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追梦十载!国产大飞机“鲲龙”劲舞海天任翩跹

珠海金湾,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进依山傍海的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205厂房,随即点亮了墙上那幅格外醒目的标语——“牢记总书记嘱托 发扬航空报国精神”。

205厂房,是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总装生产线的所在地。从2009年至今,一支从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的生产研发团队,在这里奔赴国产大飞机“上天入海”的逐梦之旅。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视察总装车间听取公司新型飞机研制情况介绍。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2月8日,这是一个令逐梦团队格外荣耀自豪的日子。将时针拨回至十年前,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视察。总书记登上AG600机头物理样机仔细查看,并要求加快推进研制,早日投入使用。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总书记的嘱托,镌刻进了每一个研发人员心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研制团队凭着对自主创新的执着坚守,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换来了“鲲龙”一飞冲天。

2018年10月20日,AG600技术验证机水上首飞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强调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总书记的鼓舞,时刻激励着每一位航空人笃行不怠。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珠海研制团队联合全国数以万计的逐梦者齐心攻坚,不断提升AG600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加速度”。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AG600不仅先后完成技术验证机的陆上、水上、海上首飞,还实现了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AG600M的研制和首飞,成功填补中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空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铿锵行进的奋进足迹。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AG600总装车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这一批珠海的航空人、逐梦者,继续奋勇前行,步履不停。

心怀国之大者

“鲲龙”横空出世

爬升、转向、进近,开舱、投水……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AG600M一气呵成完成了12吨水的低空投水演示,不仅震撼了现场观众,也引发业界极大关注。

2022年中国航展上,“鲲龙”AG600M进行飞行投水表演。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AG600机身长38.9米,翼展38.8米,最大起飞重量60吨,一次汲水最多可达12吨,可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

这届航展期间,作为AG600的灭火型号,AG600M顺势收获了5架购机订单,使订单购机数量达到11架之多,彰显了市场对“中国造”大型特种民用飞机的期盼。

2022中国航展上,“鲲龙”AG600M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AG600M “硬核”亮相的背后,是中国航空人长达十余年的坚守、创新和拼搏。

2009年6月,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同年,航空工业通飞签约落地珠海。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显现出的短板,让我们认识到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迫在眉睫。然而,这种飞机在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具有研制能力。”作为AG600研发全过程的亲历者、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总工程师黄领才回忆道,当时中国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

很快,首批设计研发人员聚首珠海。追梦之途,虽困难重重,却从未放弃。立项的第四年,AG600成功攻克关键技术,完成初步设计,机头物理样机2012年首次亮相第九届中国航展,吸粉无数。

正是AG600在攻克关键技术的这一年,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装车间。他听取AG600研制汇报,并登上样机仔细查看机舱内部,即将上车离开时,他又特意和黄领才握手,并亲切叮嘱:“你是总设计师,要好好干!”

时至今日,黄领才仍清晰地记得十年前总书记视察的场景。“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AG600这个项目一定要干成功!”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总体部副部长秦何军,当时负责AG600机头外形设计。总书记视察当天,刚好是他27岁生日,“听到总书记的亲切嘱托,‘为国铸器’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是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这一幕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牢记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在AG600飞机“主研制商-供应商”的“小核心、大协作”模式下,黄领才他们同来自全国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科研人员一道,踏上了奔赴蓝天大海的征途。

“立项之初,我们想着对现有的水上飞机加以改造,很快就能实现水陆两栖,可事实远非那么简单。”黄领才回忆道,项目启动不久,迟迟难以攻克的水动力设计就给团队“当头一棒”。

按照初始理念设计出来的飞机模型,在滑行时稳定性很差,像海豚跳出水面一样上窜下跳。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黄领才和同事们开启了各种尝试。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仅船底曲面参数的确定,就经历了一万多次试验。”

摆在研制团队前面的,还有更多待攻克的难关。“机头外形也经过了反复研究、验证、完善,仪器的布置、操作的便利程度……任何一点微小的调整都会影响整体方案。”秦何军犹记得,当时的各种方案装满了整整三个硬盘。

