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等作出了全面详细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潘伟明表示,珠海还将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为“产业第一”加速跑提供澎湃动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稳就业就是保民生。潘伟明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不断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谱写促进珠海就业新篇章,力争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发力: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出台新一轮援企稳岗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落实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深化政校企联盟,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织密困难群众就业帮扶网络,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三是加快处置就业领域风险隐患。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升级就业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大幅度减员、企业经营困难等不稳定因素的监测。
促进社保制度安全规范,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定决心,对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将聚焦这一目标和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改革成果全民共享,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潘伟明说。
截至今年10月底,珠海“五险”参保777.68万人次;各项待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目前,我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约3000元/月、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约620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1710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5029元/月。
潘伟明表示,只有社会保障制度安全可靠,规范运行,才能稳定的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有效防控基金管理运行风险。同时,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此外,探索建立珠澳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打造工伤预防先进城市。提升社保经办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珠澳社保服务通”。
实施更开放人才政策,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
近年来,我市强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珠海英才计划”,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8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常住人口比例位居全省第三位,对“95后”青年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12强,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
潘伟明说:“新征程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聚焦“产业第一”,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一是实施惠及面更广、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创业项目扶持计划,出台《珠海市人才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以优质创业项目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留学回国人才、青年创业人才落户珠海,并打造更多的就业增长点。扩大人才优惠政策覆盖面,将更多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重点企业一线优秀产业工人、有突出贡献的“草根人才”等纳入人才激励范围。
二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流动机制。持续放宽人才引进门槛,彻底打破学历、职称、技能、经历、年龄等束缚,转向由用人单位界定、社会和市场认可上来,特别是要将稳定就业的一线产业优秀工人全部纳入人才入户条件,满足企业用工所需,留住产业工人。加大重点产业领域博士、博士后招引力度,预计到2025年,博士、博士后创新工作平台达到200家,在珠工作博士达到6000名,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500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28万人以上。加大海外人才、港澳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引进力度,让人才在珠海工作生活更安心、更舒心,实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目标。
三是加大力度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市技师学院改革发展,扩大办学空间和招生规模,力争一期工程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可达1万人,二期工程建成后学院在校生规模达2万人。在我市“4+3”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及新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设立5所以上“工匠学院”。目前已完成3所“工匠学院”的选址签约工作。深入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及技能人才引进“金蓝领”行动,计划三年累计培训产业工人100万人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工作等作出了全面详细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实际行动为人民谋幸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潘伟明表示,珠海还将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为“产业第一”加速跑提供澎湃动能。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稳就业就是保民生。潘伟明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不断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谱写促进珠海就业新篇章,力争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发力:
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出台新一轮援企稳岗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落实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
二是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深化政校企联盟,促进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织密困难群众就业帮扶网络,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专项服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三是加快处置就业领域风险隐患。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升级就业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大幅度减员、企业经营困难等不稳定因素的监测。
促进社保制度安全规范,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体现了党中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坚定决心,对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将聚焦这一目标和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改革成果全民共享,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潘伟明说。
截至今年10月底,珠海“五险”参保777.68万人次;各项待遇均居全国全省前列。目前,我市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约3000元/月、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约620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1710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5029元/月。
潘伟明表示,只有社会保障制度安全可靠,规范运行,才能稳定的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完善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有效防控基金管理运行风险。同时,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此外,探索建立珠澳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打造工伤预防先进城市。提升社保经办的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珠澳社保服务通”。
实施更开放人才政策,2025年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
近年来,我市强化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实施“珠海英才计划”,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85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常住人口比例位居全省第三位,对“95后”青年人才吸引力位居全国12强,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
潘伟明说:“新征程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聚焦“产业第一”,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一是实施惠及面更广、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创业项目扶持计划,出台《珠海市人才创业项目资助管理办法》,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以优质创业项目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留学回国人才、青年创业人才落户珠海,并打造更多的就业增长点。扩大人才优惠政策覆盖面,将更多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重点企业一线优秀产业工人、有突出贡献的“草根人才”等纳入人才激励范围。
二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流动机制。持续放宽人才引进门槛,彻底打破学历、职称、技能、经历、年龄等束缚,转向由用人单位界定、社会和市场认可上来,特别是要将稳定就业的一线产业优秀工人全部纳入人才入户条件,满足企业用工所需,留住产业工人。加大重点产业领域博士、博士后招引力度,预计到2025年,博士、博士后创新工作平台达到200家,在珠工作博士达到6000名,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500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达到28万人以上。加大海外人才、港澳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引进力度,让人才在珠海工作生活更安心、更舒心,实现2025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目标。
三是加大力度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市技师学院改革发展,扩大办学空间和招生规模,力争一期工程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可达1万人,二期工程建成后学院在校生规模达2万人。在我市“4+3”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及新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设立5所以上“工匠学院”。目前已完成3所“工匠学院”的选址签约工作。深入实施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及技能人才引进“金蓝领”行动,计划三年累计培训产业工人100万人以上。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