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2月8日上午,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加快打造“4+3”产业集群,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聚焦会场内外,“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项目落地攻坚年”等始终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放眼特区热土,一个个大项目不断落地,一个个新平台相继崛起,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气象。
如何实施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制造业当家,珠海有方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积极走出去招商。既重视引进新项目,也积极鼓励现有项目增资扩产,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需求,清单化、专班化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产。
聚焦落实、聚力发展、聚势攻坚。从各个区域自身特点出发,珠海将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一方面是发挥香洲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快速布局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强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态势,让创新驱动成为香洲区、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市人大代表、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表示,今年香洲区将掀起“产业第一”新热潮,全链条开展精准招商、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工业投资倍增。此外,也将实施高成长型企业倍增计划,围绕链主企业打造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让更多创新企业喷涌而出,将香洲打造为“超级孵化器”。
另一方面,珠海也提出要发挥金湾区、斗门区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赛道大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阵地,让产业发展“成行成市”。

就在2月7日,国内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A股上市企业——奋达科技入驻由位于金湾区的格创·云谷北区,标志着奋达科技智能硬件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基地在金湾区正式落成。
据了解,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贡献税收超5亿元、新增近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响应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号召、落实珠海“产业项目落地攻坚年”工作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
“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人才招引力度,在珠海金湾逐步打造新型智能硬件产业基地并培育出一家新的上市企业、打造百亿级高科技企业。”奋达科技董事长肖奋表示。
“金湾要在做实产业上再求突破!”市人大代表、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将着力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超过1000亿元。
如何让5.0产业新空间成就更多企业家梦想?做好配套、服务、赋能
5.0产业新空间,正在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成就更多企业家的梦想,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深入实施“产业立柱”行动,加快搭建“4+3”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是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的必由之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特别是要在新能源、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珠海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
2022年以来,大横琴集团通过产业投资方式导入,已经为富山工业城引进了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曜灵(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新能源、新型储能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将为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进驻富山工业城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达产、快见效,实现共赢发展。”大横琴集团董事长胡嘉表示。
如今,驾车驶入位于斗门区的富山工业城,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崭新的外墙与碧水蓝天形成美好图景,一座珠江西岸产城融合示范的产业新城正冉冉升起。截至2022年底,项目已建成约162万平方米厂房,超额完成了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这片曾经的荒地早已“旧貌换新颜”。

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中,采用了“产业载体建设+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产业服务”的“五位一体”园区生态体系。
“珠海5.0产业新空间引进许多创新创业团队,若企业发展以0-100计,他们迈过了‘0-1’这个实验室技术阶段,怎样帮助他们顺利渡过‘1-10’乃至更长远的产业化关键阶段,让人才和企业真正地在珠海扎下根并开花结果、安居乐业,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胡可说。
市政协委员张辛聿建议,要充分支持珠海广大企业和机构引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创新龙头企业等作用,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以‘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科技+人才’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引才、聚焦产业发展引进领军型人才、紧扣企业需求引进紧缺型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伴随产业载体崛起,产业项目聚集,如何让产业工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郭宏才格外关注产业园区的配套问题。他建议,要尽快完善5.0产业新空间的相关配套,让产业工人在生活、娱乐、子女教育等方面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他建议为产业工人提供学历文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郭宏才建议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满足产业工人文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办好我们本土的职业教育发展。

“充满希望的2023年,‘产业第一’是珠海最坚定的前进方向。”2月8日上午,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立足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加快打造“4+3”产业集群,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聚焦会场内外,“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项目落地攻坚年”等始终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放眼特区热土,一个个大项目不断落地,一个个新平台相继崛起,呈现出千帆竞发的气象。
如何实施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制造业当家,珠海有方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实施“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积极走出去招商。既重视引进新项目,也积极鼓励现有项目增资扩产,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需求,清单化、专班化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达产。
聚焦落实、聚力发展、聚势攻坚。从各个区域自身特点出发,珠海将支持各区立足实际、做出特色——
一方面是发挥香洲区、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比较完善、企业相对集聚、居住环境好的优势,快速布局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和企业,强化科技企业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态势,让创新驱动成为香洲区、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长、裂变、爆发式增长的核心推动力。
市人大代表、香洲区委副书记、区长刘齐英表示,今年香洲区将掀起“产业第一”新热潮,全链条开展精准招商、全方位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工业投资倍增。此外,也将实施高成长型企业倍增计划,围绕链主企业打造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让更多创新企业喷涌而出,将香洲打造为“超级孵化器”。
另一方面,珠海也提出要发挥金湾区、斗门区连片产业用地、厂房规模较大的优势,以大空间、大载体牵引大项目、大产业,推动用地高效集约、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聚集,布局一批新能源等新赛道大项目,打造珠江口西岸新能源产业链的创新阵地,让产业发展“成行成市”。

就在2月7日,国内领先的新型智能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A股上市企业——奋达科技入驻由位于金湾区的格创·云谷北区,标志着奋达科技智能硬件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基地在金湾区正式落成。
据了解,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50亿元、贡献税收超5亿元、新增近万个就业岗位,成为响应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号召、落实珠海“产业项目落地攻坚年”工作部署的一次生动实践。
“我们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人才招引力度,在珠海金湾逐步打造新型智能硬件产业基地并培育出一家新的上市企业、打造百亿级高科技企业。”奋达科技董事长肖奋表示。
“金湾要在做实产业上再求突破!”市人大代表、金湾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军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将着力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超过1000亿元。
如何让5.0产业新空间成就更多企业家梦想?做好配套、服务、赋能
5.0产业新空间,正在成为珠海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和最大增长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盯目标2000万平方米“不变样、不停步”,创造性优化园区运营服务,成就更多企业家的梦想,助力广大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梦想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深入实施“产业立柱”行动,加快搭建“4+3”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是为“产业第一”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夯实基础的必由之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特别是要在新能源、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珠海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
2022年以来,大横琴集团通过产业投资方式导入,已经为富山工业城引进了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曜灵(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新能源、新型储能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我们将为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进驻富山工业城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达产、快见效,实现共赢发展。”大横琴集团董事长胡嘉表示。
如今,驾车驶入位于斗门区的富山工业城,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崭新的外墙与碧水蓝天形成美好图景,一座珠江西岸产城融合示范的产业新城正冉冉升起。截至2022年底,项目已建成约162万平方米厂房,超额完成了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这片曾经的荒地早已“旧貌换新颜”。

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中,采用了“产业载体建设+产业投资+产业招商+园区运营+产业服务”的“五位一体”园区生态体系。
“珠海5.0产业新空间引进许多创新创业团队,若企业发展以0-100计,他们迈过了‘0-1’这个实验室技术阶段,怎样帮助他们顺利渡过‘1-10’乃至更长远的产业化关键阶段,让人才和企业真正地在珠海扎下根并开花结果、安居乐业,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胡可说。
市政协委员张辛聿建议,要充分支持珠海广大企业和机构引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青年人才、创新人才,“发挥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研发机构、创新龙头企业等作用,多种形式引进人才,以‘项目+人才’‘产业+人才’‘科技+人才’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引才、聚焦产业发展引进领军型人才、紧扣企业需求引进紧缺型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伴随产业载体崛起,产业项目聚集,如何让产业工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校长郭宏才格外关注产业园区的配套问题。他建议,要尽快完善5.0产业新空间的相关配套,让产业工人在生活、娱乐、子女教育等方面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他建议为产业工人提供学历文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郭宏才建议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密切配合,满足产业工人文凭和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办好我们本土的职业教育发展。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