最终,在突破高抗浪船体、气水动布局、起落架研制等飞机“上天入海”关键技术后,2016年7月23日,AG600技术验证机在珠海总装下线,编号001架机。

2016年7月23日AG600技术验证机总装下线

2017年12月24日,AG600技术验证机正式迎来首飞“大考”。当天上午,上千名技术人员手持鲜红的国旗,等候在珠海金湾机场,翘首以盼“圆梦时刻”。

9时39分,AG600开始滑行。正当大家以为飞机还要继续滑行一段时间时,它却抬起机头,直冲云霄。刹那间,观摩的人群反应过来了,大家不断挥舞国旗,欢呼呐喊。

2017年12月24日AG600技术验证机实现陆上首飞

“能够短距离滑行起飞,正说明了飞机性能的卓越!”黄领才感慨万分,“001架技术验证机的研制用了八年半时间,每一天都是困难和挑战。好在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制,最终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就在AG600陆上首飞当天,它的中文代号正式发布:“鲲龙”。以“鲲龙”为名,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翱翔海天的无限渴望——“鲲游四海激沆浪,龙腾九天啸苍穹”。

矢志国之重器

“鲲龙”超越蝶变

追梦人,天不负。陆上首飞之后,“鲲龙”腾飞得越发有力、稳健。

2018年10月20日,荆门漳河机场雨过天晴,秋风徐徐。众多航空人聚集到这里,见证AG600技术验证机水上首飞、实现水陆两栖进阶的历史一刻。

滑行、入水、起飞……AG600带着国人的梦想跃上蓝天。在完成预定试飞科目后,AG600安全返航滑入停机位,现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当天,首飞现场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项目研制实现重要突破。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贺电中亲切的问候,温暖的话语,让在场的研制人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贺电中,总书记还殷切叮嘱:“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总书记的贺电,是关怀,也是期许。研制人员感受到的,是幸福,也是动力。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劲头,更扎实的工作,不断刷新着“鲲龙”腾飞的速度。

2018年10月20日AG600技术验证机实现水上首飞

2020年,AG600再度迎来了另一场“大考”——海上首飞。然而,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场本就严苛的挑战,难上加难。

“我熟悉飞机情况,我先上!”“飞机保障需要人手,我可以!”……当得知需要奔赴疫情严重地区开展相关保障工作时,项目团队成员纷纷踊跃报名,一支支突击队迅速组建起来。

负责试飞中心机务工作的郭佳,也是请战的突击队员之一。海上首飞前的飞机维护检查,大到发动机状态,小到机身每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郭佳笑着感慨:“对我们团队的很多成员来说,可能对AG600的了解,要比对自己的孩子多得多。”

殷切嘱托转化为不竭动力。一批批突击队员以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忘我投入,把航空报国精神书写在祖国的海天之间。

2020年7月26日,AG600技术验证机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实现海上首飞,迈出了“上天入海”的完整步伐。从陆上首飞、水上首飞,再到海上首飞,AG600在4年内完成了“三连跳”。

2020年7月26日9时28分,“鲲龙”AG600升空
2020年7月26日10时14分,“鲲龙”AG600轻盈下海

然而,距离大飞机真正投入救援实战,还有不少路要走。这也让研制团队在每一次火灾发生时,都心急如焚。“我们团队所有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是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让AG600早日投入救援实战。”黄领才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早在2019年初,AG600项目团队开始转入实战化应用阶段研发,启动AG600M的优化设计。更高安全性、更大投水量、更远航程、更强大的抗浪性能,这是他们的目标。

今年5月,第一架AG600M在珠海完成陆上首飞。今年8月、9月,AG600M在荆门先后完成水上首飞和12吨投汲水试验,并签署首批6架机购机协议,标志着AG600迈入了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我们仅用三年半就完成了AG600M的研制和首飞,全机98%部件为国内研制,关键技术100%实现国内自主配套,没有十年来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做保障,这一切难以想象。”黄领才感慨道。

奋进未有穷期

“鲲龙”枕戈待旦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205厂房,200余名“大国重器”建设者全神贯注观看直播。

中航通飞华南公司组织员工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部分内容,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那一刻,我们无比自豪!”郭佳难掩兴奋。作为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试飞中心的一员,十年来,郭佳伴随着AG600走过每一个关键节点,自身也从普通机务成长为机务大队队长。

