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市民政局坚决扛起兜底保障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以落实省市重点工作任务及十件民生实事为契机,全力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同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运营工作,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市民政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底线、补齐短板,推出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为切实解决居家老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我市进一步加快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将香洲区、金湾区、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作列入202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这3个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共设置2400张床位,建成后将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高我市养老服务质量,让全市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印发了《珠海市集中运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工作方案》,选取香洲区作为试点区域,探索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进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出台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包实施方案、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统一互认。目前,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越是特殊时期,越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越需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2022年,我市困难群众低保标准、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分别提至1180元/人/月、1888元/人/月,实现连续11年增长。当年7月1日起,孤儿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提标5.3%,提高到2087元/人/月。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方面,则分别提标约3.5%、10%,提高到188元-248元/人/月、267元/人/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有在册低保对象3795户5784人、特困人员919人。截至2022年12月,全市支出低保金7751.8298万元、特困金2076.6314万元;支出残疾人两项补贴10326.09万元,其中生活补贴6113.92万元,惠及2.42万名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4212.16万元,惠及1.34万名残疾人。
为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关爱帮扶力度,我市充分发挥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作用,传递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的真切关怀。
元旦前夕,开展特困人员“送温暖”慰问,为全市910名在册特困人员发放慰问金91万元;春节前夕,在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困难群众“送温暖”系列活动,为困难群众、残疾人、困境儿童及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送上节日温暖,发放慰问金16万元。
过去一年,我市还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全面落实《珠海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方案》,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和救助;实施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基本实现全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年,市民政局将根据我市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情况合理调整低保标准,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生活型救助向综合型服务延伸;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做细做实儿童福利工作,推动未保站建设,织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推进未成年人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综合型、普惠型转变,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
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常常惦记着我们这群老人。”年过八旬、独居香洲区吉大街道白莲社区的王奶奶对前来探望的社工说道。
上门探望只是白莲社区党委依托“民生微实事”实施“益耆福务”项目、多元化服务社区长者的一个缩影。
在珠海,针对高龄长者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居家清洁、康复护理、心理陪伴、电器检修等上门服务,都被纳入“民生微实事”实施范畴。“邻家帮”“邻康乐”“邻安全”“邻共享”“邻悦老”“邻好人”等特色服务,让社区长者在老有所养的同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享、老有所托、老有所助,让更多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2年,我市投入“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3.5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227万元,完成项目5517个,“短平快”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9.7%。“民生微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让基层党组织在坚持问需于民中暖民心,在引领群众自治中聚民心,在为民解忧办事中得民心,双向打通了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
社会组织量大面广,分布在各个领域,团结凝聚着众多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22年,我市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落实《珠海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共2979家,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415家,镇(街)备案管理2564家。梅华、翠香、狮山街道已确定为镇街社会组织枢纽平台示范点。
市民政局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攻坚行动,坚持基层服务导向,面向全市24个镇街开展“基层赋能”专题调研。招录镇街“双百”社工257人,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入户率100%和建档率100%覆盖,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4万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从福彩公益金配套40万元,支持开展东西部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汇集24个镇街需求216项,链接慈善资源与镇街需求精准对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地方标准《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指南》,制定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系列标准,明确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目录,公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总结提炼香洲区青竹花园三期、新城市中心广场关于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的典型经验。
新的一年,珠海民政系统将聚焦群众关切,落实“民生为要”、服务“产业第一”,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同时,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动员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建设镇街枢纽型平台,着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推动珠澳“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2年,市民政局坚决扛起兜底保障政治责任,聚焦主责主业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以落实省市重点工作任务及十件民生实事为契机,全力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同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运营工作,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及安全稳定工作,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3年,市民政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医疗、养老、托幼、住房、教育等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底线、补齐短板,推出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力编密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为切实解决居家老人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我市进一步加快建设区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将香洲区、金湾区、高新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作列入202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这3个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共设置2400张床位,建成后将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提高我市养老服务质量,让全市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同时,我市还大力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2022年印发了《珠海市集中运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试点工作方案》,选取香洲区作为试点区域,探索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进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出台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包实施方案、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统一互认。目前,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越是特殊时期,越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越需要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2022年,我市困难群众低保标准、特困人员生活标准分别提至1180元/人/月、1888元/人/月,实现连续11年增长。当年7月1日起,孤儿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提标5.3%,提高到2087元/人/月。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方面,则分别提标约3.5%、10%,提高到188元-248元/人/月、267元/人/月。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共有在册低保对象3795户5784人、特困人员919人。截至2022年12月,全市支出低保金7751.8298万元、特困金2076.6314万元;支出残疾人两项补贴10326.09万元,其中生活补贴6113.92万元,惠及2.42万名残疾人;重度护理补贴4212.16万元,惠及1.34万名残疾人。
为加强对困难群众救助关爱帮扶力度,我市充分发挥珠海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作用,传递党和政府对特殊群体的真切关怀。
元旦前夕,开展特困人员“送温暖”慰问,为全市910名在册特困人员发放慰问金91万元;春节前夕,在市困难群众帮扶基金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困难群众“送温暖”系列活动,为困难群众、残疾人、困境儿童及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送上节日温暖,发放慰问金16万元。
过去一年,我市还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全面落实《珠海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方案》,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和救助;实施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基本实现全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需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年,市民政局将根据我市居民上年度人均消费支出情况合理调整低保标准,健全分类分层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生活型救助向综合型服务延伸;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做细做实儿童福利工作,推动未保站建设,织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推进未成年人保障由兜底性、基础性向综合型、普惠型转变,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
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常常惦记着我们这群老人。”年过八旬、独居香洲区吉大街道白莲社区的王奶奶对前来探望的社工说道。
上门探望只是白莲社区党委依托“民生微实事”实施“益耆福务”项目、多元化服务社区长者的一个缩影。
在珠海,针对高龄长者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照料、居家清洁、康复护理、心理陪伴、电器检修等上门服务,都被纳入“民生微实事”实施范畴。“邻家帮”“邻康乐”“邻安全”“邻共享”“邻悦老”“邻好人”等特色服务,让社区长者在老有所养的同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享、老有所托、老有所助,让更多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2年,我市投入“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3.5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227万元,完成项目5517个,“短平快”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群众满意率达99.7%。“民生微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让基层党组织在坚持问需于民中暖民心,在引领群众自治中聚民心,在为民解忧办事中得民心,双向打通了社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
社会组织量大面广,分布在各个领域,团结凝聚着众多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2022年,我市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落实《珠海市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共2979家,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415家,镇(街)备案管理2564家。梅华、翠香、狮山街道已确定为镇街社会组织枢纽平台示范点。
市民政局认真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攻坚行动,坚持基层服务导向,面向全市24个镇街开展“基层赋能”专题调研。招录镇街“双百”社工257人,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入户率100%和建档率100%覆盖,服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4万人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从福彩公益金配套40万元,支持开展东西部镇街枢纽型社会组织结对共建。汇集24个镇街需求216项,链接慈善资源与镇街需求精准对接,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地方标准《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指南》,制定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系列标准,明确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导目录,公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总结提炼香洲区青竹花园三期、新城市中心广场关于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无物业小区管理的典型经验。
新的一年,珠海民政系统将聚焦群众关切,落实“民生为要”、服务“产业第一”,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同时,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动员群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建设镇街枢纽型平台,着重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提供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推动珠澳“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