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家族”集体亮相,歼-20首次在民用机场起降并展示;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并飞行演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展示舱首次展出;中国空军“八一”和“红鹰”飞行表演队联袂炫舞蓝天……2022年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举办,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点燃无数人的航天梦,也再次点亮了一座城。
航展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巨变
“中国航展与珠海是相互成长、共生共荣的关系。自1996年举办首届以来,中国航展已在珠海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可以说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洁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代表“珠海制造”的两架“鲲龙”AG600M以全新涂装参展并进行12吨投水演示,进一步展示了新状态全构型系统功能。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不仅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也见证了中国航展推动珠海航空产业从无到有、加速起飞的过程。与“珠海制造”一同发展壮大的,还有珠海航空产业园。该园区于第七届中国航展(2008年)设立,是广东省唯一的航空产业基地。10年多来,大批优质航空企业和项目通过中国航展与珠海结缘,MTU、翔翼、航天银山、航空工业通飞、新兴重工等一批项目落户,业务涵盖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公务航空、飞行培训、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等领域。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工业通飞华南与江苏祥跃通用航空签署了5架“鲲龙”AG600M(灭火型)购机合同,该机全年斩获订单11架,战果累累。航空工业通飞公司全年资产总额达560亿元,净资产3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珠海地区企业产值近20亿元。除了“鲲龙”AG600M首飞,珠海欧比特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微纳卫星,珠海羽人、紫燕等无人机企业等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中国航展发挥经贸平台作用,不断助力珠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成为推动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本届航展前,珠海市政府与航天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多个方面深度合作。这也是中国航展为航空航天及相关产业落户珠海“牵线搭桥”,促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聚焦“产业第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有力、最生动的实践之一。
继本届航展圆满举办之后,12月21日,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简称亚洲通航展)新闻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正式宣布由中国航展与德国通用航空展(AERO)联手打造的首届亚洲通航展将于2023年11月23日至26日在珠海举办。亚洲通航展将从2023年起逢“单年”举办,与逢“双年”举办的中国航展形成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在中国航展带动下,珠海市会展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坚持创新驱动,珠海会展业从一“展”独秀向多元化发展,迎来了“百花齐放”局面,初步形成以中国航展为龙头,国际打印耗材展、国际游艇展、无人机展、汽车主题展等为补充,“海、陆、空”系列展会齐备的发展格局,珠海在粤港澳大湾会展经济圈的品牌实力和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珠海会展业充分发挥带动效应,有效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推动交通提升,促进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实现收益大幅增长,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据中山大学《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综合影响力评估》报告,第十一届中国航展的直接经济效应为19.22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31.71亿元,总的经济效应为50.93亿元。
对东道主珠海而言,与中国航展共同闪亮的,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名片。27年来,中国航展成为珠海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航展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身上,航空航天文化的已经深深地注入了珠海这座城市的基因。多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以航展为抓手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城市建设逐步优化,管理水平日益提升,市民意识得到提高。通过中国航展这一国际窗口和平台,珠海市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优良的服务水平等成就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珠海为办好中国航展不遗余力
“举办航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相关各单位、工作组紧密协作才能高效、高质的完成。”孙洁峰说。
中国航展是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属“国家行为”。在组委会层面,工作涵盖国家相关部委、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国资央企等,航展工作大纲的批复、各主办单位展品的审批、国外军机的参演协调、军政外贸代表团的邀请等工作都需要从组委会的层面统筹。
作为东道主,珠海为办好中国航展不遗余力。每届航展,珠海市都会成立以市长挂帅的航展执委会,并根据各单位的职能与任务成立十几个工作组,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展商、观众的参展、观展体验,实现展会“更安全、更顺畅、更好体验感”目标。特别是自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全球会展业遭遇寒冬。原定2020年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延期举办,2021、2022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航展,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五大航展中也前所未有。面对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面广的严峻复杂形势,珠海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确保了中国航展的成功举办,决心与魄力史无前例。
27年,中国航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一步步发展成为蜚声海外的国际五大航展之一,更成了国内外无数观众翘首以待的“蓝天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航天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第十二届中国航展贺信重要精神,深刻指明了中国航展“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作出贡献”的规划思路和发展方向。