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时,聆听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郭佳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个难忘的画面——那是他和团队十年来迎接并战胜过的诸多挑战。

有一次,正值AG600技术验证机总装下线不久,他们要开展全机的油量标定实验。油量标定实验要求油量数据要精确到每一滴,但不巧的是,当时飞机3号油箱维护口盖出现漏油。

突发情况下,如何保证实验精度?郭佳和团队成员爬进高度易燃的油箱里,将每一滴燃油擦干净。“当时不仅耗时7个昼夜,还有同事出现了身体过敏,但我们坚持下来了。”郭佳说道。

94天完成AG600M(1003架)系统集成工作;14天完成522根线束敷设;6天完成16000多点的线束导通与绝缘测试……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制造工程部特设技术模块负责人王立松和队员们披星戴月的奋斗故事。

“我们初到珠海时,研发团队仅有300余人,其中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十年来,这支团队与AG600一道进入快速成长期——现在,已有超过1000人,博士、博士后数量更是逐年上升。”黄领才尤感欣喜。

逐梦星辰大海,奋进未有穷期。

眼下,AG600M(1006架)正在进行首飞前的各项准备,计划明天或后天在珠海首飞。205厂房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场景——AG600M(1007架)正进行最后的总装工作,计划明年2月首飞。

大国重器走上守卫国土的战场,已经为期不远。黄领才向记者透露:AG600M型号将陆续进入试飞取证阶段,未来两年,AG600M将完成适航取证,2025年将小批量交付使用。“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跟着飞机一起出征,到现场验证我们的救援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身为这场攻坚战中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展望未来,黄领才斩钉截铁地说,“核心关键技术是等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自主可控这条路,我们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诺言掷地有声,这信念矢志不渝。

记者:宋一诺 甘丰恺 廖明山 金璐
图片:张洲
部分图片来源: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上天入海”追梦十载!国产大飞机“鲲龙”劲舞海天任翩跹
珠海特区报 2022-12-08 09:13

珠海金湾,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进依山傍海的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205厂房,随即点亮了墙上那幅格外醒目的标语——“牢记总书记嘱托 发扬航空报国精神”。

205厂房,是世界在研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总装生产线的所在地。从2009年至今,一支从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的生产研发团队,在这里奔赴国产大飞机“上天入海”的逐梦之旅。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视察总装车间听取公司新型飞机研制情况介绍。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2月8日,这是一个令逐梦团队格外荣耀自豪的日子。将时针拨回至十年前,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视察。总书记登上AG600机头物理样机仔细查看,并要求加快推进研制,早日投入使用。

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总书记的嘱托,镌刻进了每一个研发人员心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研制团队凭着对自主创新的执着坚守,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换来了“鲲龙”一飞冲天。

2018年10月20日,AG600技术验证机水上首飞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强调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亲切关怀,巨大鼓舞。总书记的鼓舞,时刻激励着每一位航空人笃行不怠。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珠海研制团队联合全国数以万计的逐梦者齐心攻坚,不断提升AG600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加速度”。

十年耕耘,十年收获。AG600不仅先后完成技术验证机的陆上、水上、海上首飞,还实现了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AG600M的研制和首飞,成功填补中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空白,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铿锵行进的奋进足迹。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AG600总装车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这一批珠海的航空人、逐梦者,继续奋勇前行,步履不停。

心怀国之大者

“鲲龙”横空出世

爬升、转向、进近,开舱、投水……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AG600M一气呵成完成了12吨水的低空投水演示,不仅震撼了现场观众,也引发业界极大关注。

2022年中国航展上,“鲲龙”AG600M进行飞行投水表演。

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AG600机身长38.9米,翼展38.8米,最大起飞重量60吨,一次汲水最多可达12吨,可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

这届航展期间,作为AG600的灭火型号,AG600M顺势收获了5架购机订单,使订单购机数量达到11架之多,彰显了市场对“中国造”大型特种民用飞机的期盼。

2022中国航展上,“鲲龙”AG600M首次进行静态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AG600M “硬核”亮相的背后,是中国航空人长达十余年的坚守、创新和拼搏。

2009年6月,作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AG600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同年,航空工业通飞签约落地珠海。

