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握数码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香港科技大学推出全球首个元宇宙实体—数字双子校园MetaHKUST,透过“数字孪生”技术 (Digital Twin),为科大及将于9月开幕的科大(广州)校园制作延展实境校园,希望两校师生打破地域界限,一起在虚拟校园上课学习及进行各类活动,长远可让所有学生、教职员和校友参与跨校园创作、创新和互动连系。领导计划的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表示,元宇宙双子校园不仅有利两地校园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真正融合,亦有助把元宇宙的发展潜能带到教育当中。
汪扬昨日介绍该计划时表示,MetaHKUST是一个长远发展计划,首阶段将集中建立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兴建延展实境教室,安装传感器、摄录镜头和可视化器材等,并邀请所有大学成员为两个实体校园进行众包扫描(Crowdsourced Scanning),为建立虚拟双子校园提供所需要的影像。
当延展实境生态系统建成后,两个校园的成员就能在系统中创作属于自己的内容,包括个人的虚拟化身(Avatars)、非同质化代币(NFT)如虚拟世界礼券或艺术作品等,部分更可于真实世界配合扩增实境(AR)技术展示或使用。
汪扬表示,MetaHKUST还可以令两个校园在发放信息和处理行政方面变得更方便,例如以非同质化代币形式及利用区块链技术颁发加密文凭或成绩单,亦可同时或独立地以虚拟及实体方式进行大学活动,如开放日或毕业典礼等。
为促成MetaHKUST的发展工作,大学将会制定实体—数字世界的管治及数字资产的标准和规范,并致力突破技术樽颈,同时向科大社群征集相关研究方案予以资助,并会积极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促进元宇宙的研究和发展。
“两地同堂”初期可40人参与
据介绍,元宇宙研究中心团队现正致力在科大(广州)校园建设第一个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教室,面积约2400平方呎,预计于今年9月1日科大(广州)开幕日前完工,连同即将在清水湾校园建造的同类型教室,两个校园的师生未来可在同一时间,在两个平行空间中互动并参与相同的课堂,初期两地共可支持40名学生参与。
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及科大元宇宙与计算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许彬表示,疫情下虽然师生都习惯了在线教学,但这模式缺乏了互动,“多数同学连摄影镜头都不开”,因此3D的延展实境虚拟校园所带来的真实感和参与感,可以增加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他表示,初步会在与AR及VR有关的课堂使用该技术,未来会逐渐扩展至其他学科,“例如地理课,可以亲身‘浸’在尼罗河中观察,又不怕被浸死。”目前,延展及虚拟现实技术仍有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应用限制,他们未来将致力研发把应用层面扩展至大型环境及大规模多用户的水平。
为把握数码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香港科技大学推出全球首个元宇宙实体—数字双子校园MetaHKUST,透过“数字孪生”技术 (Digital Twin),为科大及将于9月开幕的科大(广州)校园制作延展实境校园,希望两校师生打破地域界限,一起在虚拟校园上课学习及进行各类活动,长远可让所有学生、教职员和校友参与跨校园创作、创新和互动连系。领导计划的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表示,元宇宙双子校园不仅有利两地校园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真正融合,亦有助把元宇宙的发展潜能带到教育当中。
汪扬昨日介绍该计划时表示,MetaHKUST是一个长远发展计划,首阶段将集中建立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兴建延展实境教室,安装传感器、摄录镜头和可视化器材等,并邀请所有大学成员为两个实体校园进行众包扫描(Crowdsourced Scanning),为建立虚拟双子校园提供所需要的影像。
当延展实境生态系统建成后,两个校园的成员就能在系统中创作属于自己的内容,包括个人的虚拟化身(Avatars)、非同质化代币(NFT)如虚拟世界礼券或艺术作品等,部分更可于真实世界配合扩增实境(AR)技术展示或使用。
汪扬表示,MetaHKUST还可以令两个校园在发放信息和处理行政方面变得更方便,例如以非同质化代币形式及利用区块链技术颁发加密文凭或成绩单,亦可同时或独立地以虚拟及实体方式进行大学活动,如开放日或毕业典礼等。
为促成MetaHKUST的发展工作,大学将会制定实体—数字世界的管治及数字资产的标准和规范,并致力突破技术樽颈,同时向科大社群征集相关研究方案予以资助,并会积极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促进元宇宙的研究和发展。
“两地同堂”初期可40人参与
据介绍,元宇宙研究中心团队现正致力在科大(广州)校园建设第一个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教室,面积约2400平方呎,预计于今年9月1日科大(广州)开幕日前完工,连同即将在清水湾校园建造的同类型教室,两个校园的师生未来可在同一时间,在两个平行空间中互动并参与相同的课堂,初期两地共可支持40名学生参与。
科大(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讲座教授及科大元宇宙与计算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许彬表示,疫情下虽然师生都习惯了在线教学,但这模式缺乏了互动,“多数同学连摄影镜头都不开”,因此3D的延展实境虚拟校园所带来的真实感和参与感,可以增加同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他表示,初步会在与AR及VR有关的课堂使用该技术,未来会逐渐扩展至其他学科,“例如地理课,可以亲身‘浸’在尼罗河中观察,又不怕被浸死。”目前,延展及虚拟现实技术仍有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应用限制,他们未来将致力研发把应用层面扩展至大型环境及大规模多用户的水平。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