中国航展是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航空航天技术和装备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商贸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吸引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举办各类会议论坛、贸易洽谈等活动200多场,签约各种型号飞机549架、较上届航展增加245%,贸易成交总金额超398亿美元,是上届航展的3倍多。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中国航展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繁荣发展和成就。无论是机场建设,或是‘绿色航空’概念的提出,对霍尼韦尔而言都是良好的发展契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徐军说。霍尼韦尔已连续七次参加中国航展,在本届航展上展示了互联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等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届航展上,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并进行飞行演示,中国商飞与7家公司签订了300架C919订单和30架先进多用途医疗机ARJ21订单,创订单量新高。“C919大飞机的产能跟市场的需求、跟航空公司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我们与航司充分交流后,我们再相应地制定商飞公司的产能计划。”中国商飞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杨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眼下,珠海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升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全面提升各类国际展览要素的比重和档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展会运营和服务;加强形象策划,提升国际推广的力度和水平。
中国航展积极发挥展会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依托中国航展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集教学、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珠海太空中心于2023年1月20日建成并正式开馆。该馆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有“空间站核心区”“航天展区”“航空展区”“国防展区”“无人装备展区”“元宇宙展区”“专题展区”等多个功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屈一指的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展示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发展成果,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太空探索热情与爱国情怀,促进粤港澳地区交往交流,增进港澳青少年感受回归祖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开拓和完善“会展+产业”“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航展效益最大化、长远化。
“未来,我们将探索‘一展多地、一会多站’新路子,加强与港澳地区合作,整合三地的场馆、酒店、会展、人才、政策资源,采取一展多地、一会多站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办展、互利共赢。”孙洁峰透露。接下来,航展公司将继续创新航展招展和产业招商融合新路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做精、做强、做专、做优航展的基础上,培育细分更多专业展会,并借助航展品牌与资源优势,输出管理和服务,与其它城市政府和企业合作,构建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发挥中国航展的延伸作用,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天宫”筑梦、梦圆九天……中国航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也让世人看到了珠海经济特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展现了珠海经济特区新崛起再振兴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力量。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于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举行。期待一年之后,共赴蓝天盛会,一起逐梦珠海。


“20家族”集体亮相,歼-20首次在民用机场起降并展示;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并飞行演示;中国空间站组合体1:1展示舱首次展出;中国空军“八一”和“红鹰”飞行表演队联袂炫舞蓝天……2022年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在珠海圆满举办,给观众带来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点燃无数人的航天梦,也再次点亮了一座城。
航展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巨变
“中国航展与珠海是相互成长、共生共荣的关系。自1996年举办首届以来,中国航展已在珠海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可以说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洁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代表“珠海制造”的两架“鲲龙”AG600M以全新涂装参展并进行12吨投水演示,进一步展示了新状态全构型系统功能。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不仅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也见证了中国航展推动珠海航空产业从无到有、加速起飞的过程。与“珠海制造”一同发展壮大的,还有珠海航空产业园。该园区于第七届中国航展(2008年)设立,是广东省唯一的航空产业基地。10年多来,大批优质航空企业和项目通过中国航展与珠海结缘,MTU、翔翼、航天银山、航空工业通飞、新兴重工等一批项目落户,业务涵盖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运营服务、公务航空、飞行培训、航空零部件制造、无人机研发生产等领域。
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航空工业通飞华南与江苏祥跃通用航空签署了5架“鲲龙”AG600M(灭火型)购机合同,该机全年斩获订单11架,战果累累。航空工业通飞公司全年资产总额达560亿元,净资产3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珠海地区企业产值近20亿元。除了“鲲龙”AG600M首飞,珠海欧比特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微纳卫星,珠海羽人、紫燕等无人机企业等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中国航展发挥经贸平台作用,不断助力珠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成为推动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本届航展前,珠海市政府与航天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多个方面深度合作。这也是中国航展为航空航天及相关产业落户珠海“牵线搭桥”,促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聚焦“产业第一”并推动高质量发展最有力、最生动的实践之一。
继本届航展圆满举办之后,12月21日,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简称亚洲通航展)新闻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珠海举行,正式宣布由中国航展与德国通用航空展(AERO)联手打造的首届亚洲通航展将于2023年11月23日至26日在珠海举办。亚洲通航展将从2023年起逢“单年”举办,与逢“双年”举办的中国航展形成相互促进、错位发展的局面。