“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在汶川地震救援过程中显现出的短板,让我们认识到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迫在眉睫。然而,这种飞机在全球只有少数国家具有研制能力。”作为AG600研发全过程的亲历者、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总工程师黄领才回忆道,当时中国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

很快,首批设计研发人员聚首珠海。追梦之途,虽困难重重,却从未放弃。立项的第四年,AG600成功攻克关键技术,完成初步设计,机头物理样机2012年首次亮相第九届中国航展,吸粉无数。

正是AG600在攻克关键技术的这一年,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航空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装车间。他听取AG600研制汇报,并登上样机仔细查看机舱内部,即将上车离开时,他又特意和黄领才握手,并亲切叮嘱:“你是总设计师,要好好干!”

时至今日,黄领才仍清晰地记得十年前总书记视察的场景。“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同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当时我就下定了决心,AG600这个项目一定要干成功!”

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总体部副部长秦何军,当时负责AG600机头外形设计。总书记视察当天,刚好是他27岁生日,“听到总书记的亲切嘱托,‘为国铸器’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是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这一幕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牢记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在AG600飞机“主研制商-供应商”的“小核心、大协作”模式下,黄领才他们同来自全国150多家企事业单位、10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科研人员一道,踏上了奔赴蓝天大海的征途。

“立项之初,我们想着对现有的水上飞机加以改造,很快就能实现水陆两栖,可事实远非那么简单。”黄领才回忆道,项目启动不久,迟迟难以攻克的水动力设计就给团队“当头一棒”。

按照初始理念设计出来的飞机模型,在滑行时稳定性很差,像海豚跳出水面一样上窜下跳。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黄领才和同事们开启了各种尝试。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仅船底曲面参数的确定,就经历了一万多次试验。”

摆在研制团队前面的,还有更多待攻克的难关。“机头外形也经过了反复研究、验证、完善,仪器的布置、操作的便利程度……任何一点微小的调整都会影响整体方案。”秦何军犹记得,当时的各种方案装满了整整三个硬盘。

最终,在突破高抗浪船体、气水动布局、起落架研制等飞机“上天入海”关键技术后,2016年7月23日,AG600技术验证机在珠海总装下线,编号001架机。

2016年7月23日AG600技术验证机总装下线

2017年12月24日,AG600技术验证机正式迎来首飞“大考”。当天上午,上千名技术人员手持鲜红的国旗,等候在珠海金湾机场,翘首以盼“圆梦时刻”。

9时39分,AG600开始滑行。正当大家以为飞机还要继续滑行一段时间时,它却抬起机头,直冲云霄。刹那间,观摩的人群反应过来了,大家不断挥舞国旗,欢呼呐喊。

2017年12月24日AG600技术验证机实现陆上首飞

“能够短距离滑行起飞,正说明了飞机性能的卓越!”黄领才感慨万分,“001架技术验证机的研制用了八年半时间,每一天都是困难和挑战。好在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制,最终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就在AG600陆上首飞当天,它的中文代号正式发布:“鲲龙”。以“鲲龙”为名,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翱翔海天的无限渴望——“鲲游四海激沆浪,龙腾九天啸苍穹”。

矢志国之重器

“鲲龙”超越蝶变

追梦人,天不负。陆上首飞之后,“鲲龙”腾飞得越发有力、稳健。

2018年10月20日,荆门漳河机场雨过天晴,秋风徐徐。众多航空人聚集到这里,见证AG600技术验证机水上首飞、实现水陆两栖进阶的历史一刻。

滑行、入水、起飞……AG600带着国人的梦想跃上蓝天。在完成预定试飞科目后,AG600安全返航滑入停机位,现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当天,首飞现场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全体参研单位和人员奋勇拼搏、攻坚克难,项目研制实现重要突破。我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贺电中亲切的问候,温暖的话语,让在场的研制人员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贺电中,总书记还殷切叮嘱:“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总书记的贺电,是关怀,也是期许。研制人员感受到的,是幸福,也是动力。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劲头,更扎实的工作,不断刷新着“鲲龙”腾飞的速度。

2018年10月20日AG600技术验证机实现水上首飞

2020年,AG600再度迎来了另一场“大考”——海上首飞。然而,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场本就严苛的挑战,难上加难。

