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耀濠江 珠澳同心齐奋进——写在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之际

南海之滨,珠江西岸。饱含游子思念母亲之情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濠江侧畔,珠澳和鸣。万家灯火下的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澳门观光塔三座地标建筑,见证着珠澳携手奋进的无上荣光。

二十三载风雨兼程,澳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前进步伐铿锵有力,充分印证“一国两制”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二十三载初心不改,珠海始终牢记使命,为服务“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和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展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

珠澳同心,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蹄疾步稳

201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去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提出组建合作区管委会、执委会、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机构,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创新。12天后,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合作区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珠海将坚定扛起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政治责任。”近日,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吕玉印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将推动构建横琴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助力合作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一国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

在本月召开的2022年珠澳合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表示,将携手澳门共建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协同大交通、布局大产业、促进大融合,积极配合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已成为珠海这座城市的共识,力推珠海当好推进合作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激荡产业发展强音,全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稳步起势。

发挥政策优势,探索打造更多跨境合作样板和典范。近日,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以“一会展两地”方式在澳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珠海组织科技、食品、酒业等领域企业参展,与澳门共同探索新型会展跨境合作模式。

搭平台,优载体。本月5日,科技部在粤港澳大湾区部署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正式落户。该中心将以“双中心”的形式设置澳门中心和珠海·横琴中心,打造中葡科技成果网上交流及交易平台。

近年来,珠海引进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设立澳大、澳科大产学研示范基地,目前这两个基地已建成4个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研究院及中医药方面重大科研平台落户横琴;推动南方海洋实验室与澳门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四大产业,跑出珠海支持合作区产业发展“加速度”。一年多来,珠海全力支持合作区重点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四大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配套、空间预留、要素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落户,不断协同优化珠海市产业链整体布局,助力合作区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

在创新合作模式、搭载一流创新载体、配合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等组合拳的助推下,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横琴新增澳资企业逾700家,总数突破5000家。珠海2022年新增澳资企业1000多家,总数超过8000家。

聚焦澳门居民所思所想进行改革创新,是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应有之义。

“2022年粤澳融合的社会服务及社区治理模式”研讨会现场

小横琴山脚下,“澳门新街坊”正在火热建设。该项目预计明年竣工,意味着4000个澳门家庭可以在横琴拥有新家园。

率先将港澳居民纳入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范围、成立珠澳劳动者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首个粤澳合作社会服务示范项目……一年来,珠海支持合作区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珠澳同心,推动“软硬联通”民生合作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从澳门驾驶单牌车经横琴口岸仅需20分钟,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运贤便抵达位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公司。从跨境通勤到跨境创业,伴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加快建设,周运贤日益感受到琴澳两地的融合发展持续加深。

青茂口岸入境旅客有序通关(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程霖 摄

去年9月8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运行,这是粤澳第五条陆路跨境通道。目前,珠澳之间共设有7个旅检口岸,多个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以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珠澳进入“秒通关”时代。

上个月起,珠机城际二期稳步推进铺轨作业,整个项目正朝着明年具备通车运营条件的目标迈进。该项目是内地及珠三角地区联系澳门的重要客运通道,对促进珠澳城市间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广珠澳高铁广州北至珠海鹤洲段已启动研评招标,珠肇高铁珠海范围先行段开工,珠澳正加速融入国家高铁网。

在公路方面,今年以来,十字门隧道、杧洲隧道、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接连迎来重要工程节点。不久的未来,这些交通项目都将融入链接珠海、澳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珠澳联动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效。

持续深化珠澳合作,既需要“硬联通”也要“软联通”。

澳门居民吴女士领取了“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社会保障卡”

“现在办社保卡实在太方便了,直接在智能柜台上几分钟就能搞定,非常方便、省心!”日前,在珠海工作的澳门居民吴女士在银行体验了一次“立等可取”的社保卡业务。截至今年9月30日,在珠海参加社保的澳门居民已近7万人。

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今年8月,首批通过“一试三证”试点考试的粤澳考生获颁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技能证书三份职业技能证书,标志着粤澳职业技能“一试多证”专项合作正式落地。截至目前,逾1000名澳门专业人士获得跨境执业资格。

持续增进两地居民福祉,是珠澳合作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一届珠澳合作发展论坛上,珠海正式发布《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及其实施细则,60项措施覆盖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发展、经贸交流合作、社会文化教育交流五个方面,为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提供了一套覆盖全面、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办事指引。

