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双胞胎救治遇难题!中大五院这项技术帮他们闯过“生死关”

近日,孕双胎27周+4天的何女士因“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到中大五院产科就诊,查体发现胎儿出现了脐动脉舒张期血流倒置,随时有可能胎死宫内。

紧急剖宫产娩出后,俩婴儿体重分别为500g(相当于10个鸡蛋重量)和690g(相当于14个鸡蛋重量),属于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双胎高危儿。

早产双胞胎遇难题

早产双胞胎因各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加之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倒置、宫内窘迫,出生后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心率微弱,全身发绀症状。经过专家团队的快速评估及初步复苏后,患儿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达到阶段性目标,立即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新生儿科主任谭宁介绍,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的救治是早产儿救治的挑战,首要是尽快解决患儿因肺部发育不良导致的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的问题,否则患儿难以存活。但面对两个“巴掌”婴儿,任何治疗措施(血管穿刺、PICC置管、脐动静脉置管等)都是高难度操作,需要轻柔谨慎,否则将对他们造成致命威胁。

最终,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决定采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MIST技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

MIST技术助双胞胎闯过“生死关”

据介绍,MIST技术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相比传统的经气管插管给药技术以及LISA技术(无创通气下经微管气管给药),该技术更能有效降低气道及声门损伤、避免正压通气对肺部的创伤,减少远期肺部并发症发生。

“可对于体重只有500g,口小,颈短、气道小,声门暴露困难,口咽部及喉咽部空间狭小的宝宝来说,常规采用该治疗技术难以顺利实施。”于是,谭医生决定改良MIST给药方法,采用超细导管在超弹导丝引导下顺利建立给药通道,顺利完成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肺部替代治疗。

治疗完成后,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95%,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呼吸情况明显改善,避免了有创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目前,双胞胎已能平稳自主呼吸,奶量及体重在一天天增加。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
“巴掌”双胞胎救治遇难题!中大五院这项技术帮他们闯过“生死关”
观海融媒 2022-12-26 16:39

近日,孕双胎27周+4天的何女士因“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到中大五院产科就诊,查体发现胎儿出现了脐动脉舒张期血流倒置,随时有可能胎死宫内。

紧急剖宫产娩出后,俩婴儿体重分别为500g(相当于10个鸡蛋重量)和690g(相当于14个鸡蛋重量),属于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双胎高危儿。

早产双胞胎遇难题

早产双胞胎因各器官发育极度不成熟,加之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倒置、宫内窘迫,出生后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心率微弱,全身发绀症状。经过专家团队的快速评估及初步复苏后,患儿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达到阶段性目标,立即转入新生儿科进一步治疗。

新生儿科主任谭宁介绍,超早产、超低出生体重的救治是早产儿救治的挑战,首要是尽快解决患儿因肺部发育不良导致的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的问题,否则患儿难以存活。但面对两个“巴掌”婴儿,任何治疗措施(血管穿刺、PICC置管、脐动静脉置管等)都是高难度操作,需要轻柔谨慎,否则将对他们造成致命威胁。

最终,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决定采用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技术(MIST技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

MIST技术助双胞胎闯过“生死关”

据介绍,MIST技术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相比传统的经气管插管给药技术以及LISA技术(无创通气下经微管气管给药),该技术更能有效降低气道及声门损伤、避免正压通气对肺部的创伤,减少远期肺部并发症发生。

“可对于体重只有500g,口小,颈短、气道小,声门暴露困难,口咽部及喉咽部空间狭小的宝宝来说,常规采用该治疗技术难以顺利实施。”于是,谭医生决定改良MIST给药方法,采用超细导管在超弹导丝引导下顺利建立给药通道,顺利完成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肺部替代治疗。

治疗完成后,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95%,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呼吸情况明显改善,避免了有创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目前,双胞胎已能平稳自主呼吸,奶量及体重在一天天增加。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