“我熟悉飞机情况,我先上!”“飞机保障需要人手,我可以!”……当得知需要奔赴疫情严重地区开展相关保障工作时,项目团队成员纷纷踊跃报名,一支支突击队迅速组建起来。

负责试飞中心机务工作的郭佳,也是请战的突击队员之一。海上首飞前的飞机维护检查,大到发动机状态,小到机身每一颗螺丝钉,都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郭佳笑着感慨:“对我们团队的很多成员来说,可能对AG600的了解,要比对自己的孩子多得多。”

殷切嘱托转化为不竭动力。一批批突击队员以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的忘我投入,把航空报国精神书写在祖国的海天之间。

2020年7月26日,AG600技术验证机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实现海上首飞,迈出了“上天入海”的完整步伐。从陆上首飞、水上首飞,再到海上首飞,AG600在4年内完成了“三连跳”。

2020年7月26日9时28分,“鲲龙”AG600升空
2020年7月26日10时14分,“鲲龙”AG600轻盈下海

然而,距离大飞机真正投入救援实战,还有不少路要走。这也让研制团队在每一次火灾发生时,都心急如焚。“我们团队所有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就是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让AG600早日投入救援实战。”黄领才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早在2019年初,AG600项目团队开始转入实战化应用阶段研发,启动AG600M的优化设计。更高安全性、更大投水量、更远航程、更强大的抗浪性能,这是他们的目标。

今年5月,第一架AG600M在珠海完成陆上首飞。今年8月、9月,AG600M在荆门先后完成水上首飞和12吨投汲水试验,并签署首批6架机购机协议,标志着AG600迈入了市场化开拓和实战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我们仅用三年半就完成了AG600M的研制和首飞,全机98%部件为国内研制,关键技术100%实现国内自主配套,没有十年来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做保障,这一切难以想象。”黄领才感慨道。

奋进未有穷期

“鲲龙”枕戈待旦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205厂房,200余名“大国重器”建设者全神贯注观看直播。

中航通飞华南公司组织员工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部分内容,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那一刻,我们无比自豪!”郭佳难掩兴奋。作为航空工业通飞华南公司试飞中心的一员,十年来,郭佳伴随着AG600走过每一个关键节点,自身也从普通机务成长为机务大队队长。

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时,聆听着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郭佳的脑海里闪过一个个难忘的画面——那是他和团队十年来迎接并战胜过的诸多挑战。

有一次,正值AG600技术验证机总装下线不久,他们要开展全机的油量标定实验。油量标定实验要求油量数据要精确到每一滴,但不巧的是,当时飞机3号油箱维护口盖出现漏油。

突发情况下,如何保证实验精度?郭佳和团队成员爬进高度易燃的油箱里,将每一滴燃油擦干净。“当时不仅耗时7个昼夜,还有同事出现了身体过敏,但我们坚持下来了。”郭佳说道。

94天完成AG600M(1003架)系统集成工作;14天完成522根线束敷设;6天完成16000多点的线束导通与绝缘测试……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制造工程部特设技术模块负责人王立松和队员们披星戴月的奋斗故事。

“我们初到珠海时,研发团队仅有300余人,其中不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十年来,这支团队与AG600一道进入快速成长期——现在,已有超过1000人,博士、博士后数量更是逐年上升。”黄领才尤感欣喜。

逐梦星辰大海,奋进未有穷期。

眼下,AG600M(1006架)正在进行首飞前的各项准备,计划明天或后天在珠海首飞。205厂房内,也是一片热火朝天场景——AG600M(1007架)正进行最后的总装工作,计划明年2月首飞。

大国重器走上守卫国土的战场,已经为期不远。黄领才向记者透露:AG600M型号将陆续进入试飞取证阶段,未来两年,AG600M将完成适航取证,2025年将小批量交付使用。“到那个时候,我一定跟着飞机一起出征,到现场验证我们的救援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身为这场攻坚战中的一员,我们责无旁贷!”展望未来,黄领才斩钉截铁地说,“核心关键技术是等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自主可控这条路,我们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诺言掷地有声,这信念矢志不渝。

记者:宋一诺 甘丰恺 廖明山 金璐
图片:张洲
部分图片来源: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