同时,今年以来,面对欠薪和用工不规范案件,金湾区人社部门围绕“着力根治欠薪”和“及时清理整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开展“百日攻坚”双专项行动。

为此,金湾区人社部门带领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组成四个工作小组,下沉各镇开展线索案件摸排化解工作,与镇级工作人员一体运作,24小时不间断执勤,全面加快线索案件核实处置速度,推动专项工作落实到位,并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信访局、各镇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形成专项工作合力,确保纠纷及时处置,矛盾化解在基层。

自专项行动工作以来,金湾区人社部门处理劳资纠纷投诉、举报以及咨询等案件128宗,协调处理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663宗,协调处理市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216宗,检查企业和在建项目工地206家,出动426人次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训诫提醒6家,责令停业整顿6家,依法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0宗,涉及462名工人,涉及金额1421万元。金湾区劳动监察执法大队检查劳务派遣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1家,发现问题52处,整改落实52家,依法对2家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处罚。

此外,金湾区积极引导劳动者合法维权,继续打击以极端手段追讨工程款、材料款之行为。目前,金湾区公安机关已处行政罚款、行政拘留10余人。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微信
朋友圈
金湾区:探索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金湾路径”
珠海特区报 2022-11-22 11:31

在金湾区这片发展热土上,处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但伴随工业产业高速发展、工厂企业数量剧增,劳资纠纷、工伤认定、用工不规范等纠纷时常发生。

面对社会治理新难题,金湾区创全市之先河,探索开展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建立区、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阵地架构,并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工会等力量,形成调解工作合力。同时,以法院的“司法确认”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问题,初步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闭环新模式,实现诉讼调解无缝衔接,打造全方位、全覆盖诉接联调新模式。

“我区将以此创新机制为契机,以点带面,启动创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力争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协商工作。

创先河 化解劳动争议的新探索

“谢谢!太感谢了!”在如期拿到赔偿费用后,张某止不住的连声感谢。近日,张某驾驶摩托车下班回家,途中被小轿车撞伤,后经治疗康复,张某急于回家休养不愿意等待工伤认定流程,要求其受雇的某科技公司尽快赔偿。在了解张某的情况后,金湾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调解员组织某科技公司和张某进行调解协商。

为了妥善处理这起纠纷,调解员向张某解释达成调解协议可以申请司法确认,一旦公司方未兑现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极大降低违约风险。经调解员与某科技公司、张某的耐性协商,双方均同意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司法确认提高法律效力。

这只是金湾区巧用诉调对接机制、引导员工合法维权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2年,金湾区探索开展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把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工作作为区级工作重点来推动落实,整合公安、司法、工会等力量,从建章立制,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加强同法院联动等方面,建立多方调解机制,完善案前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化解、多种模式、多重保障”的新格局。

同时,通过落实“以案定补”机制激活调解工作活力,发挥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推动劳动关系调解工作落地见效。

“传统的调解工作主要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均有相关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但受立案标准、时效等一定条件的限制。”金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金湾区创新探索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属于立案前调解,调解范畴包括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以及建筑领域的雇佣关系、合同关系等非劳动用工关系,涉及面更加广泛。

此外,金湾区还率先同法院联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对调解结果进行司法加固,进一步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形成“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强制执行”闭环机制,打造全方位、全覆盖诉调对接新模式。

调解员正在进行调解协商工作。

多举措 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

劳动纠纷案件具有法律法规庞杂、利益关系复杂、案件数量庞大、疑点难点较多的特点。在创新诉调衔接一体化,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动处置机制的同时,金湾区多措并举力求机制发挥作用、妥善处理劳动纠纷。

传统的劳动纠纷处置面临着诉求解决时限短、行政执法难、协议履行难等难题,且劳动纠纷往往夹带或者衍生其他民事纠纷,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金湾区结合实际工作,深挖诉调衔接机制的潜能,补齐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工程款项纠纷等非劳动关系领域调解短板,实现全方位、全覆盖诉调对接新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出台劳动纠纷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利用司法“大调解”来加固劳动纠纷“小调解”,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通过法院的司法确认流程“置换”民事裁定书。

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人社部门与法院的“诉调对接”,将调解关口前移,把劳动争议在诉前“截流”,又能为调解工作进行“司法加固”,以“权威性”司法确认,破解调解协议“落实难”问题。

调解工作也由原来的“接案——调解——落实难”的旧模式转变为“隐患——调解——司法确认——执行(强制)”的闭环新模式,有效避免“小矛盾”积累成“大问题”。

目前,该项机制仅运行2个月,金湾区已主动组织调解案件246宗(其中组织司法确认197宗),成效明显。

阵地建设也是机制运作的重要一环。金湾区探索构建镇村(居)网格化调解工作格局,形成区级调解中心为“中枢”,镇级调解工作站为“支点”、村(居)调解工作室为“末梢”的三级阵地架构,以三级一体化架构融入整合派出所、司法、信访、工会等力量,形成“多元化”调解新格局。

此外,调解员在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提升调解员的调解技巧、文书制作、线上实操、材料准备等实战化技能,金湾区建立“入门-进阶-深入”的常态化调解员培训管理立体化体系,推行调解员岗前培训制度,以调解员集中培训为“入门”,到法院跟班学习为“进阶”,日常案件调解处理为“深入”。

当前,金湾区已建立区、镇两级劳动争议调解队伍,首批筛选出政治立场坚定、法规知识水平高、沟通能力强、调解技巧精通的工作人员,受聘成为区特聘调解员和法院的特邀调解员。

强防护 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

与其让纠纷上门,不如从源头化解纠纷。

在探索化解劳动争议新路径的同时,今年以来,面对欠薪和用工不规范案件,金湾区人社部门围绕“着力根治欠薪”和“及时清理整顿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开展“百日攻坚”双专项行动。

为此,金湾区人社部门带领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组成四个工作小组,下沉各镇开展线索案件摸排化解工作,与镇级工作人员一体运作,24小时不间断执勤,全面加快线索案件核实处置速度,推动专项工作落实到位,并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信访局、各镇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形成专项工作合力,确保纠纷及时处置,矛盾化解在基层。

自专项行动工作以来,金湾区人社部门处理劳资纠纷投诉、举报以及咨询等案件128宗,协调处理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663宗,协调处理市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案件216宗,检查企业和在建项目工地206家,出动426人次开展执法检查工作,训诫提醒6家,责令停业整顿6家,依法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0宗,涉及462名工人,涉及金额1421万元。金湾区劳动监察执法大队检查劳务派遣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1家,发现问题52处,整改落实52家,依法对2家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处罚。

此外,金湾区积极引导劳动者合法维权,继续打击以极端手段追讨工程款、材料款之行为。目前,金湾区公安机关已处行政罚款、行政拘留10余人。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蒋毅槿 图片:张洲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