一条条管道、一根根电缆,汇聚起珠澳居民心头的涓涓暖流。

竹银水库(资料图)。珠海水控集团提供

从竹银水库大坝上望去,整个水库犹如一个超级人工湖。这座水库通过直径1.5米的对澳供水第四管道,将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澳门氹仔岛石排湾水库。

两个月前,珠海遭遇严重咸潮。珠海合理、灵活调整调度方式,提高泵站实际抽水几率,让珠澳两地310多万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度过了这次咸潮。今年以来,珠海对澳门供应原水量占澳门实际供水量的98%以上。

对澳供电保障方面,珠海已经先后完成对澳供电北、南、中通道建设,对澳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今年1-10月,珠海对澳供电占澳门本地用电量的90%。珠海对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强力保障,是“珠澳一家亲”生动注脚。

在两地居民高度关注的教育领域,珠澳双方合作持续拓展。以姊妹学校为纽带,珠澳共缔结姊妹学校(园)59对,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各学段。近年来,珠海积极推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澳门高校在珠合作办学,先后与相关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办学备忘录,合作办学不断取得新成效。

跨境运输车辆通关时接受消杀(资料图)。青茂海关提供

珠澳情深,守望相助。今年6月,澳门发生疫情。珠海迅速成立对澳门生活物资保供专班,持续加大蔬菜、水果、活猪、鸡蛋等鲜活农产品供应量,全力保障澳门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平稳,在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中持续擦亮珠澳合作的底色。

二十三载风雨同舟,珠澳休戚与共,在同心同向同行中相互成就。

二十三载携手奋进,珠澳肝胆相照,在互联互惠互利中共赴未来。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站在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的新起点上,珠海将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澳门所需、珠海所能,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珠澳合作持续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文字:罗汉章 余沁霖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
群星璀璨耀濠江 珠澳同心齐奋进——写在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之际
珠海特区报 2022-12-20 08:36

南海之滨,珠江西岸。饱含游子思念母亲之情的《七子之歌》犹然在耳,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濠江侧畔,珠澳和鸣。万家灯火下的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澳门观光塔三座地标建筑,见证着珠澳携手奋进的无上荣光。

二十三载风雨兼程,澳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前进步伐铿锵有力,充分印证“一国两制”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二十三载初心不改,珠海始终牢记使命,为服务“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和支持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展现特区担当、贡献珠海力量。

珠澳同心,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蹄疾步稳

2019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前,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去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提出组建合作区管委会、执委会、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派出机构,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创新。12天后,合作区管理机构揭牌,合作区建设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珠海将坚定扛起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政治责任。”近日,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吕玉印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将推动构建横琴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助力合作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彰显“一国两制”优势的区域开发示范。

在本月召开的2022年珠澳合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表示,将携手澳门共建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协同大交通、布局大产业、促进大融合,积极配合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已成为珠海这座城市的共识,力推珠海当好推进合作区建设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激荡产业发展强音,全力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稳步起势。

发挥政策优势,探索打造更多跨境合作样板和典范。近日,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以“一会展两地”方式在澳门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珠海组织科技、食品、酒业等领域企业参展,与澳门共同探索新型会展跨境合作模式。

搭平台,优载体。本月5日,科技部在粤港澳大湾区部署的首个国家级国际科技交流与技术转移平台——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正式落户。该中心将以“双中心”的形式设置澳门中心和珠海·横琴中心,打造中葡科技成果网上交流及交易平台。

近年来,珠海引进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设立澳大、澳科大产学研示范基地,目前这两个基地已建成4个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推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研究院及中医药方面重大科研平台落户横琴;推动南方海洋实验室与澳门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聚焦四大产业,跑出珠海支持合作区产业发展“加速度”。一年多来,珠海全力支持合作区重点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四大产业发展,通过产业配套、空间预留、要素支撑等举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落户,不断协同优化珠海市产业链整体布局,助力合作区成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

在创新合作模式、搭载一流创新载体、配合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等组合拳的助推下,企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一年来,横琴新增澳资企业逾700家,总数突破5000家。珠海2022年新增澳资企业1000多家,总数超过8000家。