近年来,在中国航展带动下,珠海市会展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势头良好。与此同时,坚持创新驱动,珠海会展业从一“展”独秀向多元化发展,迎来了“百花齐放”局面,初步形成以中国航展为龙头,国际打印耗材展、国际游艇展、无人机展、汽车主题展等为补充,“海、陆、空”系列展会齐备的发展格局,珠海在粤港澳大湾会展经济圈的品牌实力和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珠海会展业充分发挥带动效应,有效带动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推动交通提升,促进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实现收益大幅增长,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据中山大学《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综合影响力评估》报告,第十一届中国航展的直接经济效应为19.22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31.71亿元,总的经济效应为50.93亿元。
对东道主珠海而言,与中国航展共同闪亮的,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名片。27年来,中国航展成为珠海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航展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这座城市的身上,航空航天文化的已经深深地注入了珠海这座城市的基因。多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以航展为抓手推进全市各项重点工作,城市建设逐步优化,管理水平日益提升,市民意识得到提高。通过中国航展这一国际窗口和平台,珠海市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优良的服务水平等成就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珠海为办好中国航展不遗余力
“举办航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相关各单位、工作组紧密协作才能高效、高质的完成。”孙洁峰说。
中国航展是唯一由中央政府批准举办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属“国家行为”。在组委会层面,工作涵盖国家相关部委、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国资央企等,航展工作大纲的批复、各主办单位展品的审批、国外军机的参演协调、军政外贸代表团的邀请等工作都需要从组委会的层面统筹。
作为东道主,珠海为办好中国航展不遗余力。每届航展,珠海市都会成立以市长挂帅的航展执委会,并根据各单位的职能与任务成立十几个工作组,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展商、观众的参展、观展体验,实现展会“更安全、更顺畅、更好体验感”目标。特别是自2020年发生疫情以来,全球会展业遭遇寒冬。原定2020年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延期举办,2021、2022年连续两年举办中国航展,不仅在国内,在世界五大航展中也前所未有。面对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面广的严峻复杂形势,珠海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和资源,确保了中国航展的成功举办,决心与魄力史无前例。
27年,中国航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字辈”,一步步发展成为蜚声海外的国际五大航展之一,更成了国内外无数观众翘首以待的“蓝天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航天事业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致第十二届中国航展贺信重要精神,深刻指明了中国航展“促进世界航空航天科技发展,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成果作出贡献”的规划思路和发展方向。
中国航展是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天先进技术和高端装备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航空航天技术和装备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商贸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吸引了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举办各类会议论坛、贸易洽谈等活动200多场,签约各种型号飞机549架、较上届航展增加245%,贸易成交总金额超398亿美元,是上届航展的3倍多。
“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中国航展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繁荣发展和成就。无论是机场建设,或是‘绿色航空’概念的提出,对霍尼韦尔而言都是良好的发展契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徐军说。霍尼韦尔已连续七次参加中国航展,在本届航展上展示了互联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等前沿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本届航展上,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亮相中国航展并进行飞行演示,中国商飞与7家公司签订了300架C919订单和30架先进多用途医疗机ARJ21订单,创订单量新高。“C919大飞机的产能跟市场的需求、跟航空公司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我们与航司充分交流后,我们再相应地制定商飞公司的产能计划。”中国商飞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杨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眼下,珠海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提升航展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全面提升各类国际展览要素的比重和档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展会运营和服务;加强形象策划,提升国际推广的力度和水平。
中国航展积极发挥展会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依托中国航展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集教学、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珠海太空中心于2023年1月20日建成并正式开馆。该馆面积约4万平方米,设有“空间站核心区”“航天展区”“航空展区”“国防展区”“无人装备展区”“元宇宙展区”“专题展区”等多个功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屈一指的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展示航空航天与国防科技发展成果,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太空探索热情与爱国情怀,促进粤港澳地区交往交流,增进港澳青少年感受回归祖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开拓和完善“会展+产业”“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航展效益最大化、长远化。
“未来,我们将探索‘一展多地、一会多站’新路子,加强与港澳地区合作,整合三地的场馆、酒店、会展、人才、政策资源,采取一展多地、一会多站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集约办展、互利共赢。”孙洁峰透露。接下来,航展公司将继续创新航展招展和产业招商融合新路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在做精、做强、做专、做优航展的基础上,培育细分更多专业展会,并借助航展品牌与资源优势,输出管理和服务,与其它城市政府和企业合作,构建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发挥中国航展的延伸作用,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天宫”筑梦、梦圆九天……中国航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也让世人看到了珠海经济特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展现了珠海经济特区新崛起再振兴的精神风貌和蓬勃力量。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将于2024年11月12日至17日举行。期待一年之后,共赴蓝天盛会,一起逐梦珠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