聚焦澳门居民所思所想进行改革创新,是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的应有之义。

“2022年粤澳融合的社会服务及社区治理模式”研讨会现场

小横琴山脚下,“澳门新街坊”正在火热建设。该项目预计明年竣工,意味着4000个澳门家庭可以在横琴拥有新家园。

率先将港澳居民纳入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范围、成立珠澳劳动者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首个粤澳合作社会服务示范项目……一年来,珠海支持合作区营造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珠澳同心,推动“软硬联通”民生合作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

从澳门驾驶单牌车经横琴口岸仅需20分钟,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运贤便抵达位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公司。从跨境通勤到跨境创业,伴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加快建设,周运贤日益感受到琴澳两地的融合发展持续加深。

青茂口岸入境旅客有序通关(资料图)。珠海传媒集团 程霖 摄

去年9月8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开通运行,这是粤澳第五条陆路跨境通道。目前,珠澳之间共设有7个旅检口岸,多个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以及“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珠澳进入“秒通关”时代。

上个月起,珠机城际二期稳步推进铺轨作业,整个项目正朝着明年具备通车运营条件的目标迈进。该项目是内地及珠三角地区联系澳门的重要客运通道,对促进珠澳城市间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广珠澳高铁广州北至珠海鹤洲段已启动研评招标,珠肇高铁珠海范围先行段开工,珠澳正加速融入国家高铁网。

在公路方面,今年以来,十字门隧道、杧洲隧道、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接连迎来重要工程节点。不久的未来,这些交通项目都将融入链接珠海、澳门的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珠澳联动发展、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成效。

持续深化珠澳合作,既需要“硬联通”也要“软联通”。

澳门居民吴女士领取了“澳门居民参加珠海医保社会保障卡”

“现在办社保卡实在太方便了,直接在智能柜台上几分钟就能搞定,非常方便、省心!”日前,在珠海工作的澳门居民吴女士在银行体验了一次“立等可取”的社保卡业务。截至今年9月30日,在珠海参加社保的澳门居民已近7万人。

职业资格认可、标准衔接范围持续拓展。今年8月,首批通过“一试三证”试点考试的粤澳考生获颁内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澳门职业技能证明书、澳门职业技能认可基准技能证书三份职业技能证书,标志着粤澳职业技能“一试多证”专项合作正式落地。截至目前,逾1000名澳门专业人士获得跨境执业资格。

持续增进两地居民福祉,是珠澳合作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去年11月举行的第十一届珠澳合作发展论坛上,珠海正式发布《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60项措施》及其实施细则,60项措施覆盖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创业、科技创新发展、经贸交流合作、社会文化教育交流五个方面,为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提供了一套覆盖全面、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办事指引。

一条条管道、一根根电缆,汇聚起珠澳居民心头的涓涓暖流。

竹银水库(资料图)。珠海水控集团提供

从竹银水库大坝上望去,整个水库犹如一个超级人工湖。这座水库通过直径1.5米的对澳供水第四管道,将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澳门氹仔岛石排湾水库。

两个月前,珠海遭遇严重咸潮。珠海合理、灵活调整调度方式,提高泵站实际抽水几率,让珠澳两地310多万居民在不知不觉中平稳度过了这次咸潮。今年以来,珠海对澳门供应原水量占澳门实际供水量的98%以上。

对澳供电保障方面,珠海已经先后完成对澳供电北、南、中通道建设,对澳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今年1-10月,珠海对澳供电占澳门本地用电量的90%。珠海对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强力保障,是“珠澳一家亲”生动注脚。

在两地居民高度关注的教育领域,珠澳双方合作持续拓展。以姊妹学校为纽带,珠澳共缔结姊妹学校(园)59对,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各学段。近年来,珠海积极推进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澳门高校在珠合作办学,先后与相关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办学备忘录,合作办学不断取得新成效。

跨境运输车辆通关时接受消杀(资料图)。青茂海关提供

珠澳情深,守望相助。今年6月,澳门发生疫情。珠海迅速成立对澳门生活物资保供专班,持续加大蔬菜、水果、活猪、鸡蛋等鲜活农产品供应量,全力保障澳门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平稳,在共同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中持续擦亮珠澳合作的底色。

二十三载风雨同舟,珠澳休戚与共,在同心同向同行中相互成就。

二十三载携手奋进,珠澳肝胆相照,在互联互惠互利中共赴未来。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站在澳门回归祖国23周年的新起点上,珠海将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澳门所需、珠海所能,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珠澳合作持续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文字:罗汉章 余沁霖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